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第五大名绣”做成富民大产业,小小宝应成为全国乱针绣产业基地 太湖明珠----苏绣

说起刺绣,大家对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广东粤绣和四川蜀绣这四大名绣耳熟能详。知道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吗?那就是乱针绣。今年56岁的朱军成,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扬州市礼好一然绣研究院艺术总监、宝应县新联会会长,实至名归的乱针绣领军人物。上周,朱军成被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表彰为“江苏最美职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他传承创新传统技艺、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引领百姓致富的做法。

他把“第五大名绣”做成富民大产业,小小宝应成为全国乱针绣产业基地

朱军成在创作

成为苏绣国大师“关门弟子”,将乱针绣引入宝应

1986年,朱军成油画专业专科毕业后,放弃稳定工作,决定依靠自己的特长经商闯市场。“下海”后,朱军成参与当地玻璃制品、陶瓷插花、和服腰带等企业的设计生产。1989年,朱军成应同学邀请到常州旅游两天后,不经意间接触到了刺绣。参观了刺绣工作室后,被其艺术效果深深吸引,有了转型刺绣产品生产加工的想法。回来后,经过半年信件来往,他靠诚心打动了对方,获准组团10余人到常州学习刺绣。在常州学习期间,朱军成结识了苏绣国大师陈亚先。她每星期只来研究所指导半天,接触朱军成后,觉得小伙子有灵气、悟性高,便收朱军成为关门弟子,承诺每天用半天时间指导他。之后8个月时间,朱军成师从陈亚先,真正学习了乱针绣。

朱军成掌握了乱针绣的全部技法后,率先将乱针绣引入宝应,带领绣娘们走上了乱针绣产品的生产加工之路。产品耗时,他用油画原理,把好明暗关与对比着色,明度一步到位,用冷暖色调相互穿插,色彩丰富,做起来也快,省去了很多无效劳动。不少绣娘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能做出一件漂亮的产品来。

他把“第五大名绣”做成富民大产业,小小宝应成为全国乱针绣产业基地

现场采访

买家给出出人意料的高价,坚定了做大做强的信心

虽然被誉为“第五大名绣”,人们对乱针绣产品了解还不多。朱军成清楚地记得,1992年,他大包小包背着自己的乱针绣产品东在外吆喝,可一年下来,没有一笔订单。眼看春节来临,员工们要等工资回家过年,可产品卖不出去,哪来的钱发工资?朱军成东奔西跑,急得不行。在苏州刺绣研究所门前,他停下了脚步。通过打听,他认识了绣品厂厂长、外贸公司的张锦峰经理。张经理是苏绣培养大师,看到朱军成的作品时,惊叹这些作品的艺术底蕴,认为20多幅作品都是非常珍贵难得的作品。“这些要多少钱?”张经理问道。朱军成没有底气,便说“随意吧”。“十九万八,如何?”朱军成没想到张经理出如此高的价格,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出乎意料的高价,使工人们回家过年的工资有了着落,更增添了朱军成的底气,坚定了将乱针绣做大做强的信心。

由于乱针绣传统针法主要是“交叉针法”和“井纹针法”,针法较为单一,存在耗时长、色彩平、质感缺、不通透等不足,他坚持在传承中创新,独创了“斜纹针”“松叶针”等二十多种针法,创造了集节时、针法、画理、绣理、自然为一体的“一然绣法”,形成了“宝应乱针绣”的独特风格。并总结出通俗易学的“一然绣法”理论教学体系,由此奠定了 “宝应绣”在全国的行业地位。

他把“第五大名绣”做成富民大产业,小小宝应成为全国乱针绣产业基地

接受表彰

勇夺“唯一金奖”引业界震动,从业30年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为推介展示乱针绣,年轻的朱军成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多次参加国家最高级别比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2003年,凭借乱针绣作品《橡树林》获得百花杯唯一金奖,在当时的刺绣界引起震动。很多参赛的省大师、国大师,对朱军成和他的作品闻所未闻,完全未想到竟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拔得头筹。当评委和众多参赛大师走近这个年轻人,仔细观摩他的作品时,无不被他的精细工艺折服。2004年,宝应乱针绣名列扬州市三大特色文化产业之一,2009年成为扬州市首批非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获授江苏省特色文化精品,201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这一切,朱军成功不可没。他先后为61个外国领导人绣制过肖像,作为国礼赠送;为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等创作大型刺绣壁画;圆满完成了江苏省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礼品《归程》的绣制任务。《父亲》《母亲》《秋雨》等代表作,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

30年来,朱军成致力将乱针绣传统工艺发展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走上共同富裕道路。2014年,“朱军成乱针绣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一大批乱针绣从业人员进入工作室、接受专业系统培训,他亲授学员达1200多人,其中80多人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20多人获得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目前,全县拥有刺绣企业40多家,绣娘4000余人,年销售额上亿元,乱刺绣作品在国家级工艺品评比大赛中屡屡夺魁,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宝应成为全国最具实力、最大的乱针绣产业基地之一。

权威评价乱针绣:源于丹阳,成长于常州,繁荣于宝应

2016年3月,乱针绣国大师吕存在首届“中国·宝应乱针绣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上说,乱针绣源于丹阳,成长于常州,发展于宝应,繁荣于宝应,成熟于宝应,朱军成在此过程中付出了艰辛。这是对朱军成的客观评价。2018年6月,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颁证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朱军成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不仅代表了个人的最高荣誉,更代表了行业标杆,这也是扬州地区首个(刺绣类)工艺美术大师获得者,实现了扬州地区刺绣类国大师零的突破。

朱军成是江苏省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听民声、善建言,为乡土人才的培养及乱针绣产业发展积极奔走,撰写高质量提案,有的试行后在全省推广。多年来,朱军成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努力反哺社会。2009年以来,他累计投资近百万元,创办、维护“礼好文艺网”、“中国乱针绣网”等网站平台,宣传推广工艺美术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归传统工艺制作。儿子朱志丹自幼受老爸影响,大学毕业后,也从事起刺绣文化产业。其作品《圣母教子图》获江苏省工艺美术新人新作大奖赛铜奖,小朱现已成为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太湖明珠----苏绣

苏绣起源于苏州,而苏州以镇湖为最,八成的苏绣都来自镇湖,苏绣是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太湖明珠----苏绣

刺绣与养蚕缫丝是分不开的,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太湖明珠----苏绣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非常浓郁。

从种类上分,苏绣作品可以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作品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最为精美。

因苏绣的工艺复杂,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技法,一幅好的绣品通常要耗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来完成,这也导致在现代这样超快节奏的生活中,愿意学习、掌握苏绣技法的人越来越少了。

正因为苏绣技法的独特性及绣做的长久性使其更具极大的收藏价值。

也很难在市面上找到相同的作品。

八九十年代苏绣仅为高端收入人群所消费,作为高档礼品赠送亲友,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也纷纷加入到购买收藏苏绣的队伍中。从长远看苏绣的收藏价值潜力无限,还会有不断攀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