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一个住下来就不愿意再搬走的地方 蛇口为什么这么多外国人?

在深圳,总要住一次蛇口吧。

不管是在深圳,还是在全国,蛇口都是一个自带滤镜的地方,太多的光环,太多的奇迹,让这个小地方被赋予了太多时代的意义。

然而,荣耀与记忆是属于老一辈的辉煌。对于在蛇口长大的“蛇二代”来说,蛇口就是蛇口,没有那么多风起云涌,它只不过是一个住下来,就不愿意再搬走的地方而已。

蛇口,一个住下来就不愿意再搬走的地方

蛇口,一个住下来就不愿意再搬走的地方



PART.1

我们在蛇口这样长大

一条东滨路区分开了蛇口和"外面的世界"。

在东滨路上以南,就是属于蛇口人的地盘!而与东滨路交叉的南海大道则贯穿着整个蛇口,一路从花园城通向蛇口港。

到了东滨路,就等于回到家。回想起当年坐校巴在南海大道上远远就能望到自贸区的蓝色大拱门,总会有种莫名的兴奋感。

蛇口,一个住下来就不愿意再搬走的地方

说到在蛇口的孩子,因为学区分配的关系,主要分为了两类,那就是育才的和别的学校的。

一条公园路区分开了大家,公园路往北的上半段基本上是育才人的天下,公园路往南的下半段则是蛇口别的学校读书的孩子。

那时学生间流行的校园鄙视链,大概是这样的:

育才>蛇口、海湾>振兴、东湾。但无论读什么学校,蛇口长大的孩子在成长记忆上,其实都大致相似。

公园路的上半段串联起了工业七路和八路,在这里长大的基本上都是育才的学子。都说蛇口房产的招牌是招商,而教育上的招牌非育才莫属。成绩好的孩子可以在育才从小学读到高中,直到大学再出蛇口。

育才的学子们,父母大多是企业职员或公务员体系里的,当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住在玫瑰园、翠微园、文竹园...这些第一次来都找不到正门的小区。

比起老蛇口,这里不会有着太重的市井烟火气,倒是特别适合居住。体育中心、四海公园都在家门口,那时这一片简直就是属于育才人的后花园。

虽然如今翻新后的四海公园已经划不了小船,也少了童年的碰碰车,但好在盖世金牛依旧矗立在那,没有把蛇口小孩的记忆彻底“翻新”。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变得越来越好看的四海公园,正在给更多蛇口孩子,属于他们的蛇口记忆。

当然,我们还是会忍不住怀念。

体育中心的溜冰场不再放disco音乐了,倒是一旁的蛇口滑板公园成了青年聚集地。
篮球场的人气依旧,回想起读书时我为了逃票在这翻过围栏,如今终于实现“打球自由”了,却很少在体育中心出现了。

还记得那时放学后,二中、三中的男生们最喜欢跑去爱榕路上的电玩店呆到天黑再回家。

而到了周末大家干的最多的就是坐着“226”去南山书城,跟家里人美名其曰“去看书”,其实不少人都跑去了书城对面的儿童世界,吃喝玩乐!

来到公园路的下半段,你将走进老蛇口一带。

所谓的老蛇口,其实指的是公园路下半段交错的蛇口新街、老街和海昌街这一片。

老蛇口的一切都显得更加接地气。整个蛇口的吃喝玩乐都汇聚于此,特别是到了夜晚, 走在街上就是一阵浓厚的市井烟火气。


在这一块长大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几个能成为育才学生,但我们还有蛇口和海湾。

虽然家里有条件的都会抢着让小孩上育才,但即便读了蛇口、海湾的学生,也并不会觉得自己学校差。

老蛇口长大的孩子有一大半都是潮汕深二代,也许是因为兄弟姐妹多的缘故,他们更早学会独立。

那时身边不少朋友家里都是做生意的,父母一年到头来就没休息过几天,所以大家都更懂得给自己找乐子。

一放假就会穿梭于各大城中村,南水村、湾厦村、渔二村,似乎在蛇口每个城中村的黑网吧都能碰上自己的同学。

如果想要打球,无论在南水小区还是蛇口广场都能碰上校友踪影,到了晚上大家总会不约而同齐聚海上世界游荡,有时在公园路上的一歌声也能遇到几个熟悉的面孔。

直到现在走在老蛇口的路上,有时还能碰上曾经的校友。

虽然可能都忘了对方的名字。但在相互擦肩后的那一刻,必定都会一同回想起那段20块钱就足矣快乐一天的日子。


PART.2

在蛇口怎么玩最Local?

我想,蛇口人和深圳其它各区人民的区别,那就是蛇口人离生活的本质更接近一点吧。

来过蛇口做客的亲戚朋友,总会感叹道:“在蛇口有种来度假的感觉”。

有山有海,吃的喝的,只要你想到的蛇口似乎都有,配套齐整的公共设施加上不算密集的人流,这不就是度假胜地吗?

那么在这个度假胜地到底怎么玩最local?如果你第一次来,我一定给你安利这条从早逛到晚的吃喝玩乐路线:

蛇口市场 → 南海意库 & G&G创意社区 → 海昌街&蛇口新街&老街 → 海上世界

# 蛇口市场 #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从菜市场开始。”

我想没有什么比来蛇口逛菜市场更local的事了!

烟火气、吆喝声、人情味,只有来到这,你才知道什么叫生活。

这里,满足于你对美食的一切想象。因为靠海,面积不大的蛇口市场,却食材种类繁多,每天都会有着最生猛的海鲜供应。

最会生活的蛇口人,从来不去商超买菜,他们只会直奔蛇口市场,如果有客人来,还会在市场边上的德记烧腊“斩料加餐”,那就足以招待一整桌客人了。

直到现在,每次经过蛇口市场,也总会回想起小时候跟在老妈身后逛市场时的画面。看着她一家又一家讲价的架势,走着走着双脚还免不了被溅湿,到最后再跟着去沁心饼屋买上第二天的早餐。

尽管前些年蛇口市场也经历了翻新,干净舒适的环境让人有点不适应。但如果你想体验最纯正的蛇口生活,一定要从这里开始!

# 南海意库+G&G创意社区#

南海意库和G&G创意社区是蛇口最具文艺气息的两个地方,距离很近,步行可达。

南海意库,其实大有来头。它是由曾经蛇口工业区的日资三洋厂房所改造翻新,这里依然保留着厂房最初的建筑轮廓,如今却装载了艺术感和文艺气息。

在这里,经常能碰上前来拍摄打卡的人群,有时还有明星剧组,是一个出片率极高的地方。多年来也入驻了不少文创公司和小众店铺,特别适合爱生活的文青朋友们。

而在荔园路上的G&G创意社区,同样也是个由厂房改造的文青聚集地。这里的周末常会举办一系列市集活动以及现场音乐节。

在G&G的午后,特别建议你去Kuddo点上一杯咖啡。然后找到一个靠着窗台的位置,望着门口一大片的芒草,你将感受到最纯正的蛇口慢生活。


#海昌街 & 蛇口新街 & 老街#

最会生活的地方,怎么少得了美食。这三条街,足以让你忘掉深圳是美食沙漠的称号。

海昌街以潮汕大排档和地方菜为主流,每晚日落时分这条街就像被唤醒一般的热闹起来。
这里曾被称为“
蛇口兰桂坊”,因为整条街开的最多的除了美食店就是小酒吧。

虽然在这住了20多年的街坊们从未踏进过那些小酒吧,但从蛇口港下船的外国朋友们却总常来报道。

而蛇口街则以特色小吃和情怀店为主。

熟悉的百草堂凉茶康乐鱼仔档老五粿条汤都在这一片,一到深夜门口总会停满车排起长龙。

而如果你想要有排面的招待朋友,那么必须给你推荐下德记烧腊和益康堂这两家饭店。

他们两家早已成为蛇口人的一种饮食记忆。虽然吃了那么多年早已不会再为味道而感到惊艳,但只要一有朋友来做客,那么这两家店铺就是蛇口最local且丰俭由人的会客胜地。

当然蛇口的美食也不仅在这两条街,像水湾路就还有着深圳最出名的泰国菜:冬阴功、蛇口人怀旧饮茶地:华阳酒楼、育才高中部的第二食堂:广州面家。

其实蛇口的美食就像卧虎藏龙般的存在,在这里的街头巷尾闲逛都有机会给你的味蕾带来新的惊喜!


# 海上世界 #

海上世界像是蛇口名片一般的存在,同样也是蛇口一个绝佳的夜生活地!

虽然明华轮看起来二十年如一日,但它周边商业街却早已经历过无数次的更替。

船对面的招商局广场成为了蛇口的新地标,一到节假日这边的灯光秀和音乐喷泉总能吸引到无数人。如果你周末来海上世界,一定不要错过明华轮后面七点钟的音乐喷泉。

在太子路上的汇港中心,去年开业后更是让蛇口人吃饭逛街多了新的选择。这里有海底捞、点都德,以及曾经让蛇口人不远万里去车公庙打卡的纯K!
只可惜,蛇口的纯K依然一房难求!

如果来得早,还可以顺便去面朝大海的海上世界艺术中心参观下。

作为蛇口新晋的艺术打卡地,展览中心白色建筑体配上蓝色太空特别的出片,在中心外的草坪上你还能欣赏到180°的蛇口海景。

如今的海上世界满足了人们对美好夜生活的想象,但记忆里的它同样是美好的。

时常也会想念那个可以听到“看香港”喇叭声的海上世界。记忆里那是一家专门租售望远镜给大家看对岸香港的商贩,小时候为了能体验一次总要跟父母谈判一个下午。

那时的海上世界还有着小沙滩,十块钱可以用胶片机拍一张照,尽头也就只到了女娲补天。海边的空气中还会漂泊着棉花糖的味道,回家的路上经过麦当劳也总能闻到阵阵炸薯条香气。


PART.3

看尽蛇口新与旧

这几年,蛇口的生活吸引到越来越多人前来定居,但愿意主动从蛇口搬出去的人,却真的不多。

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对这个地方喜爱有加,悄悄告诉大家,蛇口已经连续15年评选为“最受国际友人欢迎的居住区”。

这里包容多元又国际化,可以接地气也能够高大上。

它让不同阶层都能在这安居乐业,,一街之隔有城中村也有海景房,住半岛城邦的朋友也常会跑去南水村喝糖水。

蛇口可以很新,也可以很旧。

有像被称为深圳硅谷的蛇口网谷这样的新兴IT产业,也保留着具有历史底蕴的渔家文化。

渔二村的开丁节每年总会如期举行,在海滨栈道上也总能看到停靠的渔船。渔船与背后的豪宅区形成新旧的强烈对比,也像是深圳时代发展下的一个缩影。

这里是最深圳的地方,也是最不深圳的地方。

它的慢生活格调似乎与这座快节奏城市格格不入,但也因为这种格调让每个回到蛇口的人都像回到自己的避风港。

如果让蛇口人用一句话总结这个生活地,那必定是:“这是一个住下来就不愿意再搬走的地方!”。

蛇口为什么这么多外国人?


蛇口为什么这么多外国人?


在深圳,倘若你经常乘地铁上下班,会发现一个现象,有一条线路的外国人特别多:


没错,这就是深圳地铁2号线——蛇口线。尤其每到海上世界、水湾等地铁站,便有一大波外国人在这里上下车。


蛇口,是深圳最大的外国人聚居区。




1


深圳最多外国人的地方


蛇口为什么这么多外国人?


从南山的华侨城到蛇口,可以感受到两个区域截然不同的生活气息,华侨城是人文艺术氛围,到了蛇口则变成国际化氛围。

海上世界的西餐厅、酒吧里,餐饮店坐满外国人;

蛇口半岛别墅区是深圳最早的豪宅区之一,还有兰溪谷、鲸山/龟山别墅,也住着许多外国人;

在海上世界随便逛一逛,也仿佛身处国外般,到处穿梭着外国人;

有时候还能看到他们穿着休闲,推着婴儿车,一家三口在散步。


遇见的10个人当中,可能有8个是外国人。正是因为外国人越来越多,形成了蛇口特有的国际氛围,很多人到了蛇口,就容易迷惑了:“我是谁?”“我在哪?”“我怎么出国了?”



2


到底有多少外国人在蛇口?



到底有多少外国人住在蛇口,才能让这里变成一个“国际街区”?


早在2012时,就有街道办的统计数据显示,蛇口登记在册的外籍人士已经超过1万名,覆盖国家超过40个,占深圳外籍人士半数以上,到现在为止,至少翻了几倍。


听说,在这些外国人当中,还是日本、欧美发达国家人员居多,大都因公护照和工作签证人员而来的,在这里工作、生活和定居。



也有网友了解过说,很多在蛇口的外国人,都是外企的高管、中层,譬如石油、科技、零售行业,也有在国内科技、IT类企业上班的员工;以及一些自由职业者,在蛇口开店或定居。


确实,在蛇口水湾的商乐街,一条不到200米长的街道里,就开着许多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美味餐厅,这些店的店主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





3


为什么外国人这么喜欢蛇口?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外国人都喜欢蛇口,而不是前海、福田、罗湖呢?


除了蛇口环境宜居、氛围好,还是因为:


蛇口靠近码头,又毗邻香港。蛇口的地理优势十分明显,因为靠近香港,去那边逛街购物很方便。而且,也有不少外国人在香港上班,而那边居住成本太高,空间又实在太狭小,所以选择在蛇口居住。



生活便利性很高,能买到许多外国商品专卖店。经常去蛇口的朋友都知道,蛇口的咖啡厅、酒吧等西式建筑特别多,还有很多专卖外国商品的商家,能满足他们生活需要。


有许多国际学校,方便孩子上学。深圳纯外籍国际学校有9所,7所在南山。这7所国际学校中,有6所在蛇口,譬如SIS、QSI等学校。所以很多外国人都是举家居住在蛇口,孩子上学真的很方便。


也有聚集效应的影响。当一开始有外国人聚居在蛇口,口碑相传,也有更多外国人自然而然选择外国人多的地方,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然,除了这些理由还有其他的。小编在商乐街里一家意式餐厅就餐时,就听店主Mike说,他在蛇口生活了14年,娶了中国太太,生了两个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两岁半。


他喜欢蛇口,是因为这里的生活方式使他想起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们生活节奏慢,友善,开放,喜欢户外活动,如打网球、排球、登山。





4


蛇口,外国人最爱的慢生活国际街区


图蛇口电视台


如果你仔细留意,会看到了这里的外国人都爱穿着休闲装,大裤衩,老头衫,POLO衫,拖鞋,手里推着婴儿车散步,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过得都很惬意。


的确,蛇口不仅有山、有海,还有惬意的慢生活,舒缓而浪漫。


蛇口的建筑,住宅,基本都以小高层为主,写字楼都在300米以下,没有向上望去那种被“石头森林”的那种压迫感。


在明华轮海上世界附近,有推着婴儿车的上了奶奶带着小孙子悠闲地散步,让人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下来。


到了夜晚,沿街的小酒吧都热闹起来了,阳伞下、倚栏边、树下石凳上,三三两两的人们聚集起来了,谈笑风生、自在随意…



渔人码头附近,有许多悠哉闲适的垂钓者,挥杆下饵后独自静坐,一坐就是一下午。而旁边的渔民,则在慢慢地做着自己的事。


或许你到了蛇口才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心灵久违安详之感觉,一种归隐、安然、恬淡的感觉……






//


有人说,蛇口对于外国人的意义,就像是美国唐人街之于中国人


外国人向来是以自由、休闲的生活状态为主,而蛇口远离喧嚣,但又不失热闹,与他们的气场吻合,自然能吸引他们。


或许相比南山高新区,蛇口的街道并没有那么宽阔,建筑也没有多么富丽堂皇,它就像一个慢生活版的深圳,有人间烟火有生活气息。


许多在蛇口住久的人,都产生了一种剪不断的“蛇口情结”,不愿意再离开。





内容 |深圳百事通原创

文案 | 木木

图片 |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