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潮州」潮州——中国瓷都 福建德化:瓷都复兴 走向世界
2004年4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市“中国瓷都”称号。
潮州陶瓷生产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是全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北宋潮州陶瓷产品已大量销往国外。

北宋青白釉佛像
潮州工艺美术陶瓷主要有通花、瓷花、瓷塑、仿古彩等。其中,1.3米三层《友谊》通花瓶,1978年作为国礼瓷,由邓小平赠送给金日成;1.2米高的《春色》瓷花篮被定为国宝,由人民大会堂收藏;大型通花瓷雕《双龙戏珠》被誉为“古代的艺术,现代的技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代表中国工艺美术的登峰造极”;大型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由1900块浮雕瓷板组成,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

民国白釉塑持如意观音立像
潮州陶瓷生产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多数企业通过原国家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认证“国际采标认证”,输美认证、ISO9000、9001、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潮州陶瓷
图片提供:潮州市地方志办
9月15日,在福建省德化县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的工作室,一位游客在参观现代陶瓷艺术作品。近年来,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福建德化在保护和传承传统烧制工艺、厚植陶瓷文化的同时,大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在海内外打响知名度。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该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营出口额达7335万元,同比增长25.79%,全县80%的陶瓷产品出口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9月14日,在福建省德化县一家陶瓷生产企业,工人在自动化烧制生产线为一批出口英国的白瓷餐具印上定制的LOGO标识。近年来,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福建德化在保护和传承传统烧制工艺、厚植陶瓷文化的同时,大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在海内外打响知名度。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该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营出口额达7335万元,同比增长25.79%,全县80%的陶瓷产品出口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9月14日,在福建省德化县一家陶瓷生产企业,工人在为一批出口美国的咖啡杯上色。近年来,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福建德化在保护和传承传统烧制工艺、厚植陶瓷文化的同时,大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在海内外打响知名度。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该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营出口额达7335万元,同比增长25.79%,全县80%的陶瓷产品出口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9月14日,在福建省德化县一家陶瓷生产企业,工人在加工一批外销的茶杯。近年来,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福建德化在保护和传承传统烧制工艺、厚植陶瓷文化的同时,大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在海内外打响知名度。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该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营出口额达7335万元,同比增长25.79%,全县80%的陶瓷产品出口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9月15日,在福建省德化县一家陶瓷企业,工艺师在制作国外客户定制的圣诞节陶瓷摆件。近年来,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福建德化在保护和传承传统烧制工艺、厚植陶瓷文化的同时,大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在海内外打响知名度。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该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营出口额达7335万元,同比增长25.79%,全县80%的陶瓷产品出口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9月15日,在福建省德化县洞上陶艺村,“90后”创客陈添贵从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月记窑中搬出一批陶瓷茶壶。近年来,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福建德化在保护和传承传统烧制工艺、厚植陶瓷文化的同时,大力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在海内外打响知名度。据了解,2017年上半年,该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营出口额达7335万元,同比增长25.79%,全县80%的陶瓷产品出口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