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骄傲——河南世界文化遗产之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佛传故事系列(一):乘象入胎、游园、树下诞生

我们的骄傲——河南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之龙门石窟

我们的骄傲——河南世界文化遗产之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全图

一、龙门石窟的地理位置

我们的骄傲——河南世界文化遗产之龙门石窟

完美全景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我们的骄傲——河南世界文化遗产之龙门石窟

昼夜不同美景

二、龙门石窟的文化价值

龙门石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

三、龙门石窟的世界地位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陆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石雕造像10万余尊,题记2800余品,是世界上造像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被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四、龙门石窟的特点

龙门石窟夜景

龙门石窟内的造像多为皇家贵族营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其中最大的大佛是卢舍那大佛,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

卢舍那大佛

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亦古碑林也。”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体的代表,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是唐楷书体的典范,与宋真宗《龙门铭碑》并称并称龙门书法艺术“双璧”, 堪称中国书法艺术之杰作。

五、龙门石窟景点

龙门石窟景区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个景点组成。

西山石窟雪景


香山寺


白园


众多小石窟


六、龙门石窟的对外影响

日本非常敬仰武则天。武则天在洛阳建造,以及在龙门石窟雕刻石像的消息由入唐求法僧传至日本,天平十二年(740),发愿"朕亦奉造"。于是日本奈良随之建立,内部亦供奉"卢舍那大佛"。

华美夜景

下一篇:河南世界文化遗产之安阳殷墟

↑ 点击上方“龙门石窟景区”关注我们

佛教为外来的宗教文化,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历经魏晋,到南北朝时兴盛起来。尤其是北魏王朝,举国上下崇佛,龙门石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雕造的。

龙门石窟佛传故事系列(一):乘象入胎、游园、树下诞生

龙门石窟西山全景

游客

什么是佛传故事?

龙门小编

佛传故事,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传记。石窟寺中的佛传故事,是将释迦牟尼佛从诞生到涅槃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按顺序排列,组合成不同内容的画面~

龙门石窟中的佛传故事大都集中在北魏时期开凿的古阳洞、莲花洞、魏字洞、普泰洞、皇甫公窟、路洞等洞窟中,一般刻在龛楣及龛两侧,造像精美,作装饰用。其中以古阳洞为最多。

龙门石窟佛传故事系列(一):乘象入胎、游园、树下诞生

龙门石窟古阳洞

在古阳洞南壁第二层大龛第三龛内的盝拱龛楣上有一幅浮雕,描绘了释迦牟尼佛从入胎到成道的10个故事画面。在构图安排上,经过了雕刻者的精心设计:这幅浮雕, 是以组合画的形式,表现释迦牟降生前的乘象入胎、摩耶夫人游园、众花开放、不同寻常的腋下诞生、落地即能行走和说话,及天神侍候、九龙灌顶、母后怀抱回宫等这些非同常人的形象,画面协调、自然。

龙门石窟佛传故事系列(一):乘象入胎、游园、树下诞生

今天小编先为您来介绍一下释迦牟尼佛诞生前及诞生时的乘象入胎、游园、树下诞生这三个佛传故事吧!

乘象入胎

龙门石窟佛传故事——乘象入胎(局部)

画面:一天夜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仰卧于四角攒尖顶的斗帐内熟睡,帐的四周及顶尖处有莲瓣装饰。旁侧一较大的圆形图案里,有一尊菩萨骑着白象,朝帷帐内摩耶夫人奔驰而来,直投怀中,摩耶夫人醒后即觉有娠。

乘象入胎(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疆域辽阔,兵强马壮。国王净饭王,年老无子。一日,国王的夫人摩耶在睡梦中梦见天空中有一人坐乘白象,周围大放光明,普照天下,并有天人散花奏乐,由空中飞下,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夫人从梦中惊醒,告之净饭王,国王不知此梦是否吉祥,便请相师占梦,相师说:“此梦预示圣神已来降胎。太子以后,在家当为转轮圣王;出家学道当得作佛,度脱十方”。

乘象入胎是佛传故事中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在石窟寺中多有表现。画面一般为一菩萨乘白象而行。有的窟中又加画一汉式建筑,内有摩耶夫人右卧于床榻上。

游园

龙门石窟佛传故事——游园(局部)

画面:摩耶夫人在花树中款款徐行,她的身后跟着两个随从,一人撑持宝盖,一人擎着羽葆。

摩耶夫人怀孕后,一直深居宫中。按照当时印度人的习惯,摩耶夫人怀胎期满,国王必须派人护送她回娘家分娩。画面上摩耶夫人昂首挺腹,行走在前,后有侍卫人员持伞盖、羽葆为其遮照。周围有花草、树石,这正是蓝毗尼花园。

兰毗尼花园(图片由龙门石窟研究院提供)

兰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境内)。释迦牟尼的诞生地。离此地西边14公里就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现已不存任何建筑物。近年考古证明该地为迦毗罗卫城的遗址)。图上的白色建筑物是为纪念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王后而建的“摩耶堂”。堂右侧枝叶茂盛的无忧树,传说摩耶王后就是抚该树枝动了胎气生下了释迦牟尼。堂前的水池,传说摩耶王后产前和生下的太子都曾在池中沐浴。

树下诞生

龙门石窟佛传故事——树下诞生(局部)

画面:摩耶夫人途中经蓝毗尼花园,去园中游玩,见园中百花开放,心旷神怡。至波罗叉树(又称摩可婆罗树、无忧树)下,树枝自然低垂,摩耶夫人举右手执树枝,忽然,太子从夫人右腋降生而出。

树下诞生(图片来自网络)

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时间是公元前565年,中国农历的四月八日。佛教将这一天定为“佛诞节”,也称“浴佛节”。佛经上说:释迦牟尼佛降生的时候,天空仙乐鸣奏、花雨缤纷,诸天神拱卫。一时间宇宙大放光明,万物欣欣向荣。天空直泻下两条银链似的净水,一条温暖,一条清凉,来为释迦牟尼佛沐浴(这也是佛教定为浴佛节的典故)。

【龙门石窟佛转故事线图】手机至横收看

在龙门石窟古阳洞这幅跨逾性的佛传浮雕画中,主要表现了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成道的10个佛传故事。今天小编按照时间顺序,为您介绍了前三个。

龙门石窟造像题材极为丰富,雕造装饰十分华丽。雕造于龛楣上的佛传故事,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石窟造像本身具有神圣性,因此雕凿于此的佛传故事自然也带有一种庄重严谨的特色。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

【下期预告】龙门石窟佛传故事系列(二):步步生莲 九龙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