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一段长城,不需要门票,本地人:不建议去爬 珍贵的记忆:司马台惜有的“花墙”与险峻的“单边墙”长城
有句俗话讲得好,叫做:不到长城非好汉。
意思是指:不登临长城,不是英雄好汉。
当然,这些年,在旅游爱好者口中,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到了长城真遗憾!

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一到节假日,北京八达岭长城那段,往往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到处都是人。
记得有一年,一位朋友去了之后,回来告诉我说:兄弟,千万不要在五一假期和十一假期爬长城。
我问:为什么?

朋友说:“人太多了,这哪里是爬长城啊,简直就是踩脚比赛,而且,想方便的时候,憋了好久,长城上的风景固然好看,但千万不要在长假期间去爬”。
于是乎,这些年,一些喜欢探险的朋友,开始盯上了一些“野长城”。
其实,所谓的“野长城”,就是指未经开发和修缮的长城。
话说在北京怀柔区西北的八道河乡,就有这么一长段未经开发的“野长城”。
下面,我们分两点,简单来聊聊这段驴友们常常念叨的探险宝地。
一:不需要门票的箭扣长城
这段长城,名叫:箭扣长城。
可能很多人会对这个名字感到好奇,为什么叫:箭扣长城呢?
原因在于这段长城的形态,特别有意思,从远处看,蜿蜒曲折,整体呈现出“W”形态,像极了古代“满弓扣箭”的情形,所以,人们渐渐称其为:箭扣长城。

从这个形态中,我们不难看出,箭扣长城,所在的山势,非常险峻,可以想象出来,当年,古人在这里建长城,肯定费了不少功夫。
因此,箭扣长城,也是北京一段最险峻、最雄奇的长城。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许多旅游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对这段长城情有独钟。
在业内,甚至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华夏长城最美在北京,北京长城最美在箭扣”。
周末的时候,时常会看到不少驴友和摄影爱好者,背着包,带着设备,三五成群地来这里攀爬!
而且,相较于其它已经开发好的长城,箭扣长城没有开发和修缮完毕,至今是不收门票的,这一点,许多驴友都知道。
二:本地朋友却说不建议去爬
虽然箭扣长城非常雄奇俊美,而且,也不收取门票,但是,一位北京本地的朋友,却说:不要去爬那段野长城!
问其为什么?她说:没必要冒这个险,这些年,那段野长城,发生意外事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的确,诚如朋友所言,由于箭扣长城,自然风化严重,加上没有开发和修缮完毕,到处都是不稳固的碎石瓦砾,又建在那么险峻的崇山峻岭之间,忽高忽低,一不小心,很容易踩空,或者跌跤。
而且,周边树木十分茂密,对于经验不足的驴友而言,独自攀爬,还是很危险的!
我想说:风景固然美,但是,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北京的长城段很多,不一定非要去箭扣长城那一段,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司马台等长城,也非常不错。
秋天,正好是北京长城旅游的黄金时节,不妨去玩玩,爬爬长城,拍拍照,锻炼锻炼身体!
我是@地方之窗,更多旅游地理见闻,欢迎关注我。
#你好,秋分##驴友私自攀爬北京箭扣长城#
司马台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又经蓟镇总兵戚继光和总督谭纶加固。北京境内有名的长城三险之一。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部的古口北镇司马台村北,是典型的依天险而建,并以奇,特,险著称,为京城古长城三险之首。司马台长城是唯一一段保留明长城原貌的古长城,山势陡峭,地势险峻,横亘东西,长城随着刀锋般的山脊奔驰,时宽时窄,时起时落,城台、敌楼、障墙在很短的一段距离内形式之多,变化之大,在整个万里长城之中极为罕见。苍老城墙上的文字砖群,记载着祖辈的辛苦,司马台长城雄险奇特,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赞誉道"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

这一日我们攀爬了司马台长城东段13号敌楼、猫眼楼、仙女楼、望京楼、聚仙楼,领略她的奇特和险峻,花墙的完整、文字砖的密布、天梯的高耸、天桥的刺激无一不是独一无二的。我想依次把她们记录下来,8月1日《长城保护法》实施之后就不能再去了。

东段13号敌楼是今日走过的最西端的位置,楼前有一不起眼的木牌,写着戚少保建议加固维修此段长城的奏议,“曹家寨黑峪关,去岔道仅四十余里,最为冲要。外为雾露山,虽称险绝,但贼计奸狡,每每专伺险山不守之处,以步虏潜入,夺我关城,柝放大众人犯。此其故智也。而磨天岭墩至黑谷关仅数里,而近其山俯瞰边墙如注坡,然正我所不意之地,实虏计所必通之涂也。况墙内形险天成,逐墙可御,而当时经略者,非见而故遗,祗缘偏僻,足履未到耳。除旧墙仍当守御不动外,其应添基址,随面授将蜂窝石墩起至内烟墩止,另立重墙一道,高足二丈,阔足六尺。墙下划偏坡一道,务深二丈,原墙收险,并修偏坡。墙外三山之顶,各添墩台一座,以阻绝险处。庶设备详密而万全之道得矣。”

此楼向东便是“花墙”,长城上的垛口墙(防御墙)和宇墙(女儿墙)经常见到,可“花墙”极少,听同行高老师讲解,花墙墙高,顶上有顶砖,可泄风泄雨,墙体遍布方孔、圆孔,内宽外小,可瞭望可射箭可擂石,可泄风,所以这段花墙历经几百年风雨保存相对完好。
过了花墙就有文字砖了,一块两块,越找越多,望眼一看一面墙上遍布文字砖,何其珍贵,有如下字样“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五年古北路造”、“山东左营”、“三等墙止”、“万历五年强子路造”等。
再走,一楼名为“猫眼楼”,从这里可平视天梯,下到低处,直耸云天,感觉不可为之,天梯倾斜度为85度,下临悬崖,宽仅容脚,几近直立,且无扶手,长约百米,宽仅一砖,领队说就要上去,惊叹。
过天梯之后,再爬过天桥,便能登上两个最有特色的楼子。一个是"仙女楼",在山下就远望到她,比其它敌楼高挑挺拔,网友给的名字真是形象,城墙成为她的丝带,曼妙美丽。
过了“仙女楼”就是今天之最了,最惊险的“单边墙”,近处的一下一上就让不少驴友绕路而行了,她的惊险刺激不必多言,以后没有机会了。
“单边墙”的另一边连接着"望京楼",海拔986米,是司马台长城最高点,站在此楼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从望京楼下撤就到了“聚仙楼”,激动的心情稍作平复,从此处伴着晚霞下山。
伟大的长城。伟大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