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甸大清真寺 云南最富的小镇沙甸,号称中国麦加,家家住别墅开轿车
在昆明开往建水的列车上,邻座坐着一位阳光帅气的男孩。听说我这个阿姨是独自来建水旅行的,他有点惊讶,大概独自旅行的多数是年青人或男性吧。男孩说他是蒙自人,刚参加完高考,听说我来自南方,他表示也向往将来能到外面学习、工作。交谈中他向我介绍了他家乡的沙甸大清真寺。


从客运车站了解到,建水到沙甸没有直达班车,更没有旅游专线,当我坐了1小时的过路客运班车,来到这个(据说是亚州最大的)清真寺面前时,我被振憾到了,感叹它的低调和华丽。因为疫情近期没有游人,寺内遇一穆斯林,见我一人瞎逛,热情给我讲解。

沙甸清真寺始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后来随着沙甸人口增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历史变迁等原因,经过多次扩建、重建,最终于2005年到2010年重建了现在的这个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可容纳10000人同时做礼拜的沙甸大清真寺。
大殿内部装饰继承麦加圣寺及麦地那圣寺巨大屋廊通道、拱门、梁柱等建筑风格。
穹顶居中设置一个大圆顶,周围有四小穹顶环抱,顶上有一颗象征伊斯兰教特性的新月。穹顶内径20米,净空高约42米。
大殿又称礼拜殿、殿高7米,宽30余米,进深20米,殿内装饰极其雅致精美。
大殿之外左右各有一小殿,两殿之间的殿门为三层浮雕。
回廊顶部的弧形造型按照13~15世纪清真寺建筑风格设计。
门厅采用石雕古兰经和镶金装饰,大殿之外与塔之间,塔与大殿之间都由拱门的回廊相连接。
站在大殿中央向外远眺,会发现偌大的广场是开放的,没有围墙、无遮无挡。这位穆斯林告诉我,这是向人们表达了他们开放的意愿,他们希望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能被了解。
沙甸大清真寺位于个旧、蒙自、开远三地交接处,是回民的聚集地,回民对伊斯兰教教义虔诚恪守,宗教礼仪氛围浓郁,民风民俗极具伊斯兰特色。
去清真寺可到汽车站,乘客运班车到鸡街,再坐三轮车可达;或上车前跟司机师傅说到沙甸清真寺,麻烦司机师傅在离清真寺最近的点停车,步行就能到达。客运班车每天7点之后每20分钟滚动发车。
云南沙甸位于滇南红河州个旧市北部,北回归线附近,自然水资源条件优裕,沙甸河水资源来自于个旧、乍甸、蒙自、大屯、草坝、开远市羊街镇、卧龙谷三角海。三海五坝,适宜种植经济作物蔬菜、甘蔗、水果以及稻谷之类;交通便利,沙甸回民多数出身伊斯兰世家,文化素质较高

沙甸回民历来重视双轨教育(中文、阿拉伯文),培育两用人才(社会、宗教),所以,在党与政府的领导下,人才辈出。沙甸“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有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沙甸回民履行五次礼拜的拜功的自觉性长期得以保存,口碑相传。沙甸回民朝觐几乎没有间断过

中沙建交以后,沙甸镇治安十分良好,旅游观景区、各街道及街口中心交叉点,设有治安分点段公安凉亭,白天昼夜有公安旅游巡逻车随时巡查,妇女及小学学生随时有安全放心的良好心情。沙甸的朝觐旅游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每年由几人,几十人到百余人,2006年突破二百人。在沙甸的朝觐旅游人数已超过一千三百多人,占沙甸回民人口的10%,在沙甸共有十座清真寺,在寺里专门学习伊斯兰教规教义的“哈里发学生”七百余人;业余学习教义小组(妇女组、老人组)三十多个,学员四、五百人

。得到党与政府的政策允许沙甸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开设阿拉伯文课,使学生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学习阿拉伯知识。沙甸的清真寺、中小学校都建成高楼大厦,教学设备基本齐全。每年考上大专院校的学生几十人。沙甸的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大为改观。在整个沙甸地区,没有一个茶铺、酒馆,没有歌舞厅,没有游戏室
几十家商店、超市,经营日用百货,清真食品。中小学校门口竖立着显目的“无烟酒校区”的警示牌;沙甸街道上,亮丽的风景区,每天都看得到来自国内与国外旅游观光的旅客100余人,沙甸妇女普遍戴头巾。沙甸的街道有专门的环卫工人清扫,保持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