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吗?为您盘点中国十大著名哥特式天主教堂 全球第一高教堂:历时140年依靠募捐修建,至今仍未竣工
哥特式建筑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多具有尖形拱门、高耸塔尖、花玻璃窗,往往还会利用修长的束柱、飞扶壁、尖肋拱顶来营造出修长轻盈的的飞天感。

哥特式建筑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往往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它的框架新颖、外观雄伟、内部空间空阔,使人感到内心的虔诚。它的花窗玻璃很吸引眼球,玻璃上呈现出色彩绚丽的宗教故事,可以起到向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也享有崇高地位,表现出哀婉、神秘、崇高的强烈情感。

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越来越多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各地传教,一些城市陆续兴建了哥特式风格的天主教堂。与中国传统的宗教寺庙热衷于隐匿于名山大川不同,天主教堂往往矗立在人潮涌动的都市闹市区,这些另类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哥特式建筑与传统的中国风建筑形成鲜明的视觉反差,也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展现了独特的城市魅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教堂历经百年磨难幸存下来,见证了近代城市的发展史、城市建筑史的脉络。有的已经不具有宗教功能,有的破败不堪成为废墟,有的默默无闻,有的成为了城市名片或网红打卡地。
行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某个转角蓦然映入眼帘一座精美的西方哥特式建筑,会是一件浪漫惬意的事儿,你认为呢?现在就为你网罗盘点中国各地的哥特式天主教堂,一起走进离神最近的地方,感受老建筑的圣洁与沧桑。
1.上海徐家汇天主堂
正式名称为“圣依纳爵堂”,位于上海市徐家汇。这座教堂修建于1904年—1910年,法国中世纪哥特式样式。教堂规模宏大,高79米,宽28米,砖木结构,占地2670㎡,建筑面积6670㎡。内部装饰华丽,富丽堂皇,可同时容纳3000人开展宗教活动,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上海梵蒂冈”。
2.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
正式名称为“洪家楼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教堂建于1901—1905年,利用《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筹建,建筑面积2600㎡,典型的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结构合理,细部处理精致,局部借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正立面气势恢宏,高耸威严,蔚为壮观;内部主厅高大宽敞,富丽堂皇,可容纳千人同时进行宗教活动。
3.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心的一德路,修建于1863—1888年,属哥特式建筑风格。该教堂建筑面积2754㎡,南北长78.67米,东西宽35米,高58.5米,全部墙壁和柱子由花岗岩制成,是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堂。该教堂具有哥特式教堂的所有构成要素,使其成为一个非常纯正的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堂,有着“远东巴黎圣母院”之誉。教堂内外环境优美、宁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沈阳南关天主教堂
正式名称为“沈阳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教堂原建于1878年,后遭焚毁。现存建筑为1912年利用《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在原址上重建的。教堂南北长66米,东西宽17米,高40米,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100余平方米,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宁波江北天主教堂
位于浙江省宁波江北岸外滩,修建于1872年—1899年,建筑群完整化一,气势宏伟壮观,具有典型的罗马哥特式建筑风格,同时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成为现存早起中西建筑融合的重要实例。该教堂见证了宁波“五口通商”开埠之后城市发展史的脉络,带动了江北区的形成。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北京西什库教堂
本名救世主教堂,俗称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最初于1693—1703年在西安门内蚕池建成,后几经辗转于1887—1900年迁置现址。北堂大堂建筑面积2200㎡,高16.5米,钟楼塔尖高31米,属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形式。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天津望海楼教堂
旧称圣母得胜堂,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教堂始建于1869年,后经“天津教案”和义和团运动中两次焚毁重建,现存为1903年利用“庚子赔款”按原型制重建,几乎成为天津近代史的标志性建筑。教堂长47米,宽15米,高22米,青砖木结构。教堂具有欧洲哥特式风格。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青岛圣弥厄尔教堂
又称圣爱弥尔教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上,建于1932—1934年,建筑面积6301平方米,钟塔高60米。教堂气势宏大,又古朴典雅,结构以花岗石与钢筋混凝土结合而成,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可容纳千人活动,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吉林天主教堂
吉林天主教堂圣名“耶稣圣心堂”,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中路松花江畔。教堂建于1917—1926年,属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主体由教堂和钟楼组成,全部建筑为砖石拱形建筑,教堂南临松花江,南北长33米,东西宽27米,脊高22米,中间塔楼高45米。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涠洲天主教堂
涠洲天主教堂位于广西北海市涠洲岛上,掩映在一片菠萝蜜和芭蕉林中,因位于盛塘村,故又名盛塘天主教堂。该教堂落成于1880年,为哥特式建筑,楼高21米,总建筑面积774㎡,在周围低矮民居的衬托下,显得规模庞大,气势非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罗列的十座哥特式天主教堂系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选取,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您喜欢哪一座?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谢谢您的欣赏,如果您喜欢我的作品,麻烦点个关注或转发、评论,我会陆续更新更多更好的作品,谢谢!)
说到全球最高的教堂,可能对于喜欢旅游的朋友来说都有所耳闻,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国的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它始建于1377年,主塔高度达到了161.6米,比同样位于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高出了4.6米,也是目前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记录在册的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但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这座教堂,而是一座仍在建设当中的全球第一高的天主教堂。


这座教堂就是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它位于西班牙东北部沿海的巴塞罗那,是一座尚未竣工的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这里仍被列为了世界遗产,它的设计高度达到了172.5米,尽管比巴塞罗那的蒙特惠奇山(184.8米)低一些(设计者高迪认为这座建筑不应超过上帝的创造),但是它的高度要比目前的纪录保持者乌尔姆大教堂高 11 米,所以这座教堂建成后,将成为新的全球第一高教堂。

其实这座教堂早在1882年便开始建设,也就是将近140年前,只不过当时负责设计的是另一位西班牙建造师,1883年,他推荐安东尼·高迪负责设计并建设这座教堂,而高迪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哥特式和曲线新艺术风格,对建筑和工程风格进行了改造,更是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座教堂的建设,但是直到1929年高迪去世,这座教堂也仅仅完成了不到1/4。
可能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一座教堂需要建设这么久?首先,圣家堂的建造不受任何政府或官方教会来源的支持,完全是依靠私人捐赠建设,如果没有人捐赠,这里将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停止建设,而百多年的时间里,这里曾多次资金短缺,其次,在1936年,高迪的原始计划、图纸以及石膏模型都因战争被摧毁,这也导致后续足足花了16年来修复建筑模型的碎片。
其实很多人都希望能看到这座教堂能够完全建成,因为这座高172.5米的教堂足够震撼,而这座教堂自1950年渐渐恢复建设,到现在并没有暂停,到2015年,便已经建成了70%,只剩6座巨大的尖塔仍未建设,而圣家堂原计划将于2026年,也就是高迪逝世一百周年之前完成,也就是说,大约再过5年大家就能看到这座教堂的完整面貌,不知道大家对这里有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