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著名水利工程“坎儿井”,是怎样运行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哈密人,夏日避暑看这里,二堡镇乡村游等你打CALL→

在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有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那么它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是怎样运行的?

新疆著名水利工程“坎儿井”,是怎样运行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新疆著名水利工程“坎儿井”,是怎样运行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吐鲁番盆地年降雨量只有16mm,而年蒸发量却有3000mm,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地方。幸运的是,盆地周围有很多高山,气温升高时,山上的冰雪就会融化成水流下来

新疆著名水利工程“坎儿井”,是怎样运行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但是当地的土壤渗水性很强,这些水流下来后大部分会渗入地下,一部分没有渗入地下的,在高温和狂风下,蒸发速度很快,流不了多远就没有了,无法到达盆地中间的村庄


在这样的条件下,当地人因势利导,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坎儿井其实就是一条地下引水渠,首先在山脚下找到一处雪水汇集的地下潜流作为水源,然后在地下开挖一条暗渠通往盆地中间的村庄,因为地面坡度大,而暗渠坡度很小,暗渠到接近村庄的地方就会露出地面,然后挖一条明渠与暗渠相连,明渠另一端连接连接蓄水池,把水暂时储存起来供人们使用

通过这样的地下暗渠引水,可以使宝贵的水源免受狂风高温的影响,可以长期稳定地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


开挖一条几十公里长的地下暗渠,在两千年前没有机械设备和定位定向仪器的时代,人们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从水源到村庄规划出一条路线,在路线上每隔20~50米打一口竖井,竖井的深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最深的在90米以上,竖井的作用一是运输开挖暗渠产生的泥土,二是保证暗渠里的通风,三是方便后期清理维护,四是辅助暗渠定向

竖井挖好后,两个工人分别进入相邻两口竖井,面对面往前挖,一段一段的,全部挖通把各个竖井连接起来就大功告成了。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面对面的两个工人,挖着挖着方向会不会跑偏?两个人挖的暗渠会不会错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使用了木棍定位法,在相邻两个竖井口各挂上一根木棍,两根木棍棍尖相对,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竖井底部也有两根木棍,井底的木棍和井口的木棍用绳子相连,保持平行,这样井底的两根木棍也在同一条直线上,工人只要按照木棍的方向往前挖就可以保持正确的方向


20世纪60年代,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700多条,其中吐鲁番最多,约有1100多条,总长约5000公里

水量大的坎儿井每天可灌溉农田60多亩,小的每天30多亩。总灌溉面积47万亩,占盆地总耕地面积的67%

不过现在因为机井的广泛使用和水库的修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很多坎儿井已经干涸废弃了


周末想在离城区不远的周边逛逛

二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坎儿井冰凉的井水、

果园汁水四溢的杏子等时令水果

可以花一天的时间感受当地民俗风情

无论是风景还是美食

都是怡人又宜人!

@哈密人,夏日避暑看这里,二堡镇乡村游等你打CALL→@哈密人,夏日避暑看这里,二堡镇乡村游等你打CALL→

二堡镇位于哈密市区以西38公里处,周边与红星二场、五堡镇、柳树泉农场相邻,兰新铁路、312国道横贯全镇,交通便利,风景优美。

从哈密城区出发,沿国道312向西,路边是棉花地,再远处是天山。穿过二堡村,来到塔库坎儿井景区,门口有个小型停车场。进景区后望见一池塘,绿波荡漾,这就是坎儿井从天山脚下引来的雪水。

@哈密人,夏日避暑看这里,二堡镇乡村游等你打CALL→

坎儿井

一说到二堡镇,

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坎儿井了,

坎儿井对于住在二堡镇的村民来说,

就像他们的“母亲河”一样,

因为她给二堡镇的村民提供了

生产和生活用水。

坎儿井不仅是村里的水源,

更承载着二堡镇村民的生活记忆,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能唤起

他们对坎儿井、对家乡的感情。‍

当然,来二堡

还有以下乐趣可以体验

不能错过!

可以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非遗文化展示的特色民俗展

可以垂钓及观赏的坎儿井冷水鱼

可以欢乐采摘,品尝时令蔬果

快来体验吧!!!

来源:哈密e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