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吉林

吉林

吉林

吉林省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一个省份,因境内吉林城而得名。东南与俄罗斯、朝鲜交界,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毗邻。省会长春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金融、交通的中心,中国特大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汽车城”、“电影城”、“文化城”、“森林城”和“雕塑城”。吉林省是地处边疆的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全省有48个少数民族,是朝鲜族最多的省份。具有丰富、优越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主要景点有长白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松花湖、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景点。

人民大街

人民大街

人民大街是长春市区的主干道之一。北起站前广场,南至绕城高速公路,正南正北贯通市区中心,全长13.7公里,是市区最长的街道。除了站前至胜利公园的北段为36米宽外,其余宽为54米,是市区最宽的街道之一。市区宏伟的建筑、主要公园、绿地,多在它的两旁。人民广场是最大的市中心广场,连接通往市区各个方向的多条主要街道。

了解更多>>

杏花屯公园

杏花屯公园

是目前长春市占地面积最小的的公园。19世纪末期,这一带是长春城外的一个自然村落,村名叫杏花村,当时中间有一条溪水潺潺流过。1901年,长春府知府王昌炽上任后,买下杏花村进行重建。1903年,王的幕僚们为了给上司歌功颂德,撰写了《杏花村记》并立了一座石碑,位置在今民主大街1号院子内的西侧。1934年,伪满洲帝国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那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杏花村:“祭天”行“告天礼”。长春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杏花村石碑几易其址,1992年被重新安放在杏花村公园内。

了解更多>>

日本神武殿

日本神武殿

1935年9月开始建设,1936年7月竣工。此建筑的是为了纪念“日本神武天皇登基2600年(即日本纪年2600年,相当公元1940年)”而建,故取“神武天皇”之名将此建筑命名为“神武殿”。前些年,随着吉林大学南校区的建成,这栋建筑之南的原吉大许多单位都搬迁了,但这座建筑仍属吉林大学工会所管理着,算是基本保存完好。前几年,

了解更多>>

汪精卫伪政权驻满洲国大使馆旧址

汪精卫伪政权驻满洲国大使馆旧址

遗址位于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门前的陕西路东侧,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二层青砖小楼,窗户多为拱形,屋顶为铁皮覆盖,并涂抹沥青,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据有关专家 考证,这座楼房与伪满皇宫内的建筑风格一致,均建造于二十世纪初期。  伪满皇宫博物院文物部馆员杨忠臣介绍说,这座大使馆原名“仪园”,是傀儡皇帝溥仪的两个妹妹居住的地方,汪伪政权与伪满洲国“建交”后,才改为大使馆的。“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成立,定都长春,此后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伪满皇宫都是傀儡皇帝溥仪办公和生活的地方。

了解更多>>

伪满总理大臣张景惠的旧宅

伪满总理大臣张景惠的旧宅

伪满洲国总理官邸是为第二任伪总理张景惠设计建造的,建于当时西万寿街(今西民主大街)以西,伪外交部的南侧。它是继关东军司令官邸之后,规模第二大的官邸建筑,也是在所有官邸建筑中唯一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痕迹的实例。该建筑于1936年开始动工建设,次年竣工,总建筑面积1790平方米,工程造价14.7万元,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全宅占地约10公顷,由棕色官邸楼和东花园组成。主楼2600平方米,一层有大型会议厅、前厅、接待、餐饮等服务用房,二层是张景惠办公及家属生活区,东南角是岗楼。东花园由亭、水池等园林小品组成。 整个建筑采用传统的西方近代建筑的构图手法,强调一个主要的构图要素,以高高的塔楼作为重点的制约因素,两侧配以伸展的空间,其陡峻的屋顶很像伪交通部办公楼。 塔楼顶部层层出挑并覆盖一个四角攒尖顶,攒尖顶的垂脊上有琉璃的兽饰。门厅为两层高的通厅,并设有环廊。入口台阶及侧廊等空间都同当时的一些官邸相似。建筑上的琉璃面砖做工精细,连坡屋顶的通气孔都做出精美的造型。 该建筑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屋顶琉璃瓦的颜色同面砖的颜色非常接近,从而使建筑整体感非常强。该建筑是继伪交通部办公楼之后又一个大量使用琉璃构件的建筑物。 该建筑门廊两侧的铸铜壁灯居然有龙的造型,这在中国传统的君臣理念中是不可想象的。入口门廊的形式与建筑缺少呼应关系,并且高度上也略高一些,影响了建筑的比例关系。 该建筑占地近2万平方米,在院落中的西南角还有两幢秘书官的住宅及附属建筑。整个院落的围墙上部做成像长城的垛口一样,也成为其显著的特征。

了解更多>>

伪满外交部

伪满外交部

据史料记载,它是由法国的布罗萨德·矛平公司承包设计与施工,并由法国经济发展协会提供贷款建造的。长春沦陷期间,这是惟一一座使用西方技术和投资的建筑。它建成于1934年。次年,伪满洲国外交部迁入此地。1937年,伪满洲国政权将伪外交部改为外务局,迁出此楼。1942年,伪满洲国外务局又改为外交部,迁回此楼,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长春解放后,伪满外交部这座建筑回到人民手中,曾先后归吉林省委党校、东北文史研究所、吉林省军区等单位使用。1979年9月转给省社会科学院用作图书馆。1984年4月18日,省社会科学院从此楼搬出,此后,一直空闲至今。

了解更多>>

伪满文教部

伪满文教部

新京伪满国文教部旧址,位于长春自由大路696号,原建筑物为凹形二层楼房,正门朝北,钢筋混凝土结构,无其它附属建筑,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1938年建成。 伪满洲国成立时,先在行政部内设文教司。1932年7月15日,以文教司为基础成立文教部。办公地址先在原吉林陆军医院后迁到国都建设局(今人民广场市委旧址)。文教部掌管教育、宗教、礼俗和国民思想。内设总务司、学务司和礼教司。1937年撤销文教部,在民生部内设教育司和社会司。1943年4月撤销民生部的教育司,恢复文教部,迁入新落成的大楼。文教部内设大臣官房、学务司、教学司、教化司,1945年1月增设学生勤劳奉公司。

了解更多>>

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旧址

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旧址

成立于1933年8月31日,是控制伪满洲国全境和关东州电话电讯、广播网络,经营电气通信业务的特殊会社(公司),本社位于新京特别市大同广场西侧(现长春人民广场西边)。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对东北的殖民宣传从意识形态入手,攻心为上,强行进行灌输和控制,强迫东北人民对日本的政治、民族与思想文化的认同。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全面控制中国东北地区的电信、广播网络, 1932年提出《对满洲国通信政策》,声称“帝国在满最高指导机关应是日本人,特别是帝国将校参与满洲国电信电话公司的创设和经营”。

了解更多>>

伪满洲中央旧址

伪满洲中央旧址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总行坐落于“新京市大同大街501号”(今人民大街2219号,人民广场西北侧)。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1934年4月22日动工兴建,1938年6月15日竣工。原计划造价600万满洲币,实际支出1000万元。钢材耗用五千多吨.以雄伟,庄重,坚固著称建筑界与金融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单位的办公及营业场所.浦仪,宋美龄,蒋经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班禅大师等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经参观过此楼,现在仍是长春市的旅游景点之一.这座承载着长春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建筑被定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了解更多>>

原关东军司令部

原关东军司令部

“新京”司令部:旧址位于长春市宽城区新发路577号,现由吉林省委使用。1983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由关东军经理部设计、监督,大林组施工,1932年8月动工,1934年8月竣工,造价170万元。旧址主题上三层,地下一层,两翼局部四层,塔楼五层,占地7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24平方米。建筑最高点距地31.50米,楼内共有房间221间,工程造价170万元。整个工程用时两年,工程作业人数达30万人次。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是日本关东军最高权力机构,1932年10月30日由沈阳迁至长春,1934年迁入旧址。1945年8月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迁至日军南岭地下司令所。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苏军驻中国东北总司令部设置于旧址。1946年至1948年10月间,国民党新一军、新七军军部先后设治于此。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旧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间九航校使用。1955年,旧址划归中国吉林省委使用。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畅享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