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东峡河谷 1920年代的青海省湟源县
湟源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最西端,为广义上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之过渡带,也是汉/回/藏农牧业相交错的区域。湟源由祁连山南延诸条支脉纵亘县境,地貌凸显出“峰峦叠嶂,沟谷深峻”之观感。湟水河自西向东穿淌县域北部,其最大支流药水河由南往北在县城附近与干流融汇,形成了一块狭长型的“丁”字状谷盆,并构筑起湟源县的核心地缘框架。湟水从县城东流约5公里后,进入祁连山南延支脉大通山系(华石山)与拉脊山系(照壁山)所夹峙的沟谷中,河道且变窄,这里就是号称“海藏咽喉”的湟源东峡。

湟源东峡三维立体示意图,绘图人:Patagonia
东峡实因地理方位而得名,另还有“戎峡、西石峡、湟源峡、响河峡”等几大称谓,东峡总长约13公里,核心地段从灰条沟村到大黑沟口。

位于东峡西口的“灰条沟村”,两侧山势凸耸,扼控通道锁钥。
青藏铁路、G6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呈“桥隧相连”的形态从峡中穿过。远处一列客运火车呼啸始来,长龙即将穿越东峡。而青海的油菜花也绽放于夏日的峡谷口。

东峡内的行政建置—湟源县东峡乡,驻治石崖庄村。东峡乡虽然人口少,聚落小,距离县城也很近,但因处在交通咽喉节点上,附近林茂葱郁,还蕴藏着矿物资源,便需要在此配设基层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并对这里的自然资源进行完善保护与运用开发。
东峡在石崖庄村一带相对地势宽缓。湟水奔涌流淌于峡内,此处原始地貌应为河流冲积下的漫滩。后来在峡内临河地段修建了防洪堤坝,并以此营筑景观绿道,即防范于水患,也供人们前来休闲游览。
东峡海拔2400米,年平均气温约4.3度,年平均降雨量约500毫米,山间植被葱郁,拥有桦、杉等林木种类。农经作物有小麦、青稞、豌豆、油菜、马铃薯等,零散分布在缓坝坡丘上。还有蕨菜及各类中药材。峡谷风景秀美,非常适宜避暑行旅。
东峡在薄弱的农业基础下,因地制宜突出林业治理,现已打造成为当地最重要的生态资源。骑行在东峡绿道中,可体验西北高原上的那份环境清幽。
湟水在东峡河谷中一段狭窄的河道,水流在此略显湍急。远处是G6京藏高速公路大桥。
湟水在东峡内还纳接了大/小黑沟、灰条沟等小支流水系,流出东峡后为湟中区多巴镇,那里地貌是一块呈东西向狭长状的断陷盆地,目前也是西宁正在开发打造的一座“多巴城市新区”。
东峡乡响河村,公路与铁路平汇交叉的道口。这段铁路是某条专用线,通往附近的仓库。从这里再往东约2公里就是大黑沟口,峡谷河段至此结束。东峡连接着西宁盆地与湟源小盆地,历史上的丝路南翼与唐蕃古道亦从峡内经过,基于湟源的过渡区位,即奠定了东峡“海藏咽喉”的特定专称。
1925年9月20日,丹噶尔城。湟源,又称丹噶尔城。丹噶尔,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白海螺”的意思,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河的源头。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之路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居住,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称。

1925年9月20日,站在山上远眺丹噶尔城。春秋之前(包括夏、商、西周),湟源为西戎氏地。秦国统一后,全国分三十六郡,湟源属陇西郡。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临羌县,湟源属临羌县,归金城郡管辖。

1925年9月20号,西门城楼下的丹噶尔城主大街。公元4年,王莽在青海湖以东设西海郡,辖湟源等地区。23年,王莽政权崩溃,西海郡随之废弃,被羌人占领。东汉时,护羌校尉曾在此设屯。建安年间,复设临羌县,改归西平郡,依西平亭,增南、北、西三城,以为郡治。

1925年9月20日,站在丹噶尔北城墙向南望。西晋灭亡后,此地先后建有前凉、后凉、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控制今湟源及其以东的湟水流域。隋开皇五年(585年),在石堡山(今日月乡哈城村)修筑石堡城,设戌屯兵,吐蕃人称之为鉄刃城。
1925年10月3日,丹噶尔古城南部城墙附近的骆驼商队。唐朝时,与吐蕃在河湟一带竞争激烈。唐初,湟源为鄯州都督府。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改为吐蕃属地。大约这一段时间,湟源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茶马互市”,两国立碑于赤岭(今日月山),以分唐与吐蕃界,从此商贸交易频繁,成为中原通往牧区和西藏的要塞。
1925年,丹噶尔城墙下,前往鄂尔多斯贩运羊毛的骆驼商队。湟源不仅是军事上的重镇,也是经济文化的枢纽,历史上的“环海商都”指的就是湟源。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沙州(今甘肃敦煌)汉人张义潮起义,收复河西走廊,甘肃和青海东部复归唐朝管辖之下。五代十国期间,吐蕃贵族失去了对青海东部的控制。北宋亡后,湟源一度为西夏和金国控制。
1925年9月20日,丹噶尔城墙北门外向西看。宋理宗宝庆三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克西宁州,湟源成为蒙古领地。明洪武五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清雍正元年(1723年),罗卜藏丹津起兵反对清朝,以湟源为据点,被年羹尧剿灭。
1925年10月3日,南城墙外,准备运送羊毛到天津的骆驼商队。1727年,丹噶尔城建成。道光年间,因湟源海藏通商,中外咽喉,特设立丹噶尔厅,属西宁府。民国二年,西宁府改为西宁兵备道,丹噶尔厅改为湟源县。
1925年,丹噶尔城墙下,前往鄂尔多斯贩运羊毛的骆驼商队。(图片来源:约瑟夫.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