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岭一日揽胜和思考 大V推荐 | 这个秋天,继续闯荡福州鼓山,用脚步丈量她的美

今天最高气温陡升到26℃。上午綦华战友开车带我们前往鼓岭旅游风景区。前几年去过几次,走的是“云上鼓岭”和宦溪镇那一片,以为就是看看世茂集团开发的别墅区和镇政府所在地的民居,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今次走的是邻近鼓山的一侧,方才知道以前的鼓岭概念太狭隘了,真正的精华在上山大路的右面,主要有柳杉王公园和石柱山、牛头寨、鸳鸯谷等景点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游客稀疏,行走在平缓的石径山路上,感觉特别清爽。小路两边的民居不是很高,鳞次栉比,像是这些年才建起来的,估计大都是“有钱人”的山间别墅,规划得还算整齐。石径终端是一块岩石,岩石处海拔约780米,刻有“观日台”三个大字,站在巨石上远眺,正面视野非常开阔,左侧山峦起伏,右前方是闽江的入海口,毗邻的鼓山顶几个圆球状雷达也失去了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巍峨。移步数十米略高处,到了“极目亭”,观景的场地更大些,修葺一新的亭子内,4个年轻的女性围坐在铺着塑料布的地板上,兴致勃勃地品尝水果、糕点和饮料,其中一个女孩热情地拿着剥好的橘子邀我们分享。真个是好天气,好心情,好人缘。站立亭前的平地,遥望朦朦胧胧的天际线,颇有“欲穷千里目”的冲动。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游泳》中的词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无疑,“极目亭”正是得名于此。

离开制高点,从另一条小路折回,经过方圆50亩左右的柱里露营地。“柱里”,因藏身石柱山而得名。乔木高密,草地平坦,碧水荡漾,映入眼帘的是层次分明的苍翠青绿。石板小径贯穿林间,或连通湖泊亭台,或转换为山壁木栈道,在云海中曲幽盘旋。这是鼓岭最核心的景区,据说其最大特色是,夏天可以租用或自带帐篷在天然的森林草坪或者湖畔“安营扎寨”,早晚看日出日落,白天野炊烧烤,打球、玩牌、戏水、垂钓,夜晚观赏满天星空,置身“萤火虫”世界,活脱脱一处闹市近郊的世外桃源。难怪每年旺季,游客云集,民居租房“爆棚”,没有提前预订,一房(席)难求。

从柱里露营地向西数百米,除了公路、小道相连,还有依山而建的木栈道相通,经过“怀谷亭”、“观云亭”、一众“小桥流水”,就到了闻名遐迩的“柳杉王公园”。顾名思义,该公园主要是有一棵树龄1300多年的柳杉树,树高约30米,冠径约25米,根径3.2米,环围8.6米。查了百度才知道,所谓柳杉,树干像杉树,亭亭玉立;叶子像松针,细细密密;嫩枝像柳条,柔柔菁菁;树形像柏杨,绒绒团团。鼓岭的气候适合柳杉树成长,树龄百年以上的有几十株,最大最年长的就是伫立眼前的“山寨王”,根茎粗壮,巍峨耸立,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真不愧为鼓岭的第一地标,“福州四大树王”之一。山水相伴,草木一秋,有水就有灵气。“柳杉王”附近有一个天然泉水,终年不竭,水质甘醇,与之相映成趣。公园边还有石径小路伴涓涓流水,通向“揽翠亭”。导游提示,位“揽翠亭”面西,由近向远,成片的柳杉树林、柯坪水库、福州市区就能尽收眼底。

中午在山上一家民居吃饭小憩,顺带“盘点”对鼓岭的“认识”。其实,在我的记忆中,邻近的鼓山知名度远远高于鼓岭。听父母亲说过,不到2岁,大人们就抱着我游览鼓山,还在山上的一处岩石上刻下名字(后来多次游鼓山,四处寻找未果)。至于“福州鼓山在前,旗山在后,顺序反了,所以出不了皇帝”的传言,更是深深嵌印在童年的脑海里。改革开放后的近些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萌生“上山避暑”的意识,鼓岭的称谓才开始闯入我的视野。换言之,“避暑”胜地,这是我最初对鼓岭的认知。事实上也是如此。鼓岭位双鼓横断山脉,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750—800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比市区低6—8度,素有“左海小庐山“之美誉,曾与全国避暑佳境江西庐山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齐名。鼓山和鼓岭,紧邻相依,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文学词意上考证,山是地壳变化形成的相对独立的高耸“单数”,岭是连绵起伏的峦峰“复数”。形象地比方,山是“火车头”,岭是“火车厢”。从实际方位上考量,鼓山和鼓岭都是福州市东郊面临大海的天然屏障。谈不上是“比肩而立”的“兄弟”,肯定是“筋脉相连”的“亲戚”。深入探寻比较可以发现,鼓山和鼓岭为后人所认知是有先有后的,概而言之:“前者石刻留华章,后者故事传佳话”。

鼓岭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其人文景观也是源于“避暑”。早在1886年,西方传教士来到福州,坐着轿子上鼓岭,就发现了避暑的好去处,遂开始修建房子,居家生活。据文献记载,1935年时,山上已经建有300多幢风格㢠异的避暑别墅,如宜夏别墅、富家别墅、麦先生厝、恒约翰故居等,还有基督教堂、教会医院、百年泳池、万国公益社、网球场、篮球场、领事馆等公共建筑。午饭后,我们参观了“大梦书屋”,此乃原国民政府海军少将李世甲的别墅——中西合璧石木结构的两层建筑。如今是一个集文化阅读、咖啡轻食、艺文现场的复合体验空间。从书屋往东北方向,有一条800多米长、2.5米宽的石板铺就的市井通道,就是著名的“鼓岭老街”。沿街两旁,大都是2到3层的石砌房子,也有闽东地区流行的木结构长廊建筑,当年是洋人聚居的地方,现如今主要提供民宿、餐饮和小商品零售。漫步百年老街,感受岁月沧桑,仿佛是阅读中国近现代史上门户开放的累累篇章。老街上的柯达照相馆鼓岭邮局“修旧如旧”后,仍保留着昔日的“风采”,还有边上的一口古井和不远处的映月湖,都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和青睐。

了解鼓岭,认识鼓岭,最直接的生理感知是夏季“避暑”,最深刻的心理感受是历史“故事”。这需要在山上住一段时间,慢慢地游历,静静地思考,细细地品味。今次初春时节的“走马观花”,于我则有2个人文景观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威廉古堡。步入柱里景区,远远就看见一处制高点上建有一座灰白色的大型别墅,是典型的西方古建筑风格。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洋气十足的“古堡”韵味,成就了其“鹤立鸡群”、“独领风骚”的“鼓岭避暑山庄”之首。据传,威廉古堡是一百多年前英国驻福州领事馆负责人的避暑别墅,洋人搬走后,曾经有当地的老百姓住过。别墅的壁炉既用了欧洲人最喜欢的浮雕艺术,也雕刻了中国的荷花、石榴花和凤凰等图案。令人费解的是,这么好的“风水宝地”,现在已经废弃,外观立柱破损,庭院杂草丛生。为什么不重新修复让后人观赏呢?

另一个是加德纳纪念馆。原为福建协和大学两任校长庄才伟和徐光荣的住所,现专门用于展示一个“动人故事”。1992年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啊,鼓岭!》一文,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便是密尔顿·加德纳。他生前是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1901年在襁褓之中随父母到福州,1911年全家迁回美国。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加德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住地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加德纳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临终前仍不断念叨“KULIANG,KULIANG”(韵母是福州方言“岭”)。加德纳夫人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绕的夙愿,多次到访中国无果。后来,在丈夫遗物中发现了11枚发黄邮票,上面印有“福州鼓岭”的字样。在一位中国留美学生帮助下,终于弄清楚“KULIANG”就是中国福州的“鼓岭”。1992年8月21日,加德纳夫人飞抵福州。走在鼓岭遍植柳杉树的山道上,她动情地回忆,丈夫小时候常常在此爬树、游泳、打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丈夫儿时住过的老别墅,与9位年届九旬的加德纳小时候的伙伴围坐在一起,畅谈往事,还品尝了当地山民特地烹制的山珍野味,观看了每年安排到鼓岭避暑的熊猫……在福州的所见所闻使加德纳夫人欣喜万分,她激动地说,“这次我为丈夫来圆梦。感谢福州朋友的盛情款待,感谢所有让这个梦变为现实的人。我将把福州人民诚挚的友谊带回美国”。

亲眼目睹加德纳纪念馆展示的文物,完整聆听发生在鼓岭的“美好故事”,我感动,我沉思,……。我深信,国际政治中的现实格局划分和利益纷争,永远也不能代替、抹灭各国人民间的历史交流和真诚友谊。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大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这也是鼓岭一日游的最深刻感悟!2022.3

大V推荐 | 这个秋天,继续闯荡福州鼓山,用脚步丈量她的美

大V推荐 | 这个秋天,继续闯荡福州鼓山,用脚步丈量她的美

wuli自在行走的花

微博|头条号|各OTA平台旅游达人|旅行攻略|摄影 |vlog

每天多一点点的努力,不为别的,只为了日后来福建旅行的你可以有惬意轻松的旅行生活,在喜欢的风景里可以多多停留。



福州鼓山是真的相当大了,想要一次走遍整个鼓山不大可能。


但,我们可以在每个休息的日子,计划一场又一场的徒步,从鼓山下院、马尾龙门……出发,穿越村庄、翻过山谷、跨过溪流,行走在五彩斑斓的山野间,去见识鼓山不一样的美,它的任一角度都不会让你失望,随眼可见皆为美景,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大V推荐 | 这个秋天,继续闯荡福州鼓山,用脚步丈量她的美

。SUMMER


相信,没有哪一个热爱在鼓山行走的人,愿意错过它的美。



穿越路线:

马尾龙门-下井水库-石鼓书香-古茶道-涌泉寺-十八景景区-鼓山

里程数:约11km

起点:马尾龙门公交站,公交可抵达,也可自驾停车于此,或停车于鼓山,再打车过来。



亮点


1.亲子/初级选手都十分推荐的路线,这次宗峰老师也带上了他家的两个小孩同行;

2.一路有信号;

3.一路有多处补给点,可补充水源、解决吃饭问题等;

4.如果自带装备、亲自下厨的话,有多处亭子可供休息,可煮食;若担心所选择的亭子没有水源,可在般若院、石鼓书香取水,一定要自备水袋;

5.到达涌泉寺,如果没有体力下山,可打车;



趁着无极老师回来大虎纠的日子,临时起意安排了一条简单的路线;大部分人上班的日子,刚好是老师们的最后一天假期。


粗花


各种缘由之下,我们集合的时间是大中午的11点,在马尾龙门公交站会面。距离第一次从龙门这个小村庄出发徒步已过去6个月的时间,差点要迷失在这弯弯绕绕的巷子里。


徒步的日子吖

FATHER'S DAY


如果真不知道怎么走,问问村民,怎么去下井水库或者般若院,想来就能给你解决问题了。


行走在路上

THE SUMMERTIME


下井水库停留的时间并不多,四周都是大别野,粗略欣赏下就继续向上吧!


下井水库


午后出发还是挺热的,特别下井水库至天界的这一段路无遮挡,简直暴晒。途中还偶遇三四波反向下山的人们,这段下山是真的很舒服了,一路小跑也很可。


SUMMER。


为了方便煮食以及小朋友有地方可以玩耍,前往有那么点点印象的亭子(亭子没有名字,自行看图找亭子,就在公路边,亭子下方有溪流、有涵洞、有清澈的水源)。以防万一,在石鼓书香还是装了一水袋的水。


2021

08·23

第62条徒步路线

行走在路上

THE SUMMERTIME


亭子距离般若院约1km,沿着亭子一侧的石阶向下走,溪水潺潺,所有的炎热在一瞬间消散无踪。颇巧的是,还偶遇一大叔在此安排了一个吊床休息,相当惬意。


2021

08·23

第62条徒步路线


在溪流旁驻扎相当舒爽,小朋友尽情玩水,我们则是各种装备准备午餐;一侧被木头材料遮盖的蓄水池中有着干净的水源,再也不担心水源问题了。其间,还和大叔蹭了他刚晒好的凉茶,一大锅当下煮好的凉茶喝着是真的舒服。

#


休息的时候,还碰上一阵突如其来的大雨,咨询过两位大叔无甚危险后,一起在涵洞内避雨品茶。如果你有缘找到这里,是真的推荐你在这儿煮茶看山水。




一阵风雨过后,我们收拾好所有行囊,带上那一袋的垃圾,返回般若苑,沿着另一方向走一段陌生的古茶道。



站在古道的护栏边,远处的五虎山、福州城、绿树尽收眼底,仿佛一幅油画在眼前展开。



雨后的傍晚,还未褪尽的水雾弥漫在山谷间,五彩斑斓的树林在白茫茫的雾气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小溪、山林似乎都有一种蓬勃独特的力量,让身至其中的我们身心自在。



途中,还零距离见识了水晶山茶园,郁郁葱葱;可惜的是,只适合远观。


climbing


AUTUMN.

。SUMMER


在一处分叉路口,我们踌躇了,向左:涌泉寺,还是向右:出口?碰个运气,向左:涌泉寺吧!幸而没走几步,偶遇路人,咨询了下,向右:出口继续走的话,将会走到般若苑,来一个环线了呢。




不过一会儿,就看到亭子旁熙熙攘攘的人群,正迷糊间,恍然大悟,这是到了涌泉寺;既然再次来访,怎能不去礼个佛!




涌泉寺至十八景,再沿着任一古道下山,想必我们都是熟门熟路了;雨后,为了防滑,我们选择中间的古道,一路还能奔跑下山,个顶个都精气神十足,看来是真的不够虐。


summer

2021

08·23

结束啦,拜嘤


恰逢缆车停下的空旷位置,看落日的余晖倾洒在城市,如一条绵延不断的金色地毯,从脚下延伸,直至消逝到天的另一尽头。而这不过一个下午的山间行走也就至此打上句号,希望下一个休息的日子,继续行走鼓山。




也许你曾见识过鼓山的各式风情,也许你至今还未抽出时间行走鼓山,也许你已邂逅过它某一刻的美;无论如何,这个秋天、这条线路,还是值得你来走一回。


转载来源:wuli自在行走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