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博物院观盛世江南 南京旅游不可错过的南京博物院,藏有众多精美文物,让人流连忘返

6月,南京博物院,游客参观汉代错银铜牛灯。视觉中国供图
全国博物馆多的城市,南京得算一个。南京的博物馆有个特点,就是名字很容易让人“犯晕”。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博物馆,这几个怎么分?南京博物院是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展示江苏历史文化而又不局限于江苏一省的历史文化。南京市博物总馆是南京市属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包括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等八家文博机构。各馆隶属不同,展览也各有侧重。
在这些博物馆中,历史最长的是南京博物院。1933年,民国政府拟在南京设立“国立中央博物院”,同年4月成立筹备处。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更名为“南京博物院”。现在的南京博物院馆舍于2009年启动改建,2013年竣工,形成历史馆、艺术馆、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等“一院六馆”格局。
去过南京博物院的观众,都会感慨于馆舍的宏大。要想比较全面地参观一下南京博物院,真要有好体力,做好“开馆即来,闭馆才走”的准备。当然这里也不会让观众失望,南京博物院馆藏文物43万件(套),各类主题展览,令人应接不暇。
走进历史馆,自“远古印象”起到“盛世江南明清辉煌”,展现了江苏从史前文明到清代的历史演进。江苏是吴越交锋故地,汉王刘邦从沛县走来,孙权在南京称帝,永嘉南迁使这里的文化高速发展,隋唐的扬州是诗人歌颂的对象,这里还有南唐后主的挽歌,更有朱皇帝的雄视天下,明清的苏州孕育了精致的士人文化,又催生了中国最初的资本主义萌芽。看着整面墙的陶瓷陈列,让人震撼,又让人叹服于江苏文化的鸿富。
而走进特展馆,会发现这里有不同于其他博物馆的特色,特展馆展出的钟表、佛像多是清宫旧物,比如《陈设清宫——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物展》仿佛应当出现在故宫,为什么会在南京博物院?这就要从南京博物院的历史讲起。1933年,民国政府就动议将原藏于奉天、热河行宫的清宫廷文物南迁,作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基本藏品。1937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西迁,院藏文物辗转万里,1940年运达四川李庄,1946年、1947年又陆续运回南京。此后,这批清宫旧藏成为南京博物院馆藏,而南京博物院也成了故宫之外,收藏清宫文物的重要机构。
南京博物院这么多文物,要说一定不可错过的,自然是这里的“国宝级”文物。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是通过电视节目“破圈”的文物,它出土于南京善桥附近的南朝大墓,描绘的是魏晋间文人“竹林七贤”和春秋时隐士荣启期悠闲于山林之间的场景,这也是墓主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这件砖画用近300块墓砖拼成,为完成这幅两米多长、近一米高的拼图,古人烧造了几百块不同图案的砖块,并为它们编号,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大工程。
提到汉代灯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长信宫灯”,在南京博物院也有一件和它同样著名的“错银铜牛灯”。这件文物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牛灯在铜制灯体上错錾银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纹饰,线条流畅,飘逸潇洒。灯具制作还考虑到防风、排烟、散热、清洁等问题,是一件设计美观又巧妙的国宝。西汉“金兽”、东汉“广陵王玺”、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藏品也不容错过。
若是参观累了,可以到民国馆走一走,这里复刻了民国时期老南京城市景观,邮局、车站、药铺、商店一应俱全,不仅可游览,还能购买民国风情的汽水和零食。步出民国馆,走进“非遗”馆,“非遗”展览大师工坊里有“非遗”传人坐镇,现场制作,比之许多似是而非的“非遗”旅游纪念品有价值得多。在仿古老茶馆里听几段戏曲、曲艺,为这一天的博物馆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责任编辑:齐征,陈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走在一座并不熟悉的城市,眼里所见都是当下的存在。只有走进她的博物馆,走进珍藏着历史的所在,才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回溯和最深刻的理解。南京博物院相当有名,来这座城市旅游的人们大多不会错过这个打卡地。

博物院的建筑古香古色,古旧感分外浓烈,只是外观就已让人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和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的城市也极为相配。南京博物院位居全国三大博物院之列,展馆内自然藏品丰富,许多宝贝价值连城。历史总是依着时间顺序,从最古老的年代娓娓道来,观展首站便是关于远古时代的展馆,里面陈列着许多恐龙化石。

从无人参与的时代渐渐走入人成为主角的时代。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文物一应俱有,在这里,人们能看到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脚步。
一个个展馆、一件件文物如一帧打开的六朝画卷,随着人们的脚步徐徐展开。落眼之处,皆是精彩。
南京博物院的编钟数量极多,或许在全国博物馆中都数一数二,最难得的是那些编钟大多装饰精美,制作精良,一看就知是皇权贵族专属。
院内文物可以说件件精品,件件都称得上镇馆之宝。而其中东汉“广陵王玺”金印算是极特殊的一件。印主人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子广陵王刘荆,由黄金制成,重122.87克,精美的纹饰,精巧的布局,还有流畅饱满的字迹,是当代工匠都为之赞叹的作品。
东汉时期出土的邳州山头汉画像石墓,充分体现了两汉时期盛行的厚葬之风。为了让死者在阴间生活富裕殷实,当时不仅有大量陪葬品,还将墓穴造得坚固华丽。那些雕刻在石头上的纹饰图案极尽考究和精美,怕是只有生前钟鸣鼎食的贵族才能拥有。
南京是一座深受欢迎的旅游城市,每天来南京博物院参观的人也很多,大家大多沉浸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慢慢欣赏慢慢走,慢慢去品位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漂亮的犀牛铜灯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那份憨厚和质朴,以及带给人的平和感觉,穿越历史而来。
又是一件镇馆之宝,设计精巧无比,历经千年依然有着温润的色泽。如此精美的器物,当年使用这盏灯的主人该是多么富足而讲究。
年代久,制作精,品相好……每一件看过都让人感叹。感叹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感叹这些文物的巧夺天工,这些文物似乎也都带着江南特有的精巧细致和华美,同西北博物馆中展品的粗犷豪迈相比,又有了不同的味道。
博物院的奇思妙想之处——民国馆。整个展馆为观众打造出一个沉浸式场所,从整体到细节,处处呈现着民国首都南京的特性。行走其间,颇有穿越之感。
古老的文物、黑白的照片、仿旧的建筑,记录着南京当初的繁盛与喧哗。那番风流与繁华如今已换了模样,也只有在博物馆里供人追忆、一窥究竟了。(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