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怪兽?"哥斯拉"?酷似外星生物的神秘动物鬣蜥来临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它是怎么长的?
注意,这不是道具,它们是真的!在电影中常饰演恐怖角色的鬣蜥们,实际上它们中的很多成员是“素食主义者”,脾气温顺、聪明伶俐,认识他们,能更深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让官微君带你认识这些“魅力蜥”们吧!
海鬣(lie)蜥
摄影:RobertGranzow
纳尼!哥斯拉?我可不是能随便召唤的神兽,我是一只海鬣蜥,来自遥远的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初次见面时,很多小伙伴都会被我古怪的样子吓到,以为回到了史前时代,还有人会把我错认作恐龙,不过,这都不是真正的我!
摄影:DeniseM. Silva
我们海鬣蜥是鬣蜥家族中唯一能适应海洋生活的种类,和鱼类一样,我们喝海水,吃海藻及其它水生植物。平时,我们既可以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弋,也爱栖息在岩石海边,偶尔还会在沼泽及红树林里溜达。而且,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生活在不同的岛屿上,大小不一,体型最大的生活在费尔南迪纳岛及伊莎贝拉岛,而最细小的小伙伴则生活在捷诺维沙岛(Genovesa)。不仅如此,不同性别的小伙伴大小也不一样!雄性小伙伴一般可都有约1.3米长,而雌性妹纸们就小巧多了,大多只有0.6米长。我们的身体可以收缩,越长(zhang)越小,而后不久又能继续长大,会“缩骨大法”很牛掰对不对?。
加拉帕戈斯陆鬣蜥
除了海鬣蜥,当然也少不了我们加拉帕戈斯陆鬣蜥 (Conolophus subcristatus)!我们生活在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的6个岛屿上,是在群岛上进化而成的特有品种,体长1米左右。
摄影: Robert Granzow
什么?你说我们看起来很愚蠢?不要小瞧哥,哥从头到脚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且听我们慢慢道来:我们的上半身是红褐色,下半身是橘黄色,这一身土黄色的“真皮大衣”是为了适应岛上沙地和岩石的颜色;为了适应群岛比较干旱的气候,我们主要以仙人掌为食,从中获取身体所需的水分,而且我们还会用自己的爪子除掉仙人掌上的刺呢!很高能呢有木有!
沙漠鬣蜥
摄影:Carol Polich
和加拉帕戈斯陆鬣蜥相似,我们沙漠鬣蜥主要栖息在长有矮木或多岩草稀的沙漠地带,一般生活在地表的洞穴附近,食物以草食尾主,偶尔也会抓抓昆虫吃点荤。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沙漠鬣蜥可比其他鬣蜥机智多了!我们身形小巧,均长30-40厘米,行动迅速敏捷,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刻躲避。此外,因为我们体内的循环很慢,所以我们可以承受很高的温度和很干燥的环境。业界良心,简直就是鬣蜥中的“战斗蜥”啊!
刺尾鬣蜥
摄影:Scott Warren
同样灵活的还有我们刺尾鬣蜥,别看图片里面的我们是灰灰的,实际上我们在幼体阶段时的体色也以绿色为主,只是到了长大成年后,体色才变成以灰色为底色,具有黑色横纹的样子。此外,我们的尾部通常覆有棘状大型鳞片,鳞列间另有至少1列以上的小鳞片。
平时,我们喜欢栖息在岩石环境里,在这里,我们既可以躲在石缝中,也可以在石上哂太阳,或者爬爬附近的树锻炼锻炼。我们黑刺尾鬣蜥可是鬣蜥家族的运动健将,既是攀爬能手,也是跑步天才,我们的奔跑速度达每小时34.9公里,是全球跑得最快的蜥蜴!有没有被惊到?
绿鬣蜥
不同于以上“暗色系”的小伙伴,青翠欲滴,色泽艳丽,纹理均匀,格外标致,没错,这就是我们绿鬣蜥(Green iguana)!
摄影:Tim Boucher
我们家族的小伙伴们都有着细长的脚趾,比身体长两三倍的尾巴。虽然我们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但生长迅速,长大后体型大,体长一般在两米左右,体重可达八公斤,需要巨大的饲养空间,一生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会在树枝上度过。可是即使如此,凭借高分颜值,我们仍是为数不多的受欢迎的爬虫宠物之一。靠脸吃饭,就是这么任性!
蛇怪蜥蜴
不像绿鬣蜥一样接地气,我们蛇怪蜥蜴(basilisk lizard)有个高大上的外号:耶稣蜥蜴(Jesus Christlizard),这是因为我们能在水上走。虽然很多昆虫也有类似的本领,但我们却能身轻如燕,不打破水面张力的平衡。
摄影:Nestor
其实这都归功于我们脚底下的鳞片,它们有助于我们产生气泡,所以每次我们都是脚踏气泡在水面上奔跑。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通常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河流边,主要以小昆虫为食。每天,我们都要靠晒太阳来保持体温,这就使得我们非常容易被捕食,比如,一不小心大型鸟类会从空中发动攻击,肉食性动物会从陆地发动袭击。因此,我们蛇怪蜥蜴练就了一种特殊的逃生本领。每当遭遇危险时,我们都会跳进水中,从水面上跑走,来无影,去无踪,轻功卓越,堪称蜥界著名“水上漂”!
犀牛鬣蜥
奇葩哪都有,鬣蜥家族格外多!不光有颜色“非主流”的绿色蛇怪蜥蜴和绿鬣蜥,还有我们这些长的像犀牛的犀牛鬣蜥!我们因鼻子上的三只角类似犀牛角而得名。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虽然我们犀牛鬣蜥是大蜥蜴,可是我们不仅很聪明,又很听话,很容易驯养,不会像绿鬣蜥和很多凶猛蜥蜴一样难以捉摸。所以,我们是在宠物市场中能见度最高的岩鬣蜥属成员之一。不过看看咱这自拍,犀牛?鬣蜥?还真有点撞脸的节奏,傻傻分不清楚呢!@_@
怎么样?听完主页君的介绍,有没有对我们鬣蜥家族印象深刻?我们家族每个成员都有其令人好奇的本事,同时个性十足,“魅力蜥”们就是这么特别!
如果你爱自然、爱科学、爱分享,请关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TNC微信订阅号: TNC_China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石炭纪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地质时代。它开始于距今大约3.55亿年前,结束于距今约2.95亿年前,延续了大约6000万年。石炭纪之所以叫这么个名字是因为它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不过,石炭纪的另一个名称更让我们感兴趣——“巨虫时代”。例如,石炭纪出现了身长近3米的巨型蜈蚣。

巨型蜈蚣
我们知道,作为五毒之首的蜈蚣一般身长也就在10厘米左右。即便是这样,蜈蚣看上去也是非常可怕的。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蜈蚣是加拉帕戈斯巨人蜈蚣。它能长到30厘米。但是它的体长只不过是石炭纪出现的巨型蜈蚣的十分之一罢了。
其实,石炭纪时期出现的“巨型蜈蚣”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蜈蚣。它实际上是一种史前倍足纲动物,叫作节胸。它只能算是蜈蚣的远古亲戚而已。实际上它和马陆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即使节胸只是蜈蚣在石炭纪的远古亲戚,那为什么能够长到3米呢?

石炭纪的森林
这其中的原因和石炭纪当时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石炭纪时期,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是温暖湿润的。温暖湿润的气候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石炭纪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时期。植物从沿海地区延伸到了陆地内部,陆地上出现了大面积的蕨类植物森林。
植物的繁盛导致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急剧增加。科学家研究表明,石炭纪时期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了35%。这要比现在的氧气含量高出了14个百分点。

石炭纪的动物
空气中的含氧量增加为什么会导致节肢动物的体型变大呢?蜈蚣之类的陆地节肢动物主要通过器官系统呼吸。它们依靠气管系统的通风和扩散作用使体内的各组织直接吸取空气中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它们这样的呼吸方式和陆地脊椎动物有所不同。它们的呼吸绕过了血液循环系统。只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陆地节肢动物就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更多的氧气。这样也就造成了很多节肢动物的身体都长到了非常大的地步。
地球含氧量变化
除此之外,石炭纪温暖湿润的气候,茂盛的植被这样的环境是非常适合昆虫类动物生存的。所以丰富的含氧量加上理想的生存环境让节肢动物们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所以,石炭纪还有一个别名——“巨虫时代”。
巨型蜻蜓
既然是巨虫时代,那么也就意味着石炭纪时期的很多节肢动物都长得非常大。除了我们所说的“巨型蜈蚣”——节胸,还有人头般大小的巨型蜘蛛,翼展接近1米,像老鹰一样的巨型蜻蜓,体长达80厘米的肺蝎都是石炭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节肢动物。
森林大火
空气中充斥着高浓度的氧气含量可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氧气可是一种助燃剂。在石炭纪时期,森林大火会经常发生。大火引燃了地下的煤层。大火一直燃烧了几十甚至数百年。高温、有毒气体和燃烧的煤炭造成了当时大约46%的物种灭绝了。其中就这些巨型的虫子们。这次灭绝事件被称为石炭纪燃煤事件。
所以,石炭纪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含氧量不但造就了“巨虫时代”,而且也断送了“巨虫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