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元宵节 一起走进深圳本土民俗文化 深圳宝安民俗文化节传承创新 重温儿时味道

来源:读特

“声声锣鼓敲,处处庆元宵。春暖天方霁,融和雪正消。”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各地元宵节习俗不尽相同。深圳的元宵节既有客家文化的传承,又有广府文化的融合,节日文化底蕴丰富。

为充分挖掘、展现元宵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培育家国情怀,由深圳市文明办主办,深圳出版集团弘文传媒有限公司、深圳书城中心城承办的2022深圳市“我们的节日·元宵”系列活动之《深圳本土民俗文化里的元宵节》名家访谈活动将于2月13日(周日)下午3:00在中心书城南区多功能厅举办,并同时进行线上直播。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 一起走进深圳本土民俗文化

本次活动访谈嘉宾为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一级作家南翔,由深圳卫视著名主持人王海东主持。活动将介绍元宵节历史来由、发展历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立足深圳本土,重点讲解龙岗客家花灯、下沙村“大盆菜”、松岗街七星狮舞、坪山舞麒麟等本土民俗。现场还将穿插元宵戏曲演唱及猜灯谜赢奖品等环节,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活动形式以线上直播为主,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访谈活动直播间观看直播、参与猜灯谜赢奖品等环节。

深圳一直高度重视弘扬传统文化,深圳市文明办每年都会围绕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文化民俗活动,将传统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相融合。“我们的节日·元宵”除了本次名家访谈,还将举办线上H5趣味答题活动,寓教于乐传承民俗。今年,“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将不断创新形式,吸引广大市民参与体验,把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传承下去。

【嘉宾简介】

南翔,本名相南翔,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一级作家。著有小说、散文、评论《南方的爱》《大学轶事》《前尘:民国遗事》《女人的葵花》《叛逆与飞翔》《1975年秋天的那片枫叶》《当代文学创作新论》《绿皮车》《抄家》《伯爵猫》等十余种;小说五度登上中国小说排行榜,获北京文学奖、上海文学奖、鲁迅文艺奖等20多个;非虚构文学《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登上深圳第20届读书月“十大文学好书”,第八届书香昆明“全国十大好书”等榜单;小说集《伯爵猫》入选作家出版社2021年度好书榜。

(原标题《“我们的节日”元宵节 一起走进深圳本土民俗文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经典粤剧咿呀婉转,舞龙舞狮精彩纷呈,传统美食令人垂涎三尺,古风大巡游多姿多彩让人目不暇接......近日,第二届深圳市宝安区民俗文化节在新桥街道清平古墟闭幕,呈现了一场极富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盛宴,三天时间共吸引1.2万余名市民、游客前来体验,同步开展的线上直播播放量达100万。

众所周知,深圳在1979年3月建市,此前为宝安县,其历史可回溯至东晋时期,距今近1700年,历史悠久,文化习俗内容丰富。第二届民俗文化节活动由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办事处支持,以“传承共享·记住乡愁”为主题,通过岭南民俗服饰展、传统民俗技艺展、民俗集锦展、文化遗产展、各类民俗演艺活动、互动游戏等赏、玩、品多种手段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宣传普及、推广教育,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共享。

深圳宝安民俗文化节传承创新 重温儿时味道

深挖民俗内容 多元展现宝安风情文化

第二届宝安区民俗文化节以宝安“民俗文化”为引子,深度开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10多项民俗文化展览以及民俗互动体验全天候精彩轮番上演,整个清平古墟充满了浓浓的民俗味儿。

深圳宝安民俗文化节传承创新 重温儿时味道

为了更好地挖掘并活化演绎宝安区民俗文化资源,本届民俗文化节在节目内容上做了大量的创新,创造性地策划及落地了湖面表演节目《竹筏箫韵》,渔船、捕鱼翁、簑衣、竹笛、琵琶、小提琴、吉他,引爆了整个朋友圈及网红传播;整体风格定位为唐风,不光所有展区及环境美陈均按唐风装饰,并在节目上与深圳剧院舞蹈团队合作推出了定制版的唐风舞蹈“丽人行”。

深圳宝安民俗文化节传承创新 重温儿时味道

在“妈妈的味道”传统美食展区,共设置9个展位,有合成号、小熊曲奇、麦氏传统奶茶、爱茶、卡士酸奶、沙井蚝油等,让市民重温小时候的味道,体验别样乡愁。传统技艺展区同样设置了9个展位,有艺术剪纸、谢式核雕、古琴艺术、锔瓷、潮俗皮影、插花、植物染等宝安非遗项目。这些精巧、奇异,甚至濒临失传的技术,在此次民俗文化节中“重现江湖”。本次服饰展还展出了50余件岭南传统服饰,以服饰展演为载体,呈现岭南优秀图案文化。此外,在本届民俗文化节期间,还开展了民俗集锦展、文化遗产展、传统伞艺展等展览、展示类活动。通过多元化的表达,让市民在参与中体验民俗文化风情,感受宝安有文化、有内涵、有品质的人文内涵。

传统民俗展演 领略宝安优秀文化表达

“革故鼎新,得宝而安;物华天宝,人文璀璨。”宝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千百年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民俗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传承与发展,经过漫长的时间打磨和淘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宝安民俗。在宝安人的传统节日中,常见的有舞醒狮、舞麒麟、扒龙舟、客家山歌会等习俗。

在民俗文化节期间,麒麟舞表演、粤剧快闪秀、舞狮表演等展演类活动将宝安民俗文化的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注入时尚的气息,与宝安区明日之星赛事联动,由才艺大赛金奖和银奖获得者现场表演,民族吹打乐《鹏城凯歌》、乐队演唱《夕阳醉了》、古筝五重奏《百花引》、器乐演奏《西班牙斗牛士》等节目接连上演,精彩的演出让古色古香的清平古墟洋溢着欢快的音乐;街道民俗文化节目展演,怀德醒狮、水田麒麟、木偶戏、竹笙合奏、原创粤曲......宝安区各街道带来10场精彩节目,再为本次民俗文化节添上浓墨重彩一笔。

多方共同发力 为宝安非遗保护传承献策

宝安是深港历史文化之根,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90处,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非遗”名录1个、省级9个、市级15个、区级29个,位居全市前列。在文化节期间举办的第二届宝安民俗文化论坛上,王程太、张一兵、郑永森、刘明军等省市区民俗文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结合宝安区民俗文化的发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粤港澳大湾区同宗同源的涵养展开讨论,并纷纷为本次宝安区民俗文化节点赞,既让市民在参与中了解悠远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又进一步提高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与此同时,文化驿站-新桥站也在本届民俗文化节上正式启用,未来将为宝安艺术家及市民提供文化交流与服务新平台,提升周边居民文化生活水平。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有更多文化驿站在宝安区各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