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日租界曙街旧影。

在原天津日租界街道中,以旭街(今和平路)最为人们所熟知。当年,日租界东临海河,东南沿秋山道(如今的锦州道)与法租界相连,南抵墙子河(现南京路),西至南门外大街,北起东南角闸口沿旭街(今和平路)两侧到福岛街(现多伦道)折向西。从海河右岸至旭街依次为山口街(海河右岸日租界段,今已不存)、寿街(今兴安路)、曙街(今嫩江路)。今天,我们就重点说说这条不长的街道——曙街。当年这条街道虽不及旭街那样著名,却也广为人知,因为这里是“花街”,妓院、烟馆、赌场、美食、住宿样样俱全,且受到租界当局的保护。1904年,曙街被日租界当局辟为游廊地(日本对妓院集中地的称呼),在这条街上除了遍布妓院、酒店之外,赌场、烟馆亦相当普遍。1905年,租界当局还专门设立了天津艺妓管理所。这条街道不是很宽,街道的两侧大多是二、三层砖混结构的小楼,内设环绕式楼梯,为典型的日本公寓式住宅楼。日本著名诗人金子光晴(日本浮世绘画家、诗人。本名保和,生于爱知县,美术学校肄业。1919至1921年间流浪法国。1923年出版诗集《黄金虫》)和女诗人森三千代夫妇曾游历中国,森三千代在她的小说《曙街》中有这样的描述:“来到了旭街北侧平行的一条路,那里是曙街……坐在车上能清楚看到挂在门口灯笼上的字:一力、扇屋、浅间。在中国式建筑物的外面挂上日本式的门帘,还有日本过新年时装饰的草绳,即便是步履匆匆的日本游客,也能想起日本的新年即将到来。一辆洋车差点和他们的车蹭上,车把着地,一个像是来自京都的雏妓下了车。她头插漂亮花簪,腰带在两端长垂着,走路时木屐上的铃铛不停地响着,跑进了一间带日式格子门的房子。”当时,日本人开设的妓院多冠以料理屋、茶社等名字。随着旭街的日益繁荣,日租界的游廊地也由曙街逐渐扩展到浪速街(今四平道)、松岛街(今哈密道)、蓬莱街(今沈阳道)等地。据1936年统计,日租界内领有营业执照的妓院多达200余家,正式上捐的妓女(包括中、日、韩籍)达千人以上。南市有妓院300多户,妓女4000多名。

昔日曙街旧影。

另外,比开设妓院、赌场更具危害性的则是毒品的泛滥。在当时,天津是远东闻名的“海洛因制造中心”。沦陷前,天津被称为“日本在华肆行毒化之总枢纽”,日本人制售的毒品有“海洛因、白面、黑膏、鸦片、吗啡等等。制贩场所大都设在日租界,“日韩浪人暗设机关,制造贩售,比比皆是”。天津日租界出现公开的制毒工厂始于“九一八”事变后。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居留民团主事田中助太郎在桥立街开设的制毒工厂,日本特务金璧辉(川岛芳子)在明石街开办的制毒厂。租界当局鼓励开设土药土膏店、烟馆,诱使民众吸食毒品。伪天津禁烟局规定,任意商人只要缴纳捐费即可领照经营各类毒品及烟具。当时的日租界的各个角落,差不多每隔不远就有一家烟馆,都是在日本警察署包庇下开设的。妓院多,烟馆多成了日租界的最大“特色”。日本侵略者毒化天津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纵毒行径严重危害了民众的身心健康,败坏了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消磨了人民的抵抗意志,使一座发达的近代工商业中心城市沦为毒窟。

进行中的嫩江路改造工程。

解放后,人民政府坚决取缔了“黄赌毒”,昔日的烟花曙街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更名后的嫩江路融入了天津人的市井生活,两侧楼房一楼大多是各类店铺,二楼变成了民居。数十年过去了,这些房屋老旧损坏,生活基本功能缺失,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2021年8月23日,位于鞍山道和嫩江路交口的和平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程嫩江路片区项目正式开工,作为市区首个城市更新项目,嫩江路片区的更新改造将从根本上改善86户、300余名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昔日的曙街将被美好生活的曙光照亮。

嫩江路北端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