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沙子会唱歌,响沙湾,给你一个神奇的沙漠之旅 “天宫课堂”汶川分课堂开讲,带你了解那些背后故事

我是从呼和浩特出发去鄂尔多斯的,包的一日游纯玩团,包含车费、导游费、门票、多数项目、午餐,差不多330一个人。建议有时间还是选择自驾,全程高速,路比较好开,关键来回6、7小时,坐的舒服很重要,跟团用的小巴士,座椅间距小,无处安放我的长腿,哈哈。


响沙湾一共四个岛,莲沙岛、福沙岛只针对住酒店旅客,莲沙岛上就有比较有名的莲花酒店了。还有两个岛是悦沙岛和仙沙岛。
悦沙岛以歌舞表演等为主,比较适合年长之人,如果纯粹想拍照的,也可以选择,因为有美美的沙漠火车,沙漠火车额外收50元/人。
我去的是仙沙岛,娱乐性比较强,各种玩的多。当然时间多的人也可以两岛连玩。我们先坐缆车上岛然后坐冲沙车进景区,冲沙车长得像船一样特别有趣。仙沙岛活动真的很多,除了骑骆驼和全地探险车只能坐一次外,其余都可以无限玩。高空飞索、轨道自行车、沙地摩托车、秋千、沙漠高尔夫等等,还会不定时有杂技表演(走钢绳之类的),在休息用餐区也有演出。
补充一点进去会让每个人租借沙袜,10元一双,可以借一下,方便走路,响沙湾的沙真的很细很舒服,但是太细啦,很容易进鞋子里,穿拖鞋倒还好,但是沙漠里拖鞋走路费劲,有沙袜要好一点。实在不想买进去轨道自行车那边有很多扔在那,皮厚一点也可以去拿。沙漠务必做好防晒,我的安耐晒真是完全不防晒,很快手臂都黑红色了。可以穿件防晒衣。墨镜帽子必不可少,不戴墨镜就去里面租防风镜沙子太细了,风一吹容易进眼睛。帽子也得带绳子的,风大,一玩项目就容易吹走。沙漠拍照以红色最搭,黑白次之。为了拍照我穿了裙子(切记要长裙,否则不方便玩),考虑玩项目,我在裙子里穿了小西短,所以既能拍照又不影响玩乐。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徐登林 文/图/视频
英雄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回头一瞥获得亿万关注。
12月9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一课于15时40分准时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汶川县第一小学校200多名师生参与天宫课堂天地互动,持续时间约1小时,广大师生对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浮力消失实验等表现出极大兴趣。

天宫课堂汶川分课堂一幕
天宫课堂开讲,给学生们带来了太空内容丰富的科学课,天地互动中又让孩子们感知科学的魅力,从而激发起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其实,天宫课堂汶川分课堂顺利开讲,关于预备实验、信息传输和学校科学教育那些背后故事,值得分享。

天宫课堂汶川分课堂现场
地面实验保驾在轨实验
按计划,当天授课项目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在空间站先后出场,进行了太空授课,各种实验十分顺利,让汶川广大师生欢欣鼓舞。

同步浮力实验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为防止万一天地互动出现意外,汶川县第一小学校还准备了地面实验。教授五年级科学的老师董平介绍,学校科学老师分别准备了浮力类实验和水的表面张力实验。
董平将这个浮力类实验叫做“让鱼儿听话”。他介绍,准备一盆水和一个鱼儿装饰的饮料瓶,用手挤压饮料瓶改变瓶内空气压力,从而改变饮料瓶沉浮状态,让人感觉“鱼儿”时上时下。“这个实验很多耍魔术的人也在表演。”董平说。
同步重力实验
另外备用实验是让学生感受水的表面张力。董平介绍,在一块像船的塑料板尾部滴上少许清洁剂,放入水中,清洁剂在水中扩散,利用水的表面张力,推动“船”向前跑。“向装满水的玻璃瓶中加入圆形针而水不溢出和水滴呈球形等现象都是水表面张力的体现。”董平说。
当天,汶川县第一小学校六年级6个班224名学生在学术报告厅参加天宫课堂,其中,何南霏等学生直接与航天员通话交流,12名学生进行同步实验,210名学生和部分老师现场观摹。在太空授课的太空转身、水膜张力实验和泡腾片实验等精彩环节,师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学术报告厅不时发出惊叹声和疾风暴雨般的掌声。
“还好,航天员们在轨实验都很顺利,我们准备的实验最终没派上用场,但这是大家期盼的结果。”董平感慨,说明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非常强大而且航天员们准备得十分充分。
强大科技支撑天地互动
在与航天员交流过程中,汶川分课堂的小朋友们可谓好奇心爆棚。“你们在太空上看到的风景有什么不同的呢?”“你们会看到星星眨眼吗?”“你们能看到UFO吗?”何南霏抛出一连串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王亚平回答说:目前没有看到UFO;由于在大气层外,星星也不会眨眼睛了;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而是深邃的黑色;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因为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何南霏向航天员提问
天宫课堂第一课进行中,航天员们的在轨实验显示在现场设置的大屏幕上,航天员的视频画面清晰,声音清脆响亮,这得益于极具科技含量的太空天路。
课后何南霏接受采访
今年6月24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易予生在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完成天地通话,需要空间站、天链中继卫星和地面站三者的共同参与。约4万公里高空,由天链一号03星、04星,天链二号01星组成的天基测控网就像一个太空基站,将核心舱和地面站连接起来,建立起一条太空天路。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语音、视频、电子邮件数据,以及下行的科学实验数据都走这条天路顺利传输。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四川汶川、广西南宁、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大家不知道,为保障此次天宫课堂在汶川顺利进行,负责录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作人员从11月29日就进驻学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林介绍,按照重大录播规格,此次准备了一主一副两台转播车,而且提前进行了两次演练。“分课堂的信号通过卫星传输到设在中国科技馆的转播系统,再由转播系统与空间站建立天地联络。”蒋林说。
四川元素激发科学兴趣
天宫课堂结束后,蒋林向现场学生介绍,王亚平于2008年驾驶直升机参与到汶川的抗震救灾中。“你们想向她说什么呢?”蒋林问。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高呼:“谢谢王亚平阿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天地话音专用系统是四川智造,主要由位于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打造,我在川观新闻上看到的这条消息。”董平说,他对此非常骄傲自豪,也把这个信息多次与学生分享。在此次参加天宫课堂授课的三名航天员中,叶光富是四川成都人,这在汶川县第一小学校也引起特别反响。
“听说叶叔叔上学时不怕苦不怕累,成绩很优秀,性格也很沉稳,我要向他学习。”参加天地互动的六年级五班学生何南霏说。其班主任龙永波介绍,何南霏爱看书,知识面广,尤其热爱科学,2019年还参加过腾格里沙漠徒步夏令营。
新华社资料显示,叶光富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作战训练股空战射击主任,安全飞行11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叶光富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乘组。参加完分课堂活动的六年级二班学生王越嘉表示,他的理想是当一名航天员,也像叶叔叔一样为国立功。
目前,汶川县第一小学校一至六年级共32个班,有1404名学生,全部开设了科学课,每逢节假日,学校都要专门组织大型的科学实践活动。
“我们学校师生对科学实验和动手创造特别有兴趣,2018年,五年级学生陈紫萱发明的多功能夜用包在四川省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汶川县第一小学校校长董群武介绍,学校此次承担天宫课堂第一课分课堂任务,师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相信这次活动过后,师生对科学、对航天事业将更加热爱。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