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
东与澜沧县、北与西盟县相连
西部、南部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相连
国境线长133.399公里
总面积为1893.42平方公里
(孟连县城全景)
孟连,系傣语谐音
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
素有“边地绿宝石”
“龙血树故乡”的美誉
(孟连大金塔)
孟连县地处怒山余脉
地貌以山地为主
南北部多高山峻岭
东西部偏低,多河谷盆地
地质主要为二叠纪玄武岩
三叠纪多种岩类组成
由第四纪河流冲积构成
朗勒、孟连、勐马、勐阿等坝子
是第四纪河流冲积静水沉积盆地区
其中以孟连坝最典型
(勐马瀑布)
历史沿革
1962年11月,中国历史博物馆
民族文物征集组在县城背后南垒河及
其支流南雅河两岸先后发现
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物有打制石器、手制陶器等等
证明了孟连千年前就是人们生活的乐土
自古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西汉时孟连属哀牢地
东汉、三国、两晋
南朝时期属永昌郡
隋时属濮部地
唐南诏时期属永昌节度,称“茫天连”
宋大理时属永昌府,首称“孟连"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
置木连路军民府
明永乐四年(1406)
设孟琏长官司,隶云南都司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设孟连宣抚司,属永昌府
清光绪二十年(1894)
孟连宣抚司从顺宁府划出
改归镇边直隶厅就近管辖
(传统农耕)
1929年,澜沧全县按各土司地划为
东宾、西贤、圈六
孟连、西盟等10区
孟连区即孟连宣抚司管
1954年6月,从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划出孟连、南卡两区
置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
人民政府(县级)
11月又将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所属部分地区
划归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隶属思茅专区
1958年4月
改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人民委员会
1967年4月,成立孟连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全县实行军事接管
1968年4月,成立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7月,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革命委员会更名为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新农村)
资源丰富
孟连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
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
具有观赏和科研价值
景观主要分布在
腊福大黑山原始森林风景区和
南垒河溶洞群风景区
腊福大黑山以保存较为完好的58平方公里
原始森林而著称
这里密林深处,古树参天,树藤缠绕
野茶成林,林间悬崖峭壁,瀑布飞泻
南垒河风景区可胜览
两岸独特的喀斯待地貌
及其所特有的溶洞群和龙血树群落
(腊福天池)
坐落于金山脚下南垒河之滨的始建于
清光绪五年(1879)的宣抚司署
是云南十八个土司署中
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
1965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3月经原省文化厅批准
在宣抚司署内设立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民族历史博物馆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境内聚居着以傣族、拉祜族
佤族为主的21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5%
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孟连宣抚司署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娜允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云南十大名镇
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傣族古城
中国孟连娜允神鱼节
被誉为“东方水上狂欢节”
(孟连神鱼节捉鱼场面)
边境县城
孟连为新兴的边境县城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白鹤山抗英斗争维护了祖国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入窜的
国民党军残部的几次战斗
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各民族安居乐业,团结奋进
与昔日相比,全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族团结柱)
孟连因其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
形成较为明显的两大优势
热区资源优势,沿边口岸优势
孟连属南亚热带气候
全县年均日照2149.0小时
年均气温20.1℃
是发展绿色经济的理想之地
全县绿色产业面积达76.41万亩
沿边口岸优势
孟连是边地历史上
著名的“茶盐古道”之一
199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
以县城为中心的国家二类口岸
有勐阿、芒信2个指定通道
2011年被列为
云南省五个省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
是云南省通往缅甸、泰国等
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
(勐阿通道)
娜允古城投射出昔日孟连的剪影
边境口岸熙攘的人群
见证着孟连今日的律动
孟连如边地上的一颗绿宝石
时光沐浴,熠熠生辉
END
相关信息
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第二季)由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品发行,北京中外名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摄制,已陆续在百度等网站及各新媒体平台播出,敬请大家关注搜索“云南地方志”名称注册的腾讯微信公众号、腾讯企鹅号、新浪微博账号、头条号、抖音账号等图文社交媒体、视频门户网站、视频平台观看,也可以在百度搜索“美丽云南”,进入百度百科词条(秒懂全视界)在线观看完整视频,还可以关注搜索以“美哉云南”名称注册的大鱼号、爱奇艺号、网易号、搜狐号、优酷视频门户网站和微视、美拍、快手、最右、秒拍等平台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