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塔尔寺“藏艺三绝”惊艳世界,难得一见的东方艺术奇观 西纳·洛桑旦贝坚赞生平
宅在家里看世界,关注:路灯摄影,每天为您分享旅途好风景。

青海省西宁市的塔尔寺很多朋友都不陌生,它是青海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也是一座佛教文化艺术的宝库,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这里有艺术三绝,是难得一见的东方艺术奇观。

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之冠。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我们知道,酥油遇热就会融化,因此,把酥油雕刻成如此精湛的艺术品,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很苛刻的。

如果说气温极低的环境容易获得,那么制作酥油花的双手也要始终保持极低的温度,就需要制作者付出极大的辛苦,而这,也是制作者虔诚之所在。制作酥油花的僧人需要不时地用冰块来给手降温,才能继续制作。
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二就是壁画。如果你来到塔尔寺,就可以随处看到壁画,可以说,一幅壁画就是一个故事。我们知道,在古时封建王朝时期,普通民众对图画的感知要远远高于文字,所以画像就是普通民众之间形成的一种文化交流方式,壁画也因此应运而生。
画师通过画笔将佛祖的故事和佛法很好地传播给当地的民众,同时,也从民间吸收并培养大批喜欢绘画的人成为他们忠实的信徒。
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三就是堆绣。堆绣是用绣品堆积而成的巨幅作品,一种别开生面的寺院文化艺术。具体的制作就是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当然,要先设计好底稿,然后按照底稿将花鸟、山川,按照尺寸修剪,再往里边添加羊毛、棉花等来塑形。堆绣作品不是巨大,更是非常的壮观漂亮。
塔尔寺壁画和堆绣是严禁拍照的,不过因为我跟寺内上师相熟,又是为了宣传佛教,所以才准许简单记录。有机会希望再去塔尔寺,一睹这“艺术三绝”的魅力。
关注:路灯摄影,一起看世界。

西纳·洛桑旦贝坚赞遗像
政协青海省委员会原副主席西纳·洛桑旦贝坚赞,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5月31日4时在西宁塔尔寺活佛院逝世,享年81岁。
西纳活佛1938年1月出生于青海省贵德县罗汉堂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44年被认定为第26世西纳活佛转世灵童,同年在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坐床;1958年因“反革命罪”被错判入狱;1961年在青海省湟中县马场乡黑马沟村下放劳动;1978年予以平反;1979年返回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1993年5月任青海省湟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7年10月任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湟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9年3月任青海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湟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湟中县塔尔寺寺管会主任;2003年8月任青海省佛教协会会长,湟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湟中县塔尔寺寺管会主任;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任第九届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佛教协会会长,湟中县塔尔寺寺管会主任;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任第十届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湟中县塔尔寺寺管会主任。期间,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2013年8月退休。
西纳活佛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位爱国爱教、立场坚定、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密切合作共事的宗教界上层爱国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解放初期,西纳活佛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西纳活佛受到冲击,但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从未动摇。
改革开放以来,西纳活佛精神振奋,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投身于青海的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事业。
长期以来,他认真学习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政协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投身于人民政协事业,自觉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他不顾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坚持深入基层,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竭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参与指导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工作,组织动员寺院开展以寺养寺活动,努力减轻信教群众负担。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期间,虽然身体多病,仍然坚持出席会议,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提案得到全国政协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
西纳活佛与人为善、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处处为党和政府着想。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广大信教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他为青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党的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青海各族人民将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