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爷,毛爷爷的故乡湘潭竟有这些特产! 韶山景区恢复开放

韶峰茶

厉害了我的爷,毛爷爷的故乡湘潭竟有这些特产!

简介

韶峰茶,1968年由韶山茶场创制,外形条索紧圆、壮直,峰苗挺秀,银毫显露,色彩翠绿、光润,内质清香馥郁,滋味鲜爽,汤色清澈,叶底嫩匀,芽叶成朵,有效成分含量丰富。

生长环境:

“万国五洲瞻旧宅,韶山松竹四时春。果然一派农家景,为有开天辟地人。”这是一位游览韶山的人所写的诗篇。名茶韶峰,就产在这个“松竹四时春”的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区。这里的韶山冲,群山环抱,耸翠的韶峰山是衡岳七十二峰之一,整个山峰,峭立峻秀,松柏成林。著名的韶山河,穿山而过,风景十分壮观,是产茶的好地方。

品质特点:

韶山韶峰,其成品茶外形条索紧圆壮直,锋苗挺秀,银毫显露;色泽翠绿光润;内质香气清香芳郁;汤色清澈,滋味鲜爽;叶底嫩匀,芽叶成朵。韶峰品质优异,是与其精细的采制技术分不开的。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搓揉、初烘、初炒、复炒、烘干六道工序。

鲜叶原料的标准嫩度为一芽一叶初展,整个芽叶全长为2~2.5厘米,均匀整齐。杀青在平锅内进行,当叶下锅后,要求翻得快,扬得高,抖得散,当芽叶受热,即改为手持棕刷边闷边抖,多抖少闷,杀匀杀透。杀青叶出锅后,及时薄摊扇凉,然后在篾盘中搓揉,揉到芽叶初步成条即解块上烘。初烘在烘笼中进行,时间约3分钟。初炒与复炒均在平锅内进行,锅温由高到低,边翻炒、边搓条、边理条,反复进行,把茶条做紧做直,并使白毫显露,当茶叶八成干时,出锅扇凉,最后用烘笼烘干,冷却后及时用牛皮纸包好,置于专用石灰缸中贮藏。

韶山韶峰类型属于绿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成分含量:

韶山峰茶有效成分含量丰富。据测定,水浸出物占干物总质量的38.05%,多酚类为20.84%,儿茶素总量为13.48%,叶绿素为1.19%,氨基酸氮为 0.53%。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获得荣誉:

韶峰茶面市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与好评:机制炒青绿茶、手工制作炒青绿茶于1990年获省优质茶称号;1991年被评为湖南省名茶;同年在“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获一等奖;并相继获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杯奖;省人民政府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金杯奖;省农业厅名茶金杯奖。

韶峰名茶品种繁多,包装精美,有各种款式,便于携带,是旅游者能获得一份理想纪念品。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远销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到国,1987年荣获湖南省乡镇企业局优秀产品奖。1991年6月在湖南省第九届名优茶鉴评会上,评为湖南名茶。同年,还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优质产品奖。

韶山名酒

厉害了我的爷,毛爷爷的故乡湘潭竟有这些特产!

简介

韶山酿酒的传统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韶山美酒一直为历代帝王贡品,有“韶乐御酒之地”之封。悠然千载,见证千年韶乐千年酒辉煌历史。“韶山冲”酒秉承千年历久弥新的传统工艺,结合现代酿酒技术,吸“山韵·风调·水融”之天地精华,几代名师悉心酿造“韶山冲”系列酒。酒色晶莹高贵,酒香浓郁优雅,酒体绵甜醇厚。清洌甘爽,酒中珍品,堪称“天浆琼液”。

名酒分类介绍:

一、韶山冲特贡酒:

“韶山冲”酒秉承千年历久弥新的传统工艺,结合现代酿酒技术,吸“山韵·风调·水融”之天地精华,几代名师悉心酿造“韶山冲”系列酒。酒色晶莹高贵,酒香浓郁优雅,酒体绵甜醇厚。清洌甘爽,酒中珍品,堪称“天浆琼液”。

山韵——钟灵毓秀 吐纳天地

山,在峰与峰之间,风云际会,雨露同沾。酒藏其中,摒弃外界一切尘埃与喧嚣,潜移默化中完成质的飞跃, 以酒化形,酝化琼浆。

山,是韶山的精神家园,外显雄伟壮阔,内蕴博大胸怀,“龙脉”暗藏,其用不穷,以酒传神,吐纳天地。

二、韶山国宾酒:

工艺提示:韶山冲,四面环山,形成一个相对封闭,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生长的小环境,数千年的酿酒活动,使得空气中活跃着大量极具酯化功能的微生物群,这些特殊的微生物在韶山冲酒的发酵过程中被充分网罗到曲醅中,对韶山冲酒神奇品质的孕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风调——风调雨顺 和谐隽永

“风”,韶山谷地,狭长而灵秀,云气往来,一谷清风,谷酿酒内,酒入风中,香溢谷间,和风微熏中完成质的内敛,以酒化形,调和琼浆。

“风”,是韶山的灵逸气象,应山间的长啸,和人间的气息,穿越时空,传颂伟人功德,以酒赋灵,和谐隽永。

三、韶山大曲:

工艺提示:韶山为山谷地貌。山谷之风日变化显著而富于规律,白天,谷风把温暖的空气向山上输送,使山上气温升高,促使山前坡岗区的农作物早发芽、早开花、早结果、早成熟;夜晚,山风把水汽从山上带入谷地,山上的空气湿度减小,谷地空气湿度增加,对山区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在生长季节里,山风的对温度、湿度的调节作用,大提高了酿酒植物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山冲上稻田依依重叠,风过处稻菽起浪,稻米颗粒饱满,淀粉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经发酵转化,能产生丰富的醇、醛、酮、酸、酯等基础风味物质,赋于韶山冲酒独特的风味特征。

水融——水出造化 弥醉万方

“水”,为韶山灵泉,生为一线清泉顺岩滴下,落地似入穴无影无踪,其间经无数次的跌宕与沉淀,终化万千之气为形,从“龙眼井”涌泉而出。水化为酒,酒浓于水,甘甜清洌之中完成质的升华,以酒化形,融注琼浆。

“水”,是韶山的龙涎精魂,温柔地渗透着岁月,轻灵地滋养生命,大地赋形,云影共生,以酒话魂,弥醉万方。

工艺提示:韶山多甘泉,终年不断,出滴水洞,汇聚于龙眼井。经化验,此泉水含有硒、偏硅酸、锌、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质无污染,酸碱度平衡,符合国家“天然饮用矿泉水 GB8537-87”界限指标,乃是优质矿泉水是酿酒业不可多得的水资源,更丰富了韶山冲酒的醇美。

历史文化

韶山,楚南神境。上古有舜帝南巡,宿韶山而奏《韶乐》,引得百鸟应和,凤凰来朝,天上人间,殊难辨断。后人遂以《韶乐》冠山,名曰“韶山”。韶山其脉,“千里来龙”,韶山气运,“德沐苍生”,千古以来,帝王百姓皆心念神往之。

“湘之西有韶山,山峻以复,泉洁以长,茂林修竹,云气往来,中可烟火百家,田畴沃壤。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必将有秉山川之秀,追踪古先生其人者,为国之华,为邦之望,使人与地俱传。”

千年韶乐千年酒——韶山冲酒介绍

古注:“冲”为山、风、水浑然天成之谷地,自古“冲”地出好酒。

韶山酿酒的传统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韶山美酒一直为历代帝王贡品,有“韶乐御酒之地”之封。悠然千载,见证千年韶乐千年酒辉煌历史。

龙口荸荠

厉害了我的爷,毛爷爷的故乡湘潭竟有这些特产!

简介

荸荠,又名马蹄、茨瓜儿(通俗叫法)、水栗、芍、凫茈、乌芋、菩荠、地梨、、荠米,是莎草科荸荠属一种。莎草科荸荠属浅水性宿根草本,以球茎作蔬菜食用。古称凫茈(凫茈),俗称马蹄,又称地栗,因它形如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称它马蹄,仅指其外表;说它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有地栗之称。

特点:

荸荠各处都有,但湘潭县龙口产的最著名。那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户几乎家家种植,年产量在20万公斤以上。龙口荸荠颗粒硕大、皮薄、汁多,肉细味甜,外形扁圆、平滑,呈深栗色或枣红色。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质及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胡萝I、素等。它生吃,嚼来满口甜汁;去皮加糖熟食,是筵席上有名的甜菜。

功用价值:

荸荠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地上部分性平味苦,能除湿热、利尿;球茎性寒味甘,有解热、健胃、明目、消渴、治黄疸、解除便秘、抑制绿浓杆菌的作用。中医临床常用于早期高血压,慢性肾炎、红眼肿痛等疾病。用荸荠与石膏煎水服,可预防流行性脑膜炎;用它与海蜇头和水煎服,可治阴虚、痰热、高血压等病。民间还有将荸荠捣烂成汁后调活蚯蚓,待其化水后敷治烧伤或烫伤,有一定疗效。

产地介绍:

龙口乡位于湘潭县南边陲,南与衡山县接壤,层峦叠嶂,风光秀丽,土壤肥沃,物华天宝。辖见楼、兴云、董家坪、龙口、大江、长寿、泥湾、潭溪、九如、弄子、金子、红岭、潲江、琵琶、天龙、金宝、日华、团建、紫桥、石牌20个村,331个村民小组,有7434户,29215人。辖区面积60.23平方公里。24495亩耕地中,水田占23300亩。

湘潭灯芯糕

简介

灯芯糕是江西贵溪和湖南湘潭的当地著名汉族糕类特产。它不仅形似灯芯,洁白柔润,味道甜辣,清凉芳香,弯转成圈而不断,而且可以用火点燃,散发纯净的玉桂香味。而且打开一盒从第一根开始接连不断到最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个小时。湘潭制作灯芯糕,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质量标准:

形态:条形整齐,棱角分明。

色泽:洁白晶润。

组织:糕条柔松,紧密。

口味:甜而不腻,香味纯正。

获奖情况:

140多年前,在清代咸丰年间全国名特产品博览会上,湘潭灯芯糕被评为一等特产;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上,受到各国代表的称赞;1988年5月,又被评为湖南省“名糕点”。此后,灯芯糕的质量不断提高,改用提炼过的纯桂子油取代原配方中的肉桂粉,使产品的桂味更加纯正浓郁,荣获湖南省优秀产品的称号。

历史文化

传说

相传,当时湘潭县忠臣乡,住着个叫易奎的穷书生,母子两人相依为命,艰苦度日。易奎聪明好学,17岁就中了秀才。他本来第二年可以去考举人的,为了照顾生病的老母,接连三次放弃了这种机会。到了28岁那年,母亲说什么也要上他去应考。考试完毕,他匆忙回家一看,吓得目瞪口呆。原来老母已人事不知,口里衔着一根灯芯。易奎心里十分难过,后悔自己不该离开母亲。他急得团团转,东找西找终于找到一点糯米。他赶紧把糯米磨碎,放点糖,蒸成糕,切成灯芯模样,一根根喂给母亲吃,说也奇怪,喂着喂着,母亲睁开了眼,很快还能说话了。易奎十分高兴,逢人遍告。不久,来了喜报,他考取了举人。这时,他母亲也完全恢复了健康,真不双喜临门。从此,忠臣乡一带,家家户户都学着做这种糕,名字就叫“灯芯糕”。后为,灯芯糕传到县城,经过糕点作坊科学配料,反复试验,精心制作,便成了湘潭的名贵食品。

做法

材料:

灯芯糕采用上等糯米米粉、白糖、猪油、肉桂、红丝作原料

制作过程:

1.制糯米粉:取洁白,饱满的长粒晚糯米过筛去杂并用热水冲两次,晒干备用。铁锅用旺火烧热,油砂烧烫,放入糯米,米与砂的比例为3∶7。炒时要勤翻动,直至米粒爆白,大小均匀,酥脆即可出锅,过粗筛两次。米花经粉碎过80目筛后,装入布袋陈放半年至一年以改善米质。

2.炼糖:将纯度为99%的洁白砂糖,按50千克糖加13~15%的水,下锅用文火熬制,并不断搅拌,出锅前再加入3.5~4千克经煮沸、过滤、去杂的小磨香油(或炼猪油),继续搅拌。用二指捏试能拉开5~6条糖丝时即可。熬好后将炼糖平摊在案板上,夏季可通风冷却,并搓散过16目筛,再放入缸内发醇,时间冬季一个星期,夏季2~4天即可。

3.制籼米粉:将籼米洗净、晾干、磨碎,过80目筛,烘熟备用。

4.制中药粉末:将各味中药材分别筛选去杂,晾晒、切碎,再粉碎过筛,按配方准确称量后充分拌和均匀,最后入缸贮存备用。

5.制糕粉:将糯米粉在案板上摊成圆圈,放入炼糖,撒上湿润均匀、色泽一致的糕粉。炼糖的加入量,可视季节、气候条件作适当增减,以使制品软硬适度。

6.成型:先将一半糕粉装盆,进行舂糕,从盆角舂向中心,要求用力均匀,舂迹相连。 舂好后添加糕粉,到舂满为止,最后沿盆边用利刀削平,再平行切成四条,每刀均切到底,然后抽去盆底板,使整糕落在案板上。用白纸将切好的糕块包好,置于洁净的木桶中保温12小时,桶口用绒布覆盖(盖几层视气温而定)。加产量大,则可排在木板上放进密封木仓中保温。将经过保温处理的糕块,切成4毫米厚的片再切成3毫米宽(长86毫米)的长丝。切片时撒少许熟籼米粉,以防粘连。

7.包装:将整齐合格的灯芯糕,按250克一包进行封装即可。

湘黄鸡

简介

湘黄鸡,是产于湖南的黄鸡,又称三黄鸡,湘黄鸡以三黄(毛黄、嘴黄、脚黄)为主要标志。体形大小适中,结构匀称,因肉制鲜美细嫩、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驰名,

湘黄鸡的药用价值较高,能补虚损,健脾胃,强筋骨,调经血,止白带,是妇科要药,久病体虚者和产妇炖食湘黄鸡,尤有滋补、强身健体、促进恢复的功效。

湘黄鸡,体型矮小,体质结实,前胸较宽,背腰平直,体躯稍短,呈椭圆形。头大小适中。喙黄色,少数青色。单冠直立,冠齿多为5-7个。冠、肉髯、耳叶、脸均为鲜红色。眼大有神,虹彩呈橘黄色。公鸡羽毛为金黄色和淡黄色,色泽鲜艳,颈部覆有金黄色羽毛,腹部羽毛较背部羽毛略浅,主翼羽和主尾羽为黑色。母鸡全身羽毛为淡黄色,也有黄色。皮肤黄色。胫较短而无毛,呈黄色,少数青色。

槟榔

简介

“……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富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湖南民歌《采槟榔》,歌词纯朴优美,曲调缠绵清丽,表达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又是联结海峡两岸中国人感情的纽带。生长在祖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岛上的槟榔树,为什么会出现在湖南民歌中呢?这与湘潭人酷爱嚼槟榔是分不开的。

特产特点:

槟榔可作药用,性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它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真可称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

湘潭人吃槟榔很是讲究。刚摘下的鲜果呈青色。形似鸭蛋而略短,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薰七天七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存放二十四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余味悠长。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遍体生津。嚼槟榔的乐趣如此,难怪湘潭人对它如此厚爱了。

湘潭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湘潭生根发展达三百余年的历史。湘潭人吃槟榔非常讲究。摘下的青色鲜果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熏7天7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或是其他甜味剂水,存放24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满口生津。正是槟榔的种种好处,让湘潭人自豪地把槟榔称作是中国的“植物口香糖”。

生长环境:

喜高温湿润气候,耐肥,不耐寒,16℃就有落叶现象,5℃就受冻害,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适于年降雨量1500~2200mm地区适宜生长。生长于海拔300米以下的南坡、东南坡,谷地、河沟两边。

药用价值:

槟榔原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1] 。它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其它三种为益智、砂仁、巴戟),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具有消积、化痰、疗疟、杀虫等功效,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2] 剖开煮水喝可驱蛔虫。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有记载如下:“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薰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去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四曰饱能使之饥。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

湘莲

简介

湘莲是指产于中国湖南省的莲子,可食用也可药用,是中国三大莲子(湖南湘莲、福建建宁建莲、浙江武义宣莲)之一。全中国的莲子品种中,以湘莲最具特色。湘莲自古以来就被进贡宫中作为贡品,所有又有别称为“贡莲”。

特产分类:

湘莲品种主要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莲,华容荫白花,汉寿水鱼蛋,耒阳大叶帕,桃源九溪江、衡阳的乌莲等。湘莲之中最优者为湘潭莲子。湘潭莲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高,质量优良,驰名中外,饮誉古今。尤以“寸三莲”名声最著。

特产特点:

湘潭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湘潭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均为上乘,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全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着莲子的种植、加工、贩运。莲子的系列产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断的发展。1992年中国国立商检局对湘莲测定认为,净莲肉含十八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精、润肺、清心之效,莲芯性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功能。湘莲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

营养价值:

湘莲的成分含量为: 水分13.5%~18.8%,淀粉38.3%~57.8%,总糖8.5%~19.1%,还原糖0.8%~6.3%,莲子油1.5%~2.4%,蛋白质17.13%~25.38%。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钼、锰、钛、钙、铁等微量元素。

保护范围:

湘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南省湘潭县全县乡镇,韶山市银田镇、永义乡、如意镇、韶山乡,湘乡市梅林桥镇、东郊乡、龙洞镇、栗山镇、中沙镇、山枣镇,株洲市荷塘区明照乡,衡阳市衡东县白莲镇等3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历史文化

战国时期屈原所做诗辞中有对荷花的描写,表明当时的湖南已有莲的生长。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瓜果菜蔬中有藕,菜谱中也登载有耦,表明至少近2000年前湖南已开始将莲作为食用来源。“湘莲”一词目前发现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

- 全文533字阅读约需2分钟-

2月20日

韶山市决定

基于该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取得了良好效果

即日起该市景区(点)、宾旅馆等

旅游企业对外恢复运营

韶山市旅游部门要求

对外恢复运营后,各景区(点)、宾旅馆等旅游企业必须落实专人定期对经营场所进行通风、消毒,确保不启动中央空调;坚持对每一位游客进行体温监测,坚持每日对全体员工进行健康排查,杜绝带病上岗,备足备好防护用品,确保企业各项疫情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各景区(点)必须按要求维护经营秩序,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解除前,人流量须控制在经营场所最大承载量的50%

同时,各景区(点)、宾旅馆等旅游企业恢复运营前须向韶山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进行报告。

韶山市提前宣布旅游行业恢复运营意味着该市疫情防控工作到位,符合开放标准,根据上级精神可鼓励行业复工。业内人士预计,真正的旅游高峰可能要等全国疫情得到彻底控制后,因此各旅游企业可提前准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恢复运营。


内容来源:湘潭在线

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