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1944年寻甸县羊街镇的乡村风情 寻甸县倘甸镇举行办公楼搬迁揭牌仪式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是昆明市的下辖县,位置在昆明东北七十多公里。寻甸羊街曾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抗战时期,这里曾设有一个重型轰炸机基地, 驻防着美国第十四航空队。
羊街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集镇,它因以十二属相逢属羊日集市贸易而得名。本组图片拍摄于1944年,为当时驻防在此的美军士兵所拍摄。

风景如画的村落
这里是从机场到羊街途中的第一个村落,虽然不富裕,但在战乱的年代,难得能有这样一处安宁之地。

水边风景
明媚的阳光之下,有人正在农舍旁的池塘里淘洗东西,近处有两头黑猪,一头在岸边觅食,另一头懒洋洋地躺在水边的烂泥里。

绿树碧池
茂密葱茏的树林附近,有一汪清澈的池水,几位当地村民正在池边洗衣服。
池边小景
洗衣服的女子发现了拍摄照片的美国士兵,好奇地抬头观看。 水池边上,有一只大白鹅正悠闲地在水面上游弋。
村庄的道路
因为地处山地,所以路面起伏不平,甚至还有一些石台阶供行人上下。
村口的老人
一位老人蹲在村口,这种后来被称为“亚洲蹲”的姿势让美国人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很难完成这样的动作。
村庄内的市场
所谓的市场,其实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在卖东西,所出售的东西主要是肉和菜,大多卖给了美国士兵。据当地老人回忆,当时的美军无论是煮猪肉、牛羊肉还是鸡肉,都是只喝汤不吃肉,非常奇怪。
老人和孩子
一位留着长须的老人抱着孙子坐着门口,旁边那个胖乎乎的小孩子脑瓜顶上带着一顶不太合适的仿军帽,很好玩的样子。
当地村民的装束
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带着草帽,穿着带白布上衣,整齐干净。
割稻子
水稻成熟了,一名男子戴着斗笠,正弯着腰收割水稻,这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
稻田里的儿童
因为逮蚂蚱,小男孩的身上衣服被弄得脏兮兮的,捉到的蚂蚱被他用稻草穿成一串了 ,拿回去在炉火里烤一下,便是可口的美味。
打谷场
收割的稻子运到谷场里,人们就开始忙着打谷子了。图中的农妇穿着满是补丁衣服,她的孩子在旁边帮忙。
脱粒的孩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当时,各种劳动场所都能看到孩子的身影。现在的孩子们太缺乏劳动锻炼了。
汲水灌溉
男子站在齐腰的水中汲水浇地。过去多是脚踩水车,这种手动水车并不常见 。
小渔夫
在羊街附近河边,一个年幼的孩子正在尝试着捉鱼。此刻他面对照相机的镜头,露出一脸的童真。
校园合影
这是一所当地乡村小学校的全部学生和老师,孩子们都穿着统一的校服,在当时实属不易。

5月30日,倘甸镇举行办公楼搬迁揭牌仪式,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何健升、县委副书记、县长马郡、县委副书记、县委党校校长王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永萍、县政协主席肖正坤与倘甸镇负责人一同为倘甸镇、政府、党校等部门进行揭牌。
仪式上,倘甸镇相关负责人作搬迁致辞,他要求,全体干部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新办公楼为载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下基层了解民生民情,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将新办公楼建成干部群众的连心桥,建成全镇人民心中值得依赖的温暖的家;他表示,倘甸镇将以办公楼搬迁为重要起点,深入贯彻落实县“两会”会议精神,以更加务实高效的作风,更加具体实在的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聚力乡村振兴、聚焦产城融合,高质量建设“四区一城”,为全力打造寻甸县域发展次中心而努力奋斗。
相关县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倘甸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参加揭牌仪式。
来源:寻甸融媒
原标题:倘甸镇举行办公楼搬迁揭牌仪式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邢梦芸
审核:祝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