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真不是北上广,禹州夜景美爆了 禹州还有这么多古村,来看看摄影师耿亚伟镜头下的禹州老家古村
城市的夜景是展现城市活力与繁华的一张名片,是彰显城市文明与激情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盛夏的夜晚,在街头漫步的市民会惊奇地发现,禹州的大街小巷也披上了华丽的新装:街路亮化璀璨迷人,树木亮化流光溢彩,楼宇亮化错落有致,一盏盏街灯不仅照亮了巷道,方便了居民,更是温暖了市民的心。



近两年,禹州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夜景灯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符合城市夜景灯饰规划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把打造宜居、宜学、宜游、宜商、宜养的现代化城市作为目标。把握城市空间形象特征,坚持城市亮化与环境美化相结合,以城市主干道临街楼体为重点,逐步形成“一河串珠、双轴引领、三都光芒、熠熠生辉”相结合的城市照明体系,构建以人为本,富有生机的夜景景观。
在具体工作中,禹州市城管局亮化办结合住建局相关部门把开展房地产楼体亮化工作作为抓手,全面掌握楼体亮化基本情况,摸清底数、找准症结,逐步解决全市楼体亮化不到位问题,努力实现“一楼一景观、一路一特色”的城市夜景,打造简洁、美观、大气、现代的城市夜间照明体系;同时,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管理体系,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修复,保障亮化设施外观整洁、完好无损,使房地产楼体亮化与城市景观、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环境相协调,努力为市民创造光明、平安、优美的城市夜景。
据了解
全市共有房地产楼盘62个,已亮化12个小区
下一步
禹州城管局将对城区已竣工的房地产项目进行全面排查
对排查出未实施楼体夜间亮化的项目,建立台账
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实施亮化
街灯是城市的眼睛,也是展现一座城市形象、品味的符号。如今,每当夜幕降临,禹州道路上、公园里、楼宇间星星点点的灯光如同镶嵌在夜幕里的颗颗明珠,照亮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也点亮了市民的幸福生活。
(编辑/记者:高雪丽
部分图片来源:耿亚伟 边继伟 高雪丽 王晓红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陶渊明描写的田园乡村。然而,这种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的乡村美景,如今却成为许多人永远走不进去的图画。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蓦然回首,那些经历了千年风雨的古村落,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老宅院,没等到我们去仔细品读它、研究它、传承它,就已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难以计数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在村落里,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灿烂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如同春节一样,保护传统村落,就是让每个中国人都有‘家’可回。如果这些古村落都没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
禹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散落在田野里。但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我市有大量传统村落、老民宅消失不见了。保护好这些传统村落,珍藏起人们心底的那一抹乡愁,传承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地方政府和宣传部门的历史责任。
近年来,河南省先后公布了4批省级传统村落,许昌市有37个村落上榜,其中36个在禹州市。多年来,禹州市一直重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保护古村落就是为了留住我们的乡愁,让我们的子孙以后有‘家’可回。同时,禹州市还十分注重古村落的宣传、修缮与配套设施建设,不但为今后开展乡镇游、古村游奠定基础,而且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
十几年来,我用镜头持续不断的关注着禹州古村落的保护,对古村落的留存有着情有独钟的悯惜之爱,特别是近几年,更是对古村落的拍摄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古村落正在逐渐消失,消失的不仅是古老的蛮石木头垒起的朴素建筑,还有千年延续的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给村庄留存最后的影像,通过这些照片,可以唤醒人们对古村价值的重新认识,并积极地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特别声明:本文为河南乡村游公益推荐,为更好发展河南农村观光经济,请大家多多赐稿,推广家乡。图文来自作者授权,经河南乡村游编辑。请勿转载,若涉及版权事宜,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