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边坑水库现“碧水映长城”美景,“响水湖没湖”成历史 北京怀柔水库

“响水湖长城风景区”是位于怀柔区渤海镇的一个景区,在慕田峪长城景区西侧。景区内有长城,却没有湖。因为当年建设的边坑水库周围山体渗漏一直蓄不满水,没有形成湖的景观。

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

今年7月的连续强降雨,使得渤海镇境内一个月降雨总量达到504毫米以上,山体含水量饱和,沟沟岔岔泉水涌冒,镇域北部的边坑水库也实现了建成以来首次满库蓄水!不但起到了建设时拦洪蓄洪的作用,还出现水映长城的美景,更结束了“响水湖没湖”的历史。

怀柔边坑水库现“碧水映长城”美景,“响水湖没湖”成历史

据介绍,边坑水库位于渤海镇庄户村西南的响水湖景区,因大坝地处原边坑自然村西南的关口处而得名。资料记载,边坑水库大坝1973年11月动工,1977年10月竣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0. 9平方公里。大坝为混凝土重力拱坝,坝顶长92.3米,坝高38米,总库容182.6万立方米。主坝左右两侧设有两条干渠灌溉孔,并有闸门控制。水库采取坝顶溢流泄洪,最大泄量每秒300立方米。

怀柔边坑水库现“碧水映长城”美景,“响水湖没湖”成历史

按设计,水库可满足灌溉粮田1.2万亩、果树70万棵。但由于南坝端山体渗漏,建成后水库绝大部分时间没水,蓄水最多时不过半库水,没能发挥实际作用。

因为今年7月降水集中,持续时间长,边坑水库不仅首次实现了满库蓄水,还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碧水映长城”的壮美景色。

怀柔边坑水库现“碧水映长城”美景,“响水湖没湖”成历史

水库下游洞台村马莲桥自然村的一位村民介绍,边坑水库修建前的1972年7月28日发洪水,曾造成下游不少良田被冲毁,损失十分惨重。今年7月份的降雨量和1972年相比不在话下,但因为有了边坑水库拦洪蓄洪,缓解了下游的防汛压力。尽管下雨那些天河水暴涨,但没有出现灾情。

没想到建成44年后,边坑水库终于发挥作用了!

原本渗漏严重难以蓄水的库区,今年为何满库蓄水?相关专家分析:一是当进水量大大超过渗水量时,就能存住水。另一种可能是,在洪流作用下,滚动的泥沙对渗漏处起到了自然填充作用。如果数月后库区水位不降或下降缓慢,这一推断就成立。让我们拭目以待。但不管如何,这段时间前往响水湖景区的游客,终于可以看到带湖的景区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边坑水库库区内,靠近大坝坝底的位置,去年完成了一个长城抢险项目——磨石口水关关门长城抢险加固项目。这里原是磨石口关堡所在地,1972年修大坝时,关堡、关门遭破坏,关堡只剩地基,关门抢险前,碎石墙心外露、松散,券门底部局部条石、砖砌体缺失,关门地基以上有2米高已被泥沙掩埋,边墙存在继续坍塌的风险。抢险施工完成后,这些隐患都已排除。此次,关门淹没于水下。

抢险施工前和施工后的磨石口水关关门

北京怀柔水库,为京郊主要水利工程之一,位北京市怀柔县城四侧。(图片来自东方IC)

北京怀柔水库

怀柔水库1958年3月9日开工,大坝于同年7月19日完工。(图片来自东方IC)

北京怀柔水库

1990年主坝加高后,总库容达1.4亿立方米。(图片来自东方IC)

北京怀柔水库

水库建成后除正常的防洪、蓄水等功能外,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和调蓄地。(图片来自东方IC)

可通过京密引水渠输水入京,也是南水北调的节点工程。(图片来自东方IC)

怀柔水库建成后,水量丰沛,水域宽广,风光秀丽,在北京水利建设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图片来自东方IC)

水库改善了怀柔县城的环境,使县城依山傍水,空气湿润清新,具有全国县城少有的独特环境,目前县城已逐步形成京郊重要的旅游和会议中心之一。(图片来自东方IC)

山清、水秀、天蓝、草绿。(图片来自东方IC)

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图片来自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