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山里有一个小人国,居民身高都不到1米3,背后故事让人落泪 云南深山发现“小人国”,平均不足1.3米,国王、子民分工明确

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景点,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来自各地的游客。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春城”昆明的一处深山中,有一个像童话般的景点。
这个景点是一个“小人国”,里面的人身高都不足1.3米。在这个袖珍王国内,从桌椅、交通工具到建筑,都是按照他们的身材比例设计的,王国门口则停着一架由钢筋水泥做成的飞机,似乎能把这个小人国的人都给装进去。
小人国里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角色,“国王”每天早上都会带着他的“御前侍卫”,在城堡前跟他的“子民”以及来访的外人招手,管理部门像外交部、卫生部等一个也不缺,走在路上,随随便便就能遇到一个部长。
如果不知情的话,外人会以为误入了像《格列佛游记》里的小人国。实际上,这是一个以小人国为主题的大型生态公园,游客们看到的“居民”们,是一个表演团队。

这个表演团队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侏儒症患者组成的,截至到2020年,一共有两百多名。他们年龄最大的有50岁,年龄最小的也有18岁。这些人有的是身患先天遗传的侏儒症,有的是因为后天的疾病导致骨骼无法生长。
这个主题公园主要由一个阶梯式的大平台组成,里面建有造型独特的假别墅,以及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蘑菇屋。
这些建筑不是让里面的“小人”们居住的,而是为了美观设计的,为了保证蘑菇屋的外形与颜色,工作人员会定期粉刷和修缮。
公园里所有的摆设都是迷你的,袖珍人们的打扮也跟童话中的一样,他们时不时会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为的是搏游客一笑,“国王”、“侍卫”等都是他们的角色分工,节目有舞台剧、魔术、杂技等。

每个人都卖力地在演出,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节目变得精彩绝伦。
国王是小人国里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熊忠国在早上扮演国王,但快到中午时,他会换上一身西装,在舞台上唱起他自己写的歌,中间还附加表演一段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到了下午,熊忠国又会换上拳击服,在舞台上跟别人进行拳击比赛。
熊忠国身边的亨特·张穿上盔甲会扮作御前侍卫,在公园内“巡视”。前几年,公园还特地买了10辆42厘米高的摩托车,供这些侍卫们巡逻,但有游客提出这些摩托车速度太快,害怕会撞到小孩子,于是,公园将坐骑换成了小猪和小马。
亨特·张脱下盔甲后,又会穿上黑色长袍,变成一个魔术师,他最擅长表演的是扑克变白鸽和毛巾变金箍棒。
这些演出是这个公园的特色,而在演出前后,游客们可以跟演员们一起拍照留念。由于节目的感染力很强,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小人国”主题公园渐渐成为云南省著名的旅游景点。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袖珍演员们在演出之前还加了一个新的节目,那就是所有人围成一个心形,集体演唱歌曲《感恩的心》,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恩,以及对游客的感谢。
这个深山中的“小人国”公园是谁建立的?这些来自各地的袖珍人又是怎么聚集到这里呢?
主题公园的创始人叫陈明镜,是一名来自四川的企业家。1990年,他辞去了中学校长一职,选择下海创业。此后十几年间,他先是在海南创办了大型实业公司,赚到了不少钱,后来又涉足多个行业,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的机会,创下了壮举,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2005年,陈明镜在做房地产开发生意的时候,偶然认识了一个袖珍人,并得知像这样患有侏儒症的人还有很多,他便萌生了打造一个“小矮人”主题公园的想法。
起初,陈明镜只是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但随着对这一人群了解的加深,他发现,由于身材比常人矮小,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在社会中还常常受到他人的歧视,甚至家人都会抛弃他们。
陈明镜对袖珍人这个群体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他决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这些人,让他们的生活有所依靠,能够找到自尊。
2009年,陈明镜在昆明着手准备建造主题为“小人国”的主题公园,他发布了招聘信息,称加入“小人国”的条件只有两个,一是身高在1.3米以下,二是生活能够自理。很快地,他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信,不少人聚集到“小人国”这个地方来。
来到“小人国”的袖珍人,有的是被家人抛弃,有的是实在找不到工作,还有的是被人骗光了所有的钱。但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会遭受旁人异样的目光。
在“小人国”公园内,陈明镜专门给这些人量身定制了员工宿舍、生活用品等,使他们能够避免一些生活上的麻烦。
只要公园开放,袖珍人们就能有固定的收入,也能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有好些人还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不用表演的时间里,他们便会种花、种菜,在一起喝茶聊天,和常人没什么不同。越来越多的袖珍人聚集到“小人国”,来到此处寻找自己的价值,或是寻求一种属于家庭的温暖。
然而,一直以来,这个“小人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批评者认为,这是在利用残疾人群,贩卖人类的同情心,觉得这一举动把时间倒回了以怪物表演来迎合人们好奇心的年代。
吉林省残疾人志愿者组织的领导人余海波曾公开质疑:“他们是否只是去那里看看好奇的东西呢?” 美国也有一家慈善机构负责人称:“这种行为让人太过担忧,将侏儒症患者聚集到一起来供人观赏,这在性质上与动物园有何区别?”
而在园区内,游客们可以购买到当地的旅游纪念品,货架上总有这么一句话:“您的每次消费,都是对小矮人的一片爱心”。这时,买还是不买,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称一个特殊群体是“小矮人”,是不是对他人的一种侮辱?这是不是打着慈善名义的攫取利益?
多年来,对“小人国”的评价一直都褒贬不一,一时间也引起了诸多海外媒体的关注。
尽管如此,“小人国”每年还是会收到许多求职信,绝大多数侏儒症患者都是自愿来到这里,他们能靠着自己的劳动赚钱,并不觉得自己被冒犯。
园区的其他工作人员以及来到此处的游客,对他们也都是友善的,相反,在外面的世界,他们会遭受更多的恶意。创始人陈明镜的初心,也一直都是“帮助侏儒症患者”。
有一位“小人国”居民就说道:“我之前一直过着到处流浪的生活,总是会被人嘲笑,但更无力的是别人的同情,让我感到自己没有用处。来到这里后我有了收入,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以前是靠家人养活,如今我能养活家人。”
“小人国”的主持人李佳也说:“公司能给予这个平台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公司给予这样的平台,像我们这样的人能去哪里?还在家里让父母养着吗?不可能让父母养一辈子的。”
在“小人国”生活了七年的亨特·张,最常被游客问到的问题就是,白雪公主到底在哪?他通常会笑着回应:“我也在寻找她。”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缩小版的现实世界,但在生活在此处的袖珍人看来,这或许是现实社会中为他们打造的一个童话吧,在这个童话中,他们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
只是有一些人已经习惯了“小人国”童话般的生活,不愿意离开,但也有一些人想到外面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参考资料:
《一百三十厘米的生存——昆明“小人国”》
《云南的小人国里没有童话》
导语:云南深山发现“小人国”,平均不足1.3米,国王、子民分工明确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贯穿了我们的童年,给我们留下很多畅想的空间,谁曾经不想拥有几个贴心的小矮人呢?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逐渐明白所谓的小矮人不过是杜撰而来,理想和现实的交汇,是我们长大的证明,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虽然现实中没有七个小矮人,但是却有一个“小人国”。

这个地方在云南昆明,在这个“小人国”存在着100多名“小人”,他们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秩序,国王、子民、外交官、军队等等都分工明确,但是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什么权利,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给人们带来欢乐,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工作。
“小人国”的真面目
这个“小人国”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国家,他们只是一个马戏团,利用童话等影响力,打造的一个特色团体,这个团体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背后却是心酸的历程。

这些小人国的员工们并没有做特殊处理,他们的身高确实不高,平均下来不到1.3米,都是一群身患侏儒症的患者,他们的身高似乎被定型,一直都长不大,从远处看就像是孩子,这群人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一起,他们将这种缺陷变成一种亮点,打造成了一个童话主题王国。
而让小人们聚集到一起的人叫做陈明镜,是一个四川人,更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得不说他的眼光十分超前,在1990年的时候辞去校长的职位,开始自己创业,这在那个年代,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不过好在他成功了。

有了雄厚的家底,让陈明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六年前,陈明镜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接触到了一个患有侏儒症的人,在交涉之后,他有了组建主题公园的想法,当然这个发起点是因为他看到了盈利点,但是当这群“小矮人”从全国各地过来的时候,陈明镜的心被刺痛了一下。
这群“小矮人”因为身体上的缺陷,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而且很多工作并不适合他们,好在这种病症被规划为残疾,能领补助,不然很多人可能并不能撑多久。
【结语】
越来越多的“小矮人”来到这里工作,这个群体也越来越大,为了让这群人更好地在这里生活,这里的一切都是按照他们的标准定制的,不管是房屋还是车子、等各种生活用具均是如此,而且给这些人配备了专门的工作公寓,男女单独公寓,夫妻房等等都有。
这群人不光是在这里干活,他们是在这里生活,因为大家都是处于同一阶段,不会出现歧视等现象,而且有人还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他们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而不是需要别人的“施舍”养活自己,把失去的自尊捡起来,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可能是他们在这里能露出笑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