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刘三姐”如今已78岁,精神矍铄,和蔼可亲 刘三姐故乡在今天的罗城县,为什么国家决定宜州是刘三姐故乡
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不怕滩险弯又多。
1963年,《刘三姐》在全国各地公映,可谓是一票难求,万人空巷。新中国成立后,《刘三姐》是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刘三姐的山歌不能只用动听来形容,她的歌唱出了无数贫苦人民的心声,唱出了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电影《刘三姐》中,黄婉秋饰演的刘三姐不畏权贵,坚贞不屈。《刘三姐》在当时拷贝发行量是最多的一部电影作品。不仅仅在港台发行,还在东南亚各国风靡一时,在新加坡更是受到万众瞩目。

2次《刘三姐》的上映,播放了足足有120天,也正是这部作品的热播,才让广大群众认识了这位人美歌美的刘三姐。当时黄婉秋老师在外面常常也会被喊“刘三姐”,成为她的第二个名字。在中国也被称为“三美佳作”,人美,歌美,景美。
如今年近80的黄婉秋看起来虽然没有当年的年轻貌美,但看起来还是精神矍铄,和蔼可亲。在一档综艺采访中,主持人和黄婉秋来到当年拍摄《刘三姐》的聚集地——桂林。两人来到黄婉秋的故乡,感慨万分。

黄婉秋从十几岁就出演刘三姐,从来都没觉得累,反而是越忙越开心。当时的黄婉秋酷爱演戏,不演戏似乎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演戏就是她的最爱,在荧屏可以让无数观众看到她,认识她。和很多人交流,是黄婉秋最幸福的事,她感恩每一个人。每位观众把自己的希望也都寄托在她的身上,希望她像剧中的刘三姐那样顽强不息的精神永永远远地传下去。黄婉秋老师把“它”当作自己的使命一样去完成。

如今已过半个世纪,但她从未离开这个舞台。因为疫情她才不得不短暂的离开。半辈子在这个舞台上,而突然让这个年近百岁的演员离开舞台,让她觉得有些茫然失措。
在这半个世纪以来,《刘三姐》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显而易见的。人们一走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不由得都会唱起刘三姐的《山歌好比春江水》。
《刘三姐》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传承着一种民族文化。你又知道刘三姐的哪些经典歌曲呢?
《刘三姐是罗城下里乡蓝靛村人!!!》一文,看完后感到很欣慰。有一位研究刘三姐十多年的老师,给我们写了一段很长的留言还有图片,我看完之后,终于解开心中的疑问:刘三姐故乡在今天的罗城县,为什么国家决定宜州是刘三姐故乡?
他是这么说的:
刘三姐是哪里人都是传说,没有确凿证据的。我也查过蓝靛刘氏族谱,刘家迁进蓝靛始祖刘光汉是清代入住的,刘三姐的出生是唐代的,这就自相矛盾了。
刘三姐本来就是宜州的,这是不争的历史。刘三姐本来是罗城的,这是不争的现实。 唐天宝元年(742年),宜州刺史吴怀忠建天河县城于东乡上里(今属四把镇下里)。五代后梁至南宋末年(907?1279)天河县属宜州。此后天河县属庆远府,历代隶属之州、府、道虽有更改,而县名沿用至解放初期不变。宋开宝五年(972年)建置罗城县,历经元、明、清三代。县名虽更改又复其名,至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罗城县名沿用至解放后。 1952年7月,原罗城、天河两县合并为罗城县。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县建置时期,祥贝属天河县直至50年代(当时属宜山专区管辖)。罗城当时属柳州专区管辖。 这一带自唐朝宋以来就传说刘三姐的出生地在天河县。于是有人说刘三姐过去是宜州的现在是罗城的,其实刘三姐在罗城或在宜州,是一码子事。不能说刘三姐是宜州的不是罗城的,也不能说刘三姐是罗城的不是宜州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刘三姐是天河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刘三姐既是宜州的又是罗城的,刘三姐文化是罗城和宜州直接共享的文化。
这是下里刘三姐石像和与电影刘三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