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长的步行街来了! 关于武汉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

近日,汉阳区建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吴重远走进长江日报《街力赛——武汉街道书记访谈》直播间, 解答钟家村及周边古城大片区的重振“密码”。


街道名片

汉阳区建桥街道



建桥街道位于汉阳区东部,东临长江,南傍拦江路、国博大道,北枕龟山,因建设武汉长江大桥而得名。


建桥街道历史底蕴深厚,曾是千年汉阳古城的核心地区,街区内现存1400多年的显正街、540多年的汉阳树、依城而立的凤凰山等历史文化遗迹。

武汉最长的步行街来了!

钟家村古城商贸区整体效果图(以最终建设为准)。


此刻,古城迎来新生。地处武汉三镇中心地段,处于汉阳区“四区两带”空间发展格局交点的建桥街道,正依托汉阳古城文化轴、鹦鹉大道金融街,建设文旅商贸与金融科技的新“黄金十字轴”。


7月4日清晨7时,显正街和西大街交界处的露天菜市场迎来了当天第一波“早高峰”,菜贩的吆喝声和老街坊的交谈声交织,菜叶的清香与面汤的雾气混杂。


这般热闹的市井商贸生活在建桥街道已传承千年。自汉阳城建城起,建桥街道所在片区就是古城中心,集聚人气。辖区内有1400年历史的显正街街形保持至今,钟家村十字路口商圈是汉阳现代商业起点。


如今,古城中心已转变身份,成为汉阳古城风貌区核心,武汉三大古城更新项目之一。


武汉最长的步行街来了!

建桥街道得名于“建设武汉长江大桥”。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划定并严守城市规模、密度、强度、特色风貌、安全韧性等底线,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管理。


“融合文化底蕴,这里将打造成古今交融的现代都市样板,在商贸、金融的双重加持下,点亮新的‘黄金十字轴’。”7月1日,汉阳区建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吴重远走进长江日报“街力赛”直播间,解答钟家村及周边古城大片区的重振“密码”。


武汉最长的步行街来了!

记者杨涛 摄


1800米步行街

串联六大历史景观节点


7月4日,76岁的吴克奎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己的小卖部门口待客。他已经在西大街与显正街交界的地方住了68年,坐在小店门口就能看见540多岁的汉阳树。


聊起这块生活过大半辈子的地方,吴克奎如数家珍:“显正街以前是汉阳县府衙、县衙所在地,连着古城门。西大街就是城外的一条商业街,打铁的、过早的、喝茶的、卖货的都在这里,热闹得很。”


建桥片区这些年的变化,吴克奎也看在眼里,小时候常玩捉迷藏的汉阳树树洞已经被保护性修缮,如今,小店门口两侧也被围上了围墙。


“我觉得这是好事。自从保护古树的专家来了之后,汉阳树就长得越来越好了。听说马上要给它建大公园,那连带着汉阳的文化也能一直传承下去。”他对这个片区的改变充满期待。


汉阳树。


吴重远介绍,今年5月12日,汉阳区启动文化创意城建设,宣布将沿翠微路、西大街、显正街打造汉阳古城文化轴,“历史文化景观节点不仅将在古城文化轴上保留下来,还会融入现代化街区设计。复兴文化记忆,唤醒千年街巷。”


据介绍,汉阳古城文化轴将以1800米长全线段步行系统样貌呈现。


这条西起归元寺路、东至晴川大道的古今交融文化商业中心轴,将增设翠微路步行街、却月天桥、凤山门广场、汉阳树公园、钟鼓楼广场,以及连接汉阳滨江公园的城市甲板六大景观节点。从钟家村出发,走到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不到2公里。


钟鼓楼广场(效果图,以最终建设为准)。


汉阳古城文化轴规划一出,吸引了不少长期关注古城建设专家的目光,建言中心城区还有如此规模历史风貌区已十分难得,应保留“古味”。


《显正街记忆》作者麻建雄说:“汉阳树是武汉中心城区最老的树,显正街也是最老的街,沿街的凤山门城楼、显正街的青石板路等历史遗迹都可以有机融入古城文化轴建设中,发挥出历史故事的意义。”


凤山门广场(效果图,以最终建设为准)。



开心麻花等500余家品牌

将入驻“新古城”


和吴克奎不同,33岁的陈女士曾经从建桥街道搬离。去年,她又带着一家子回来了,准备再次定居在建桥街道归元社区。“钟家村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我们相信它很快就会回归。”陈女士说。


陈女士回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钟家村是极具人气的商圈,“汉商、新世界百货、铜锣湾广场等当时的大牌商业体都围绕在钟家村的十字路口周围,路口的人行天桥上人流往来,连续不断。”


钟家村商圈老十字路口。


2012年,为建设地铁4号线、6号线,钟家村十字路口人行天桥正式拆除。“但是地铁换乘站带来的人流并没有留下,钟家村成了‘被路过的地方’。”陈女士说。


“钟家村是汉阳商业的起点,两座跨江大桥和双地铁穿行交会直通汉口武昌,商贸兴旺的底色仍存。如今,钟家村正处在城市更新的建设期、转型的阵痛期。”吴重远在直播间透露,明年9月,钟家村将迎来第一次“焕新”。


从空中俯瞰钟家村古城商贸区鹦鹉大道以西,一个17万平方米的低密度大型商业街区已基本成型,荆楚风格的深色梯形屋顶以连廊成片。

预计2023年9月开街的远洋里,将迎来500余家品牌入驻。其中,开心麻花剧场、覔书店、全球时尚家居买手店NORHOR北欧表情等均为首进武汉。


体量超32万平方米的城市核心商贸区和46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


与远洋里隔街相望,一栋栋环形设计的建筑主体结构也已封顶。此处的福星惠誉·群星里将与远洋里统一建筑风格、错位发展业态,立足引进生活配套业态,打造舒适生活服务驿站。


在鹦鹉大道以东,项目启动最晚的中海也将建设12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引进中海集团高端的商业品牌中海环宇城,打造一个好逛、好购、好吃、好玩的宝藏盲盒 。


“建桥片区的古城更新已经带来了超800亿元的投资,最终将建成体量超过32万平方米的城市核心商贸区和460万方的城市综合体。”吴重远介绍。


百年老字号

变身金融集聚区


在钟家村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一栋4层小楼被绿色围挡围了起来,但似乎并不引人注意。


这里原是百年老字号酒楼祁万顺所在地。如今,将被改造成智慧办公商务区和新兴商业体,吸纳金融机构和新招引的创新企业入驻,鹦鹉大道上再添一个金融集聚区。


钟家村。


“建桥街道集聚30余家金融企业,年纳税额占汉阳区金融企业纳税总额的72%。金融是建桥街道的‘名片’,人保武汉金融中心项目落成后,鹦鹉大道金融街与汉阳古城文化轴交叉形成的‘黄金十字’基本成型。”吴重远介绍道。


去年,人保武汉金融中心项目落子钟家村古城商贸区,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成高度约170米的楼宇。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人保湖北区域总部,承载中国人保驻鄂主要版块业务,立起一栋10亿级别税收的金融特色楼宇。


钟家村商圈。


多个重点项目齐头推进,建桥街道也在积极引导项目建设方调整招商定位,推动优质楼宇的空间载体融入大片区发展。


6月18日,远洋集团宣布远洋国际中心金融总部正式落成,并与中国银行、湖北银行、中信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远洋国际中心项目T4座金融总部将充分发挥鹦鹉大道金融产业聚集优势,导入金融证券、商贸等总部机构。


鹦鹉大道金融街。


“如今,浦发银行、渤海银行、湖北银行等金融机构已陆续落户建桥街道,正在选址装修或已经开业。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不断引入,鹦鹉大道金融产业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彰显。”建桥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说。


在直播间,吴重远向广大市民和网友发出邀请,“一个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城区品质持续优化、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新建桥街正迎面走来。欢迎大家明年9月来见证古城的新生!”

(长江日报)

武汉第一次以现在的名称建立城市是1927年北伐之后,将三镇统合为一体,然而这个统合随着宁汉合流等因素,并不长久,仅仅维持了两年而已,下次行政区划上叫武汉已经是1949。至于1938年的武汉之战,其实是地域概括性的描述,例如类似的淞沪,枣宜,辽沈,平津等等。

武汉三镇是武昌,汉口,汉阳的合称——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山南水北”为阳,而汉阳现在却在龟山北,汉江南,这是因为汉江历史曾经改道,而这次改道诞生了汉口,但汉阳也随着汉阳府的名字保留下来。

武汉作为副省级城市,当下是没有置县的。

说道湖广这个概念,就不得不提现代武汉之父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对武汉倾注了一生心血,包括汉阳兵工厂,武大以及湖北新军——至于湖北新军是张之洞到底是作为儒家忠臣给大清续命用的,还是他作为一个汉人有意无意埋下的一颗革命复仇的定时炸弹,现在已不得而知。

武汉的方言和四周的湖北城市都不一样,加上第3条的因素,所以武汉人出去一般不会自我介绍是湖北人而直接说自己是武汉的(汉码觉得好像还真是这样)。其实湖北省整个省就没有一个统一甚至接近的方言,因此不存在“四川话”“广东话”“东北话”这样的笼统概念。

关于武汉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

武汉方言独特,是因为武汉最早属于移民城市和码头城市,人员混杂,因此武汉这城市具有很强的包容心。但最标准的武汉话,追根溯源以江汉区和硚口区为准。然而洪山区使用最普遍的语言是普通话。

武汉很包容,但是老武汉拥有极强心理上的优越感——通常这种优越感不会说出来。老武汉是指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租界,汉阳城墙内和武昌城墙内的区域。

武汉以前被称为百湖之市。建国后因为一些不科学的思想,导致很多湖被填成为市政用地。但这样武汉在大城市里,淡水拥有量依然是第一。近几年政府已经明确禁止填湖事情发生。

首义广场有个巨大的花坛,从空中俯视花坛,是完美的铁血十八星旗帜。

武汉区域冷知识

汉口汉阳和武昌原先都有城墙,汉口城墙修建很晚,是用来抵抗捻军和太平军的,剿灭乱军后汉口城墙作用不大,清朝就陆续拆除,城墙所在地就是现在汉口的中山大道。中山大道上的大智路,其实原先就是大智门;同理还有循礼门,居仁门等等。汉阳作为军事要塞,城墙很早就被毁了。

关于武汉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

武昌城拆除最晚,至今依然保留起义门一段纪念辛亥革命的壮阔历史。拆除的部门变成了中山路和津水路。

里弄文化,基本上只有汉口才有,而且基本集中在江岸区的五国租界内,以法租界最多——这点和上海一样,英国人爱修银行,法国人就修里弄和居住区。

五国租界是英法俄德日,前四个都有大量优秀历史建筑与遗迹存留,去武汉旅游时请一定参观。而日租界被美军炸成了废墟,几乎没有遗迹了。

关于武汉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

日租界内所有的道路命名,都是东三省城市和抗日牺牲的将领名字+路来命名,比如张自忠路,郝梦龄路,陈怀民路,这三条路都与中山大道交汇。而于中山大道交汇的还有一条三民路,一条民族路、一条民生路和一条民权路。其寓意大家应该都能明白。

江岸区的租界区,和江汉区以及硚口区的汉正街至江汉路一带,都被称为老汉口。但是租界内的城市规划和清控区的城市规划确实大不一样,至今两处民众的夜生活都有明显的区别。但共同点是,老汉口内心深处看不上武昌,尤其看不上武昌城外的地方,更看不上光谷那个“乡下”。

表现武汉的文艺作品,基本上舞台都以汉口为舞台,不论是武汉说唱团还是武汉话剧院的创作都如此。

老汉口最出名的欢乐街是中山大道的民众乐园,民国时期整个汉口的达官贵人,洋人商贾,谍报人员都集中在此。顾顺章就在民众乐园表演魔术杯抓,差点导致大灾难。现在民众乐园成了中低端,但却又很接地气的一个商业区。

武汉商业区和市中心特别多,但是接地气和好玩好吃的基本上还是在汉口,特别是光谷一片有骗学生伢的嫌疑。

武汉内环,汉阳部分走路20分钟就能从汉江边到环线,汉阳的二环相当于汉口的内环,而汉阳的三环和武昌的二环距离差不多。

东湖以前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现在是汤逊湖,不是因为填湖,而是江夏城区和洪山连成了一片,汤逊湖本来就更大。

汉口的江滩公园,全长有6.4公里,除了公园之外,这是一个巨型的堤坝。公园的海平面比外面的沿江大道要更高,所以一旦公园最上面一层被长江淹水的话就意味着江滩公园所有的门要开始堵住。不过自从江滩修好后,一次还没发生过。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江水淹没了第二平台,离第一平台只差十几厘米。

武汉美食冷知识

武汉的户部巷,西安的回民街,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是一类,你们懂得。所以来武汉吃美食,请找武汉本地人。

外地的朋友第一次吃热干面,请找个武汉本地朋友教你怎么拌面or直接帮你拌面,热干面10分,3分在面,4分在酱,剩下3分看拌面的人,不然不好吃自己得背锅。

蔡林记是个选择,但不是最好的选择,至少请不要选武昌or汉阳的蔡林记。我推荐一些比较叼角的点子,具体可以问武汉本地人。

吃热干面我不建议你放醋,除非你真的很喜欢醋。

武汉因为码头城市的缘故,很注重早餐,称之为过早;我去过的地方(国内+国外),如此重视早餐的城市唯武汉与广州尔,来武汉务必早起过早。

武汉早点热量一般偏大,请注意长胖的可能。因为码头城市,纤夫热量消耗大。

热干面+面窝+糊米酒的组合谁吃谁知道。

油条不要配豆浆,请配合鲜鱼糊粉食用。

武汉小吃四天王曾经是老通城的豆皮,小桃园的煨汤,四季美的汤包,五芳斋的汤圆。但是因为城建和改制,前面三个消失了。现在老通城和四季美在吉庆街恢复,但不知道味道如何。

武汉拥有全世界最棒的菜薹。

武汉高校冷知识武汉所有高校的学生总数是世界第一。

每次高考后总有人问我,583能不能去武大?我再重申一哈,583你可以考虑一下去财大、民大,但是对于武大,我只能说可以冲一下,但希望不大!不过591应该没问题。走后门去武大402就可以。

武汉有7所211,其中两所是985;这七个211都有靠山——华科:喻家山,武大:珞珈山,华师:桂子山,华农:狮子山,理工:马房山,地大:南望山,财大:蛇山

武汉七大不光都有靠山,还有湖——华科,武大,地大:东湖,华师,理工,华农,财大:南湖。全国绝无仅有。

211七大里,华科是唯一一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立的,建筑风格完全为苏式,然而这个年轻的小弟常常能逆袭甚至排行榜上压过大哥武大,是得益于华科老校长朱九思。

华科逆袭还有一个因素是2000左右的大学合并潮里,华科合并了全国医学前五的同济医科大。

华科里面树比人多,华科历代校长爱树,华科禁止砍树,整个学校就是森林。

财大才是原本的湖北大学,和现在的湖北大学不是一回事。

不吹不黑,学风No.1是华科,但是华科整个学校从上到下,从人到建筑透出一股死板or不知变通,不明世故的气息。进武大的门,再进华科的门,气场和光环你就能感受到。

武大的真正牌坊不在武大里。汉码武大的同学就喜欢吹这个牌坊,每次必唠叨,从左往右念一遍。

看樱花不一定非要去武大,东湖的樱园更多更好看。

华科的食堂是7个211第一,武大的人,我见过的纷纷表示日狗。

华科和理工男女比是7:1,华师反过来是1:7。

理工和华师只隔一道院墙,比只隔一条马路的地大和华科更近。

单体校园面积全国最大是华农,大概是因为试验田——但是华科因为绝望坡的一条小道连接了主校区和东校区,这种情况下又是华科面积最大。

华师里面有黎元洪大统领的墓。

武汉生活文化冷知识

武汉没有四季,几乎只有冬夏。估计这条对大家都不冷了。

武汉话里面的“个婊子养的”“个斑马”“老子”都不一定是骂人话,很多时候就是完全的语气词。比如“个婊子养的你好san(第二声)啊”,甚至母亲可以用“个婊子养的的这次考得好好啊”来夸奖自己的孩子。

苕指红薯,也可以轻度骂人or爱称说人是傻逼,婊子做骂人的情况下,一般以苕婊子一同使用,此时不再是语气词。

剁饼子不是指把饼子分割成小块,而是指……(咦,为什么我要把这个标重点?)

武汉第一条地铁是修于2004年的一号线,然而武汉人喜欢称为“轻轨”。轻轨这个词的来历又涉及到当年武汉市最困难的时期,和发改委的斗智斗勇。

武汉所有的跨江桥隧都有ETC收费,除了修于1956年的武汉长江大桥和江汉桥是免费的。

武汉有三个特等火车站,汉口,武昌和武汉站,从一个火车站到另外一个火车站最快的方式是坐火车,而不是地铁或者公汽。当然火车发车的时刻得适合你。

从汉口的中心商圈江汉路到老武昌城(比如户部巷)最快的方法是坐船。这个发船频度很高,比坐车绝对快,而且吹江风看江景甚好。

热点一:九省通衢

根据以下所给条件,猜一座城市:

①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京广铁路大动脉枢纽城市;

②京广高铁、沪汉蓉高铁交汇地, 被誉为中国“ 高铁之心,

③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

④全国航空八大区域性枢纽城市之一,部国际航空门户城市;

⑤G4 京港澳, G42 沪蓉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交汇的枢纽城市。

这座城市是——武汉市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 条铁路干线, 以及京珠、泸蓉等6 条国道在此交汇, 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公路路网四通八达,有着连接全国各地的巨大优势。水运已形成" 干支一体, 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 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 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城内桥隧众多, 城市群内部拥有四条城际轨道线,实现了1 小时交通圈。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湖北到国内任何一个省

中间最多只需要跨越两个省

比如新疆,黑龙江

现在标记出来

来,直接看图

“九省通衢”,如今,它是湖北武汉的别称。但“九省通衢”一词,最初指的并非武汉,而是山东滕州。明朝《滕县志》中就记录有“滕九省通衢”的说法。另外,江苏镇江也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沪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

1、阅读材料, 从交通区位的角度,分折武为何会成为九省通衢" 的城市?

武汉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内陆中部地区,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有着连接全国各地的巨大优势;

武汉为长江和汉江的交汇点,水系纵横交错, 有多 个方向的水运,水运便利;

地处江汉平原,地形平坦, 有利于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的修建,以构成海陆空多种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经济快速发展, 物流和人流量大;

交通建造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等交通方式进一步的发展;

武汉城市圈内部经济发展,使联系进一步加强, 促进了城际轨道线的建设。

3500 年前, 来自中原的商王朝率先在这里建城, 即' 盘龙城" 。盘龙城负责为商王转运铜锡矿产, 坚固的城垣户着城内的宫殿,商王派驻的统帅以41 厘米长的青铜大钺(yué) 和94 厘米长的大型玉戈, 炫耀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权威。威慑之下, 武汉周边地区丰富的铜锡矿产汇集到盘龙城, 再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支撑商代辉煌的青铜铸造, 这便是武汉城市史的开端。

2、据资料推断武汉因何种交通运输方式兴起?说明原因。

交通运输方式:水运

原因:铜锡矿属于大宗笨重货物, 运量大, 适合用水运运输;

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有一张庞大的江湖水网, 是江湖中心的码头;

通过长江, 它可以西联巴蜀、东接吴越, 再通过洞庭湖、湘江、鄱阳湖、赣江,沟通湖南、江西,将周边地区的铜锡矿汇集;通过汉水, 它可以连接陕西、河南,将矿产向北运往中原。

武汉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众多“始祖级”的工厂,诸如武 汉最早的汽水厂、武汉第一个电灯公司(如图8)等,虽然今天它们已经成为“工业遗产”, 但它们仍是这座城市的荣光,更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起步与经济腾飞的历史征程。读图 7“武 汉市中心城区首批工业遗产分布”,回答

3、描述武汉工业遗产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特点

工业遗产数量多,分布不均;

中心城区的东北部和西部多,东南部和西南部少;

主要沿河流分布,集中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

长江和汉江的北岸多,南岸少。

原因

武汉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自古有九省通衢之说;

农业基础好,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可发展的工业部门齐全;

人口多,市场广阔,发展工业的条件优越;

长江和汉江水量大,航运价值高,地处长江汉江的交汇处,可以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

长江和汉江北岸土地利用面积比较广,东南和西南湖泊占地面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