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就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吃丸散膏丹请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请到鹤年堂。

民国时期的西鹤年堂

鹤年堂的养生医学

鹤年堂是北京经营汤剂、饮片的老字号药铺。创设于明嘉靖年,由回回诗人、著名医学家、养生大家丁鹤年在北京菜市口创办鹤年堂医馆和中药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乾隆二十三年发行的《西鹤年堂丸散目录》中记载516种,1936年发行的《北平西鹤年堂参茸醪醴丸散膏丹价目表》中记有694种。

1936年《北平西鹤年堂参茸醪醴丸散膏丹价目表》

鹤年堂总号座落在现西城区(原宣武)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与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邻。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在北京还有三家支店,分别设在东安市场正门内头道街路南、西单牌楼北大街路东、鼓楼南街路西。

鹤年堂的匾额《鹤年堂》是明代的严嵩书写,楹联为明代重臣杨椒山所书“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

鹤年堂以“寿世为怀”的建店宗旨、在经营的同时,潜心研究医术,精益求精力求进步,同治至光绪年间曾协助同仁堂修配药方,并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医药精髓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调元气,养太和”为核心的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鹤年堂常年选择有经验的人分赴各省采购地道药材,修合炮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北京市志稿中》中描述:“本市药业,鹤年堂以精制饮片著名,其炮制皆遵古法”;《北京卫生大事记》记载:“早年间北京就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吃丸散膏丹请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请到鹤年堂”。

现在的鹤年堂已经发展成为拥有鹤年堂医药有限公司、鹤年堂中医药研究院、鹤年堂传统门诊、鹤年堂直营连锁药店、养生产品生产基地——吉林鹤年堂参茸制品有限公司、天津鹤年堂饮料有限公司、鹤年堂养生项目连锁管理机构等企业群,走上了以中医药产业为龙头,以开发养生保健项目和产品为主的综合性养生产业集团的发展之路。2008年,“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仁堂出告示打击假冒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街路南开设了同仁堂药铺。自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清宫御药,经历八代皇帝,达一百八十多年。北京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历代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讲究“仁心仁术”之道,逐步形成了“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三百多年来,深得海内外顾客信任,使得同仁堂长盛不衰。

同仁堂药目

民国十二年(1923年)石印的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刊的《同仁堂药目》是乐凤鸣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撰写的,在这个版本中,开头增加了两篇告示,告诫造假者将会受到处罚。透过这本药目,我们不仅看到了19世纪中期,北京医药行业的激烈竞争,而且通过研究,还了解到老字号同仁堂创办发展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据乐氏宗谱记载,乐氏祖籍在浙江宁波,乐氏始祖于明朝永乐年间迁居北京,靠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其后世子孙一直继承其铃医行当,清初,第四世乐显扬,号尊育,在太医院任高级医官——吏目,创立了同仁堂药室,结束了祖传铃医生涯。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搜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致力于方药研究制作。他制作的丸药,都是取材纯正地道,制作精细严谨,患者用后疗效显著。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逝世,由其子乐凤鸣接续祖业,乐凤鸣幼承家学精通医药,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街路南开设了同仁堂老药铺。他刻意研究丸、散、膏、丹及各类剂型配方,并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工艺规范,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乐凤鸣将宫廷秘方、古方、家传秘方、历史验方分门汇集成书,名为《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为方便医家和客商选购药品,乐凤鸣撰写了这部集362种配方的《同仁堂药目》,此书迅速传遍全国。为了树立起良好的信誉,提醒人们注意不要上售卖假药和假冒同仁堂的当,在光绪版重刊《同仁堂药目》,此书迅速传遍全国。为了树立起良好的信誉,提醒人们注意不要上售卖假药和假冒同仁堂的当,在光绪版重刊《同仁堂药目》中增加了两篇告示,详尽介绍了同仁堂在咸丰二年(1852年)三月十一日和同治八年(1869年)三月初三的两次打假。

告示一:(原文简述):同仁堂自康熙年间开张到今天,制药所选用材料精细纯正,配料详细慎重。正因为这样该店名扬四海,顾客云集。但是有一些无耻之徒私自偷刻本堂门票,制作假药并到客店、会馆等处兜售,谎称这些药是从本堂偷盗出来的(自认是贼),药品以廉价出售骗人。历年来,全国各地受欺骗蒙蔽的人不知多少,很多病人因此耽误了病情,死亡的人不知有多少。这样损人利己的事已大伤本堂名声,本堂一贯是以修合济世为宗旨,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本堂于咸丰二年三月初六日呈上状纸,状告这些无耻之徒,院宪大人将这些卖假药之徒戴上枷锁示众,立案并贴出告示严禁假药出售。可是这些无耻党伙们暗地活动,各地的商人、宦官或不知情的人受其愚弄。因此,本堂再出此告示。购买者务必请亲自到本堂当面交易或者委托亲友代买,不要上这伙骗子的当,贻误病人。

告示一

告示二:(原文简述)同仁堂自康熙任午年间开设后,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分铺,最近有人开设同仁堂药铺字号与本堂的音韵相同,企图出售假药。我堂禀请御药房、督察院传达五城都察院衙门,统一出告示,严禁此行为,不准这些冒名药铺冒充字号兜售假药,并要求将私自刻我堂门票卖假药的人,一块严格捉拿查封此铺,实在是因为这些人以假乱真,伤天害理,误人性命,此事关系甚大。今天将督察院转五城察院衙门的告示示众,要使得家喻户晓,众人皆知。请各店、会馆、商户宦官如买药必须亲自到正阳门外大栅栏同仁堂购买,这样才不致于贻误患者病情。从1923年再版的《同仁堂药目》中重提咸丰二年那次打假看,事隔七十余年,可见同仁堂经营者打假一直没有间断。

告示二

百年老店几经沉浮

清朝末年几经天灾人祸和民国时期的多年战乱使得市面萧条,同仁堂的营业也日渐衰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京同仁堂由四大房共管,规定各房子孙可以打着乐家老辅的旗号,另取同仁堂以外的铺号经营中药业。于是,大房开设了五个乐仁堂,四个宏仁堂。二房开设了三个永仁堂,一个怀仁堂,三个沛仁堂。三房开设了两个继仁堂,三个宏济堂,一个乐舜记。四房只设一个堂号为达仁堂,作为兄弟四人的共同财产,在全国有十八个分号。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乐家老铺在全国各地开办药号约有三十多个。北京同仁堂的经营管理,反倒相形见绌了。四房的乐达仁之弟乐达义,出任同仁堂的管理工作,建立真正由四大房共同管理的严密制度,乐达义于1947年去世,其子天津达仁堂副经理乐松生接替管理北京同仁堂。

1949年解放前夕,同仁堂已陷入困境,乐松生极力支撑着这一残局,直到北京解放才给古老的同仁堂带来了新生,1950年,同仁堂成药配方达到531种。乐松生使同仁堂获得了新生,1954年,同仁堂正式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乐松生被委任为同仁堂经理,乐松生成为乐家老铺最后一代主管人,另一方面又是同仁堂公私合营到正式国营企业的首任经理,直到1968年逝世。

德寿堂外景

德寿堂的配方

德寿堂中药铺以“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最为出名。通过一张德寿堂中药铺1924年印制的 “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老宣传单可以了解到德寿堂的一些情况,宣传单上方为内务部卫生试验所、农商部褒奖、商标局商标注册证书;中间是鸡鹤牌注册商标;下方是“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的药效和服药方法。宣传单上写有德寿堂详细地址,证实德寿堂康家老铺开设在京都崇文门外花市大街东头南小市口内中间路南。并盖有京师警察厅批准椭圆红印章。这张老宣传单再现了德寿堂“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的一段故事。

德寿堂广告招贴

德寿堂中药铺创办人康伯卿,字印寿,号旭东,北京广渠门半壁店人士。康伯卿幼年时即随父亲进城谋生,经吴鸿溪大夫介绍,到西单舍饭寺乾元堂药店学徒,学习切制饮片和制造水丸技术,他聪明好学,富于创造,对丸药配方细心揣摩,自制中成小药。1920年,康伯卿在崇文门外南小市开办了“德寿堂药铺”(总号)。德寿堂中药铺依照京师国药商会配方制药,康伯卿自制研发的丸、散、膏、丹有二百余个品种,其中鸡鹤牌“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最出名。为了保证该药的颜色、气味达到标准,使用的基本原料如:黄芩、大黄、雄黄、朱砂、山药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他还大胆使用薄荷脑,极大提高了药品疗效,同时又起到了矫正丸药中雄黄恶臭气味的作用。“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面市后,以其独特的配方和显著的疗效,迅速成为闻名中外的名药精品。当时,“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能与长春堂的避瘟散齐名。

在当时的报纸、电台、大戏园、有轨电车上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的广告语。唱戏的上场门、下场门要用台幛,德寿堂中药铺就送给你台幛,上面印好了“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字样。很多场子就替他做了义务广告。在天桥演出的很多场子都用这样的台幛。可见,德寿堂在百姓中的影响之大。这张宣传单就出自这个时期。1928年德寿堂又在崇文门外东花市开办了东号,1934年德寿堂正式在宣武区的珠市口西大街落户,就是现在保留的德寿堂中药铺。

现在的德寿堂中药铺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体外观颇像西式教堂,德寿堂前店为一幢二层阁楼,后连两进院落,后院为围合式建筑。用有限的空间充分满足商业功能,他在宣传方面最有创意,在二层楼顶南侧外立面设计安装了一辆仿真小火车,可穿过外立面开凿的涵洞,这是一辆按照1882年英国产的蒸汽机车的1/10比例复制的火车模型。当时药铺门口的马路有十几米宽,小火车的声音和位置正好能引得街对面过往行人的观看。据德寿堂老药工介绍,七十多年前德寿堂中药铺开业时,小火车这新鲜玩意吸引了众多行人观看,把这段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大大提高了德寿堂的知名度。

上个世纪30年代,德寿堂“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已经享誉京城,同时在东北等地建有德寿堂分号并远销东南亚。1954年,德寿堂公私合营,其中成药全部归同仁堂生产,但在同仁堂生产的药方上,还要注明“原德寿堂秘方”的字样。

1934年落成的德寿堂是近代商业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目前北京市惟一完整保留店堂历史原貌的老字号中药铺。1987年,北京市宣武区政府将德寿堂药店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北京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德寿堂药店秉承老店传统,出售药品涉及七大类近万种。“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仍畅销至今。

庆颐堂久立前门外

庆颐堂开张的情景

庆颐堂方位图

庆颐堂药店自开设以来一直坐落在前门外大街北侧五牌楼的南边路西,庆颐堂制药厂在北平前门外大齐家胡同内中间路北,由于以销售参耳类药物为特色,所以专门在药店附近圈养了梅花鹿。为了宣传药品的疗效增加可信度,当年庆颐堂还专门印制了药品目录和价格表,据记载,该堂出品的养血调经丸获1935年北平市政府颁发的物产展览会奖状,在上世纪30年代已有人生产假冒伪劣药品,为此,庆颐堂刊出启示提醒顾客注意,启示上说:本堂自开设以来久蒙各界赞许,药品精良效力伟大,信用可靠,批发低廉,各省、城市、乡镇经理代销极多,本堂并无分号在外。近因发现假借本堂字号,冒充本堂名义接洽分销,以劣药鱼目混珠贻误病家匪浅,本堂鉴于此,特此敬告各分销家来函书要明确庆颐字号,免受奸人欺骗,特此声明。

说到庆颐堂药店的来历还有一段历史,它的前身是北京的庆仁堂药店,戊午年暨公元1918年,在崇文门外大街路东开张营业,药店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细致周到的服务闻名京城。以后陆续在地安门外大街路东设仁一堂庆记俾、虎坊桥开设了西庆仁堂,东四开设北庆仁堂,白塔寺开设大和堂,前门外大街开设庆颐堂就是其中之一。

庆仁堂药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