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吴山(陈允平)

登高一展眺,宫树郁嵯峨。

楼阁春风满,东南王气多。

青天行日月,大地布山河。

柳色沙堤路,时闻响玉珂。

吴山位于西湖东南面,高94米,景秀、石奇、泉清、洞美。山上有城隍阁,秀出云表,巍然壮观。吴山是西湖南山延伸进入杭州城区的尾部,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南界由紫阳、云居、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骆驼、峨眉等十几个山头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总称吴山。吴山不高,但由于插入市区,其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上吴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烟雨江南群山峨,诗话西湖旧事多。杭州是个为声名所累的人间天堂,然而吴山却是悄无声息,超然而恬淡。的确,与游人如织的西湖名胜截然相反,吴山对于那些即使熟悉杭州风光的人来说也是陌生的。吴山虽深入杭州市区,但外来的游人却容易将目光掠过它,因为,它的周围有太多的古迹名胜。吴山是杭州唯一突兀城隅的城中之山,位于西湖东南。是西湖群山延伸进入市区的成片山岭。天目山余脉截止于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岭、宝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吴山。

当西湖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一个浅海湾时,吴山和宝石山,曾是怀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南北对峙,随波浮沉。后来,平陆抬升,逐渐发展、形成现在的杭州城。吴山就像一只梭镖,锲入杭州城内。古时渔民下海捕鱼,常在山上晾晒渔网,习称晾网山。春秋时成为吴越之间的天然屏障,始称吴山。宋朝顾禧诗云:紫雁高飞晓雾浓,西风峭削玉芙蓉。谁携谢朓惊人句,更上吴山第一峰。

古时山有伍子胥庙,又得名胥山或伍山,这跟端午节的另一说法有关。它是吴山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既是伍子胥的忌辰之说。话说:欈李一战,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国臣属于吴。那勾践听从了范蠡、文种的复国大计,一方面将绝代佳人西施作为礼物送进了姑苏城外的馆娃宫,同时又厚礼重金贿赂权臣伯噽,离间吴国君臣。可怜兴国重臣伍子胥忠而见疑,信而受谤,最后命丧属镂之剑。夫差还不解恨,将伍子胥抛尸江上,吴人怜之,立祠建庙,遂称胥山或伍山。徐渭《伍公庙》诗:吴山东畔伍公祠,野史评多无定词,举族何辜同刈草,后人却苦论鞭尸;退耕始觉投吴早,雪恨终嫌入郢迟,事到此公真不幸,镯镂依旧遇夫差。

感花岩上桃花错,十二峰峦费揣摩。紫阳山,旧名瑞石山,在吴山东南,清平山北,海拔98米,山上多奇岩、怪石、穴窦,南宋时划为禁山,山脚下有南宋太庙遗址。元代山上建紫阳庵,始名紫阳山。南宋以来山上颇多胜迹,清咸丰末因兵燹而遭严重损坏,其中部分幸存至今。1949年后,经开发建设,紫阳山成为吴山景区重要组成部分,有瑞石洞、飞来石、蟾蜍石、垂云峰、月波池等,古有“吴山十景”,并摩崖刻众多。

吴山自古有五多:古树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庙寺观多,乡风民俗奇情多,名人遗迹故事多,更增添吴山万般风韵。吴山东南端为紫阳山,山石嵯峨,拔地而起。山下有瑞石古洞,怪石嶙峋,蔚然奇观。洞之下侧有“感花岩”,当年以宝成寺中牡丹之胜引文人逸士竞赋于兹。

《西湖梦寻》说:吴山城隍庙,宋以前在皇山,旧名永固,绍兴九年徙建于此。宋初,封其神,姓孙名本。永乐时,封其神,为周新。新,南海人,初名日新。文帝常呼“新”,遂为名。以举人为大理寺评事,有疑狱,辄一语决白之。

“芳草萋萋宋遗址,大日如来至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