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塔旁保存着一口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的2万多斤重的大铁钟。
  过去,每天清晨都要按节律敲击大铁钟,向人们报晓。清脆而宏亮的钟声,远震古城内外。现在已经开发成为一大旅游景点内容。
 雁塔
 ——一诚实的象征
 出了西安大南门,
 往前行约二里多的路程。
 有一座灰色古塔,
 赫然映入你的眼中。
 如果你已经看过大雁塔,
 赞叹它雄伟的造型。
 那么这座小雁塔,
 就以玲珑精巧而使你倾心。
 它挺拔而俊美。
 秀丽中显出庄重,
 它以特有的凤姿,
 独立于古砖塔的姊妹群扒
 它已经一千三百多岁高龄了,
 是为唐高宗死后“献福”建成;
 古塔坐落的地方叫“荐福寺”。
 是高宗老婆武则天改的寺名。
 寺内有高大宏伟的殿堂,
 是皇家又一座拜佛建筑群;
 这里筑池叠石,布满松柏花卉,
 是风景幽雅、肃静的佛寺园林。
 寺内有一口巨大的铁钟,
 钟声每天响在长安上空;
 那声音宏亮、清脆而悠扬,
 给京城凭添了一种华贵的气氛。
 所以文士、武将都来这里涉足,
 以在寺内_借宿、题咏引为雅兴。
 无数的诗文竞相赞美。_
 说雁塔钟声“余响绕千峰”。
 只是它的命运和中国历史一样,
 经历了众多的兵火战争,
 那辉煌的寺庙早已化为灰烬了,
 只留下小雁塔子然站在风雨之中。
 曾经有过两次特大地震。
 掀去了小雁塔两阶塔层;
 塔身被震裂开了大缝,
 大缝又奇迹般地合拢;
 塔身原来是十五层阶梯,
 如今登十三层就到了绝顶。
 有人考究是塔身建筑奇妙的结构,
 有人却说那完全是靠了“神功”。
 人们对塔为谁而修并不介意,
 老百姓哪能管了朝廷的事情?
 但是这塔是劳动者双手创造,
 一砖一石都是智慧的结晶;
 所以历来人们对它都十分珍爱,
 珍爱劳动创造了人类不朽文明z
 这是多么的不幸,
 佛塔随着帝王的兴趣而废兴。
 唐武宗时废弛了佛教,
 小雁塔也惨遭厄运;
 来了农民起义军,
 荐福寺又是战火熊熊……
 到了宋朝英宗年代,
 小雁塔已是一片残败情景。
 寺庙来了一位主持勺思吉。
 它是西域印度僧人,
 寺庙古塔的败落残废,
 使勺思吉忧心忡忡。
 他要修葺这驰名的建筑群,
 但是手中没有足够的金银。
 向官府求援吗?
 没有哪位“大人”愿动善心。
 勺思吉苦思冥想,
 终于悟出了一种精神;
 求别人不如靠自己,
 靠自己信仰的忠诚;
 勺思吉有一件崭新的袈裟,
 是为到中国来特意制成;
 上面布满金丝金线,金光闪闪,
 也是他离开祖国印度的纪念品,
 价值昂贵。意义深长,
 一直珍贵地在箱底保存。
 唔,还有那么多珠玉财宝,
 闪光的翡翠,透明的玛瑙,
 长长的项链,成串的耳环。
 都是临别时至亲厚友馈赠。
 勺思吉义无反顾,
 通统捐献作为修葺寺塔的费用;
 袈裟送到典当铺里抵押,
 珠宝拿到市上变卖金银。
 但是,修聋的费用实在浩大,
 勺思吉的捐献只是杯水车薪;
 唔,你看勺思吉云游去了,
 走遍了长安的四乡八镇;
 他手握禅杖,到处宣讲,
 他冒着风雨,顶着寒风;
 感动了佛门的男女信徒,
 说服了晓理的志士仁人;
 勺思吉募化来砖石木料钱市,
 他请未工匠开始了修葺工程。
 材料来之不易绝不能浪费,
 花每一文钱都要十分节省;
 勺思吉脱掉僧衣自己动手,
 废墟中挑拣砖瓦汗水淋淋;
 勺思古的行动感动了工匠,
 日夜兼程工期竟提早完成。
 规模宏伟和盛唐时一模一样,
 勺思吉绘了复原目送往京城。
 谁知英宗一见图样勃然大怒,
 命锦衣卫立即斩杀这个“妖僧”。
 只因明代皇宫才用琉璃绿瓦,
 民间用了绿瓦就是僭越欺君!
 许多大臣多次奏本申辩理由,
 专横的皇帝才免勺思吉死刑!……
 今天你来“荐福寺”游览,
 不见了庙宇,不见了园林;
 只有小雁塔在那里屹然独立,
 使人们油然想起那位印度僧人。
 庙宇园林可以被摧毁倒屺,
 勺思吉的精神却与世长存;
 让我们来爱护劳动者的创造吧,
 为了祖国几千年来的灿烂文明;
 让我们为小雁塔的存在庆幸吧,
 向勺思吉那样献身的人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