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仙境九龙潭 柿柿如意~嵩阴大环线徒步

己亥年冬日的一天下午,风和日丽徐徐吹,蓝天白云袅袅飞,我和几位朋友相约去游览嵩山名胜九龙潭,当地好客的朋友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无需过多寒暄,我们开车径直前往九龙潭。
我们驱车沿着九曲九湾的山沟、河堤匀速前行,一路上,道阔路坦、来往的行人和车辆不多,路旁墨绿的行道树与我们擦肩而过。由于今年天气干旱,狭长河道里的河水已经断流,往年夏日里那种流水潺潺、清清溪水、鱼虾满河游、杨柳随风飘、欢声笑语闹、鸟语花香妙的场面已不复存在。
回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炎热的夏夜里,我和同事手持电灯,在溪水里徜徉,纳凉,戏水,几个小时就能捉到一大桶螃蟹的美事也已成为历史,昔日那滔滔水流、清澈见底、五光十色、幽静潭深的外九龙潭也几近干涸;偶尔还能在河道里看见几处洼地里存有些许积水,河谷里怪石林立、杂草丛生,只有顽强的鹅卵石、山石、五色石、夹杂一些高耸的杨柳树,在寒冷的山沟里巍然屹立、精神抖擞地招呼着游人,指引着航向。
车停翟营村,步行一段石喳路,穿过一节干涸的勺河上游河谷后,沿着河堤小路继续前行。这条路原来是一条废弃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高低不平,好在路程不是很长,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这里是一片开阔地,也是下九龙潭的终点,有几个自然形成的水潭(即白龙潭、会龙潭等)。潭里积水不多,潭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因天气干旱,瀑布已经断流,没有了汛期的那种飞流直下、汹涌澎湃、银珠飘洒的壮美景象了。
顺着山脚开始上山,由于山势陡峭、道路狭窄,我们只能是人挨人,手碰手蹒跚上行,行走在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我们格外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山道是越走越狭窄,有些地方就只能通过一个人,只能侧身而过。山上已经有人陆续下山了。双向相通的山道就显得更加拥挤不堪了。脚下的路全是尖石坚岩,路面极为坎坷不平,人们都是抬高脚步行走,稍一疏忽就会碰伤脚趾头。
路过半山腰捏腰石和山神庙,有磕头、作揖、拜祭或捏腰捶腿的人在那里不停地忙活着;沿石阶继续上行,山路越来越陡峭了,有些地段几乎是直上直下,山道里边是悬崖峭壁,外面则是一眼望不到底的百丈深渊和幽深水潭。行人们更加如履薄冰、胆战心惊。如果稍有疏忽,后果就不敢设想。哎呀,竟然有人带着小孩子在悬崖边上坐着休息,他们还在那里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呢,背后那可是幽幽深渊啊!我真是替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山路愈加难走了,突然,脚底下展现出了一块巨型连山石,山石平坦光滑,上面竟然还有一段段、一簇簇俊美飘逸的水流石纹(传说中的龙爪路),其自然纹路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既像张牙舞爪的巨龙腾飞、又如勇猛威武的蛟龙闹海,水纹路段足足有20多米长,也吸引了不少游人在此歇脚观看,议论纷纷。
在一段山路平坦处,有一处观景台、站在崖边放眼观望,只见下九龙潭顺着峡谷,潭连阶毗、若隐若现、潭幽冰厚、光洁如银,偶有几段细细的冰瀑悬挂在峭壁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晶莹剔透、熠熠闪光,也吸引了几位手持相机的游人在那里手忙脚乱、不停地变换着拍摄姿势。随着快门的一阵阵咔咔作响,一组组优美的影像进入了摄影者的镜头里。
遥想往年的夏季或汛期,嵩山九龙潭倒拜沟峡谷里的龙潭飞瀑、奇景妙观,都会吸引无数文人雅士和众多游客来到这里游山玩水,拨叶弄花,观水听涛,捉笔抒情。游人们在这空旷的山野里,吟唱一曲山歌献给山川林月,诵一首浪漫的诗词献给心上人,吼一腔戏曲给清泉流水;游人们在蓝天白云下漫步,在青山绿水中云游,在绿波花海中徜徉,在松柏绿荫下乘凉;游人们自由自在地在悬崖龙潭瀑布前驻足观看,取景拍照,吟诗作画,流连忘返。
经历了千辛万苦、越过了险路仙道,终于来到了九龙圣母庙和九龙王庙前,由于隆冬严寒,来这里祷拜朝圣的游人不多,只有三两个人手拿供食和金箔在两个庙宇之间进进出出,叩首祭拜,一副虔诚恭敬的模样。
抬眼远望,只见左边是荆棘丛生、山石林立的山坡,后边是气势雄伟、富有诗情画意的巍峨山峰、幽静深谷,右前方则是仰慕已久的仙境佳地上九龙潭瀑布群,山谷里那潭阶相连、银光闪闪的冰挂冰瀑光芒耀眼、引人入胜。我们抖擞了一下精神,沿着高山峡谷继续向上攀行。
在海拔1300多米的山顶上蹒跚而行,一路上披荆斩棘、薅草折枝、翻山越岭、穿沟过坎。沿途中,只见这嵩山背阴深处的神秘峡谷里,天高云淡,寒风刺骨,已没有了往日里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喧哗和沸腾,也不再像一匹奋蹄疾驰、难以驯服的野马,而像一位温柔娴静的少女,这里真正变成了人少鸟稀青山空、天高谷寂山川奥。各个层阶的水潭边,条条相连,束束衔接的冰瀑倒挂悬崖,像冰柱、冰帘、冰幔、冰笋、冰凌、冰芽、冰花,五花八门,千奇百怪,银装素裹,妖娆多姿,似玉带若白龙,晶莹剔透,古怪精灵,瀑布冰封最厚处竟有数米,各个水潭也全被坚冰填平,光洁如镜,真可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各处冰瀑都闪耀着迷人、神秘、诡异、鬼灵的白光,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联想。
终于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嵩山上九龙潭的最高潭真龙潭(也称龙宫),传说20世纪90年代,九龙王真身曾在这里显灵。
真龙潭位于聚龙潭200米处的悬崖峭壁下,潭上四周是百丈悬崖,位置险要,攀登不易,险境丛生,若不是有心人,极难见其真面目,实为嵩山一大奇景。此时此刻的真龙潭已是白茫茫一片,白花花一层,硕大的潭面上晶莹透亮、光洁如银,百丈冰挂冰瀑从空中飞泻而下、灿烂夺目,那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冰石、冰柱、冰山、冰川比比皆是,到处都呈现出了一派千奇百怪、妖娆婀娜的神姿妙态,真好像是进入了神奇的龙宫一般,无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自然的神刀妙笔真是美轮美奂,魅力无限。如此佳地盛景,定会吸引一批批游客、作家、摄影家、美术爱好者来此踏冰、览胜、赏景、拍摄、创作,感受这深山峡谷冬日里的闲情逸致和别样风情。
嵩山美境九龙潭,神仙向往的地方。
作者:陈占超
最近网上出现一个神帖,作者从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变化,预测出雨带已经北移,未来的中国将再次回到盛唐甚至西周时北方温暖湿润的时代!帖子中说明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中国北方正在大面积增加植被,而北方也开始连年出现暴雨,尤其这次河南的暴雨给河南人民带来的难以想象的灾难……
周五到了该规划户外路线的时候了,小雨仍旧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周六怕滑,于是周日一早,一行十四人,分乘三辆车,目标“豆腐”胜地九龙潭。
暴雨过后,好多道路、桥梁都在抢修当中,我们从附近村边一条小路,曲曲弯弯上山了,路旁的柿子挂满枝头,惹人喜爱。

传统的九龙潭路线是走峡谷进山,我们选了一条林间小道,盘桓而上,难度倒是不大,只是一路拔高,也很累人。昨天气温很低,据说白云山、老君山和峻极峰都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昨晚气温低到2度,今天大家都穿的厚了一些,而早晨太阳公公一出来,就洒下了一片温暖,很快冲锋裤里面就有了汗珠。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无论是嵩山的菊花,还是太行山的野韭菜和柿子,每每看到,都想起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虽然现在面临重重险阻,参加一次户外活动很不容易,甚至有了一种失恋般的失落,正如上篇所说“嵩山虐我千百遍,我待嵩山如初恋”,走出户外,便有了一种相见初恋般的喜悦。走在小道上,欢声笑语不断,而路边的野菊花,更成了大家短暂休息时候的最爱,于是爬山运动也变成了采摘之旅。
途中小憩。

顺着羊肠小道,来到北坡大殿前,殿前匾额是凌霄宝殿,说明供奉的是道教玉皇大帝,大概是由于最近疫情的影响,正殿和前殿都上了锁,倒是旁边的规划图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几年前刚步入户外圈子,就来过这里,当时的规划我记得是在整个山的北坡,以现有的庙宇为中轴线,规划九座建筑,最高处的南天门已经矗立在山顶了,而北天门就在前殿前面山腰处,这与传统的庙宇一般建在南坡有所不同,大概是因势利导吧。而本次规划在中轴线两侧又增加了多座建筑,堪称规模惊人了,只是资金从哪里来,什么时候能建成,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继续往山顶进发,路上遇到一片芦苇荡,有芦苇的地方都是多水的,就连上山的小道也是湿淋淋的。秋意正浓,芦花飘荡,这里成为了嵩阴一景。大家纷纷留影纪念,几位美女又开始了奇妙的抖音历程。
来到山顶,往常聚餐的石头边,一边晒着煦暖的阳光,一边等着后续的队友,采摘的“病毒”在队伍里蔓延,崖边的菊花爆满,就连坐在岩石下为大家拍照的红茶老师后边的悬崖边,也有一只没有停止采摘的小手,看来明年有菊花茶喝了。而红茶老师早早选好角度,就等演员们了,是英雄,就上试胆石!
小憩过后,沐浴着东升的日光,透过山顶树林,撒在斑驳陆离的林间小道上,向更高的山峰进发,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层神秘的光线,朦朦胧胧,仿佛来自遥远的仙界。
往常走九龙潭路线,是走峡谷到瀑布处左转上山,今天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从羊肠小道先上山顶,向南下到一个山凹,再一路向上。路边有几棵长在石缝里的树木,都已经有碗口粗了,却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也许是以前太干旱,没等到今年多雨季节的到来,任你是多么坚强的生命,也有脆弱的时候。
途中小憩,听到有猫的叫声,同行的美女,拿出了火腿肠来喂它,它警惕的四处看看,小心翼翼地接近,然后一跳扑了上去咬住,一看就是捕鼠的动作。看着它圆滚滚的身体,应该是小日子过得不错。
几经转折,终于爬上了顶峰,遥望远处是嵩山滑雪场,领队的红茶、李老师分别讲着以前大雪天走这条路线的艰辛历程,我听得如痴如醉。看看GPS显示,海拔1435米左右,在太室山也是仅次于主峰峻极峰1491米的存在了。
天色已近中午,于是就在山顶树林中展开地垫,开始午餐。李老师的小灶又开始呲呲地冒烟了,热气腾腾的面条香飘四野。刚才的小猫咪,也闻着香气跟过来了,大概是没吃饱,又扔给它油条、鸡肉,叼着跑到远处大快朵颐去了。
远处的山峦,青色朦胧,极富美感。
午餐过后带吊床的躺上去,在斑驳的树影下,午休一会儿,由于海拔较高,树林中微风轻轻吹过,还是比较凉的,躺了一会儿,居然有点冻手了,于是收拾行装,开始下山。
继续前行,来到九龙潭瀑布的上方,飞流直下的瀑布声音已经清晰可闻了。遇到最后两个小攀爬点,挂好绳子,上有绳索,下有保护,旁边还有摄影师,轻轻松松搞定。
九龙潭瀑布,也被称为“夫妻瀑”,一左一右,相对无言,含情脉脉。平常干旱的时候,只有右侧的瀑布有水,左侧的经常因少雨而干涸,冬天冰瀑也是晶莹剔透,而刚才能听到水声的瀑布在这个瀑布上方,因为无路可走,只能远观听音而不能亲近,这里瀑布却是真实亲切了许多。
作为九龙潭最著名的景点,不在这里打个卡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站在下面,有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虽然景观有点微缩,却不妨碍大家的好心情。
穿过瀑布形成的小溪,向山谷出口方向走去。静静的小溪,淙淙的流水。
下到山路半山腰的九龙庙,等一下后队队友。九龙潭半山腰有两座寺庙,一座名为九龙庙,一座名为九龙圣母庙。九龙圣母庙门口有一副对联:“为佛为神亿万年永固皇图,自汉自唐几千载相传胜境。”这座庙也把上下山的道路卡的死死的,关上庙门,就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关卡。
九龙潭位于太室山北麓,为嵩山七十二峰中鲜为人知的幽处胜景。因为地处偏远,目前属于未开发景区,但是相比嵩山其它景区,这里林深草密,瀑布成群,潭多水碧,九龙潭的风景却丝毫不逊色,尤其夏天也是亲子戏水的好地方。
出了峡谷,经过村子,看到一棵果树,果实很大,后边一起的两个人讨论:是柿子吗?不像,柿子没有这么大;是桃子吗?季节不对;是梨吗?样子不太像;这时候主人听到有人说话,出来笑呵呵地说,这是木瓜……
本次活动走了嵩阴大环线,全程大约20公里,从无名小路登顶嵩阴山顶,又反穿九龙潭景区,略有攀爬,是名副其实的徒步线路,但是两个攀爬点又带有一定的挑战性。
由于九龙潭豆腐是用当地泉水所做,风味独特,也成了本地一大特色,很多人来这里爬山,顺便买点豆腐回去吃,所以也说九龙潭之旅,其实也就是“豆腐之旅”,出了村口,连我这不常在外买东西的人,也跟风买了二斤豆腐,要尝尝鲜。
总之,雨后的山体,略有湿滑,还是要小心谨慎,做足功课,户外活动,开心第二,安全第一!
照片视频来源于本次活动成员,由孔明编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