巴伐利亚为什么要从德国独立? 同为帝国诸侯,符腾堡王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与联合王国的联姻

文/王凯迪

近年以来,由于欧洲经济的整体不景气,大量民族主义与地区分离主义抬头,向来以民主平等自居的欧洲国家也开始为主权统一问题而苦恼。再加上英国脱欧造成了逆一体化潮流,从而使得欧洲一体化的欧盟模式受到广泛的质疑。作为欧盟经济的发动机,德国向来以强大的日耳曼民族意志而为世人称道。不过,即使是看似铁板一块的德国,同样存在着内部分裂势力。

坐落在德国东南的最大联邦州——巴伐利亚州,在2017年的一份调查中,有32%巴伐利亚受访者希望脱离德国独立,这么巨大的离心力是从何而来的呢?

01 向来自治的天主之邦

巴伐利亚在法兰克王国时期就被视作东方的战略要地。由于不断面临着东方斯拉夫人与阿瓦尔人的侵扰,所以扩张至此的法兰克人将这个边境地区视为抵挡东方民族缓冲屏障与前进基地。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个军事堡垒的作用,巴伐利亚也就被默认为具有独立军政外交权力的政治实体,也就是货真价实的巴伐利亚公国。

中世纪时期,教廷对四分五裂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享有至高无上的政治经济特权,天主教会与德国当地世俗社会的矛盾最终导致了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基督教的两个派别—新教和天主教从此水火不容,不同于平原广布、水网密布的北德地区,南方多山的巴伐利亚地区在宗教改革中并没有追随热衷世俗物质社会的新教同胞,反而以农业社会的基本盘恪守天主教的教义,并在后来的三十年战争中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一道站在了新教的对立面,成为了坚定的天主教独立公国。

巴伐利亚为什么要从德国独立?

图/神圣罗马帝国

不屑北方的南德霸主

19世纪初的拿破仑帝国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空壳,将广大的德意志地区继续拆解为三百多个独立邦国。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德意志地区在民族国家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

当时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个:以新教北方军事强国普鲁士为主导的“小德意志”方案,其最终目标就是形成一个集权式的统一德意志民族国家;以奥地利为主导的“大德意志”方案,则会因为奥地利自身的复杂民族与疆域问题而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

巴伐利亚为什么要从德国独立?

图/巴伐利亚王国国旗

1866年,为了争夺德意志地区的领导权,普奥爆发战争。普鲁士在战场上击败奥地利,否定了所谓的“大德意志方案”,将奥地利踢出德意志邦联,统一了以新教为主的北德意志地区。

但由于宗教分歧,在这场战争中,南方的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斯—达姆斯塔四邦选择支持奥地利,极力反对与北方普鲁士建立同盟,这就让德国的统一在南方遇到了强大的阻碍。

恰巧此时,普鲁士意图统一德意志的行动引起了传统欧洲霸主法国的不满,路易·波拿巴不希望一个统一的强大德国出现在欧洲大地上,于是积极从中作梗阻挠德国统一。

然而,法国的插手恰恰给了普鲁士人统一德国的契机,铁血宰相俾斯麦将拿破仑三世对莱茵河左岸的吞并野心原原本本告知南德各邦政府,从而唤起了南德共同的民族自尊心,促使南德各邦最终与普鲁士订立了军事攻守同盟。最终,普鲁士领导南德四邦战胜法兰西,顺道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巴伐利亚为什么要从德国独立?

图/普法战争中的巴伐利亚军队

尽管巴伐利亚加入了德意志帝国,但是巴伐利亚人与普鲁士国家相背的独立主义思潮从未消失,获得国内天主教徒极大同情的巴伐利亚爱国党仍然强大。为了保证统一,德意志帝国也给了巴伐利亚王国仅次于普鲁士的大量自主权,这其中包括相对独立的外交,军事管理,邮政,电报和铁路系统等重要权力。

图/巴伐利亚勋章

03 经济背景下的巴伐利亚独立运动

由于宗教的分歧,巴伐利亚的天主教势力与北方新教势力的矛盾始终存在。一战结束之后,德国面临着战败后的巨大战争惩罚,被捆绑到战车上的巴伐利亚人并不希望为战争失败买单,与此同时,东南方向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奥地利,因为与巴伐利亚的相同民族和宗教关系而受到巴伐利亚人的青睐乃至于加盟之意。除了投靠老亲戚之外,巴伐利亚人一度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下自立门户,成立了短暂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尽管这次短暂的独立中道失利,但是足可见当时巴伐利亚人独立情绪的高涨。

二战之后,巴伐利亚作为西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美国的全力扶持,并在德国的工业布局转移中得到了转型的契机,吸纳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当地,从而为日后成为了德国新工业中心奠定了基础。

然而,巴伐利亚终究逃不过所谓能者多劳的“魔咒”,巴伐利亚的快速发展为德国创造了巨大的财政税收,但这些钱很大一部分都投入到了90年代“加入”德国的东德地区,联邦政府对东德大量资金投入尽管是对国内同胞的帮助,但同样让巴伐利亚人感觉受到了不公平的财政分配对待。如果说帮扶本国同胞还能说的过去,那么德国作为欧盟中心国家援助东欧欠发达国家渡过欧债危机便让巴伐利亚人实在无法忍受了。

在国内与国外的双重财富转移下,巴伐利亚人的不满情绪日渐高涨,再加上近年来隔壁周遭加泰罗尼亚与苏格兰等地区地区独立运动的推波助澜,巴伐利亚的分离主义思想更上一层楼。不过,由于当今的德国宪法并不允许各州通过所谓“公投”形式离开联邦,且巴伐利亚在经济上仍然与北方德意志各州具有紧密的协同互补产业联系。因此,巴伐利亚人民的独立声音与其说是独立,不如说是一种政治不满诉求的别样宣泄。

图/巴伐利亚独立海报


参考文献:

1.世界全史百卷本

2.德国史纲

写作本文所用的参考书籍:

1、

Kingdom of Württemberg: 1805-1918

作者: Piotr Kallinowski

出版日期:‎ July 29, 2021

2、

The Kingdom of Württemberg and the Making of Germany, 1815-1871

作者:Bodie A. Ashton

出版日期:January 12, 2017

--------------

本文作者:话说大地七千年

正文——

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是由巴登家族各国、符腾堡家族各国共同组成的。

巴登家族,是策林格家族的主要部分。

策林格家族、符腾堡家族,都是神圣罗马帝国三十大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帝国的早期家族,如策林根家族;中期家族,如哈布斯堡家族、霍亨施道夫家族;后期家族,如奥登堡家族、符腾堡家族、策林格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等等。

帝国早期的诸侯,施瓦本公国,瓦解,分为巴登家族各国、符腾堡家族各国,等等。

现在的巴登-符腾堡州,是古代施瓦本公国的一部分,首府斯图加特。

同为帝国诸侯,符腾堡王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与联合王国的联姻

施瓦本公国的范围——蓝色为巴登-符腾堡州,红色为巴伐利亚州的施瓦本

神圣罗马帝国,是统治全部欧洲的帝国,英法西班牙等,皆为帝国诸侯。

只是,有些诸侯不服皇帝,经常挑战皇帝,想夺取皇帝大位,如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路易十四。

最终,拿破仑挑战成功,法国独立,建立拿破仑帝国,推翻了神圣罗马帝国,并且取而代之。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被推翻了,但是,还是有不服新皇帝的诸侯,以英国为首,又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此后,神圣罗马帝国并未恢复,而是,各路诸侯,改为以英国为首,继续发展。在迅猛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各路诸侯之间,自我膨胀,愚蠢地爆发了两次自相残杀、骨肉相残的大战,结果同归于尽:一战干掉了一批;二战后,剩余的也都结束了。

欧洲,从贵族掌权,变为平民执政,各诸侯国纷纷消亡,变为各共和国。

当然,还有英国这样的漏网之鱼,侥幸存活,但早已不成气候。

来说说符腾堡家族——

符腾堡家族,兴起于帝国萨利克朝,大约在 1080 年,在斯图加特一带定居。符腾堡的康拉德,成为家族的族长,建造了符腾堡。大约在 1089 年,他成为符腾堡领主。他们家族的领地,最初只包括城堡及其周边地区,通过向贫苦的当地农民收税,维持其统治。后来,形成符腾堡伯国,逐步发展起来。

在 1495 年的斡穆斯议会中,符腾堡伯爵埃伯哈德五世,被德国国王、后来的神圣罗马皇帝马克希木利昂一世提升为公爵(德语中为“赫尔佐格”)。在 1534 年至 1537 年期间,符腾堡公爵乌尔里希引入了新教改革,该国成为新教国家。

18世纪,符腾堡家族的新教系断绝,其家族的罗马天主教系的卡尔·亚历山大继位为符腾堡公爵。尽管公爵是天主教的,新教仍然是符腾堡公国的国教,1797 年,随着弗里德里希二世即位,公爵之位回到新教徒手里。

弗里德里希二世于 1803 年 5 月,升级为选侯,但神圣罗马帝国很快就灭亡了,被拿破仑帝国取而代之,弗里德里希二世立即投靠新皇帝,1806年1月,他被拿破仑皇帝晋爵为符腾堡国王。

1867 年,符腾堡王国境内,建立了乌拉赫公国,第一任乌拉赫公爵威廉,他的母亲是平民,因此他无法再继承王位,而是被封为公爵;相同的原因,1871 年,符腾堡王国境内,建立了泰格公国,第一任泰格公爵公爵弗朗西斯库,也是因为母亲是平民,而无法继承王位,被封为公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大革命,德意志帝国被推翻,同时,帝国境内所有王国、大公国、公国,都被推翻。

符腾堡从最初的伯国发展为公国、王国,最后在1918年,符腾堡王国被推翻。

符腾堡历代首领——

1 符腾堡领主

2 符腾堡伯爵

2.1 符腾堡-乌拉赫伯爵

2.2 符腾堡-斯图加特伯爵

2.3 符腾堡伯爵

3 符腾堡公爵

3.1 符腾堡-斯图加特公爵

3.1.1 符腾堡-闻能塔尔公爵

3.1.2 符腾堡-诺伊施塔特公爵

3.1.3 符腾堡-诺延堡公爵

3.2 符腾堡公爵(1733年起,闻能塔尔支)

3.3 符腾堡-莫佩加德公爵

4 符腾堡选侯

5 符腾堡国王

6 符腾堡王位继承人

具体是——

符腾堡领主

1081年-1110年:康拉德一世(Konrad I)

1110年-1143年:康拉德二世(Konrad II)

符腾堡伯爵

1143年-1158年:路德维希一世(Ludwig I)

1158年-1181年:路德维希二世(Ludwig II)

1181年-1240年:哈特曼 (Hartmann)

1194年-1241年:路德维希三世(Ludwig III)

1241年-1265年:乌尔里希一世(Ulrich I “建国者”),他是施瓦本公国军队的司令官,实力强悍,为符腾堡家族开疆拓土,在内卡河和莱穆斯河,取得了大片领地,在1260年又取得了乌莱西。

1265年-1279年:乌尔里希二世(Ulrich II)

1279年-1325年:埃伯哈德一世(Eberhard I),他先后与三位德意志国王对抗,有时获得了成功。他将伯国领地扩大了一倍,还将伯国中心从符腾堡迁到斯图加特。

1325年-1344年:乌尔里希三世(Ulrich III)

1344年-1362年:共同统治:乌尔里希四世 (Ulrich IV)、埃伯哈德二世 (Eberhard II)

1362年-1392年:埃伯哈德二世(Eberhard II)

1392年-1417年:埃伯哈德三世(Eberhard III),他于1397年购入了泰格公国,使之加盟符腾堡伯国。

1417年-1419年:埃伯哈德四世(Eberhard IV “年幼的”)

1419年,伯爵埃伯哈德四世去世后,他的妻子、莫佩加德的很丽爱塔,将领土分为两大部分,他们的长子路德维希一世得到乌拉赫,次子乌尔里希五世得到斯图加特。

符腾堡-乌拉赫伯爵

1419年-1450年:路德维希一世 (Ludwig I. Graf von (Württemberg-)Urach)

1450年-1457年:路德维希二世 (Ludwig II. Graf von (Württemberg-)Urach)

1457年-1482年:埃伯哈德五世(Eberhard V)1495年成为符腾堡公爵、泰格公爵埃伯哈德一世,他于1457年同意伯国出现两院制议会,征税须经议会同意,这在德意志并不多见,他还于1477年建立了图宾根大学。

符腾堡-斯图加特伯爵

1419年-1480年:乌尔里希五世 (Ulrich V) “受人爱戴的”

1480年-1482年:埃伯哈德六世 (Eberhard VI) 1495年成为符腾堡公爵埃伯哈德二世

符腾堡伯爵

1482年,符腾堡两支重新合并。

1482年-1495年:埃伯哈德五世 (Eberhard V)

符腾堡公爵

1495年,符腾堡伯国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希木利昂一世升级为公国,历任符腾堡公爵是:

1495年-1496年:埃伯哈德一世 (Eberhard I),即伯爵埃伯哈德五世

1495年-1498年:埃伯哈德二世 (Eberhard II),埃伯哈德一世之侄

1498年-1519年,1534年-1550年:乌尔里希 (Ulrich),他是埃伯哈德二世之侄,1519年-1534年,他在位期间,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向人民勒索钱财,激起人民起义,1514年,签署《图宾根条约》,人民将负担公爵的债务,但因此也得到各种政治特权,这就为符腾堡的宪政自由打下了基础。几年后,乌尔里希与施瓦本同盟发生争端,同盟军入侵符腾堡公国,驱逐了公爵乌尔里希,并将公国以22万盾的价格卖给了神圣罗马皇帝卡尔五世。符腾堡公国被皇帝卡尔五世占领,乌尔里希被驱逐。

卡尔大帝将符腾堡公国交给其弟,德意志国王斐迪南一世,但是不久,奥地利的压迫统治就激发了不满,同时,德意志农民战争和宗教改革掀起的暴乱,乌尔里希得到复辟机会。在黑森伯爵等新教诸侯的支持下,他在1534年5月的劳奋战役中击败了斐迪南的军队,在之后的《卡顿条约》中复辟成为公爵。他随后引入了新教教义,在全国大建新教教堂和学校,在1536年建立了图宾根-斯蒂夫特神学院。乌尔里希与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的联系,使他又一次被皇帝驱逐,但1547年,卡尔五世还是封他为符腾堡公爵,但这一次他不得不接受众多条件。

1550年-1568年:克里斯多弗(Christoph),乌尔里希之子,他使得符滕伯公国完全变为新教国家。他还建立了一个常务委员会,主管财政,其成员都属于上层阶级,在国家中取得了可观的权力,主要在城镇开支上。

1568年-1593年:路德维希三世 (Ludwig) “虔诚的”

1593年-1608年:弗里德里希一世 (Friedrich I) 乌尔里希之侄

1608年,弗里德里希一世去世,他的儿子们瓜分了他的土地,长子约翰·弗里德里希成为符腾堡-斯图加特公爵,次子路德维希·弗里德里希成为符腾堡-莫佩加德公爵。

符腾堡-斯图加特公爵

1608年-1628年:约翰·弗里德里希 (Johann Friedrich von Württemberg-Stuttgart)

1628年,符腾堡-斯图加特分为符腾堡-斯图加特、符腾堡-诺伊施塔特、符腾堡-诺延堡等三国。

1628年-1674年:埃伯哈德三世 (Eberhard III)约翰·弗里德里希的次子,他在位期间,参与全欧大战三十年战争,于1633年,加盟法国瑞典同盟,对皇帝作战,但是在1634年的诺丁根战役后,帝国军队占领了公国,公爵本人也不得不流亡多年。战争结束,各方签署《西伐利亚条约》,他回到这片人口稀少,满目疮痍的故土,在余下的时间里致力于恢复旷日持久的战乱带来的伤害。

1674年,符腾堡-斯图加特分为符腾堡-斯图加特、符腾堡-闻能塔尔等两国。

1674年-1677年:威廉·路德维希 (Wilhelm Ludwig) 埃伯哈德三世第五子

1677年-1733年:埃伯哈德·路德维希 (Eberhard Ludwig),他在位期间,符腾堡家族遇到了又一个强大的敌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88,1703,1707,法军三进公国,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由于人口稀少,公国欢迎法国的韦尔多派流亡者,他们为恢复公国的繁荣做了些事情,但是,公爵渴望满足情妇克里斯蒂娜·威廉明娜的奢侈品味生活,抵消了部分收益,因为,1704年,埃伯哈德·路德维希开始仿照凡尔赛宫,在斯图加特以北,大兴土木,营建路德维希堡宫。

符腾堡-斯图加特主系于1733年绝嗣。

符腾堡-闻能塔尔公爵

1674年-1698年:弗里德里希·卡尔 (Friedrich Karl von Württemberg-Winnental) 埃伯哈德三世第七子

1698年-1733年:卡尔·亚历山大 (Karl Alexander)

符腾堡-诺伊施塔特公爵

1628年-1682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von Württemberg-Neustadt) 约翰·弗里德里希第三子

1682年-1716年: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 (Friedrich August)

1716年-1742年:卡尔·鲁道夫 (Karl Rudolf)

符腾堡-诺伊施塔特于1742年绝嗣。

符腾堡-诺延堡公爵

1628年-1671年:乌尔里希 Ulrich von Württemberg-Neuenburg 约翰·弗里德里希第四子

符腾堡-诺延堡于1671年绝嗣。

符腾堡公爵(1733年起,闻能塔尔支)

1733年-1737年:卡尔·亚历山大 (Karl I Alexander) 原为符腾堡-斯图加特公爵,在新教的符腾堡的各君主中,他是一个异类,他早年在奥地利军中,就已经成为天主教徒了。他最欣赏的顾问是犹太人约瑟夫·苏斯·奥本海默,人们一直怀疑二人想要压制议会并复辟天主教。但是他于1737年去世,给这些计划画上了句号,之后,摄政、符腾堡-纽恩施塔德的卡尔·鲁道夫,绞杀奥本海默。

1737年-1793年:卡尔·欧根 (Karl II Eugen) 符腾堡-诺伊施塔特1742年绝嗣后,他成为全符腾堡的公爵。此人品行不端,骄奢淫逸,将大笔钱花在斯图加特和其它地方的“新城堡”建设中,在1756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他追随皇帝,对普鲁士作战,他的新教臣民对此颇为不满,公爵非正规而专制的募集资金方式,也引起了广泛不满。他在1770年签订正式的协定,使民怨稍减,他在晚年进行了进一步的让步。

1793年-1795年:路德维希·欧根 (Ludwig Eugen),他是卡尔·欧根之弟,

1795年-1797年:弗里德里希二世·欧根 (Friedrich II Eugen),他是路德维希·欧根之弟,1732到1797,活了六十几岁,1795到1797,在位两年多。他早年在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军队中服役,两人还有姻亲关系。他按照新教徒说法语者的模式教育孩子们,之后符腾堡家族所有成员都是他的后裔,因此,公国又一次确立新教为国教,公爵家族自此也一直坚持新教信仰。

弗里德里希·欧根在位期间,革命的法兰西共和国入侵符腾堡公国,迫使公爵交纳赔款,但他还是成功维护了公国的独立。通过子孙的联姻,他与欧洲及其外围各国都有相当联系,包括欧洲的奥地利、英国以及欧洲外围的俄国。

同为帝国诸侯,符腾堡王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与联合王国的联姻

弗里德里希二世

1753年,弗里德里希·欧根与勃兰登堡-施维特的弗蕾德里克结婚,两人共有8子4女:

长子弗里德里希(1754年—1816年),1797年继位为符腾堡公爵,1806年成为符腾堡王国的首任国王

次子路德维希(1756年—1817年),他本身不甚重要,但他的后代很重要,联姻另一家诸侯英国,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撒白二世,即其后裔。

三子欧根·弗里德里希(1758年—1822年)

长女苏菲·多露西娅(1759年—1828年),欧洲外围大诸侯俄国的皇后,婚后改名为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嫁给俄国皇帝保罗一世,生了四子六女,其中,长子即战胜拿破仑皇帝的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第三子即进行克里米亚战争血战英法联军的俄国皇帝尼古拉一世。

四子威廉·弗里德里希·斐立普(1761年—1830年)

五子斐迪南·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1763年—1834年)

次女弗蕾德里克(1765年—1785年),欧登堡公爵夫人

三女伊丽撒贝(1767年—1790年),奥地利大公夫人(丈夫弗朗茨在她去世两年后成为神圣罗马皇帝)

四女弗蕾德里克·威廉明妮·卡塔里娜(1768年—1768年),夭折

六子卡尔·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1770年—1791年)

七子亚历山大(1771年—1833年)

八子海因里希·卡尔(1772年—1833年)

具体来说说其中的次子路德维希。

路德维希,1756到1817,活了六十一岁,他有两子四女,其中,次子亚历山大,本身不重要,后代很重要,其后代,包括英国的伊丽撒白女王。

路德维希是骑兵将领,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的高级军官,统率立陶宛大公国军队,但是,他辜负了波兰人的信任,背叛了联邦, 1792 年,俄国入侵波兰立陶宛,路德维希假装生病,逃避与俄国军地作战,导致了波兰被俄普奥第二次瓜分。在他的叛国罪被公之于众后不久,他的波兰妻子玛丽亚公爵夫人就与他离婚了。

他先后有两任妻子。

次子亚历山大,1804到1885,活了八十二岁,他是泰格公爵弗朗西斯库的父亲,弗朗西斯库与英国皇室联姻,弗朗西斯库的女儿玛丽,嫁给了英国皇帝乔治五世的妻子,玛丽是英国皇帝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的母亲,是现任英国女王伊丽撒白二世的祖母。

泰格公爵弗朗西斯库,1837到1900,活了六十四岁,他作为诸侯符腾堡王国的王室成员,与另一诸侯英国的王室联姻, 他于 1866 年 6 月 12 日,在英格兰邱园的圣安妮教堂,与剑桥的玛丽阿德莱德公主 (1833–1897) 结婚,她是剑桥公爵阿道弗斯的女儿 。剑桥公爵阿道弗斯,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第七子。 1871 年,也就是结婚五年后,弗朗西斯库被他的堂兄符腾堡国王卡尔一世(威廉一世国王的儿子)封为泰格公爵。

因为弗朗西斯库的母亲是平民,因此他无权继承王位,他于 1849 年至 1853 年,在奥地利帝国工程学院接受教育,并于 1854 年加入奥地利帝国陆军,担任第 1 枪骑兵中队的中尉。他于 1858 年转入近卫中队,后来成为第 7 骠骑兵中队的上尉 。他参加了奥地利帝国与撒丁王国的战争,1859 年获得战功奖章。

1866 年,弗朗西斯库移居另一个诸侯国英国。

因为没有王位继承权,与其他欧洲诸侯公子相比,弗朗西斯的收入微乎其微。他因此倒插门到了一个富裕的家庭,娶了玛丽-阿德莱德。

玛丽·阿德莱德·威廉明娜·伊丽撒白,1833年出生于汉诺威王国。她的父亲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和王后夏洛特的第七个儿子剑桥公爵阿道弗斯(1774到1850年);母亲是黑森-卡塞尔公国的公子弗雷德里克的女儿奥古斯塔(1797到1889)。玛丽·阿德莱德是父母三个子女里的老三,上有比她大十四岁的兄长乔治、比她大11岁的姐姐奥古斯塔·卡罗琳。她是英王乔治三世的嫡亲孙女,剑桥公爵的女儿。

玛丽·阿德莱德的父亲、剑桥公爵阿道弗斯,在家中十五个孩子里排行第十,英王乔治三世有一个妻子,生了九子六女。1801年,27岁的阿道弗斯,被父亲乔治三世册封为剑桥公爵,在那之后他担任过许多军职,在部队中作战服役,自1816年起,剑桥公爵阿道弗斯,开始担任英王派驻汉诺威王国的总督。1818年,四十四岁的阿道弗斯迎娶了比自己小二十三岁的新娘奥古斯塔,他们的婚礼在双方的故乡:黑森-卡塞尔公国和英国各举行了一次。虽然剑桥公爵夫妇双方的年龄差距较大,但是他们婚后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

联合王国和黑森-卡塞尔公国,皆为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玛丽·阿德莱德的祖父乔治三世和外祖父黑森-卡塞尔的弗雷德里克公子,是表兄弟,他们是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孙子和外孙,因此,玛丽·阿德莱德不论父系母系,都是乔治二世的重孙辈。

乔治二世→ 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 乔治三世→剑桥公爵阿道弗斯→剑桥女公子玛丽·阿德莱德

乔治二世→ 英格兰玛丽→ 黑森-卡塞尔的弗雷德里克→黑森-卡塞尔的奥古斯塔→剑桥女公子玛丽·阿德莱德

玛丽·阿德莱德的的六位教父母也都是近亲,分别是伯父英国国王威廉四世、伯母阿德莱德王后、姑母黑森-汉堡伯爵夫人伊丽撒贝、姑母爱丁堡公爵夫人玛丽、姨母密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夫人玛丽、表姐安哈尔特-徳绍王妃玛丽。

她的全名:玛丽·阿德莱德·威廉明娜·伊丽撒白,均取自于教父教母。

玛丽·阿德莱德出生于1833年,一出生,就有剑桥公爵女公子的封号,幼年时代一直生活在汉诺威王国,直到1837年堂姐维多利亚登基成为英国女王、另一位伯父恩斯特·奥古斯特,随即即位成为汉诺威国王,她父亲剑桥公爵阿道弗斯,这才卸任总督,携全家回到英国,之后居住在伦敦肯辛顿宫。

同年,她的哥哥乔治王子成为陆军上校。1843年,玛丽·阿德莱德的姐姐奥古斯塔·卡罗琳,嫁给了表兄密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储弗里德里希·威廉(玛丽·阿德莱德姨母兼教母的密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夫人玛丽之子)。

1850年,玛丽·阿德莱德之父剑桥公爵阿道弗斯去世,年七十六岁,长子乔治继承爵位成为第二任剑桥公爵。早在1844年,乔治和女演员撒拉·费尔伯罗泽结婚。他们的婚姻不符合1772年颁布的《王室婚姻法》,所以撒拉·费尔伯罗泽,不能拥有剑桥公爵夫人的封号,只能被称作为菲茨乔治夫人,夫妇俩所生之子日后也无权继承剑桥公爵的爵位。

第二任剑桥公爵乔治,自1856年起任英国陆军总司令,1862年,获陆军元帅军衔。

1857年4月,玛丽·阿德莱德的八十岁高龄的姑母兼教母爱丁堡公爵夫人玛丽去世,她是乔治三世子女中最高寿的,她虽然结了婚,但无后,所以她的巨量珠宝首饰,就由玛丽·阿德莱德继承了。

玛丽·阿德莱德非常好吃,因此,她过度肥胖,家族里称她“胖玛丽”,直到30岁那年依旧还是嫁不出去,成了老姑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尤其王室贵族圈子里的女性,最早的十几岁就已经嫁人了,玛丽·阿德莱德的亲姐奥古斯塔·卡罗琳和堂姐维多利亚女王都是在21岁结婚的,玛丽·阿德莱德长得还算行,不丑,但是被身材给拖累了,无人上门求婚,无人敢娶。

剑桥公爵女公子的封号,使得玛丽·阿德莱德不能下嫁平民,一定要嫁同为神圣罗马帝国诸侯的王孙公子,她的堂姐维多利亚女王一直关心这位未婚堂妹的终身大事,亲自着手为她物色,为玛丽·阿德莱德搜寻合适的未婚男青年,最终选定来自于符腾堡王国的泰格公爵弗朗西斯库。弗朗西斯库父母是贵庶通婚,因此他失去了符腾堡的王位继承权。

弗朗西斯库出生于1837年,比玛丽·阿德莱德小四岁,长得还算英俊,最早供职于奥地利宫廷。虽然都是神圣罗马帝国诸侯,但是,联合王国疆域横跨四大洋,比符腾堡王国大得多,因此弗朗西斯库本来是高攀不起玛丽·阿德莱德的,但玛丽·阿德莱德实在难嫁,因此也就下嫁他了,条件是,弗朗西斯库倒插门,一无所有的弗朗西斯库,正想投靠豪门,因此,这个不是问题。

两人的婚礼于1866年6月12日在萨里郡的圣安妮教堂举行。

联合王国和符腾堡王国,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因此,长期联姻,所以,男女双方是亲戚,从英王乔治二世算起:

乔治二世→ 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 乔治三世→剑桥公爵阿道弗斯→剑桥公主玛丽·阿德莱德

乔治二世→ 玛丽公主→ 黑森-卡塞尔的弗雷德里克王子→黑森-卡塞尔的奥古斯塔公主→剑桥公主玛丽·阿德莱德

玛丽·阿德莱德从父系母系上算都是乔治二世的重孙辈。

乔治二世→ 安妮→奥兰治-纳萨欧的卡洛琳娜→纳萨欧-魏尔堡的亨丽艾塔→符腾堡的亚历山大→泰格的弗朗西斯库

弗朗西斯库是乔治二世的六世孙辈。玛丽·阿德莱德要比他高一辈,应该算是表姑。

婚后,玛丽·阿德莱德和弗朗西斯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女儿居长。

泰格的玛丽(1867年5月26日—1953年3月24日),昵称为“梅”,1893年嫁约克公爵乔治王子,1910年成为玛丽王后。

阿道弗斯(1868年8月13日—1927年10月23日),日后的第二任泰格公爵和第一任剑桥侯爵,1894年娶第一任威斯敏斯特公爵之女玛格丽特·格罗夫纳。

弗朗西斯(1870年1月9日—1910年10月22日),终生未婚。

亚历山大(1874年4月14日—1957年1月16日),日后的阿斯隆伯爵,1904年迎娶维多利亚女皇的孙女、奥尔巴尼的爱丽丝。

弗朗西斯库到英国倒插门后,参加了1882 年埃及战役,因战功,升级为英国陆军上校。

由于弗朗西斯库没有继承权,收入微薄,这对夫妇靠玛丽·阿德莱德每年 五千 英镑的议会津贴(相当于 2013 年的约 五十万英镑)生活,此外还有玛丽-阿德莱德母亲剑桥公爵夫人的收入补贴他们,并且玛丽·阿德莱德还有继承自姑母玛丽的大量珠宝,因此,弗朗西斯库倒插门以后,鲤鱼跃龙门,从此过上了奢侈生活。这两口子还不满足,玛丽·阿德莱德向她的堂姐维多利亚女皇 申请更多津贴,但遭到拒绝。他们拥有伦敦肯辛顿宫的一套优雅公寓,以及位于伦敦西南部里士满公园的皇家间别墅。

泰格公爵和公爵夫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因此,如此丰厚的收入,仍然不够他们挥霍的,他们居然发生了巨额债务累积。 公爵夫人根本不想用她的珠宝和房子还债,于是,1883 年,弗朗西斯库一家,从英国逃到符腾堡,以躲避债务危机,直到1885 年,风头过去,他们才得以返回英国。

直到他们唯一的女儿、泰格的玛丽,与维多利亚女皇的长孙、克拉伦斯公爵、埃文代尔公爵阿尔伯特·维克多订婚时,他们才见到了财务转机的曙光。维多利亚女皇的长子、威尔士亲王爱德华,反对这桩婚姻,但是,拗不过女皇,维多利亚女皇还是执意在 1891 年 12 月 12 日批准其订婚,她愿意与堂妹家结亲,不过,夫妇俩狂喜之后,又现惊魂,仅仅六周后,克拉伦斯公爵就去世了,这无疑是一个残酷的打击。不过,好在维多利亚女皇执意要与堂妹家结亲,因此,又命次孙、约克公爵乔治,向玛丽求婚,有惊无险,这家人才真正地走上了人生巅峰。乔治后来成为英国皇帝乔治五世,玛丽是当今英国女王伊丽撒白二世的祖母。

在《名人录》中,泰格公爵将他的娱乐活动列为“全部”。他是皇家植物学会的主席,也是众多俱乐部的成员,包括怀特俱乐部、马尔堡俱乐部、单身俱乐部、陆军俱乐部、海军俱乐部、联合服务俱乐部、骑兵俱乐部、海军和军事俱乐部、旅行者俱乐部、赛马会,以及维也纳的 Adels-Casino 、斯图加特的 Herren-Casino。

继续说符腾堡——

1797年-1803年:弗里德里希三世 (Friedrich III) 1803年成为符腾堡选侯,1806年成为符腾堡的首任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

符腾堡-莫佩加德公爵

1608年-1631年:路德维希·弗里德里希 (Ludwig Friedrich von Württemberg-Mmpelgard)

1631年-1662年:利奥波德·弗里德里希 (Leopold Friedrich)

1662年-1699年:格奥尔格二世 (Georg II) 路德维希·弗里德里希第三子

1699年-1723年:利奥波德·埃伯哈德 (Leopold Eberhard)

符腾堡-莫佩加德于1723年绝嗣。

符腾堡选侯

1803年-1806年: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

符腾堡国王

1806年1月1日,弗里德里希一世在拿破仑的支持下成为符腾堡国王,加入西德同盟。1815年,拿破仑帝国被推翻后,维也纳和会继续承认符腾堡的王国地位。

1806年-1816年: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

同为帝国诸侯,符腾堡王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与联合王国的联姻

弗里德里希一世

弗里德里希一世,1754到1816,活了六十二岁,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卡尔,1798年继承父位成为符腾堡公爵,称弗里德里希三世;1803年升级为符腾堡选侯,1806年成为符腾堡王国的首任国王,称弗里德里希一世。

弗里德里希一世,是符腾堡公爵弗里德里希二世·欧根与妻子弗蕾德里克的长子,1780年1与不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之女奥古斯塔结婚,有两子两女。妻子奥古斯塔于1787年去世。1797年,他续娶了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国王、汉诺威选侯乔治三世的女儿夏洛特·奥古斯塔·玛蒂尔德,二人没有子嗣。

1797年11月22日,继位为符腾堡公爵弗里德里三世,他身高2米11,力大,极易怒,奉行君主专制。

1800年,法军占领符腾堡,弗里德里希与妻子流亡帝国首都维也纳。两年后的1803年,他升级为帝国的符腾堡选侯,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土地,国土面积大量增加。拿破仑推翻了神圣罗马帝国,建立拿破仑帝国,取而代之,统治全部欧洲,1805年10月,弗里德里希一世投靠拿破仑皇帝,决定,符腾堡向拿破仑皇帝提供大量辅助军事力量,拿破仑皇帝遂于12月,将符腾堡升级为王国。1806年1月1日,弗里德里希在符腾堡首都斯图加特正式加冕称王,称符腾堡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他的子女,称符腾堡王子和公主,他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称符腾堡公爵或女公爵。

符腾堡升级为王国后,国土比起1803年,增加了将近一倍。符腾堡王国加盟拿破仑帝国的西德同盟,成了其中的重要成员。1807年8月,弗里德里希一世将长女卡特琳娜嫁给了拿破仑的幼弟、西伐利亚国王热罗姆·波拿巴,这夫妇俩日后成为波拿巴家族的祖先之一。在入侵俄罗斯的战争中,约有一到两万符腾堡官兵参加,战后幸存的只有几百人。1813年莱比锡会战,拿破仑帝国军队失败,西德同盟的成员纷纷倒戈,加入反法大同盟。大同盟要求他女儿卡特琳娜与热罗姆离婚,这遭到了弗里德里希一世的拒绝,热罗姆被他封为符腾堡王国的蒙特福亲王。好在,拿破仑战败后,维也纳会议再次确立了符腾堡的王国地位。

弗里德里希一世于1816年在斯图加特因病去世,年六十余岁。

弗里德里希一世高大魁梧,身高2.11米,体重200公斤。

子女

弗里德里希一世结婚两次: 1780年10月15日,在不伦瑞克与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的奥古斯塔公主结婚,有二子二女:

长子威廉·弗里德里希卡尔(Wilhelm Friedrich Karl,1781年—1864年),1816年继位为符腾堡国王威廉一世。

长女弗蕾德里克·卡塔琳娜·苏菲·多露西娅(Friederike Katharina Sophie Dorothea,1783年—1835年),1807年8月22日与西伐利亚国王热罗姆·波拿巴结婚。

次女苏菲·多露西娅(Sophie Dorothea,1783年—1784年),早夭。

次子保罗·海因里希·卡尔·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Paul Heinrich Karl Friedrich August,1785年—1852年),符腾堡末代国王威廉二世的祖父。

第一任妻子于1788年去世,1797年又在英国圣詹姆斯宫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长女夏洛特长公主结婚,二人婚后没有子嗣。

继续说国王——

1816年-1864年:威廉一世(Wilhelm I),他继位后,马上开始处理宪法问题,在经历了大量讨论后,于1819年9月颁布了新宪法。这部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正,一直使用到1918年。之后是一段平静期,王国的教育、农业、商业和工业,都得到认真的关注进而发展,同时,厉行节约的国王威廉一世,在私人和公共事务上,都恢复了千疮百孔的国家财政状况。但是《1819年宪法》颁布后,对更大政治自由的渴望并未完全消退,1830年之,后又发生了一些动乱。但是这些动乱很快平息了,同时,符腾堡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铁路也开始建设。

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王国内部并未发生暴力冲突,但这不意味着革命对其毫无影响。威廉国王被迫将约翰内斯·施莱耶(1792-1860)和其他大臣解职,向革命者提出更自由派的观点——统一德意志。威廉国王临时颁布了一部民主宪法,但是革命运动一过,他就将自由派大臣解职,1849年,施莱耶和他的副手们重新掌权,通过干涉民众选举权,国王和他的大臣们在1851年召开了一次权贵国会,国会放弃了1848年以来获得的全部特权。这样当局就恢复了《1819年宪法》,官僚们重新掌权了。

1864年-1891年:卡尔一世(Karl I),他于1871年封堂兄弟弗朗西斯库为泰格公爵。卡尔一世,即位后,就遇上了很多困难。在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霸权的斗争中,前任国王威廉一世一直坚定站在奥地利一边,新国王卡尔一世和顾问们也延续了这项政策。1866年,符腾堡等南德各国,在普奥战争中支持奥地利,对抗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各国,但柯尼格拉茨战役(1866年7月3日)之后三周,符腾堡军队就在塔博比斯霍夫海姆大败,普鲁士占领了符腾堡北部,在1866年8月双方达成和议:符腾堡交纳800万盾赔款。

尽管符腾堡继续推行对抗普鲁士的政策,但王国还是被卷入席卷德意志的民族热情中,其军队在普法战争中出力颇多。

1871年,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建立,符腾堡王国被迫加盟德意志帝国,但是仍然保持了对本国邮政,电报和铁路的控制。它还在税收和军队方面有一些特权。

在新时期,符腾堡热情支持新秩序。许多改革,尤其是在财政领域的,不断出台。在1889年减税之后,宪法改革成为当时的重要议题。891年10月6日,卡尔国王去世,他的侄子威廉二世继位,继续先王的政策。

1891年-1918年:威廉二世(Wilhelm II),1900至1910年间符腾堡的政治史,是以宪政改革和教育问题为中心的。1906年宪法修正案颁布,教育困难也在1909年解决。1904年,铁路与德国其他部分合并。

1918年,符腾堡王国被推翻。其地成为新建立的魏玛共和国的一个邦。

二战结束后,组成巴登-符腾堡州。

符腾堡王位继承人

1918年11月,威廉二世在革命中退位。1921年他去世后,符腾堡王朝主系绝嗣。弗里德里希一世七弟亚历山大的后代成为符腾堡王位继承人,称符腾堡公爵。

1918年-1921年:威廉二世 Wilhelm II

1921年-1939年:阿尔布雷希特 Albrecht

1939年-1975年:斐立普·阿尔布雷希特 Philipp Albrecht

1975年至今:卡尔 Carl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