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高标准建设的新区迎来首个楼盘交房!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四川夫妇乌鲁木齐开饺子馆16年收获幸福生活 饺子每个6毛实惠圈粉

如果要说乌鲁木齐发展最快的新区,是哪个?一定是河马泉新区;如果说乌鲁木齐近些年最火最热的新区,是哪个?也是河马泉新区;如果说乌鲁木齐名气最大的新区,也会是河马泉新区;如果说建设高大上,绿化最好、高标准建设的新区是哪个?答案同样是河马泉新区。

乌鲁木齐高标准建设的新区迎来首个楼盘交房!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河马泉新区全貌


乌鲁木齐高标准建设的新区迎来首个楼盘交房!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新疆大学博达校区“航拍”图

今天,有多个城市建设之最的河马泉新区迎来发展间断性成果——第一个楼盘交付使用,那就是紫云台。紫云台2018开始建设,基本与河马泉新区建设同步,为乌鲁木齐房地产集团(下简称乌房集团)在河马泉新区最早建设的一批楼盘,今天,这个楼盘正式交付使用,这也意味着,在继新疆医科大学雪莲校区、新疆大学博达校区投用后,河马泉新区又一个项目建成投用,紫云台楼盘交付使用,也意味着,河马泉新区迎来了第一批业主,今后,各大楼盘必然会陆续投入使用,河马泉新区也必然会迎来更多居民入住。

乌鲁木齐高标准建设的新区迎来首个楼盘交房!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河马泉新区第一个交付使用的楼盘

今天在紫云台看到,拿到入住钥匙的业主,眉开眼笑,不少业主明确表示,由于是精装修,会第一时间入住,因为娃娃就在跟前上学,今年学校预计可以投用,孩子在这里上学,第一时间必然要装修入住。进入紫云台小区,这里有喷泉有长廊,小区环境和绿化,也很不错,在河马泉新区,这个楼盘算是比较高大上的了。







回顾河马泉新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在乌鲁木齐城市建设中是突飞猛进、史无前例的!2018年前,河马泉新区还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牧场,甚至被网民称之为山窝窝里的戈壁滩,然而,自从2018年9月进入乌鲁木齐人民视野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它刮目相看,因为,它实在太火热了,历时将近4年建设,一座现代化、高大上的新城,呈现在人们视野里,出现在人们面前。

乌房集团建了新疆医科大学雪莲山校区职工家属楼

今天在新区里转了几个小时发现,新区道路四通八达,三大主要出口道路——秋实路、龙城街、华瑞街全部实现通车,向南,到观园路;向东,到石人子沟;向西,连接东二环和乌鲁木齐七道湾路。此外,传统的便道如八道湾路和葛家沟路,以及雪莲山东二环辅道,都正常使用,历时四年,河马泉新区建成通车道路达到将近20条,主要出口有3条,出河马泉道路共6条。


已经通车的苏州路东延(龙城街)


已经通车的苏州路东延东二环立交桥

教育同样迎来历史性发展,仅仅高校,就有新疆大学博达校区和新疆医科大学雪莲山校区,两个高大上的大学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学生人数有两万多人,此外,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河马泉校区已经挂牌、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河马泉校区今年九月要建成,教育资源在乌鲁木齐市新区里,同样少见,尤其是乌鲁木齐两所最好大学新校区建成,再加上附近的观园路温泉校区,这里快要打造成一个大学城了。

新疆医科大学雪莲山校区


新疆大学博达校区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河马泉校区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河马泉校区全景图

四年建设,医疗资源也同样不差,乌鲁木齐市第八医院在加速建设中,今年,水磨沟区中医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等都开工建设,可以说,河马泉新区目前的医院就有3所,包括综合性医院和专业性较强的妇幼保健院、中医等资源,医疗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乌市第八医院明年就要建成使用。

尚德北路上的乌鲁木齐市第八人民医院


除此之外,城市综合体也不差,目前,河马泉新区城市综合体至少有3个。其中,两个是乌房集团盖的,一个是乌房·东方MALL,33多万平方米体量;一个是乌房·缤纷邻里,2万方独立商业。此外,润泉府还有22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算下来,河马泉新区有47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了,这在一个刚建成新区里,也算不错。




乌房集团东方mall

河马泉新区最值得称道的是城市高标准打造后,城区的绿化非常不错,虽然这里三面环山,绿化不太好,但通过四年建设,高标准打造一街一景、一道(人行道)一游园后,行走在河马泉新区内,随处可见花花草草,城市主干道如华瑞街(华光街东延)、华昌街、龙城街、秋实路、尚德北路、紫云路等道路两侧,绿化非常漂亮,华光街东延两侧甚至绿化宽度达到了50米,一条十几公里都道路两侧,犹如肺绿,形同小游园,新区大量种植了观赏性强树木,加上各类奇花异草,让河马泉新区环境绿化一下子上了一个档次。











河马泉新区还值得称赞的是,新区内非机动车道建设也不错,基本每一条主要道路两侧都有非机动车和人行道,路面铺设干净整洁,行走在这里,感受花草树木和美好环境带来的舒适感,在乌鲁木齐城市新区里,也是比较少见的。








当然了,河马泉新区内还有很多值得点赞的,在此不做一一罗列。

如今,随着乌房集团首个楼盘入住,河马泉新区必然迎来大批业主入住,乌房集团目前在河马泉新区新建10余个楼盘,占据河马泉新区小区半壁江山,后期,大量楼盘也必将陆续投用。

紫云台

在两所大学和中学带动下,河马泉新区业主必然越来越多,这里的人气也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未来,这里必然是一座生态之城、宜居之区,一座精致的新兴社区,一座高大上的舒适之城,河马泉新区,犹如一座冉冉升起的明星,正以它新的面孔,向乌鲁木齐人民展示它的卓越风姿,它正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迎来腾飞。


四川夫妇乌鲁木齐开饺子馆16年收获幸福生活 饺子每个6毛实惠圈粉


新疆晨报讯 (文/首席记者 余梦凡 图/首席记者 张万德)“爸爸!你回来啦!”12月17日17时,在乌鲁木齐市文化路六巷的舒心饺子馆,2岁半的彤彤脱开母亲郑艳琼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冲向刚进门的刘国祥怀里。郑艳琼迎上前,从爱人手中接过刚买回来的各种食材。在乌鲁木齐开店16年,这样的场景已经出现过无数次。

小两口:没吃饺子习惯的南方人 在北方开起了饺子馆

“我要了20个羊肉芹菜(饺子),多少钱?”“12块钱。”彤彤的姥姥赵菊华从客人手中接钱找零,姥爷郑大成停下擦桌子的动作说了声“慢走”。两位老人2005年从老家来到乌鲁木齐帮衬女儿和女婿,十三年的北方生活让他们早已习惯了这里的饮食和气候。

四川夫妇乌鲁木齐开饺子馆16年收获幸福生活 饺子每个6毛实惠圈粉


郑艳琼有着川妹子标志性的干脆利落和直爽性格,她摸着女儿软软的头发笑着说:“一开始只有我们两口子在这里,后来成了一家五口。”一盘热气腾腾的韭菜鸡蛋饺子从后堂出锅,她放下孩子去给客人上饺子。

四川夫妇乌鲁木齐开饺子馆16年收获幸福生活 饺子每个6毛实惠圈粉


2001年初,郑艳琼和刘国祥来到乌鲁木齐,在幸福路开了一家早餐店。那年年尾,他们回四川老家结了婚。不到一年的生意试水让小两口看到了前景。2002年,他们又来到乌鲁木齐,在文化路六巷接手了一家正在转让的饺子馆。连店名都没换,一开就是16年。


刘国祥系好围裙,开始切拌饺子馅用的蔬菜,“咔嚓咔嚓”的清脆声音不绝于耳。40岁的他和妻子一样,看上去都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我们是南方人,在老家没有吃饺子的习惯,就连过春节吃的都是汤圆。”他笑了笑,回想起当初刚接手这家店的初衷:一方面因为它在临近中山路这种繁华地段的小巷子里,房租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接手前店面已经有了一点固定客源,就干脆学了做饺子的手艺,延续做下去。

郑艳琼说:“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会包饺子,中午饭点的时候客人多,我就心里干着急,手上还是不出活儿。后来自然是越包越快,每次回头想想那段日子都很好笑。”

食客:6毛钱一个饺子三年没涨价 繁华地带的良心价

鸡肉虾仁、羊肉胡萝卜、虾仁韭菜、香菇鸡蛋、羊肉芹菜……店里的11种饺子有着相同的售价:6毛钱一个。或许这不是乌鲁木齐最便宜的饺子,但仍比目前市面上大多数7毛起步的饺子店的定价便宜。从店出发到中山路不到1分钟的距离,所处市中心的繁华地带,饺子馆也得到了很多食客的中肯评价:口味家常,价格良心。

冬日的寒冷让人们与饺子这种热腾腾的食物产生了更加亲密的关联。不在饭点也罢,店里的8张桌子依旧不断翻牌。文化路紧邻的中山路上,商业超市、手机卖场、衣服卖场形成了一个大型商圈,在这些卖场打工的年轻人和附近的上班族成了店里的消费主力。

在中泉广场做手机销售的王先生也来自四川,他很清楚地记得饺子馆在当年刚起步时每个2毛的售价。“我们这些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人,就想多省下来一些钱,寄回给老家的父母和弟弟、妹妹 ,我现在一顿能吃20个饺子,花12块钱,性价比很高。”

饺子个头中等,讲实在不比一块多钱一个的“大元宝”,但味道可口。香菇鸡蛋饺子是店里的主打口味之一,里面的鸡蛋和油白菜用料十足,比荤馅儿饺子还多了几分清爽。

食客张炳川告诉记者,6毛一个的饺子,在乌鲁木齐他吃过几家,相对这家的位置相对来说,或多或少更偏一些。让他成为店里的回头客的,除了价格公道,饺子本身的家常口味也赢得了他的喜爱。

“现在的价格是三年前从5毛涨过来的。每次涨价我们都要挣扎很久,除非原材料的价格让我们不得不提高价格,不然绝对不会涨的。”刘国祥说:“我们也是从老家过来打拼的,知道存每一分钱的不容易。”

偶尔思乡 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后堂里,郑艳琼和母亲赵菊华以及几个女工正在剥大葱,长年累月的锻炼让她们对大葱的辛辣早已产生了免疫,进来要打包饺子的食客辣得眼睛都睁不开,她们却像没事儿人一般说说笑笑。

17时30分,趁着店里闲暇,一家人才开始准备吃午饭,记者陪61岁的赵菊华来到附近的菜市场。十年前,女儿和女婿的房子买在了这条巷子里,饺子馆也在这条巷子里,单纯的生活圈让老人和附近的商户都很熟。

新疆,是刘菊华除了四川以外惟一到过的地方。来了13年,她和老伴儿只回过三次四川老家过春节。当被问及是否想念家乡的时候,她说:“偶尔吧。我们家就一个女娃娃,她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说着话,老人用手背拭了拭眼睛,解释道:“刚那会剥葱辣着眼睛了。”

“这里的米、面要比老家的好吃,冬天有暖气,冻疮都再没犯过。”62岁的郑大成抱着盛着米饭的碗。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去过别的地方打工,还是感觉除了家乡新疆最好。想和老伴儿过来帮帮孩子又帮不了太多。刚来那几年他就骑着三轮车去仓房沟路买菜,来回两个多小时。冬天雪太厚蹬不动,就下来推着一大车菜走。

郑大成扒了几口饭,笑眯眯地说:“现在好多喽,2014年女婿买了车,我们就隔三四天去开车买一次菜。让别人送的话每公斤要加价一块钱,我们自己去,一趟可以省下来600多块钱呢。”

姥姥、姥爷、爸爸、和妈妈轮流给彤彤喂饭,小家伙儿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刘国祥把女儿抱到腿上,和妻子回忆这些年开店的收获:“有了房,有了车,有了爱情的结晶。老顾客多,经常有老顾客过来找我们‘喧慌’(聊天)。”被记者问到“聊天”在四川话里怎么讲时,他突然愣住,想了半天:“‘摆龙门阵’哈哈哈,来新疆真的太久了,很多习惯都发生了变化,现在隔两三天就会吃一顿饺子。”

进店买冻饺子的顾客看到眼前的一幕,不由感慨:“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就是香。把饺子买回去和家里人一起吃,才能吃出饺子味儿。”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