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新疆 | 禾木乡男护士的田园生活 得名“万木春”禾木民宿诗意满满

来源:天山网

禾木村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生长有丰茂的白桦树林,是一个美丽的北疆山村。布尔布依贾布是禾木乡卫生院的一名男护士。一家五口人,淳朴快乐的他热爱滑雪,更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忙完工作后,看看可爱的小羊、在美丽的禾木乡滑雪......布尔布依贾布在禾木过着田园般的惬意生活。

本文来自【天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抱歉,实在不好意思!近期我家正在装修,暂不营业。”这两天,因成为《2022中国诗词大会》第五期“千人千问”出题官,喀纳斯景区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禾木村村民蒙克那森不断接到游客咨询电话,他一一解释,“我家新盖的木屋内部装修正在重新设计,打算开个奶茶吧或者早餐店。”

蒙克那森(左).蒙克那森提供

蒙克那森的家乡有不用钢筋水泥、不用一个钉子搭建的小木屋,利用木料的隼合、木材间夹干青苔等独特的工艺,还能实现冬暖夏凉。在电视节目中,这位马背上的大哥想给自己的小木屋取一个诗意的名字。选手们为小木屋起了两个名字,“归园田居”和“深林轩”,不过蒙克那森却钟情于主持人龙洋取的名字“万木春”。

禾木村紧依禾木河,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面积不大,却步步是景、入眼皆画。节目中,蒙克那森策马扬鞭,身后是一栋栋的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牧群与雪峰、森林,绘成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让观众和选手惊呼“美得如同诗词里的仙境一般”。

在蒙克那森看来,小木屋体现着牧民和大自然相处的智慧。“禾木的木屋没有用一颗钉子,木头与木头之间会铺上青苔。夏季,太阳把青苔晒干了,木头之间有了缝隙,房间就通风了;到了冬天,屋里热外面冷,青苔湿气大就膨胀了,堵住了缝隙,屋里就暖和了。”蒙克那森说。

冬季的禾木村。蒙克那森提供

2015年,蒙克那森将自家闲置的小木屋改造为民宿,起名“也麦盖特客栈”。原木搭建的传统木屋里,有智能家居、干湿分离卫生间,实现24小时热水供应,供排水、标准化厨房、宽带设施等一应俱全,将传统和现代完美融合。妻子哈什则将一手好厨艺派上用场,手抓肉、奶茶等端上了游客的餐桌。

蒙克那森在小木屋前后的空地上播撒了各类花草种子,每到六七月份,芍药、百合竞相开放,这时就到了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一批又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会走进木屋,围坐在地毯上,品尝着图瓦人家自制的特色美食,陶醉在楚吾尔悠扬的琴声中。对于游客来说,坐在冬暖夏凉的木屋里,感受图瓦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无疑是一种新鲜而生动的体验。

蒙克那森家的民宿。蒙克那森提供

“出门旅游总要吃饭住宿,旅游旺季,我平均每天能收入1000元。”蒙克那森说。

6年过去了,由于蒙克那森经营有方、管理得当,他家的民宿生意越做越红火。

去年11月,距禾木村仅7公里禾木吉克普林滑雪场开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禾木村的冬季旅游又增加了一把火,蒙克那森也有了新想法。

民宿每天吸引了不少游客。蒙克那森提供

“村后半山处有个哈登平台,是俯瞰整座村庄的最佳地点,也是游客看日出必去的地方。去年我把民宿转让了,在这里开了一间旅游纪念品店和射箭场,让游客体验我们的民俗文化,还能带走禾木礼物。”蒙克那森说,节目中介绍的小木屋等盖好后,他将取名“万木春”,寓意万木争春。

禾木村第一书记马德特·叶门介绍,禾木村共有590户人家,参与旅游业的有443户,依托旅游户年均增收近6万元,旅游收入占户均收入的比例达85%。木屋变民宿,牧民变老板,禾木村如同诗词一样,散发着独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