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腊八了,你知道北京雍和宫的香火有多旺盛吗,pm2.5肯定爆表 北京的冬天,为什么一定要去雍和宫?
每年腊八,北京雍和宫的僧人都要熬几锅腊八粥,免费发放给来寺庙的香客,那场面太壮观了。今年的腊八快到了,雍和宫又会迎来几万香客来喝粥烧香。来喝粥上香的游客,排起的队伍长达几百米,从雍和宫的大殿一直排到雍和宫的大门外,大门外也要排好长的队伍。

其实专门来喝粥的人很少,因为来的人太多,几锅腊八粥还真的分不过来,正可谓僧多粥少,每人分的腊八粥,几口就喝完了,更多的人都是借着腊八,来烧香的,你看看眼前烟雾腾腾的场面,游客们被熏的一边咳嗽着,一边流着眼泪。

这些善男信女们,借着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十二月初八日,先喝一碗免费的腊八粥,然后再花钱买香来烧。他们在这方面大方到了奢侈,有的土豪会花几百上千块钱,买到几大捆香,一起点燃,然后放进巨大的香炉里面,立刻大殿前面香烟缭绕,四处弥漫,pm2.5一下子爆了表。

这些年,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们全心全意在寻找发财路,于是投资理财的专家和股评人火的不能再火了,其次就是大小庙宇都是香火旺盛,位于首都的雍和宫,火的一塌糊涂,周围一公里范围,不是卖香的,就是抽签算命的,假和尚,假道士,层出不穷。估计寺庙卖香的钱,是一笔不小是收入。足够做腊八粥的了。
发了财的土豪也没有安全感,一定要在腊八这个吉日来雍和宫烧香,他们先在功德箱里一掷千金,然后要买最粗最高的香来烧。正在发财路上的人们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做着发财梦的人们也要在香烟缭绕的气氛里,把梦做的更美好,没准菩萨显灵会指点迷津,帮助找一条生财之道。
婚姻亮红灯的,包二奶的,做小三的,也以虔诚的心态来烧一炷香,求菩萨保佑,帮助化解隔阂,成人之美。仕途不顺的,早就在家里摆了香炉,供了菩萨,除了在家里三叩九拜外,腊八这样重要的吉日,一定亲自到大殿来烧香,才显得虔诚。
金榜落第的,考研不顺的,也都会来烧上一炷香,祈求下一次的好运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没了自己的脊梁,缺钙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扑通扑通双膝跪地,像得了软骨病,凡事都要问问菩萨,看看上帝的脸色,民族自信心早就随着香火烟消云散了。
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国门,他们可以长驱直入,肆意横行,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跪着的民族,只会乞求“和平”割地赔款,八国联军区区几千人,就可以冲进北京城,烧杀掠抢,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跪着的民族,今天人们有钱了,但是腿却软了。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一下子多了几万座大大小小的寺庙,而且都是香火不断,越来越旺盛,烧香拜佛土豪们一掷千金,可是面对贫困山区的孩子,这些人却很吝啬,也就是说,中国人有钱了,他们的钱却不知道怎么花,无论怎么花也不能破坏环境,这样旺盛的香火,相关部门该测测pm2.5了,采取点措施了。

时至凛冬,红叶与银杏早已落尽
胡同里那亭亭如盖的槐树如今只剩枯枝
凛冽的寒风吹着,该猫冬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坐在家中,看窗外风雪,酌一杯热酒
这是冬天里最悠然的打开方式吧

然而,我们不能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
冬天里,总有一些事情,值得我们去做
比如,去雍和宫
龙潜福地,一半行宫一半佛
坐地铁5号线到雍和宫站的时候,如果仔细听,会发现英语报站说的是“Lama temple”,出了地铁,就到了雍和宫。
老北京有句俗话:“男雍和,女红螺”,说的是京城求姻缘最灵的两座寺庙,男性去雍和宫,女生去红螺寺。
今天的雍和宫,承担着咱老百姓无数的心愿;而在几百年前,这里承担的,却是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的未来。
雍正、乾隆两任帝王在此潜龙升天;六世班禅不远万里来此开启藏传佛教入中原的新纪元;十三世达赖在此从宗教上证明了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万里江山,香火连绵,都在这座雍和宫中……
其实,这里原是四爷雍正的行宫
康熙三十三年(1694),雍和宫始建,康熙将其赐给了四阿哥胤祯。二十八年后,帝崩。继位者不是当了近四十年的太子,也不是精通经史的三阿哥,更不是贤名远扬的八阿哥,而是长大成人的“冷面王”四阿哥胤祯。
雍正的继位是大清历史最大的意外,没人想到他会继位,满朝文武想不到,民间也想不到,就连后世的史学家也百思不得其解,但结果是,他成为雍正大帝。
他成了紫禁城的主人,坐上了那张龙椅。却舍不得父皇赐给他的府邸。当然,那时的雍和宫还只是一座贝勒府,称“雍亲王府”。
对这座从小住到大的家,雍正心里充满不舍,哪怕入主紫禁城,也舍不得赐给他人。想来想去,他就把自己的府邸一分为二,一部分改成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上院,一部分则作为自己的行宫。
当他登基三年后,一场大火将行宫部分烧毁,雍正只好将另一半的黄教上院改成了行宫。
乾隆继位 雍和宫改做喇嘛寺院
作为大清历史上最勤政的帝王,雍正在位仅十三年,便崩于圆明园。继位的便是弘历,我们熟悉的乾隆爷。一手缔造“康乾盛世”的君王。当然,如果没有康熙打下的基础和雍正十三年的勤政,乾隆是否能接手一个盛世大清还是两说。
乾隆对雍和宫的感情似乎没有雍正那么深,所以他继位不久后,便决定将这里变成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从乾隆九年开始,短短几年间,朝廷便对这里进行了从行宫到寺庙的改建。
拆影壁,建昭泰门;设桅杆,立宝坊;立碑亭,建钟楼、鼓楼;翻盖殿堂,增建僧舍、印务处、经史馆等八百余间。乾隆亲自赐藏语名:“噶丹敬恰林”,汉语意即为“雍和宫”,意为兜率壮丽洲。
为着这里将要发挥的特殊作用,乾隆还从建制、管理、宗教机构设置等方面给予很高规格和严格规定。比如,在行政方面,当时雍和宫有一个很高的管理机构,即:“中正殿管理喇嘛念经处”,直属管理全国蒙藏事务的最高机构“理藩院”,并设一名“领雍和宫事务大臣”,一般从亲王中选派。
在宗教方面,雍和宫当时有两套班子。一套称“总管驻京喇嘛印务处”,负责管理北京,东、西陵,热河,五台山等各喇嘛寺院的工作;另一套专门管理雍和宫的宗教事务,其机构设置相当复杂。
除了完备的管理机构,雍和宫对僧人的来源和管理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严格按照密宗四续部理论建成的四大“扎仓”,即僧院。扎仓建成后,乾隆就降旨:各扎仓适合担任教习的老师一律要从西藏选送。
之后,一大批精通佛法、道行高深的高僧从雪域高原来到北京,并培养出大批各种藏传佛教人才,这种影响即使到了光绪年间也还发挥着一定作用。
今天的雍和宫,当初的银安殿如今已经成了雍和宫的大雄宝殿,佛祖法相庄严,普渡众生。善男信女虔诚叩首,香烟缭绕。
谁还会想起当年,四爷就在这里,白天升堂坐殿,查账追赃,晚上潜心默思,考虑朝廷诸事,以“不争是争”的超然心态坐看诸王夺嫡。
从绿琉璃筒瓦到黄琉璃筒瓦
历代王朝,皇家宫殿的建设是有一定规制的,雍和宫也不例外,但又由于他是两代帝王的龙潜福地,自有与其他寺院与众不同之处。
比如,雍和宫曾经是唯一一个使用绿色琉璃瓦顶却称为“宫”的皇家建筑。当然,你也许会好奇我们现在看到的雍和宫是黄色琉璃瓦,不是绿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雍正皇帝
当年,四爷归天,灵柩没有按惯例停灵于乾清宫,而是停在了雍和宫。按照皇家仪轨,雍和宫顶的绿色琉璃瓦是不能用的,所以,朝廷紧急施工,将雍和宫中的主要殿堂全部换成黄色琉璃瓦顶。
需要注意的是,当年的黄色琉璃瓦顶也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瓦顶,而是乾隆九年的!这一年很特殊,因为这年是大清建国整100周年。乾隆为表纪念,便将雍和宫进行了一翻大修,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雍和宫。
所以,从康熙三十三年,到乾隆九年,实际上雍和宫前后历三朝皇帝共50年,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金瓶掣签”定转世
雍和宫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驻地后,这里成为大清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就是在这里,大清王朝确立了对西藏及藏传佛教事务的统治,而最为关键的,便是由乾隆帝设立的金瓶掣签制。
数百来年,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早就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宗教仪轨,但弊端也有许多,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当年六世班禅进京面圣之后,由于其圆寂太早,乾隆帝赏赐的大量金银财宝没有得到合理分配,导致了后来的18世纪末廓尔喀(今尼泊尔)人对西藏的入侵。
为了有效管理藏传佛教并西藏事务,乾隆帝设立了金瓶掣签制,解决了活佛转世时选择灵童的难题,并命清宫造办处制作了两个金瓶,一个送往拉萨,用以掣定达赖喇嘛和班禅两大转世活佛;另一个供于雍和宫,用以掣定蒙古、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各大活佛转世灵童。
“金瓶掣签”制度确立之后,内地的各大活佛由雍和宫的金瓶选定,而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世达赖喇嘛和第八、第九、第十一世班禅大师都是由拉萨的金瓶选定。
据史料记载,用于金瓶掣签的金瓶是由乾隆帝亲自设计,并全程监工制成。当时,乾隆帝还考虑到藏族的习惯,又专门将原定镶嵌的红蓝黄宝石改成松石、蜜蜡、珊瑚等材料。如今雍和宫的班禅楼作为展厅,便陈列着金瓶的原样复制品。
雍和宫里的木雕三绝
雍和宫为佛家圣地,自然有许多珍贵事物。除了前文介绍的由乾隆帝亲自设计的金瓶外,最著名的,莫过于木雕三绝。
金丝楠木护佛巨龛
昭佛楼,原为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孝圣宪皇太后拜佛之所。在殿内的北墙,有一座巨大的护佛巨龛,是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雕镂,佛龛从地面直达楼顶,贯通二层大殿阁楼,雕凿了正龙、侧龙、行云龙、布雨龙、盘柱龙、滚地龙等各态金龙共计九十九条。
紫檀木五百罗汉山
法轮殿为寺院僧侣集体诵经的场所,俗称“大经堂”。殿内供奉的宗喀巴大师铜坐像背后,有一座高2.5米、宽3米的木雕艺术品,它由紫檀木雕凿而成,并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铸造了500尊罗汉,称《紫檀木五百罗汉山》。
白檀木强巴大佛
这座强巴大佛为雍和宫“三绝”之冠,它的巨大,从脚至顶高达18米,且地下还深藏了8米,共计26米之巨。乃乾隆十五年,第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进供的白檀巨木为基础,精心雕凿而成。
而且关于它,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话说当年有三个红卫兵来砸佛像。第一个爬上走廊,举起斧头想砍断铁索。斧头落下,没有碰到铁索,却正好砍在自己的腿上;第二个人拿过斧头又砍,却一斧砍空,掉下平台,当即昏死过去。第三个人被吓得站都站不起来。据说这三个人后来没有一个活下来的。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动佛像一下,佛像就这样安然无恙地保存了下来。
雍和宫里的“镇宫之宝”
在法轮殿内的宗喀巴大师像前,供奉着一座释迦牟尼佛像。这座佛像就是雍和宫的“镇宫之宝”,史料记载,这是雍和宫改庙第二年,西藏郡王的颇罗鼐特地从西藏敬献给雍和宫的。已有近300年历史。
如今,皇室已逝,雍和宫却保留了自乾隆年间便开始行使的职能,并将继续维持下去。年人流量在一百万左右的这所院落,每日都在接受人间的香火供奉,寺院上空的枭枭香烟,将历久弥香……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
门票:25元
开放时间:9:00-16:00
交通:地铁2号线或5号线到“雍和宫”站下车即到,也可乘坐公交13、116、117、684路至“雍和宫”站。
雍和宫外面算卦的,都是骗人的
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