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会有个双水镇,不仅名胜古迹多更有好吃美食,值得一来再来 江门这个离市区仅半小时车程的小岛,春暖花开!周末游说走就走
一提起广东江门新会,广东人心里便迅速涌上两个词汇:小冈香和陈皮。双水小冈,不仅有浓厚的香文化、陈皮文化,更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好地方。
1、令人大长见识的小冈香
小冈香是新会双水镇小冈的传统产业,始于明朝,距今已经600多年历史。据说,小冈曾经是“公仔戏”之乡,戏班的人每次演出前必定焚香祭台,需要大量的香。为了节约成本,便开始自己制作香,久而久之,竟然发展成为产业。

关于小冈香的起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江门新会自1494年起,曾建成国母殿奉祀杨太后,后来又建了忠义堂用来纪念抗元将士。新会崖山祠庙群非常闻名,各地常来拜祭,因此给小冈香带来了开创的机会。最终使小冈香一跃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没来双水镇前我一直以为香只有黄色,但小冈香颠覆了我的认知。不仅有盘香、线香、棒香等,就连颜色也能做成五颜六色,让人大开眼界。

作为世界华人香都的小冈,方圆30平方公里的范围,总是飘着极淡的、极好闻的香味。有着大小制香业1000多家,花色品种100多个。小冈香从80年代起就受到全世界人的追捧,尤其手工搓香极受欢迎,小冈人几乎人人都会搓香。
传说,手搓香最早是由戴氏发明创造,后来将这门手艺传给女儿,就这样母传女、婆传媳地传承了下来。在小冈,这种传统的手搓香是最受欢迎的。
有一位叫谈巧霞的姑娘,在搓香比赛中拿过冠军,据说,一个小时的时间她可以搓1000多根香。
手搓香的香灰是一种带着香味的木粉,例如檀木、沉香、杉木、柑皮等等,用水和匀,再加上黏合剂调制成香泥,这种香泥闻起来有着淡淡的香味,拿在手里也不粘手。只见搓香人三两下之后将香泥“淋”上竹签,一根香便这样大功告成。不过,外行人看着简单,实际却蕴含诸多技巧。
在新会双水镇,有一种场面非常令人期待,那就是晒香。不看晒香,相当于白来小冈。
在祥有福香行,我有幸见到了这样的场面。
只见一片片盘香放在晒网上,远看像一张张光盘,场面十分震撼。最近天气好,盘香晒一天就已足够。此时,已近黄昏,工人正将晒好的盘香搬进仓库。
要判断盘香有没有晒干非常简单,有经验的人只需要看一眼就能知道,还有一种笨拙的方法是将盘香从中间拎起来,上下弹动,晒干的盘香会弹性十足,没有晒干的则会断掉。
小冈香的香文化历经600多年传承,依然发展得红红火火,小冈甚至建造了属于自己的香业城,只要来了双水镇,便能在香业城找到自己心仪的那种香。
小冈香业城展示的不仅仅是新会的香文化,更是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2、果然是陈皮之乡
初识小冈,不仅看到了五花八门的香,也看到了晒香,更是见识到了双水人对陈皮的执着与厚爱。
只要来到双水,遍地皆可见陈皮。
小冈香业城有许多售卖香业并附带售卖陈皮的商家,陈皮越陈则越贵,有一家铺最贵的陈皮来自于80年代,已经卖到了2万多块钱一斤。
贵客上门,人们总是会泡上陈皮茶,或者做上陈皮饭招待。如今,正是果柑成熟的时节,随处可见人们剥陈皮、晒陈皮的场景。
相信许多人对陈皮的瓣数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陈皮一定是三瓣呢?
我也带着这样的疑问询问了一名正在剥陈皮的人,据说“只是为了美观”,不过也有人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陈皮才采用了三瓣。
广东人对陈皮非常熟悉,认为它对人体有诸多好处,因为价格昂贵,哪天要是有人送你陈皮,那可真是送了一份“厚礼”。
3、豪山村仲羽张公祠
双水镇旅游资源丰富,古村古迹非常繁多。
豪山村是江门新会双水镇的下辖自然村,村里有座古老的仲羽张公祠。
当来到这座祠堂的时候,被地上白花花的一片陈皮吸引住了,看起来就像棉花铺在地上,将仲羽张公祠映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张仲羽是豪山村始祖,为元朝的官员,这座祖祠为清代雍正年间初建,清代咸丰元年重修,光绪元年第二次重修。1884年,晚清名将张其光在仲羽张公祠大约200米之外又建了座张将军家庙,顺带捐白银千余两,再次重修了仲羽张公祠。
仲羽张公祠是豪山村张姓祖祠,门前立有两个高8.8米的华表,分别刻有“御赐振勇巴图鲁张其光”和“御赐利勇巴图鲁张昆”字样。“巴图鲁”在满语中是“勇士”的意思。张昆与张其光同宗,将两人华表同时放在张氏宗祠门前有着光宗耀祖的意思。
祠堂的围墙边还立有刻着“圣旨、奉天诰命、张其光立”字样的石碑。足以见证张氏家族曾经的荣耀。
那么,张其光到底是谁?
4、豪山村张将军家庙
豪山村的北面有一片古建筑,青砖乌瓦,一条条老胡同将岁月写在了斑驳的墙面上,三三两两的老人在胡同口坐着闲聊,仿佛将时光映衬得更老了。
张将军家庙就隐藏在这片老建筑里,坐南向北,为晚清时代典型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主建筑有山门、中座、后座三进,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这张将军说的便是张其光了。
张其光于1831年出生于豪山村,5岁入武馆学艺,习得一身好武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浙江海防军情告急,张其光随家乡200多名青年投身浙江水师。因作战英勇,表现出色,受到朝廷嘉奖。
同治年间,因浙江沿海盗匪猖獗,张其光被调任海防记名总镇,上任后击沉海盗船数十艘,生擒海盗50多人,救出被劫乡民近200人,被皇帝钦赐“振勇巴图鲁”称号。还给升了职,先后担任瑞安协副将、定海镇总兵,署理浙江水陆提督军等要职。
村里至今还保留有一口三眼井。据说,光绪年间,因张其光立下大功,慈禧太后召见张其光夫妇。问张其光夫人,张其光立下如此大功,该立几品官好。因夫人不懂朝廷规矩,便回答说:不用太多品,一品就够了。
夫人的回答逗得慈禧太后哈哈大笑,便封其夫人为“一品夫人”。因张其光当时只是三品官员,为让子孙后代饮水思源,便命人打造了一口“三眼井”。这口井至今依然水源不竭还在使用当中呢。
张将军家庙附近有一汪池塘,池水清透碧绿,池塘边忙碌的人们正在晾晒陈皮。熟练的动作,手下陈皮迅速翻飞,他们需要先在果柑上划上三刀,将果肉剥离,再将三瓣相连的陈皮翻面,在晒场上晒干。
在这里,果皮比果肉更受欢迎,剥下来的果肉是要扔掉的,我们找他们要了几个果肉品尝,味道很是清甜。就像这座古村,故事也像陈皮一样越陈越香。
5、东凌村400多年的步天桥
从豪山村到东凌村仅有不到10分钟的距离,东凌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村口的大树下,聚集着很多农闲下来的村民,他们三五成群地玩着扑克,给人一种时光静好的感觉。
东凌村的村口有座建筑上面写着“东凌大队”,莫名让人想到70、80年代的旧时光,里面其实是座电影院。
东凌村最知名的建筑莫过于步天桥。步天桥始建于1591年,由清朝乾隆年间东凌乡绅张思仁捐资修建。步天桥横跨东凌涌上,东接东凌涌,南通天亭墟,是双水镇闻名遐迩的古代名桥。
步天桥的得名很有意思。南宋末年,南宋小皇帝赵昺君臣逃至东凌涌,水流湍急,此处却无桥可供他们渡过,正急得不行,一位叫做陆秀夫和张世杰的人指挥官兵一起搭建了一座简单的桥,因赵昺贵为天子,此桥便被称为步天桥。
如今,一晃许多年过去,桥头种植的百年大榕树和木棉树见证了步天桥一天天的变化,当春天来临,木棉花开花的时候,步天桥被木棉花映衬,红得似火,那时候,古桥更是美得不得了呢。
6、上凌村桃花山和大圣寺
双水镇上凌村有个著名的将军山风景区,桃花山和大圣寺分列其中。
人们常说,双水镇即有斑驳的古墙,也有飘扬在农田牧园里的田园风光,更有花开的热闹和丰富的历史。这话总结得十分到位。
桃花山在将军山风景区的入口处,山上种植了3种颜色4000多株桃树,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山上热闹得游人根本立不下脚。
虽然距离桃花山的桃花盛开还有2个多月,我们没能一饱桃花漫山的模样,但仅是一个名字便让我们对其美景充满了想象。此时,也只能待到来年春满园,掬一捧清水,哼一曲歌谣再与之相约了。
大圣寺在将军山脚下,毗邻曾坑水库,犹如镶嵌在古兜山北麓的一颗明珠。大圣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据说,庙宇的墙根用的是每块约2吨重的花岗岩砌成,高度达到近3米,这才使得大圣寺保存几百年而屹立不倒,堪称奇迹。
从大圣寺沿着山路能一直登到将军山的最高处,站在将军山最高峰甚至能将整个上凌村的风光一览无遗呢。
7、双水镇不仅有美景还有美食
双水镇历史丰富,古迹众多,就连美食也很有自己的特色。
东北村黄皮果蔗
在双水镇东北村有一片100亩的甘蔗地,因土地肥沃,灌溉方便,这里的甘蔗全为一种颜色:黄色。与一般的黑皮甘蔗和普通的黄皮甘蔗不同,这里的甘蔗吃起来像水果,水分多而且超甜。
据老板介绍,最贵的时候一吨能卖到3000多块钱,有时候一根甘蔗最高能卖40多块。要知道,在广西,那种只能制作红糖的甘蔗仅能卖到500元一吨。
虽然很想品尝一下这种吃起来像水果的黄皮果蔗,但距离甘蔗成熟至少还有1个多月时间,只能咽下口水再等候一段时间了。
双水来记烧腊店
位于双水镇双水商贸中心1楼的来记烧腊店可不简单。曾上过中央台《美食中国》节目,还曾获得2018年新会特色美食烹饪大赛金奖。
广东人对烧腊可谓情有独钟,无论是祭祖或是家有喜事,都必有烧腊。广式烧腊用的猪也有所讲究,猪肉要不肥不瘦,调味料要放得刚刚好,火候的掌控也要刚刚好,否则火小了皮不够脆,火大了会烧焦。
来记烧腊店的叉烧味道极好,肉质肥而不腻,吃起来又弹又滑,香炙入口,吃前沾一些白糖,味道更是独特。
据说,这家店最火的时候一天能卖掉80多头猪。
田心腊鸭
田心村的腊鸭有多知名?据说田心村立村之时,便已有了田心腊鸭,拥有100多年的制作腊鸭历史,口碑更是名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每到冬季,田心村的村民便开始忙碌起来,将鸭子洗净腌制24小时,再将盐渍洗净,穿上绳子在滤网上晾晒,最终成为口感入味,香气十足的腊鸭。
这种传统古法制作的腊鸭广东人极其热爱,每当来到田心村必买上几只回去,与米饭一起蒸,便成为一道香喷喷、唇齿留香的腊鸭饭。
广东人总能将腊鸭制作成各种美味的菜肴。田心村还盛产腊肠、鸭肾、腊肉,与腊鸭一起成为田心村的知名招牌。
田心牛肉
其实,田心村的牛肉也是口碑极佳,据说还是镇村之宝。
在田心村古朴的村落前有一条小河,河里鱼虾成群,但没有人捕捞。我曾困惑地问村民,为什么河里有这么多的鱼却没有人打捞呢?没想到村民回答说,这些野生鱼个头还太小,村民根本看不上这样的小鱼。这个回答让我倍生羡慕,要知道,城里的人日日坐在河边垂钓,钓到一条指头长的小鱼都会乐上半天。
田心村生态环境好,水清草肥,经田心村养殖出来的牛,其肉质色泽鲜亮,香醇可口。田心村有一家档口专做田心牛肉,因价格公道,口味醇厚,日日客源爆满。
我们就在此品尝了一顿丰盛的全牛宴,吃得极其满足。
百年恒益
小冈香业城二楼有一家美食店,名字对于广州人来说极其熟悉,因为其分店众多,据说属于开一家火一家那种,连食神蔡澜都曾竖大拇指夸赞。这家店就是“百年恒益”,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店。
恒益除了广式点心外,最具招牌的一道菜便是烧鹅,将古井烧鹅的美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说恒益的烧鹅连柴火都采用纯正的荔枝柴,烧出来的烧鹅皮脆肉嫩,还带着荔枝的香味。是一家不容错过的必吃美食店。
双水,一个值得一来再来的地方
双水,虽然与之接触的时间很短,虽然只是初识,虽然看过的风景吃过的美食仅是双水诸多名胜和美食中小小的一部分,但早已被这里的古朴乡风、丰富历史、好味美食所深深吸引。
这里绝对是一个值得一来再来的好地方。
春暖花开,踏青正当时!
从市区出发仅需半小时的车程,
就来到了新会区的大鳌岛,
这里花开烂漫,面朝西江,
还可以体验渔家风情,享受“慢生活”!

彭伟宗摄
大鳌岛,
由西江下游的两个江心岛组成
大鳌岛和红卫岛,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资料图

彭伟宗 摄
此时
大鳌红卫岛那一株“五邑最美古木棉”
是最不容错过的风景。
它醉卧在西江边上,
红红火火,美不胜收,
就等着你来拍下它的最美一刻!
彭伟宗摄
在大鳌的红卫岛码头
可以乘坐小轮渡,
大概几分钟就能到红卫岛。
彭伟宗摄
3月时节,
大鳌红卫岛虽有烟雨朦胧,
但此时它也不再是纯粹的水墨色,
抹了点绿,点缀了红。
彭伟宗摄
红卫岛不大,
环境却非常优美,
岛上居民的生活很是悠闲。
每户人家的后花园,
都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种着不同种类的花卉和蔬果,
一派水乡田园气息。
彭伟宗摄
走在红卫村的村道上,
你还不时看到汪星人、猫星人,
在午后时分,伴着温暖的春风,
汪星人静静地休息着,
为晚上的值守做准备呢。
彭伟宗摄
甜甜圈摄
这是一座生活着的村落,
这里的老屋已经很旧很旧了,
旧到老树的藤蔓蔓上了斑驳的墙,
旧到房屋已经忘了自己最初的颜色。
但此时,
春燕不时地在叽叽喳喳,
给这座村落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甜甜圈摄
沿着村道一直往前走,
你会看到一棵花开正艳的勒杜鹃
据说已经有30年了,
它整整盘踞了半间屋子,
而且已经成为网红了,
不少摄影师都来这儿拍它呢~
彭伟宗摄
甜甜圈摄
当然,
最引人瞩目的还是西江边的那棵古木棉,
粗壮的枝干满是历史的气息,
枝头盛开的花朵,
如一团团在燃烧的火苗,
昭示出她满满的的生命力。
彭伟宗摄
彭伟宗摄
这棵古木棉高约30米,
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属国家二级古树。
每当花开之时,红棉鲜艳夺目,
站在山上高点,
眼前就是一幅
“木棉花开、渔翁撤网”的水乡特色构图
彭伟宗摄
比起盛名在外的红卫岛木棉,
沉默在三十六顷村的那棵古木棉,
此时花开正艳,
在静静地等待着知音人!
三十六顷村与红卫岛仅有一河之隔
仿若一个遗落在水乡的梦,
一个小心就进入了它的梦境。
弯弯曲曲的村道,
开了多年的老字号小卖部,
还有静静开放的朱顶红
在这里,
即便只是在巷子里瞎晃荡,
也能感受到浓烈的怀旧气息和淡淡的温馨。
彭伟宗摄
春天,是一个充满色彩的季节,
浮生偷得几日闲,
赶紧约上朋友,邂逅这个美丽小岛吧!
大鳌岛,吃正宗黄沙蚬的新胜地!
春暖花开,
正是一年中吃黄沙蚬最好的时候!
江门人熟知的是睦洲黄沙蚬,
但其实,大鳌的黄沙蚬同样肥美味鲜,
都是产自西江下游的同一水域。
最近,
来大鳌游玩的朋友们越来越多,
他们除了踏青赏花,
观赏大鳌独特的水乡风光,
最重要的一个行程是——吃黄沙蚬!
那么,
现在就跟随美女主持人
到大鳌赏春花、品西江河鲜,
让你的舌尖与春天来一次邂逅吧!
↓↓↓
黄沙蚬,又被称为“西江鲍鱼”。
在大鳌岛附近一带水域,
西江水质优良,黄沙层较厚,水流相对平稳,
利于黄沙蚬的生长,
因此这里出产的黄沙蚬粒粒都是黄橙橙的,
肉质肥美饱满,没有泥味,引人垂涎。
遍布大鳌岛内的酒楼、餐馆都做得一手好菜,
客人只管品尝这美味的黄沙蚬就行。
吃黄沙蚬,
最讲究原汁原味,
仅配以油和盐,
便能成就一盘美味的油盐蚬,
其他做法还有蒜蓉蒸蚬,
“卜卜蚬”、蚬肉小炒等。
无论哪一种做法的黄沙蚬,
都在挑动你的味蕾!
小编特别推荐的是卜卜蚬,
这道美味可以根据客人要求在餐桌上做,
烹煮时加一些猪骨汤,
再加油盐和蒜蓉调味。
煮的过程中黄沙蚬爆开会发出“卜卜”的声音,
故名“卜卜蚬”。
“卜卜蚬”可以边煮边吃,
最好是开一个吃一个,味道就更鲜了。
因为加了猪骨汤,
每一个黄沙蚬裹着浓郁的汁水,
特别特别的鲜甜。
小伙伴们,
是不是已经撩起了你的食欲?
那么,
赶紧来大鳌走一回吧!
Let's go!
交通攻略
推荐线路一:蓬江、新会出发,走高速公路
龙湾——睦洲下高速——大鳌特大桥——大鳌圩镇
推荐线路二:蓬江、江海出发,不走高速
礼乐——礼东大桥——礼睦二路——大鳌特大桥——大鳌圩镇
推荐线路三:蓬江、江海、新会出发,不走高速
新会大道——启超大道——新中公路——大鳌特大桥——大鳌圩镇
推荐线路四:中山出发,走高速
中山——中江高速(珠三角环线)——江珠高速——睦洲出入口下——大鳌特大桥——大鳌圩镇
推荐线路五:珠海出发,走高速
江珠高速——睦洲出入口下——大鳌特大桥——大鳌圩镇
来源: 综合江门旅游、大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