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汝州曾发生过一桩奇案,商人赵世廉五岁的儿子赵宏离奇死亡,两个月后,妻子林氏在房中自缢,林氏娘家人怀疑女儿之死有蹊跷,包括外甥赵宏的死也有疑惑,便向衙门报了案。推官王炳带人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背后的内宅丑闻令知情者唏嘘不已。


案情详解:

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的一天,汝州衙门外惊堂鼓响起,击鼓者名叫林松,状告的是妹夫赵世廉,原来林松的妹妹林氏与昨日晚间在房中自缢,林氏怀疑其妹死因,故而到衙门上告。知府大人要处理其他公务,就将此案交于州同知王炳前去调查,王炳带差役即刻来到赵家。


仵作宫元检验林氏尸体,除脖颈勒痕并无其他伤痕,脖颈勒痕也符合自缢的状态,排除了他杀的可能。王炳调查赵家众人,赵世廉说最近半年生意繁忙,自己都住在城内铺子中,五岁的儿子赵宏在一个月前夭折,妻子悲痛欲绝,一直闷闷不乐,自缢可能是因此而起。赵世廉的母亲杨氏、二夫人郭氏说,自从赵宏去世后,林氏就郁郁寡欢,整日魂不守舍。


赵家几个下人也说,少奶奶最近经常哭泣,口中还不停念叨小少爷的名字,怎么规劝都无济于事。经过验尸和对家人的调查,王炳觉得,林氏可能是受不了丧子的打击,才选择的自缢,回衙门后向知州纪大人做了汇报,纪大人做事很谨慎,对待案子不敢妄下定论,他思虑片刻转头问道:“可曾查过赵家小少爷赵宏的死亡原因?”


王炳回到:“赵家人说是突然暴亡的,五岁的孩子,夭折并无奇怪之处,再说赵世廉成婚十年才得了这个长子,视若珍宝,若死亡有疑的话,肯定会报官。”纪知州说:“你的话有一定道理,但还是调查清楚为好,千万不能有差错。”王炳知道纪大人做事谨慎,次日一早就又去了赵家,询问赵宏夭折之事。


赵世廉说当日自己不在家中,听母亲说儿子在玩耍时摔了一跤,起初并未在意,但不久后却昏迷不醒,还没等去请郎中就断了气。赵世廉的小儿子叫赵起,刚满四岁,是二夫人郭氏所生,小家伙奶声奶气地说:“那天我和宏哥哥玩耍,一同在花园里摔倒了,我还摔破了头。”郭氏接着说:“是的大人,那天宏儿和起儿在后园摔倒,起儿摔破了头,我就将他抱回屋中敷药,下人也都看到了,当时宏儿并无大碍,不想傍晚时分就去世了。”郭氏说完禁不住悲伤,流下了眼泪。


纪知州听完王炳的汇报,安心了不少,看来赵家之事纯属意外,看来没必要再调查了。林松得知衙门调查结果后,没有再上诉,也认为妹妹是受不了丧子之痛,一时想不开才寻了短见。一日后,赵家为林氏操办了后事,此事也就过去了。谁知不久后的一件突发事件,才令众人搞清楚了林氏与赵宏之死的真正原因。


就在林氏下葬一个月后,城北一个叫袁通的男子死在家中,里长跑到衙门报了案,王炳带差役前往调查,宫元验尸后,说袁通死于中毒。差役在袁家厨房发现一个小盒子,里面还有半块儿糕点,袁通的妻子刘氏说:“我丈夫晌午时分回家就提着这个盒子,说是邻居杨田送给他的,里面有两块儿精致的糕点,要我尝一尝,我没有吃,丈夫吃了一块儿半,半盏茶后腹内剧痛,我还没来得及找郎中,他就不行了。

宫元让人抓来几只老鼠,掰了几小块儿扔给它们,结果老鼠吃完糕点,不一会儿就吐沫抽搐而死。王炳即刻命人将杨田抓住,连同袁通的尸体和妻子刘氏一同带回衙门审理。当杨田得知,袁通是因为吃了他送的有毒糕点而死后,吓得脸色大变,不停喊冤,说自己一早就看望姑母,糕点是姑母所赠,回来后打开盒子准备食用,刚好袁通来串门儿,自己见袁通馋的直流口水,就把糕点给了他,至于糕点有剧毒,自己确实不知情。


王炳继续询问后,得知杨田的姑母竟然是赵世廉的母亲杨氏,即刻命人去到赵家,将杨氏传来衙门问话。公堂之上,杨氏承认糕点是自己送给杨田的,毒也是自己下在糕点内的。王炳质问杨氏,为何要毒杀自己的侄子,杨氏说:“回禀大人,杨田是小妇人的娘家堂侄,一向好吃懒做,经常去找我讨要钱财,不给他就骚扰我的家人,小妇人气愤之下,昏了头脑,才有了毒杀他的念头。”


跪在一旁的杨田听完此话,表情气愤,张口准备说话,但又咽了回去,王炳观察到了杨田的表情,感觉这其中定有隐情。他命人拿上刑具,给杨氏与杨田二人上了拶刑,要她们讲出实情。杨氏虽是个妇人,但性格强硬,她忍着剧痛,咬破了嘴唇也不肯招认,反观杨田就懦弱了许多,他被夹得哭爹喊娘,说出了真相。杨田交代后,杨氏万念俱灰,交代了全部,不日前赵宏与林氏死亡的真正原因,也随之浮出水面。


赵世廉的父亲是个举人,可惜天不假年,没有等到补官就病死了,当时赵世廉只有十四岁,他没有学父亲那样求功名,而是经营其家中的生意。赵世廉十九岁时,母亲杨氏为他择了门亲事,娶了林氏进门,赵世廉虽然生意打理的红红火火,但与林氏成婚多年一直没有子嗣,这也成了杨氏心中最大的心病。为了延续香火,杨氏又为儿子娶了郭氏进门,杨氏让郭氏为儿子做平妻,并不是小妾,希望她能生下儿子。

谁知郭氏进门几年,肚子照样没有动静,这让杨氏认为,问题肯定是出在儿子身上,眼见儿子年逾三十,自己也年近六旬,为了赵家的香火,杨氏竟生出了接种生子的荒唐想法。杨氏知道儿媳林氏性格柔弱,就选定了她,林氏羞得无地自容,但转念一想,自己嫁到赵家十年,一直无所出,在亲朋面前也抬不起头来,婆婆说的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总归要让赵家有后啊,想到此处,林氏也就同意了。


杨氏娘家有个远房堂侄,名叫杨田,此人年方二十,因家贫还未成家,偶尔会来找杨氏打打秋风,杨田生的极为俊朗,这样杨氏选中了他。杨氏找来杨田,给他二百两银子说了此事,还说若林氏怀孕生下一子,再给他三百两,但要他发誓,事成后离开此地,永世不来叨扰。五百两对于杨田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他未加思索就答应了。


杨氏假意带着林氏去庙里进香求子,让她与杨田私会,这法子还真灵,不久后林氏就有了身孕,这让赵家上下高兴不已。赵世廉更是欣喜若狂,他专门去了趟开封,当面感谢一个姓蔡的郎中,原来在三年前,赵世廉在开封认识了蔡郎中,这郎中医术高超,仅凭手纹和号脉就断定赵世廉有肾虚之病,应该难以生育。赵世廉大呼神医,并求其诊治,蔡郎中开了药方,说调养个四五年必定见效。


男人不行是件丢人之事,药方之事赵世廉没有说与他人,只是私下偷偷服用,从未间断,想不到三年时间竟然有了奇效,妻子林氏怀孕了。蔡郎中得知后也替赵世廉高兴,并嘱托他继续服药,加以巩固,赵世廉对蔡郎中言听计从,不敢有违。林氏十月怀胎生下一子,赵世廉为其取名赵宏。转眼到了次年,蔡郎中当初说的四五年见效果然应验,二夫人郭氏也有了身孕。

郭氏怀孕最高兴的莫过于赵世廉,一天晚饭之时,多喝几杯的他说出了蔡郎中为其治病之事,连夸蔡郎中是神医。孩子的生父是谁,做母亲的最清楚不过,晚饭后,杨氏找来儿媳林氏询问,林氏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杨氏通过她的表情,断定赵宏是杨田的儿子。此时的杨氏心中郁闷,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儿子竟然瞧好了病,但事已至此,也只能隐忍。


转眼八个多月过去了,二夫人郭氏也生下一子,取名赵起。杨氏心里知道,这个赵起才是自己的亲孙子,于是对郭氏母子分外呵护,林氏看在眼里,明白婆婆的心思,但自己当年一时着急做了错事,也只得忍气吞声。转眼过了三年多,赵宏已经五岁,赵起也四岁了,郭氏在两年前又生了个女儿,赵世廉不仅生意兴隆,现在更是儿女双全,心想:“做人如此,夫复何求。”


赵宏与赵起兄弟俩,天天在院中嬉戏玩耍,赵起长相酷似赵世廉,而赵宏长得却一半像母亲林氏,一半像杨田,杨氏看在眼里,心中不免嫌弃。赵宏是赵家长子,林氏又是大夫人,按照家规,将来的家产肯定是由赵宏掌管,每当想到这里,杨氏心中都很郁闷,她不能允许赵家的家业将来交到赵宏手中,便思虑着想办法除掉这个孽种。


就在出事的那天晌午,赵宏与赵起在花园玩耍,不小心摔倒,赵宏并无大碍,赵起却摔破了头,原本只是擦伤,但看到亲孙子额头流血,杨氏把怒气发泄在赵宏身上。她把赵宏拉倒自己房中打骂,气愤之余下手过重,不慎将赵宏推到,赵宏后脑磕在地上昏了过去。杨氏叫来林氏,谎称方才赵宏与赵起在后院摔倒才导致的昏迷,起初大家没有太在意,但过了不一时辰不见赵宏苏醒,林氏赶紧去请郎中,谁知下人刚出大门,赵宏就断了气。

赵宏毕竟是林氏的亲骨肉,他的去世让林氏悲痛欲绝,杨氏的贴身丫环小翠看不过去,就偷偷将实情告知了林氏,林氏悲痛之下找婆婆理论。杨氏一改常态,说赵宏不是赵家的种,死了到了干净,她劝林氏别在意,还是多为赵家生几个孩子为好。林氏没想到婆婆竟然如此无义,但自己当初做了错事,又不敢声张,只得忍气吞声,不敢发作,只得背地里偷偷流泪,叹息儿子命苦。


赵宏死后,杨氏将所有的关怀全都给了郭氏,对赵起和孙女视若珍宝、异常疼爱,对林氏则爱答不理,满是嫌弃。林氏原本性子就柔弱,凡事都放在心里,丈夫忙于生意很少在家,自己心中委屈又不能明说,郁闷之下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就在赵宏去世两个月后,林氏自缢而亡,想着去到阴间陪伴儿子。林氏的哥哥林松告官后,杨氏威胁丫环小翠不许乱讲,结果衙门调查无果,此事也就过去了。


谁知林氏下葬后,久未露面的杨田来找杨氏,杨田知道赵家小少爷赵宏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想着儿子将来继承万贯家财,心中不免高兴。谁知儿子夭折,林氏又自缢而死,接连的变故让杨田吃惊不已,他知道姑母杨氏的手段,感觉儿子与林氏之死,八成是姑母所为。为了弄清真相,杨田连哄带骗,在丫环小翠口中得知了儿子的真正死因,杨田贪财,便以此要挟姑母杨氏,他狮子大开口,要三千两银子的封口费。

三千两对于赵家而言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杨氏通过此事,明白杨田是个贪心鬼,知道此人毫无信用可言,为了免除后患,也为了赵家的声誉,杨氏决定除掉杨田。她知道杨田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姐妹,死了也无人为其告官,同时他也知道杨田喜爱甜食,就在糕点中下了毒,送与他。原本想着杨田一死,借种的丑事就无人知晓了,不曾想袁通无端端冒了出来,做了个冤死鬼。


案子审理到此,真相已经大白,王炳将案情禀报纪大人,纪大人谨慎,命仵作宫元开棺为赵宏验尸,宫元发现赵宏后脑颅骨有裂痕,符合触地撞击所致。宫元回禀后,纪大人认为此案已无可疑之处,就开始宣判:杨氏为延续香火做下借种丑事,实属无德,下手害死赵宏更是无良,最后毒杀杨田则是失了心,数罪并罚被判枭示;杨田虽无害人,但协助杨氏做下借种之事,也实属可恶,被判杖六十、徒一年;最后,赵家赔付袁家三百两银子。卷宗整理完毕上交刑部,此案就此了结。

案件后续:

此案完结后,赵世廉恍然清醒,想不到自己忙于生意,母亲与妻子林氏做下这等事情,自己竟然不知情,真是失败至极。案情大白后,赵家的奇闻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论点,有些人还杜撰出更奇异的情节,甚至有人私聊,郭氏生的一子一女都不是赵家的种。赵世廉受不了这些闲言碎语,他变卖了汝州的产业,带着家人搬离了此地,连同赵家祖坟也一同迁离。

借夫生子这种事情,不要说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时有发生,中国人讲究血脉相承,延续香火成了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直到现在的有些农村,依然将此事列为人生大事。这种思想原本并没有错,但若因此做出无德之事,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大宋奇案:花季少女,命丧嫂子卧房,背后真相,竟因父母贪心

明清奇案:男子私会女子,却错抱其母,荒唐之举险酿千古冤案

明清奇案:寡妇遭奸杀,秀才入狱,孩童玩耍红肚兜,揭开此案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