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县有着“世界水晶之都”的美誉,东海水晶,以其蕴藏量大、质地纯正而著称于世。
水晶的形成
地质学家认为,大约在23亿年以前,东海一带还是茫茫苍海,经过海底火山喷发,地壳不断运动、变迁,直至唐宋时期才形成今天东海县的地形地貌。据地质部门对牛山周围地区的全面勘察,已查明全县约有380 多条巨大石英脉,老百姓土话称它为“石龙”,石龙里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水晶。
水晶形成条件要比一般石英苛刻,首先要有充裕的生长空间;其次有提供物质的热液,即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第三有较高的温度、压力;第四须有生长时间。具备这四个条件才可生成水晶。
自然界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断层是水晶生长的良好空间。花岗岩发育或变质作用强烈,可提供充足的热液,这种热液本身就具备较好温度与压力。东海县的水晶,来自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西有驰名中外的郯庐大断裂,东有海泗断裂。这些断裂周围伴有大量的节理、小断层。在桃林、羽山等地又有大的花岗岩体,当时可提供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据测定,东海水晶形成于燕山期,距今约有2~3亿年。
东海境内水晶以无色透明晶体为主,也有紫晶体、烟晶体、绿晶体、乳白晶体及蔷薇晶体,但后者储量极少。其分布特点是,面广而散,埋藏浅,适合民采。目前勘探和开采深度一般从地表至地下20米左右。
东海水晶的发现传说
传说最先是赵二看见水晶出火才发现它的。很早以前,东海城头村住着个勤劳善良的庄稼汉,名叫赵二。这年除夕,他从外地赶回家过年,路过海州时,见城门口躺着个贫困交加的老婆婆。赵二见她可怜,把一年辛勤挣得的银两分了一半给她。老婆婆接过银两,一声没吭走了。赵二没跟她计较就匆匆出了城。不一会,红日西坠,夜幕降临。除夕夜,无星无月,天色墨黑,赵二难辨路物,举步维艰,正在犯愁当儿,忽有一只白光火球飘摇到赵二跟前,晶莹闪亮,把大路照得一清二白。赵二惊喜万分,随着晶光火球大步而走。到了牛山脚下,城头村的灯光已清晰可见,庄上鸡犬之声也阵阵入耳。这时,晶光火球忽崐然跳动三上三下,似乎有一个人影颔首道谢,尔后“呼”地一下窜入地里。赵二十分惊异,也就回家了。
其实,海州城门口的那个生病的老婆婆,乃是天上水晶仙子所变,除夕下凡察看民情,遇到赵二这样的好心人,就摘一盏水晶灯为他引路。赵二哪知底细,第二天大年初一,他与乡亲们讲起昨夜奇遇,上了年纪的人说他遇上了仙人,那晶光球窜处肯定会有宝贝。赵二与庄邻们来到牛山脚下用镐锨刨挖,不到三尺, 果然挖到一块剔透晶莹的大水晶。这事从此传开了,庄户人都知道牛山周围有宝贝,哪里晚上冒白光,哪里地下就有水晶。以后,庄户人常根据白光挖水晶,据说灵验得很,十有八九不会落空。不知什么时候,传说演变成了**俗。每逢腊月三十夜间,有经验的庄户人都不睡觉,在野外转悠,看有没有“火苗子”。凡有水晶的地方,夜间会冒出紫火,俗称“水晶苗子”。水晶越大,火苗越大,能发火苗的均为上好水晶,一旦望到火苗子,庄户人记牢地点,白天再去挖掘,多少会碰到些财气。
水晶为什么会“出火”?
水晶自古就有“放光石”之称。水晶主要产于石英脉的晶洞中。老百姓将石英脉形象地称作“石龙”。石龙中常有空洞。石龙规模越大、越厚,则越会有大晶洞,并可能长大水晶。石龙原形成于地下,经地壳变动和风化剥蚀作用,才储存于地下浅处,或暴露于地表。在漫长的变化中,晶洞内可充填泥土或碎石。地壳运动是不断发生的,时弱时强,至今仍未停止。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地应力变化,运动愈强,地应力愈大,反之亦然。地应力主要指地壳的横向压力。水晶有个“怪癖”,当受到一定压力时就会产生电流,使水晶两端带电。反过来,当加压较高时就会产生振荡,这叫压电效应或压电现象。位于地下的水晶,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压电效应,这种效应会使附近地表空气发生变化,地应力越大,压电效应越强,空气变化越大,当空气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光,即“出火”。
纵观出火现象可知,出火多发生在阴雨天,这说明除了无星光、人造光干扰外,空气中富含水分是形成出火的重要条件。有人还看见过“出火能随风飘动”,也说明出火是空气的发光。此外,凡是出火而挖出的水晶都有残次处,有的断成两截,甚至有一截走了较远的距离,这进一步说明出火系压力或地应力所致。因此,有经验的“土专家”也能根据破残和截断推测该水晶过去必出过火。出火的强弱与地下水晶的大小有关。据说有一年东海房山一块高粱地里水晶出火,黑夜里能看清高粱顶梢,后来果真挖出了大水晶。
东海民间寻找水晶的方法
《海州民俗志》记载:东海山民在夜间观到水晶“火苗”后,先破土找“水晶路”。水晶分散在一条线上,在那里常发现“鸡窝矿”,即水晶聚积在一个小范围内,就如母鸡生了一窝蛋。矿床俗叫“塘子”,通常有四层土石结构,一尺多厚的表面熟土层下,有一层白土,白土下有一层黄泥,黄泥下有一尺多厚岩层,俗叫“石篷”,简称“篷”。水晶即在篷下或篷口。石篷若发亮,便是石英,俗叫“火石”结构,又叫“石龙”,有龙必有晶。水晶一般在石龙的阴面。见了石龙再找石路,石路有两种,一叫明碴路,一叫狗牙路( 曲折断续);石路上有灰紫色沙质物,称为“马干烟”,又叫“烟子”,俗称“石屎”,沿着石屎即可找到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