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瓦努阿图怎样?从衣食住行带你走进真实的移民生活 一个华人拥有90%商铺的国家,连总理的座驾都是“红旗”

近几年,瓦努阿图移民项目越来越火,海外人士对这里极其关注,瓦国移民项目简单,办理周期短,移民福利丰厚,护照价值高,且拿身份成本低,受到了申请者的青睐,除了申请者关注的护照功能及移民政策之外,许多人也在问移民瓦努阿图的生活怎样,那么究竟移民瓦努阿图怎样?移民瓦努阿图的生活如何?今天就带大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带你走进真实的瓦努阿图移民生活。

移民瓦努阿图怎样?从衣食住行带你走进真实的移民生活

一、衣

都说瓦努阿图经济不好,的确,瓦努阿图与大国确实无法相提并论,但瓦国经济发展很好,一直在保持持续增长,基础设施也很完善,当地城区商店很多,且多为中低档商店,店主也有很多中国人,售卖各种从中国运去的小商品,集市很热闹,也有路边摊儿,你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而且当地人很友善,素质很高,很多无人售货摊,人们依然会自行购物付款,民风淳朴,很享受生活。

二、食

瓦努阿图有很多商店和大超市,规模和北京的大超市并无区别,申请人完全不用担心生活问题,也不要把瓦国想象的太原始,大农贸市场的蔬菜比超市的更新鲜便宜,大米、油及白面不比北京便宜,物资丰富,物价也很低,生活很舒适。

移民瓦努阿图怎样?从衣食住行带你走进真实的移民生活

三、住

瓦努阿图的居住条件很好,而且房价很低,当地政府对于房产的限制很少,很多投资者会选择在当地自建房产,手续简单,操作便捷,租赁房产也很便宜,在维拉港租房,10平米的普通两居室一个月仅需6000多,汽油也很便宜,总体来说居住市场相比国内好很多,相比欧洲的高物价,瓦努阿图的房产市场真的很划算,自建房产成本也很低,无论是自住或者投资都很划算。

四、行

在瓦努阿图出行,可以选择自己开车,或者坐出租和bus,当地交通很便利,出行很方便,而且当地人很友善,看到车过来,大部分都会停车,这里的主要机场是维拉港机场,提供往返于维拉港和世界各地之间的航班,比如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悉尼、墨尔本,新西兰的奥克兰、斐济的纳迪镇等,直接通行多个国家,前往其他国家也都很便利。

看完瓦努阿图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移民生活情况之后,你觉得移民瓦努阿图怎样?是不是心动了呢,移民瓦努阿图的生活就是如此美好,无论是自然环境或是生活方式都非常适合移民,快来瓦努阿图,享受无比惬意的移民生活吧。

今天分享到这里,欢迎浏览小编其他文章,评论或者私信小编获取更多信息

公众号熙邦海外移民Gina

一个华人拥有90%商铺的国家,连总理的座驾都是“红旗”


1、

总理坐红旗车的岛国


在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的首都维拉港,一台牌照为“PMG1”的黑色红旗车停放在国会大楼,那是该国总理的座驾。和这座国会大楼一样,这台红旗车也都是中国捐赠,见证着中瓦友谊。


一个华人拥有90%商铺的国家,连总理的座驾都是“红旗”

瓦努阿图总理座驾


在30年前,瓦努阿图几乎没有华人的踪影。这个1980年才获得独立的岛国,长期以来,只有欧美游客来这里寻找与世隔绝的假期。但是随着中国的瓦努阿图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游客,甚至中国移民,也开始在这里落地生根。


瓦努阿图目前还是一个比较贫穷和落后的国家。这里的人民大多数以务农为生,甚至还有许多人保持着部落生存模式。因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再加上这里的人民天性乐观淳朴,他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并不迫切。天冷了找一片芭蕉叶盖上,饿了就伸手摘一个果子果腹,即使一无所有,依然可以开心地弹琴唱歌,不知忧愁为何物。


一个华人拥有90%商铺的国家,连总理的座驾都是“红旗”

瓦努阿图原住民


正因如此,瓦努阿图被称为幸福感最强的净土。


1934年,来自广东江门鹤山的冯葵,跟着叔父踏上了这片“净土”,那时他只有11岁。多年以后,他还记得初到时的情景和苦难。


“到处都很凄凉,全部都是铁皮房子,白天热得要命,晚上又冷得跟冰箱一样,我到现在都难忘”。


小小年纪的他不会想到,这次本来短暂的停留,却一再耽搁,一直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斑白,他将瓦努阿图当作了永恒的家园。


冯葵


叔侄两人本来是为了逃离家乡的贫穷和战乱,乘船来到瓦努阿图暂时停留,准备等时局好转就回国或者中转去其他国家。当时他们眼前的瓦努阿图,除了英法殖民者兴建起来的一些欧洲建筑,其他地方都是一片荒凉。唯一值得安稳的,是这里远离战乱的平静生活。


不过这种平静生活也很快被战火波及。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浩瀚的太平洋成为了军舰、鱼雷密布的战场。


作为英法的共同殖民地,瓦努阿图属于同盟国,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10万美军驻扎的军事基地。美国人在这里迅速建立起来了海军医院、可供战斗机起降的军事机场等等军事设施。


时局变换,冯葵的叔叔却在此时看到商机。他靠着从周边国家运输粮食物资到瓦努阿图,发了一笔“战争财”。叔叔还手把手将这个生意交给冯葵,从此叔侄二人就开始在瓦努阿图做起了贸易生意。


战争结束后,叔叔和冯葵并没有离开这个让他们获得财富的岛国,而是开了一家杂货店。几乎没有工业的瓦努阿图,所有的工业产品都要靠国外进口。


冯葵一直很感谢叔叔的照顾和提携,使得他能够在异国他乡成家立业。



2、

从杂货店到瓦国最大免税店


随着时局的安定和冯葵的成人,叔叔开始为他操办人生大事——从广东老家给他寻个老婆。


在回国相亲的时候,叔叔只跟人家说,自己和侄子都是华侨,在国外开了百货商店,还是当地最大的粮食批发商。


当时广东地区对于出国“过蕃”是有着共同记忆的,那些穿着西装,提着皮箱从国外回来的人,都是衣锦还乡,华侨更是富翁的代名词。对于当时靠吃番薯叶充饥的广东地区来说,能够把女儿嫁给华侨,是最好的归宿。


于是,一位和冯葵年纪相仿的广东姑娘,就这样决定了自己的终身。


令这位姑娘没有想到的是,都是出国,她来到的却不是传说中遍地黄金的西洋和南洋,而是一片荒芜的岛国。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尽管冯葵对妻子百般照顾,依然无法消解她心中的失望。从嫁到瓦努阿图的第一天,妻子就是以泪洗面,一直哭到了他们的大儿子出生。


“当时条件很差的,没有电没有自来水,要用水都是拿个大缸子装着的”,冯葵说:“每一个嫁到瓦努阿图的新娘,都是以泪洗面的,现在的妹崽要是来了,肯定掉头就走的,难道跟着你吃草吗?”


对于这些往事,冯葵十分感慨,他在心中感激妻子能够与他患难与共。


冯葵的妻子


能够耐得住寂寞,才能够在瓦努阿图生存。


“生意就是这样守出来的”,冯葵说:“这里来来往往很多华人,很多人都把这里当成过路的驿站,都想着去澳大利亚、去美国,去欧洲,像我这样的是没有办法,从小就在这里做生意了,只能死守着,但好在后来也把生意守出来了”。


随着瓦努阿图大力开发旅游业,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边度假消费,冯葵的店铺因为整洁干净、货物齐全、服务热情,成为了当地的热门店铺,好几次被旅游杂志推荐为瓦努阿图旅游必去的购物点。


看准市场的冯葵,将所有积蓄拿出来,将店铺扩大升级,从过去的杂货店直接升级为当地最大的免税店。


说是最大,其实也就是一幢三层的小楼,毕竟瓦努阿图的商业规模有限,这已经算是当地的“购物天堂”了。



不管后来来了多少华人商家,在瓦努阿图开了多少店铺,冯葵的“Fung Kuei”免税店在这里的领军地位,一直无法撼动。他不仅仅是华人,更是在瓦努阿图长大,守了一辈子的岛国居民。



1961年,冯葵的叔叔与世长辞,根据叔叔的遗愿,冯葵将他葬在了瓦努阿图的华人坟场。这里埋葬的都是华人,有些墓碑年代久远,没有姓名,但都无一例外地朝向西北——朝向中国故土的方向。



3、

中国移民2.0时代


古稀之年后,冯葵将免税店的生意交给了儿子打理,儿子将免税店的规模再度扩大,还引进了“劳力士”这样国际奢侈品专柜,价格比去澳大利亚买还要便宜,吸引了许多国际游客,更加巩固了他们在瓦国百货霸主的地位。


冯葵免税店升级版


而在冯葵退休之后,瓦努阿图也迎来了中国移民的2.0时代——大陆新移民的到来。


90年代之后,中国和瓦努阿图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1995年,中国开始向瓦努阿图的学生提供来华奖学金。1996年,中国开始帮助瓦努阿图兴建基础设施,包括现在瓦努阿图的国会大楼。



瓦努阿图唯一一个在国际上获得奖牌的体育项目,正是在中国教练和运动器材培养出来的乒乓球队。在2012年举办的 “南太平洋杯”公开赛上,瓦努阿图乒乓球队获得男单金牌、女单和男团银牌、女团铜牌,还先后参加了北京、伦敦奥运会。



大量的官方交流也促进了民间的互动。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知道了这个在澳大利亚边上的岛国,前来旅游、经商、定居。


到2013年的时候,人口不过30万的瓦努阿图,已经有3000名华人在当地定居。要取得瓦努阿图的绿卡非常简单,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华人,规定只要交一笔钱(大约5万人民币左右)就可以拿到绿卡。


之所以把绿卡的门槛放到这么低,是因为瓦努阿图需要华人。这个国家到今天依然民风淳朴,人民只知务农而不知商业,想要发展商业,瓦努阿图现在能靠的只有华人。


目前瓦努阿图90%的商店由华人经营,他们从中国进口物美价廉的商品,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新的移民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担心华人垄断本国商业的声音,这些年在瓦努阿图也出现得越来越多。政府对于华人移民的宽松政策,经常被反对党拿来说事,成为打击竞争对手的材料。而且华人做生意的手段,基本上令当地人无法与之竞争。


首先华人能够拿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其次华人擅于打价格战,一开始就是通过降价先把本土的店铺挤垮,然后华人之间再用价格竞争,外加一些灰色手段。


有当地华人说,感觉现在的瓦努阿图人对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了,而且没有之前那么淳朴。其中的原因,是一些华人喜欢走捷径,常常用贿赂的手段在瓦国经商,导致他们再去办事的时候,如果不贿赂相关人员,效率就会差很多。


这是瓦国人对华人的一些抱怨,当然瑕不掩瑜,华人对于瓦国的贡献可以说至今无人可以取代。如果没有华人,瓦国的商业绝不会是今天这样繁荣。


瓦国人的天性,可能就是“不羁放纵爱自由”。他们对于繁琐的工作不胜其烦,心情好要休假,心情不好更要休假,相比于长久的未来,他们更多是“活在当下”。



曾有一位华人店主讲过这样一个笑话:他店里的一位女员工经常请假,后来他规定请假必须有正当理由,于是女员工找遍了各种理由,后来干脆说“家人死了”,反正一个月最少要“死两次家人”。


这,就是瓦努阿图。


这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度,这里对华人也不是完全的欢迎和掌声,但这里,接纳了3000名华人和他们的生意。


从最早一代的冯葵到如今的大陆新移民,他们在世界各地寻找第二家园,机缘巧合之下来到瓦努阿图。他们像所有在海外打拼的华人一样,用智慧和勤劳,还有默默坚守的韧性,为自己赢得了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