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的乌海市,一定要吃的几种美食 寻味内蒙古:乌海有几种夏日小吃,经过改良,四季可食蕴含商机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新兴的工业城市,那里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的群山环绕,戈壁、荒漠、沙漠、大草原,你想看什么就有什么,不仅有秀丽的风景还有很多名胜古迹,让你一次过够眼瘾,众多的美食还能让你一次过够嘴瘾,是一个十分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

有一道内蒙古的传统小吃,也是你去了乌海市一定要吃的美食,那就是蒙古馅饼,蒙古馅饼是内蒙古的传统小吃,葱明朝末期就开始制作了,有着悠久的历史,蒙古馅饼用荞面为皮,包裹上牛羊肉的馅,煎制而成,皮薄馅多,色泽金黄,外酥里嫩,十分的美味,想吃的话,在乌海市的街头随处都能买到!

还有一道美味的食物,那就是——烤猪方,这是根据内蒙古传统烤制而成的佳肴,是一道十分美味的烤肉,而且它的肉香纯正,肥而不腻,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烤过的猪方,食用的时候搭配上黄瓜条和葱段,再蘸点甜面酱,味道真的是无法形容,想要一尝它的美味的话,记得去乌海市转一转哦!

好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灌肠,在我们这边一般都是猪肉灌肠,灌肠也是我们都十分喜欢吃的美食,而在乌海市,那里也有它特色的灌肠,那就是蒙古羊肉肠,顾名思义,就是用羊肠然后灌上羊肉和各种调料制作而成,然后把做好的羊肠煮熟以后蘸着蒜泥食用,味道十分的鲜美,比羊肉还要好吃!

乌海火车站下车,沿着临近的马路前行,遇到三四家酿皮店。看食客进进出出,生意还是不错,便有了兴趣进入一探。连进两三家,在墙上都发现了新吃法,心中喜悦,写一篇小文与大家分享,小可赏味,大可谋业。
酿皮,在内蒙古好多地域都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也有不同的风味。有些地域将酿皮称为“面筋”,调制的风味也有不同,有的风味偏咸香;有的风味偏香辣;有的风味偏酸辣……一些西北菜的饭店,多用酿皮当做凉菜,也颇受食客喜爱。
我在乌海尝到的两三家酿皮店,口味多偏酸辣,酸是放入“烂腌菜”(北方的一种泡菜)的酸爽,放辣之前,店主都会问一句,吃不吃辣,按食客的口味进行调配,虽是小店,却懂人味。

酿皮,的酿字,多会发口头音,与“让”字相近,听起来感觉很亲切。酿皮是用小麦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团放入水中揉洗,将面团中的淀粉洗出,做酿皮,留下的蛋白质就是人们俗称的“面筋”,有些地域也称之为“面精”。此过程人们俗称“洗面筋”,最早是人工手洗,据说后期有人用老式单筒洗衣机,洗面筋,不知真伪。现在厨具设备发达,估计不会再用洗衣机了……
记得以前读《本草纲目》,书中对面筋就有记载,性属凉。因此,到了夏季,许多年轻人,多以一碗酿皮,当做午餐或是晚餐。尤其是许多美女,酿皮成为“大爱”。

酿皮,在冬季一般生意比较差,在寒冷的季节里,大家还是喜欢吃一口热乎的。这次在乌海,看到这些酿皮店,除了将酿皮凉拌,还可以热食,一下子将食路拓宽,让这一小吃,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发挥全部余热。
炒酿皮与凉拌的调味差不太多,有了温度的酿皮,不但没有发黏的口感,反而略有弹牙。除了酿皮可以做热食,粉坨照样可以热食,且用炖的方式。
炖粉坨,所用的食材,是自己在店内加工,主料为土豆粉制成,透明筋道,耐炖。我进店时,恰巧遇到店主拉粉皮,自给自足的形式,让炖粉坨的口感有了基本保证。
我询问店主,炒酿皮、粉坨这类凉拌的小吃,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热吃的方法?她告诉我已经有许多年了。用少量食材变化多种吃法,是丰富菜单的一种好方式,这种玩法可以参照一些糖水铺,几样食材不同的拼配,可以写满一张菜单,食客感觉丰富,老板又不用备货过多。
无论是炒酿皮,还是炖粉坨,在入口的一刹那都超过了预期,人们的惯性思维是这些食材加热后均会发黏,甚至回归糊状。当有人尝试此种烹饪方式,不仅可口,还可以补充季节性饮食的缺陷,就形成了一种饮食的文化。
就这些了吗?不!内蒙古的美食不止于此!按小吃品类来说,许多品牌都是从南方冲入北方,而北方的风味还没有发挥出优势。酿皮如果是季节性美食,那么就不适合做品牌孵化,炒酿皮,炖粉坨的出现,让这类小吃可以适应四季,解决了痛点。
内蒙古印象不光是羊肉、草原、酒……还有许多的风味小吃,文化待开发,且更容易走得通,适应大众消费。
今日就用“文韬”中一段译文结尾吧。“源泉深远,河水才能长流不息,河水流畅,鱼儿才能生长繁衍;树根扎深,树木才繁茂,繁茂才有果实;君子志趣相投,才会紧密合作,合作才能同创伟业,这些都是自然道理。”我是骞味,懂媒体,懂美食,懂餐饮,有多懂?略懂,略懂,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