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太原那些打卡的自驾游景点攻略推荐 太原自驾游最具古城风韵的目的地推荐
一.柳巷
这里是太原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具有三百年的商业历史。商业街上拥有清和元、认一力、益源庆等众多的老字号商铺和时尚的购物中心与专卖店,是游客购物美食的好去处。

柳巷,是太原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具有三百多年的商业历史,是外地游客在太原的必游之地。
来到柳巷,就不能不说说这里的老字号。清和元饭庄的“头脑汤”,百年来一直热乎乎地滋润着太原人的身心;吃一顿认一力的羊肉蒸饺,在当年经济困难的时代,是普通太原人过节的一大追求;如果嘴馋了,当地人会去柳巷的六味斋买一块酱肉,这里的酱肉至今在选料和配制方法上都严格遵守传统做法;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双合成的糕点、益源庆的山西老醋等也是不错的送礼手信。
除了传统,柳巷也是时尚的,在这里有真维斯、苹果、堡狮龙等流行服装品牌的专卖店和贵都、华宇等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每逢春节和重大节假日,太原的年轻人还会在午夜时分来到柳巷一带逛街。附近的纯阳宫每逢春节,还会举办道教的开坛、法会,届时还能观赏到本地的晋剧表演。
二.迎泽公园
迎泽公园位于市中心主干道迎泽大街一侧,是太原市最大的公园,也是太原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园中有不少植物园,还有一汪清水-迎泽湖,逛街逛累的游客可以到这里休息片刻。

公园景区
迎泽广场

迎泽公园
迎泽广场位于公园北部地区,占地面积51900平方米,是公园整体景观中的一个亮点。广场东区以植物造景为主,由绿地、园林小径、藤萝架及雕塑等组成,形成自然、幽深、宁静的氛围,是游人休憩的好场所。中区包括菊花雕塑涌泉、北门、星光广场、水廊甬道、湖石假山、观景平台和湖中音乐喷泉等,其中音乐喷泉奇光异彩,气势磅礴,堪称“三晋第一泉”。西区以水景为主,有假山瀑布、溪流小桥等,极富江南韵致。广场东西两侧为人工堆砌的土石假山,草木葱茏,石径曲折。东山建有鸳鸯亭,西山双峰建有四方亭和双层阁亭,拾级而上,登高观景,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西山下有海底世界,是山西省第一座集科普教育和海洋生物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展览馆,设有海洋生物、珍稀观赏鱼类、热带雨林和宽域海底隧道等多种景观,展出海洋生物及珍稀鱼类数百种,海狮表演妙趣横生。北区还有4000多平方米的大草坪,内有奔马雕塑,为公园一景。
中部地区
藏经楼
中部地区的主景为藏经楼,即中心区。藏经楼,原名藏经阁,是太谷县资福寺主要建筑之一,1961年迁至现址。现存建筑遗构为清代,坐北朝南,通高18米,占地面积1142.4平方米。建于高1.2米的石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三层四檐歇山顶,黄绿琉璃瓦脊饰、剪边。一层四周围廊,柱头科三踩单昂,前后明间平身科二攒,余皆平身科一攒,檐柱间置花卉图案雀替,前后明间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次间为槛窗。二层重檐设平座,平座柱头科三踩单翘,座上设木制勾栏,柱头科五踩双昂。一、二层前后明次间均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次间为槛窗。额枋、檐檩、斗栱均施彩绘。三层为暗层。2000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木结构古建筑,雕塑画栋,曲折迂回,掩映于林荫花草之中,形成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园林景区。长廊西临迎泽湖,可尽观南北两湖风景。藏经楼东侧为儿童活动区。
南部地区
南部主要为花卉展览、繁殖和销售区域,有木香院、悦心苑、牡丹园等园圃。木香院清新淡雅,秀木葱郁。悦心苑是结合古典楼榭风格与现代建筑材料于一体的园林建筑,是公园各类花卉展览的主要场所。牡丹园每到立夏前后,数以千计的牡丹竞相开放,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园内游人如织,踊跃赏花,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已成为公园的传统花事活动。南部地区还建有芍药园、海棠园、月季园、玫瑰园等。
其他景观
公园东门建有迎泽公园花卉展销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购花环境和高品质的服务。迎泽湖处于公园中部和南部,一座贯通东西两岸的七孔石拱桥将湖面分为南、北两部分。湖上有各种船只供游人消遣娱乐。南湖设有池越忠烈士纪念碑,成为太原市德育教育基地。
公园大门
公园北临迎泽大街处全面开放,不设围墙,仅留北门为标志性建筑,其余三面共设偏东门、东门、南门、偏西门和西门五个大门。南门东侧是城市高尔夫球场。
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迎泽公园海底世界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公园园区,占地面积5000㎡,是山西省内唯一一家以科普教育和海洋生物展示为主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主要设有海洋生物、珍稀观赏鱼类、热带雨林、海狮海豹表演、宽域海底隧道等多个景区,展示海洋生物和珍奇鱼类数千种,是华北地区展示面积最大,展示物种最多的海洋馆之一。
迎泽公园海底世界以“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绿色环保”为宗旨,秉承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声、光、电技术手段向游客展示出神奇美丽、妙趣丛生的大西洋海底世界景观,使您在休闲观光中,获取海洋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轻松身心,享受美好。
弯曲透明的宽域海底隧道,带您漫步大西洋海底,亲眼目睹数千种形色各异近在咫尺的海洋生物,切身感受海底世界的真实乐趣,表演精彩的潜水员与鲨鱼海龟嬉戏,小巧玲珑的海马在五彩缤纷的珊瑚丛中穿梭,绚丽多彩的热带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在海狮海豹表演区,您可以领略到朴实笨拙憨态可掬的海狮海豹灵活机智的表演,或令人乍舌,或令人捧腹,或叹为称奇。可爱的海狮海豹还可和您握手合影让您真正不虚此行。
穿越在神奇的热带雨林中,您可真实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古藤缠老树,山涧出清泉,瀑布从天降,险象四环生…….恐怖的食人鱼,珍奇的中华鲟…都使您切实感受一次不同寻常的探险旅程,使您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晋商博物馆
太原晋商博物馆坐落于迎泽公园东南一隅,总建筑面积4989平方米,共分为三部分。中部为会馆区,坐西朝东,依次为鸡爪牌楼、一进院、二进院,二进院内建有戏台、碑亭、石牌楼、献殿及大殿等建筑。[1]南侧为偏园。北侧为会客接待区及碑廊。漫步馆内,其中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的风采与精髓,承载着晋商的文化思想。
山西商人的辉煌,不仅仅是数百年来的发家史,那些遍布全国的晋商会馆,也无处不映衬着晋商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精神。
建筑和文物融为一体,是太原晋商博物馆的最大特点之一。
太原晋商博物馆的建筑群主要是1:1复制了山东聊城的晋商会馆,但同时又要比后者更加“高档”。因为它同时吸取了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10多个省市的32座晋商会馆传统建筑的精华,可谓是全国晋商会馆建筑的集大成者。从会馆到博物馆,是概念和内涵的一次提升。晋商会馆的建筑不仅是博物馆的载体,而其本身就是一次晋商文化的展览。
太原晋商博物馆是全国展示晋商文化规模最大、手段最丰富、内容最完整的一个。在“晋商之都”的太原建设晋商博物馆,填补了山西省没有晋商专题博物馆的空白,作为我省第一座全面展示晋商辉煌的博物馆,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汇集山西传统文化之大成 晋商博物馆是以晋商历史以及晋商创造的商业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的专题博物馆,馆内的基本陈列以“晋商溯源、晋商历史、晋商金融、晋商精神、晋商文化”五个历史文化专题为主,以场景、文字、图片、音像、模型、实物、雕塑等综合展示形式,系统地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
在展出的文物中,小到算盘、印戳、广告单,大到车辆、器具和现代雕塑,3560平方米的展区内共展出文物及展品300多组、约500余件。
三.山西博物馆
位于市区汾河西岸的万柏林区,藏有西周青铜器“晋侯鸟尊”、春秋时期的侯马盟书、北魏的木板漆画等珍贵的山西文物。
山西博物院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平方米。总平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的构图手法,东西轴线为主轴线,南北轴线为次轴线。4层高的主馆位于主次轴线的交会处,形成对称的格局。4座角楼衬托着主馆。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羽晕斯飞”的审美取向。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
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
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可惜鸟尊现世时,象鼻残缺,专家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
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地,尾饰华丽的羽翎纹。为了尊重历史,修复的象鼻上并没有设计纹饰。
四.纯阳宫
位于太原市中心五一广场的西侧,距离柳巷也不远。吕祖殿是纯阳宫的主殿,位于院落的中央,里面供奉吕洞宾、王重阳和丘处机的神像。观中竖有石佛、石兽、石经幢等唐之前的遗物,观中的艺术馆,收藏的文物以历代佛教造像为重点,此外还有“道教文物展”,展出道教雕塑。
纯阳宫是一座集庙宇、园林风格为一体的五进院落,院内亭台楼阁样样皆有。门前有四柱三楼木牌坊,其造型、色彩均独具特色,惹人注目。吕祖殿是纯阳宫的主殿,位于院落中央,面阔三间,方方正正,是宫内最壮观的建筑。殿后的那座院落建筑格局颇为独特,据说是按八卦的方位而建,具有鲜明的道教建筑特色,也是整个纯阳宫的精华所在。
纯阳宫的建筑占地不大,它以巧思入神的布局为世人称道。后面两院为楼阁式建筑,错落有致,曲折回旋,徜徉此间,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后院巍阁为观中最高建筑,登阁环眺,置身于琼楼玉宇之上,独具匠心的布局在宫观祠宇中实属少见。
纯阳宫主要建筑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四围建配房和砖券窑洞。前院亦是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攒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后又增设假山,建关公亭及碑廊二十里。
纯阳宫建筑群布局严谨,类型众多,洞石亭阁,殿楼相间,为道教建筑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优秀范例。现辟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纯阳宫原来也是山西省博物馆所在地,后迁出。
说到这儿,屏幕前的你是否心动呢?欢迎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表达出你的见解吧! 喜欢的话记得点赞收藏+关注哦!
喜欢自驾游什么的驴友们,开上心爱哒车子,带上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出去玩最爽啦!现在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太原有名的旅游景点哦,快快分享起来吧!
一.五台山景区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然景观
![]() | 写字崖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
![]() | 望海峰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弥陀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
挂月峰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 |
锦绣峰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密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 |
叶斗峰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靡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 |
翠岩峰中台翠岩峰,海拔2896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
人文景观
塔院寺塔院寺位居台怀镇中心,原是大华严寺的塔院,因院中的大白塔而得名,现为五台山的主要标志。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塔院寺中的文殊塔,据传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发舍利。 | |
显通寺位于塔院寺后,又称大孚灵鹫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相传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五台山,修建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名为大显通寺。现为五台山佛教协会所在地。 | |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五台山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据传说因为是文殊居住之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年后,蒙藏传佛教信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康熙、乾隆皇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 | |
南禅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唐武宗会昌灭佛,只有南禅寺逃脱了这次劫难,幸运地独存于五台山,因而也就成了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这座古刹小巧玲珑,其中的大雄宝殿,据梁上的墨迹记载,修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保存着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殿内佛坛上,有佛、菩萨、弟子、童子、天王等唐代彩塑十七尊,容貌丰润,面目传情,神态逼真,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不可多得的瑰宝。 | |
佛光寺坐落在佛光山的山腰,有“亚洲佛光”的美称。寺院依山而建,东、南、北三峰环抱,规模宏大,其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被誉为“四绝”。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唐武宗会昌灭佛,寺庙被毁。唐大中十一年,主殿东大殿得以重建。佛光寺是现存唐代木构建筑的范例,在建筑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东大殿内佛坛上有唐代彩绘泥塑佛像三十五尊,体态丰满,栩栩如生。壁画大多是唐代的原作,也有宋代和明代的,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文殊殿为五台山尚存的唯一金代建筑。 | |
南山寺枕山而建,凿坡为级,凡一百零八个台阶,披云掩绿,形若天梯。它们的建筑各有特色,而又都以雕刻为世人所称道。南山寺建在山腰上,台阶上面是高大的汉白玉牌楼,后面七层金碧辉煌的殿宇,由下而上层层高起,古树掩映,泉水萦绕。寺门前是细致精巧的砖雕构成的影壁,寺内从围墙到栏杆处处汉白玉浮雕,有花鸟虫兽,有历史人物,有佛经故事,千姿百态,生动传神。 | |
龙泉寺坐落在九龙岗环抱中,三座院落横向排列,形成与众不同的格局。台阶两旁石栏杆上,都雕刻着猴、鸟、花、桃等。山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拱桥一座,两侧矗立着旗杆,雕工都属上乘。最令人瞩目的,是汉白玉的石牌坊,被誉为龙泉寺一绝。从基石到瓦顶,都精雕细刻而成。上面雕琢着端庄的佛像,石柱上盘着刻工精美的蛟龙,还有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等。照壁中间镶嵌着巨石雕刻,据说是南海观音殿图,构图严谨,匠心独运。 | |
黛螺顶,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1592) 到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清朝的皇帝大多崇佛,多次朝拜五台山。后人把登黛螺顶朝拜文殊菩萨称为“小朝台”,素有“不登黛螺顶,不登泰山客”之说。 |
此外,还有殊像寺、罗睺寺、万佛阁、十方堂、广化寺、金阁寺、竹林寺、普济寺、尊胜寺、佛母洞等。
门票价格
普通票:135人民币
二.平遥古城景区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主要景点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提词:“平遥县衙古衙之最”。 | |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 |
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平遥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点之一。 | |
清虚观是古城内最大的道观。按照道东佛西的传统布局安排,坐落于东大街东段路北。清虚观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为清虚观。元初改名为太平兴国观,后又易名“太平崇圣宫”,清代时复称清虚观。历史沧桑,人世变迁,岁月的流逝使这里的许多道教偶像所剩无几。1998年,清虚观被开辟为平遥县综合博物馆。 | |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里”(6.4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五次维修,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高10米,垛壕高2米,顶宽3—5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取孔子弟子、贤人之数,设垛口3000个,敌楼72座,内砌女儿墙。四隅角楼四座,东城墙上有点将台,东南角城顶上筑奎星楼和文昌阁。 | |
瓮城,指建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平遥古城的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夹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 |
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 |
建于城墙四角上的角楼,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角楼分别指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 |
点将台位于上东门和下东门之间城墙顶上,现为砖砌高台。相传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后,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连战连捷,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遥,增筑城墙,并在此训练士卒,点将练武。明代中叶,人们为纪念尹吉甫功绩,在尹曾点将阅兵的地方修筑了高真庙。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是城顶宽阔的高台,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 | |
“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夫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橹,称“敌楼”。 | |
平遥城有古城门六道,东西各二。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故有“龟城”之说。南门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过,从而引发了古代文人“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建,以此为用”的感慨。乌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龟城”之说源于古人对“四灵”的崇拜,“龟城”寓意固着金汤,长治久安。 | |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它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距同蒲铁路洪善车站仅1公里。寺院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南到北依次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等。万佛殿是前院的主要建筑,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该殿规模虽然不大,但造型雄伟,气势非凡。殿内共有彩塑14尊,殿内佛坛正中供有释迦牟尼像,迦叶、阿难两大弟子侍立左右,佛祖造型高大、面相端庄,具有浓厚的中唐风格。 | |
双林寺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坐北朝南,庙群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殿堂组成。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东部为禅院、经房等。寺内十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 |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
景区内景点门票:通票125人民币/双林寺33人民币/镇国寺23人民币
三.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 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昙曜五窟(5)
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以后补刻的。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门票价格
旺季门票:成人票120人民币/优惠票60人民币
淡季门票:成人票100人民币/优惠票50人民币
说到这儿,屏幕前的你是否心动呢?欢迎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表达出你的见解吧! 喜欢的话记得点赞收藏+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