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华林禅寺 | 岭南佛教圣地 禅宗第一祖庭 广州这座古寺,由达摩祖师创建,香火鼎盛被誉为“禅宗第一祖庭”

华林寺前身叫西来庵。隋代以前此地为珠江岸。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国(即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来到中国传教。他首先在今西来初地处登岸,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华林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隋、唐、宋、元、明诸代,传灯不绝。1963年3月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华林寺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华林寺没有大雄宝殿,所以五百罗汉堂就成了主殿。而达摩堂建成之前它又是寺中唯一的殿堂。
基本概述
华林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始建於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大量的爱国华侨和香客游人来此观光朝拜。
华林寺前身是“西来庵”,据说达摩遵从师父自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并於梁武帝普通年间从海上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潜心苦修。不久梁武帝邀请其前往建康(今南京),後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传心法要,大阐宗风,被世人尊为中国禅宗初祖。
1963年3月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华林寺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建筑
五百罗汉堂
由于华林寺没有大雄宝殿,所以五百罗汉堂就成了主殿。而达摩堂建成之前它又是寺中唯一的殿堂。
走进五百罗汉堂,只见堂门前两旁各立有一个高达殿檐、手执金刚杵、面容威猛的金刚力士镇守着山门。殿门上方高悬“五百罗汉堂”石额。两旁石柱刻有一副对联:“证菩提心现应真相,登欢喜地得自在观。”进入殿门,只见一尊笑口常开且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在迎候着您。佛的背后是寺院护法神将韦驮大将军。
殿堂北端供奉着三尊大佛:释迦牟尼佛祖居中,兹师佛在左边,阿弥陀佛在右边。殿堂的西墙供奉着全身地藏王。殿堂东墙供奉的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与地藏王相对。
五百罗汉堂殿门向南,由殿门至北端的三宝佛像,为南北中轴线。东西两边是回廊,在高1米多的基座上供奉着五百罗汉。
如今,大多数新雕塑的罗汉像供奉在台基上,另有数十尊罗汉像紧密排列于“妙相庄严”东侧的高架之上。五百罗汉喜怒哀乐,形态各异,金碧辉煌,真令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达摩堂
达摩堂是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达摩师祖而重建的。殿堂坐北朝南,堂前石柱有一副木刻对联写道:“东土禅宗传妙法,西域宝甸辟华林”,是赞颂初祖达摩由西来中国传播宗教文化事迹的。
而殿堂北墙正中的白石基上供奉着身穿袈裟、左腿趺坐、右脚曲起、形如印度僧人的菩提达摩塑像。殿堂东西墙壁上挂有两幅雕画,内容是叙述达摩东渡来华的传奇故事,如“面壁九年”、“一苇渡江”、“只履归西”等。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广州市,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境内历史积淀丰富,人文底蕴厚重,宗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拥有多座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千年古寺。其中坐落在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的华林寺,是岭南佛教圣地之一。

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的华林寺,其前身是“西来庵”。据记载,梁武帝普通年间,印度名僧菩提达摩从海上来到广州,在今华林寺附近登岸并修建了“西来庵”,成为达摩在我国最先传播佛教之地。人们尊崇这位来自西方佛国的高僧,称其登岸处为“西来初地”,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菩提达摩后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弘扬禅宗,被奉为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而西来庵作为他来粤传扬佛教教义的第一道场,也是唯一亲自建立的道场,堪称名副其实的禅宗第一祖庭。一千多年来,西来庵经隋、唐、宋、元、明、清诸代的多次修葺,僧侣云集,香火长盛不衰。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西来庵募资扩建,不但增设了禅房、僧房等建筑,还在庭院里广植树木、引入流水,总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寺名也改称华林寺,成为当时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首。然而到了民国初年,华林寺大部分寺产被官方没收,拆除后改为民房,仅存一座罗汉堂。
近年来,广州市多次拨专款维修华林寺,工人们在移置寺内一座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建造的白石塔时,在塔基地穴内发现了一件盛有二十二颗佛祖真身舍利的四重宝盒。据资料记载,这些佛祖舍利出自庐山栖贤寺,是前秦时期梵僧佛陀耶舍从天竺带到中国来的,后来转移到了华林寺,现已成为镇寺之宝。
由于华林寺没有大雄宝殿,所以五百罗汉堂就成了主殿。而这座有着160多年历史的殿堂又是寺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因此远近闻名。罗汉堂除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回廊两侧还分列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五百罗汉,令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上世纪90年代,为纪念达摩祖师西来中国传播宗教文化,华林寺重建了祖师殿。殿前悬挂一副对联:“东土禅宗传妙法,西域宝甸辟华林”,殿内供奉着一尊身穿袈裟、左腿趺坐、右脚曲起的菩提达摩铜像。据介绍,这尊铜像高6.88米、重10吨,是世界最大的达摩祖师铜像。
自清朝康熙年间以来,广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重要的地理环境对佛山石湾制陶业也有很大的刺激和促进作用。石湾陶瓷生产最晚出现于唐宋时期,在最鼎盛的明清时期,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华林寺殿堂上的佛教故事版石湾陶脊,形象塑造生动,堪称艺术陶中的精致之作。
五眼井,又名达摩井,是古代广州九大名井之一。据清代《番禺县志》记载,达摩来到广州建造了西来庵(华林寺的前身),并在西来庵前开挖水井,为了可以让更多人同时打水,他挖掘了五个井眼,“五眼井”也由此得名。在井旁还竖有一座记载三元里抗击事件等内容的清朝道光皇帝御赐石碑。
如今,由华林寺、锦纶会馆、广州“小石室”、玉器街、西来初地等构成的华林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国禅法的发祥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香客游人前来观光朝拜,春节期间更是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华林寺地址: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华林寺前31号,乘坐地铁1号线至长寿路站下车,步行660米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