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只有大街小巷充斥着美食的诱惑,一座城才能称为真正的城。而午夜梦回,在家乡山水的倒映下,是否总有一两种美食,在挑逗着你的味蕾。故乡、故人、故事,在食物的味道中一一展开,挥之不去。在江淮大地,有太多让人流连忘返的美味。那一只只皮焦肉嫩的红皮鸭子,那一碗碗清爽浓香的牛肉汤,那一锅锅香味萦绕的毛豆腐,那一根根细若发丝的手工挂面……滋养了一代代江淮儿女,也是离家的人们朝思暮想的家的味道。

前不久,几位北京客人在黄山市玩了三天。黄山脚下、宏村古街、屯溪黎阳……每到一处用餐,必点一道臭鳜鱼。“北京也有臭鳜鱼,不过黄山这边的明显不一样,肉质更嫩、更脆、更香,百吃不厌。”为了满足每年来黄山市旅游的千万游客品尝徽州美食的需求,黄山市的大小餐馆,无论是分店开到合肥、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品牌,还是乡村农家乐,臭鳜鱼都是徽州传统菜里的“标配”。徽州美食,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和臭鳜鱼一样,毛豆腐、刀板香、一品锅、黄山双石等等,都是地道的徽州招牌名菜,有的传承了千百年,香味弥久,百吃不腻。

鲜活的鳜鱼是制作臭鳜鱼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抹盐本为保鲜防腐 成就臭鳜鱼的独特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这一佳诗名句,已流传千年,妇孺皆知。张志和,黄山市祁门县人,典型的文化官员,长期隐居湖州、太湖等地。他曾多次返回家乡,纵览徽州山水。同时,鳜鱼虽是长江流域的名贵水产,但新安江等徽州水域有地方品种小鳜鱼,如石斑鳜、桃花鳜等,因此,后人也将张志和这一名句与黄山臭鳜鱼联系起来。

不过,徽州本土小鳜鱼数量极少,绝大多数鳜鱼食材要依赖长江出产。而长江、新安江和阊江水系交通发达,明清时期徽商鼎盛,在外成名、发财或做官的人也要回徽州,很多外地人来徽州做官、游历,因为文化、商业等的互通交融,逐渐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带到了徽州。

以前,无论水路还是“徽道”,从池州、安庆、芜湖或江西方向运输鳜鱼到大山绵延的徽州,都路途遥远,鱼易变质,会抹盐保鲜防腐,这成就了徽州臭鳜鱼的特有味道。

徽菜品牌歙县披云山庄的餐饮总监曹向忠告诉记者,要把徽州臭鳜鱼做成美味,并不简单,要选好品种的鳜鱼,要活鱼剖杀并立即腌制,用盐很讲究,多了坏味,少了不管用,要用徽州地道菜籽油烹制,火候、时间也很讲究,而且大的餐馆有秘制酱料增味。烧好的鱼闻着有味,吃起来肉质脆嫩鲜香、肉块如蒜瓣,有些嚼劲。该山庄的石锅臭鳜鱼是食客必点菜,最多时一天卖三四百份。

水系纵横食材丰盛 寻常鱼虾皆是美味

相比“外来贵客”鳜鱼,在黄山市的山溪、江河,也有很多珍贵的美味食材,成就诸多徽菜。徽州山区独特的环境和水质,产的河鳖肉厚,胶质足,肥嫩无泥腥。山水冷,鳖长不大,又称马蹄鳖。“徽州马蹄鳖”是名贵徽菜,虽味极鲜美,食材却很难得。而各种河鲜,如河鱼、河虾,河螺等,味美易得,是普通大众的家常最爱。

在祁门县城的西门口,有家很不起眼的路边餐馆,每天挤满了食客。餐馆里小河鱼烧得地道,肉鲜嫩,入嘴细滑,口感极好。小河鱼是黄山市最普通却最受食客喜欢的河鲜。在祁门的阊江,有一种“光倒刺鲃”,当地俗称“军鱼”,和小河鱼不同,其块头大,肉质浑厚,嚼劲十足,很受当地人喜爱。

相比鱼类,不起眼的河虾以前难上大雅之堂。而在徽州祁门,河虾是老百姓的美味,也是徽州名菜“中和汤”的重要食材。相传,南宋祁门籍著名诗人方岳在江西为官时,鄱阳湖边的中河水质透亮且自家乡流来,便捞虾米为佐料烧豆腐汤,很快,“中河汤”传遍了祁门,成了美味佳肴。其配料也越来越多,如冬笋、香菇、瘦肉等。后人改为“中和汤”,中和多种美味之意,上了徽菜谱。以前,祁门最大、享誉最久的老字号酒楼就叫“中和楼”。现在,“中和汤”仍是黄山市很多餐馆传承的名菜。

一口毛豆腐吃下去 口鼻脏腑享受满满

徽菜是中国八大传统菜系之一,美味飘香全国,古徽州地区又是徽菜的发源地和核心传承地。

从臭鳜鱼、马蹄鳖、黄山石鸡炖石耳等名贵菜肴,到市井巷弄的徽州毛豆腐、臭豆腐、石头粿等,徽州的石板街巷,砖瓦之间,美食的香味处处弥漫。

会制作、烤徽州毛豆腐的人很多,歙县披云的曹向忠是“徽菜”非遗传承人,煎烤毛豆腐技艺受传于歙县深渡的师傅。他说,好的徽州毛豆腐,得从优质黄豆食材开始,点卤做豆腐,到发酵长毛,煎烤火候和器具,用的农家菜籽油,每个细节,每道工序,都有极高要求。

歙县古城的八角牌楼旁,有几个烤毛豆腐的摊点,长年累月,挤满了游客和当地居民,看毛豆腐入锅,闻着特殊香味,熟了,趁热沾着特制辣酱入口,一口毛豆腐,让口鼻脏腑,都是满满的享受。

这样现烤现吃的美食摊,在徽州呈坎、屯溪老街,遍布很多古村落及游客集散点。吃一口徽州美食,看一看徽州美景,走一走高墙古巷,徽州的味道,渐渐透入人心。

小小包袱饺寄托着对亲人的牵挂勉励

源于新安江重要码头的歙县深渡“包袱饺”,也是地道徽州味。歙县披云的县级非遗传承人王建芬,主攻这一美食有10 多年了。她说,徽州人自古有少年时就外出经商、务工的传统,歙县人特意将饺子做成包袱的形状,喻义鼓励亲人放下家里“包袱”安心外出,而闯荡要背包袱,成功了也要背着包袱回家乡,小小的包袱饺不仅是香脆嫩滑的美食,还寄托了徽州人对外出亲人的牵挂、勉励。远在异乡的旅人,思乡思亲,也会煎制一盘包袱饺,喝一杯黄山茶,以解乡愁。

徽州的“一品锅”,聚集了笋、肉、蛋饺等9种食材,层叠而成,味道互融,成为传承数百年的美味,徽州人胡适在美国时常以一品锅解乡愁、待友朋,“胡适一品锅”因此名闻遐迩。而在祁门安凌,也有类似的菜,但锅超大,肉蔬分量更足,又叫千层锅,据说是曾国藩带部队在祁门时创成。徽州传统美食故事多,千层锅的历史也厚重。

这些徽州的美食、小吃,随着徽商的足迹,随着走出徽州的无数文人、官宦,在数百年前就传遍了全国,历久不衰。现在,徽菜在很多大城市也颇具盛名,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武汉、合肥等地,黄山人开的徽菜馆,主打徽菜的餐饮,满足了很多旅居在外的黄山人的乡味之思,也给各地食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徽州本土的美食,也随着旅游的发达,电商的兴起,走向了全国,走向了海外。现在,外地人只要拿起手机,很快就能吃到徽州臭鳜鱼、毛豆腐、黄山烧饼等诸多美味。

(来源:黄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