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猗园,位于上海嘉定区南翔镇,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猗园是上海五大园林之一,也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园名取自《诗经》“绿竹猗猗”之意,只是在乾隆年间重修时,因其为前朝所建,故称为古猗园。
建造猗园的主人是在河南为官的上海嘉定南翔人闵士籍,时任河南通判的闵士籍为了孝敬母亲,便在自家宅院扩建园林。以“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建成这座幽水青竹景色清秀的私家园林。
这座私家园林几经转让转手,又经过清代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大兴土木改建扩建,园林中孤山曲廊,香阁翠楼,石舫水榭,怪石假山等巧妙布局,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却又不失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古猗园被当地乡绅购买作为城隍庙的庙园。这样,普通的香客才得以进园游览,欣赏其美丽风景。
就在古猗园日臻完善游人如织之际,却经历了一段屡遭破坏命运多舛的历史。先是太平军多次与清军洋枪队在南翔激战,园内部分建筑损毁。
后来又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遭到日军占领,园内房屋亭台花草树木严重被毁。日军撤退后,当地爱国人士于次年募集银两修复园林,在新建补阙亭,独缺东北一角,以志国耻,取名“缺角亭”。
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八一三”事变,南翔古猗园再遭日寇蹂躏。亭台楼阁破损倒塌,花木古物荡然无存。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南翔古猗园迎来了它新的春天。如今园内碧波荡漾绿竹猗猗郁郁葱葱焕然一新。
听到好友晋城园子介绍过他曾从山西晋南远道而来,二次游览过古猗园并赞口不绝。在上海照看小孙女的林间泉韵利用周末的机会,独自一人从浦东前往南翔古镇,专程寻访这座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老园林。
果然如好友晋城园子所言,古猗园真是一座值得观赏的好去处。整座园林面积很大,共划分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而且每个景区各具特色,布局合理,配置相宜,美不胜收。
一座座仿古建筑逼真形象,周边又辅之以轩、亭、廊、阁,相映成趣。为了寻找以志国耻的“缺角亭”,还真是在周边转悠了好几圈,最后还是向园内工作人员打听之后,才从茂密的树林中找到并不怎么理想的拍摄角度。
寻找1100多年前建成的唐经幢,倒是没有费太大的功夫。1959年移入园内的唐经幢,开凿于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八角七级幢柱,仰莲基座,可惜的是原高三丈的唐经幢在1968年上半部遭雷击碎而散失。
青清园门前的万安塔,原来位于南翔镇万安寺内,由于时间久远遭受损坏,仅剩三节塔身,1988年修复后移入古猗园。
真正属于古猗园中古老的珍贵文物之一,是位于松鹤园景区荷花池中的普同塔。该塔建于宋代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六角七级石塔,高约一丈。腰束莲花瓣,塔柱镌刻佛像,雕刻细腻,小巧精美。
古猗园除了建有明代风格江南特色的各式厅堂楼阁之外,明显的特色就是水域宽广,青竹摇曳。有了水,就有了灵气;竹子居多,就遍布了情趣。难怪林间泉韵在漫步古猗园时,明显感觉到摄影拍照的人不少。
清秀幽静的古猗园怪石假山小桥流水奇木翠竹掩映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传承着这一方土地的历史文化,积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南翔古猗园不仅给人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也显示了精致的园林建筑艺术,更是凸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林间泉韵虽想独自一人细细品味这座被称之为“上海五大园林之首”的古猗园,但毕竟才疏学浅又初到上海,对江南文化知之甚少,真正能够体会出她的美妙还需时日再下功夫。
#打卡美好生话##跟着头条看世界-夏日乐悠游##跟着头条看世界-百年百景绘新风##文旅发现官##上海头条#
我,林间泉韵。爱好文学,喜欢摄影。游走于山川湖海,漫步在庭堂院落。钟情古文化,融入新时代;拥抱大自然,记录小情感。 若能喜欢,请点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