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二七区回应核酸小屋晚上不开放:借调的医护早上下夜班后参与采集 记忆中的郑州市人民公园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6月17日,郑州市二七区回应市民关于“社区核酸检测时间不合理”的问题时介绍,由于第三方检测机构招聘的核酸小屋专职采样员未到位,现借调的为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紧缺,医护人员为早上下夜班后参与采集,对此造成不便请居民朋友谅解。
6月15日有市民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碧云路漓江路交叉口附近有橄榄城5号院、橄榄城新公馆小区,几千户常住居民。自6月1号郑州市开展常态化全员核酸以来,橄榄城新公馆3号楼4号楼核酸小屋在下午和晚上尤其是晚上17点到20点从来没有工作过,对于上班族来说做核酸十分不方便。上午开放时间做的人少,为啥不能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把小屋工作时间安排到晚上呢?
二七区6月17日表示,橄榄城五号院常住居民为5000人左右,按核酸小屋点位安装要求,其小区内安装点位设为2个,橄榄城新公馆常住居民为300人左右,按核酸小屋点位安装要求,其安装点位设为1个。由于第三方检测机构招聘的核酸小屋专职采样员未到位,现借调的为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紧缺,医护人员为早上下夜班后参与采集,对此造成不便请居民朋友谅解,如有需要可前往附近的核酸小屋采样,不只限于院内。社区也会将现实情况如实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并积极协调医护。
公开资料显示,5月31日,当地有公司发布招聘公告,急招核酸采样员500名,工作地点在二七区各社区核酸检测点恒温核酸检测采样屋。6月4日前后,又有一则招聘公告发布,急招二七区核酸检测采样员50名(只要全职月休四天),医护药检等医学专业均可报名。
澎湃新闻注意到,二七区已在试点公益认领采样屋。
微信公号”二七发布“6月15日发文介绍,近日,二七区长江路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整合优化辖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在公立医院、私营医疗机构、诊所药店中广泛开展“多元共建、便民采样屋公益认领”活动。截至目前,长江路街道在辖区主次干道、医院学校、广场游园、大型商超等位置,科学布设了53处便民核酸采样屋,90%以上已被医疗机构、诊所药店公益认领。
报道中,长江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基层医疗机构设置采样屋,由医药师担任兼职采样员,既破解了采样员紧缺的难题,又为医疗机构吸引了客流。下一步,街道将规范优化采样屋‘采、转、送、检’全流程,确保核酸检测安全有序高效,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哨点的预警监测职能。”
责任编辑:王俊 图片编辑:蒋立冬
郑州市人民公园始建于1951年,1952年8月1日正式对开放。人民公园建于彭、胡二公祠的基础上,公园共有东、西、南三个进入口,二七北路上为东门,西门在铭功路上,南门则在太康路西。

南门
记得一路之隔正对着是有"北京小天桥"之称的老坟岗,路口有个水果店,在往南不远就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太康影院。后因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电影的诞生,又改为太康立体电影院,经常公演的就是《魔术师的奇遇》一部片子,非常吸引人。那个年代能看一下彩色立体影片,也是很奢侈的事了。虽是一部片子连续放映,但每天可以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这部片子由著名导演桑弧执导,主角是陈佩斯父亲陈强主演主角魔术师陆幻奇。电影〈飞刀华〉老艺人扮演者程之扮王小六,《乔老爷上轿》主角韩非扮阿毛。故事讲述了被反动派逼出国外的魔术帅陆幻奇回到上海,寻找失散二十多年的儿子阿毛和老友王小六的喜剧故事。文化革命时太康影院改成了八一八电影院,改革开放后有一段很有名的八一八烩面馆就开在电影对过。
记得小时候经常去玩得地方,除了离家较近的古商城城墙(警报山),就是大同路,德化街,火车站和人民公园。

南门侧影
进了南门下台阶后,一株有160年的古国槐树迎面可见,饱经苍桑的古槐树,古枝延伸空中,如同蛟龙伸张。笔直的路两边耸立着参天的古杏树,秋后你游玩时,会看到满目的金子般的黄叶,脚踏布满脚底的落叶,听着沙沙做响,而有可遇不可求的声响,你一定会体味到一种植物与人生路上交融感悟。
走过古槐,就看到了前方的有座殿堂,这也就是老郑州人大都知道的胡公祠。殿堂下方有一对石狮子,一只正头狮子,一只低头狮子。我学识浅也不知何意?只能认真看一下碑文介绍了。
胡公祠原来是为了纪念一位叫胡笠僧(名景翼)的旧中国军人,他是冯玉祥将军的部下,民国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他跟随冯参加了郑州之战。1924年担任河南督军,省长等职,同年4月10日在开封因右臂上的疔疮毒发不幸逝世,享年仅34岁。胡生前曾为其阵亡将士在郑州西郊建冢而葬,所说在西郊,我想就应该是碧沙岗公园吧。大家都知道碧沙岗公园原是老冯义地,也就是冯玉祥买地葬埋跟随他出生如死的将士们死后的坟莹。
从胡的介绍看,一直大家认为是冯玉祥买的碧沙岗葬直奉将士一说,也许另有一说了。

胡公祠
胡景翼后有在西太康路觅地建祠,选中了老坟岗这片地,当时祠堂规模建的很小,胡去逝后,祠堂并未扩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冯玉祥,张群,张继等人为纪念胡在河南及郑州的战斗伟绩,力主重新建祠。用了四年,到36年秋建成,占地23亩,有殿亭,并有塑像。
胡公祠曾经作为人民公园纪念品商店,游客游玩后可买一点记念品。文革前,公园还在此长期举办"哈哈镜"展出,有十个左右,人们通过不同的镜面,会看到自己不同有极度夸张变形面貌,都会不由自主的捧腹哈哈大笑。
八十年代,二七书画社还在此搞过河南省新乡画鱼名家东方人的鱼作画展。我因喜欢书画和同好一起来过这里,那满屋的鱼作品,姿势虽不一样,看起来活力十足,令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张鱼图上还有郭沫若的题诗,满满赞誉。
东方人(1919一2000)原名陈施仁,湖南安仁,东方人是其笔名,取其原名之半而成,擅长画鱼,曾任新乡市美幻协主席,新乡市工艺美术公司经理,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
东方人鱼画
游玩胡公祠,其身后就是人工湖,西为青年湖,友谊山。湖中心有两岛,人工湖有划船亭及船码头。
在青年湖中,顺东河北行,经湖心岛。穿水泥桥,可至湖滨茶社,记得七十年代,划船,码头设在茶社南边。现迁到湖东边去了。
记得小时候在这个平地廊桥前,耸立着一座工农兵的塑像,工艺非常精湛,印像很深,也不知什么时间给扒掉了。
不过廊桥里倒挂了不少郑州市老劳动模范的照片和介绍,也算通过选窗口向人们介绍一下为郑州做出贡献者事迹,让人们记住他(她)们吧,挺好的。
这是公园中心的莲花形喷泉,六十年代前后这里是个露天舞池,晚上人们在此翩翩起舞,四周上方有彩灯照耀,那时有八只彩色青蛙是在莲花池的第三蓬上,嘴里往外喷水,非常好看。遗憾的是现在换成了八只大理石方座,方座上有青蛙,不会喷水,看着没一点美感,呆板极了。
七六年元月二十六日于知己好友胡金声及其子在莲花池前合影。
妻子抱着孙子留影于莲花池前。
走过莲花喷泉广场,往北几十米就是公园有名的秋园,这里据我经历知道它经常有美术展览和山水盆景展出。记得九十年代北京有二位画家的画展就在此园展出过,而且我们还在室内合了留影。
挨着秋园东边就是现在的游乐园,我们那时叫儿童乐园。有秋千,跷跷板,旋转木马车等免费多种玩具。还有这逼真的大象滑梯。在这里很多郑州人都留下了很多很多儿时的美好时光,真得很难忘记。
这是在北二七路上的东门入口处,一进门迎面是大青石砌筑假山,非常壮观。门口东北边上原有一个友谊商店,是需要外汇券购买紧俏商品的地方。在往北点就是有名的广东酒家,俗称“广酒。"
穿过假,过了桥也就到了大游乐园了,这里什么好玩的都有,就是太花钱了。
喷泉广场两边就是高大粗犷的大法桐树,大都与公园建园的年纪差不多吧。星期六,日这里自发文体活动异常热闹,跳交谊舞的,唱红歌的,走模特步的等等。
人民公园西门,在铭功路上,进门就能看到五个六角亭子,也就是有名的彭公祠亭。
彭公祠四周栽满了各种牡丹花,也叫牡丹园。
彭公祠是为纪念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爭爆发,靳雲鄂第八混合旅彭象乾团长为保卫郑州与河南督军赵倜激战于白庙高坡一带,后不幸阵亡。战后,地方工商界感恩彭象乾为保卫郑州免遭洗劫而牺牲。并铭记此战役阵亡将士,于1925年10月10日建成铭功园。为彭象乾建立马铜像,树碑铭记,上刻"护国佑民"及阵亡将士姓名石碑。铭功路也应由此而来的。
走过彭公祠往东走,过了砖彻的桥就是现在的郁金香园。原来这里叫半拉锅,半拉锅是砖木建的一个露天舞台(如图片)。从六十年代这个地方就是放咉电影,演戏的地方,五分一张票。我和大弟小时候是这里的常客,沒钱翻墙淌水也要想法进去看看。
很多老电影大都是在这里看的,记得有一年,陝西秦腔提线木偶剧团在此演出过《火焰山》木偶剧,看得瞌睡,还硬撑着着完。
七六年郑州市曲剧团在此一连多少天,演〈卷席筒〉由海连池主演,厂长是个戏迷,每晚都领着厂里一大帮人来看,我也跟着来看过,现在想想也真有点可笑和有意思。
七四年为庆祝国庆二十五周年,大雨中演员演的欢,台下看得欢,大雨挡不人们的热情。
作者:姬丙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