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现蓝色“荧光海”,宛如天际星河 四月末春暖时 大黑石再现荧光海
在深圳游玩,大海大家见多了!
会发光的大海 ,你们见过吗?
昨晚,在“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的
深圳大鹏西涌海域出现罕见的奇景
——荧光海!
荧光海究竟有多美?
场妹带你“云”上看!


荧光海·繁星落入大海
在深圳西涌海域
海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奇妙的荧光线
西涌海滩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海潮
泛起一片片荧光
好像天上的银河铺到了海面上
宛如梦境

浪花涌起,海面上荧光闪闪
仿佛繁星落入大海,魔幻又神秘
△视频素材由深圳市天文台提供
深圳市天文台观测员拍摄到的画面美煞众人,令人惊喜万分,网友留言“像少年派里面看到的一样震撼”“想抓一把放在家里”:
“云”赏荧光海让网友感到治愈,都说这是“疫情中出现的小美好”,期待疫去春来时,到这美丽又浪漫的西涌沙滩走走:
奇幻溯源·蓝眼泪还是荧光藻?
惊叹之余,大家此时肯定也有这个疑问——“荧光海是什么导致的?”
关于荧光海,科学界普遍认为有两种可能。
01
「可能性一:蓝眼泪」
荧光海有可能是一种名叫“蓝眼泪”的微生物造成的,像马尔代夫、中国台湾马祖和福建平潭都曾多次出现“蓝眼泪”。
“蓝眼泪”引起的荧光海通常定期出现,例如每年4月到5月,在中国台湾马祖海滩出现的荧光海,静谧而神秘!
中国台湾马祖荧光海滩
马尔代夫蓝眼泪沙滩
马尔代夫Vaadhoo岛的蓝色星辰之泪,国内都叫马尔代夫蓝眼泪沙滩,因为这种微生物细小如沙粒,被当地人称为blue sand!
02
「可能性二:夜光藻」
夜光藻是圆球形藻类,大量聚集时呈粉红色。它具发光能力,海上发光现象常由它受到刺激而引起。繁殖过盛并密集在一起,可形成赤潮。
最美沙滩·多次遇见荧光海
西涌位于大鹏半岛最南端,拥有长达10里的银白色沙滩,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线”之一,更在去年底当选为广东“十大美丽海岸”。“荧光海”能出现在深圳西涌,实属难得。
全世界有七个地方出现荧光海滩,三个在波多黎各,两个在澳大利亚,一个在马尔代夫,一个在中国河北秦皇岛,最著名的就是波多黎各Vieque岛。
深圳上一次出现“荧光海”,要追溯到2016年3月、2018年4月,那时,也是出现在深圳西涌的。
据当时的报道,专业机构对海水进行抽样检测后证实,海边奇特蓝光美景,实则是夜光藻赤潮,夜光藻是深圳海域常见藻类,无毒。
△2016年西涌“荧光海”
△2018年西涌“荧光海”
△2018年西涌“荧光海”,海面上泛出荧光色的蓝点,聚集在一块儿犹如流动的星空。
据了解,每年春季温度快速升高的时候,西涌海域都会快速藻类爆发,荧光藻算其中一种。如果量不大,持续时间不长属正常现象。藻类爆发会消耗海水中的氮磷钾等,但规模较小,对海洋生态和环境无明显影响。
夜光藻无毒无害,不刺激皮肤
但粘上皮肤有黏稠感
专家建议市民、游客
避免身体直接接触赤潮海水
疫情期间,请勿扎推前往观看~
部分来源| 深圳市天文台叶嘉晖、曾跃鹏,深圳特区报
来源: 第一现场

荧光海再次出现。
去年4月中旬,大黑石荧光海事件轰动了滨城,引来万人争睹。荧光海持续月余,在大黑石消失不见。眼下,又是四月春暖时,荧光海还会再来吗?昨日晚间,记者在大黑石悦海浴场探访,发现荧光海已悄然出现。然而,伴随着荧光海来临的脚步,“世界第七大荧光海”等早已被辟谣的不实概念再次被翻出,严重误导了市民对这一正常自然现象的认知。究竟是谁在炒作不实概念?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同去年同期相比,市民对荧光海事件的反映有何变化?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今年荧光海再次光临吗?
记者探访大黑石再次邂逅荧光海
昨日19时,记者沿着滨海公路,驱车抵达大黑石。大黑石悦海浴场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悦海荧光浴场”的字样,名字多了“荧光”两字。
此时,浴场里游人并不多,多是附近高校的学生,也有拿着摄影器材准备拍摄荧光海的摄影爱好者。不断有人拿着石头往海水里扔去,但并未出现荧光,引来一阵失望的叹息声。
根据知情人的指引,记者来到了浴场一处海湾内,岸边乱石密布。去年,记者曾在此处成功拍摄到荧光海的真实景象。今年此时,荧光海会现身吗?记者固定好拍摄设备后,用石头扔进海水中,浪花赫然泛起了蓝色的荧光。天黑了月亮升起,照射在海面上,给拍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又因昨夜风小,鞭毛藻受到的刺激较大风天要小,因而发光情况并不理想。拍摄工作一直持续到昨日零时,记者用镜头成功捕捉到了荧光海的景象。
今年观景现象有哪些变化?
观景人流不多,有人打起观景经济经
1观景人流。前晚,滨海路一路交通顺畅,车流量较去年荧光海事件发生时相比有很大差距。去年同期,滨海公路交通拥堵不堪,滨海公路两侧停满了游人车辆,公交车挤都挤不上去;浴场内上万名游人争睹奇景,其中不乏来自广西、云南等地专程来观景的游客。而前晚,浴场海滩上虽然有一些游人,但并不多,以附近居民、高校学生和摄影爱好者为主。
2观景经济。去年,大黑石一度出现了荧光海观景经济:干烧烤的、摆摊的、卖花的、卖荧光海水的、指路的等等,甚至有人看准了大黑石晚间交通不便的“商机”,开黑车拉客。尤其是滨海公路大黑石段沿线,饭店生意较前几年都要红火,在观景客流的带动下,旅游旺季还没到,烧烤摊都已提前就位了。而今年同期,情况则大有不同,荧光海经济暂未热起来。
造成变化背后原因是什么?
网络传播力度小,很多人更客观、理性了
那么,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记者调查发现,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今年大黑石出现荧光海的消息,网络传播力度明显弱于去年,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第二,经历了去年的荧光海事件后,很多人看待荧光海更客观、更理性了。“去年,大黑石出现荧光海,我和单位同事都很惊奇,都跑去过看了。后来,经过专家解读才知道,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而已,如果严重了还是一种灾害。所以,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今年我也不会去看了。”市民王海明说。
再次辟谣
不少人在网上发布不实消息
就在荧光海再次邂逅大黑石时,网络上又出现了不实的炒作乃至于谣言。在各种不实消息中,大黑石荧光海被冠以“世界第七大荧光海”等称号,并声称“此景只应天上有”等夸张叙述和描写,事情对市民认知荧光海起到了误导作用。虚假图片、虚假消息还导致不明就里的外地网友飞赴大连,等到了之后才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照片是在马尔代夫拍摄的。
事实上,早在去年荧光海在大连出现之际,本报记者已采访多名权威专家予以辟谣。专家不断呼吁,市民应客观理性看待这一正常自然现象。但是,一些不实消息至始至终就没有停止出现过。
探其原因
这些人炒作都抱着什么目的
那么,究竟是哪些人、抱着什么目的在炒作呢?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消息的源头往往源于附近学生、居民的个人微博。他们发布不实消息,并非出于扰乱真相的故意和恶意,而是出于一种身在大连、家在大连、为大连喝彩的自豪感,属于一种善意的炒作;但由于把握尺度的能力有限,采取了一些夸大夸张甚至造假的手法,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其中,一些人对事情可能会造成的后果估计不足。此外,也不排除这种可能:一些商家为赚钱,不惜发出不实声音,藉此期望能够吸引客流、重现去年的“辉煌”。
权威解释
为啥不是“世界第七大荧光海”?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权威专家解释说,当每升海水中夜光藻含量超过3万个的时候,就已经构成了赤潮现象的标准。而以去年检测结果为例,大黑石荧光海现象是由夜光藻导致的。在我国历史上,因夜光藻暴发式繁殖所导致的赤潮灾害,最早有记录是发生在1933年,地点是浙江台州、石浦等地海域。从1933年至2009年,共发生夜光藻赤潮184次,累计发生面积超过31500平方公里。 1999年至2009年,每年均有夜光藻赤潮发生。在我国,夜光藻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等长江入海口以北海域。历史上,大连海域曾经数次发生过夜光藻暴发式繁殖的情况。
今年1月份以来,山东东营、广东珠海等地陆续出现了荧光海,其中珠海海域已经出现赤潮——白天肉眼可看到,大片海水呈现砖红色。综上所述,大黑石荧光海不仅不是“世界第七大荧光海”,甚至可能连“大连第七大荧光海”都谈不上。并且,如果一旦形成了赤潮,就会变成灾害现象,对渔业生产不利。因此,市民不应以过度透支消费、狂欢、猎奇等态度来看待荧光海。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市民的心态已然趋于理性化。
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满文飞 实习生孔艺潭
半岛晨报、海力网摄影记者阎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