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迅速了解中国公园进化史,我们真的需要公园吗? 趣游长宁 | 中山公园这些著名景点,背后竟有这么多的精彩故事……

你知道吗?我国2021年新建了“口袋公园”2万余个,如果不是特意去查,我真的没想到。

口袋公园其实是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见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算是口袋公园。

3分钟迅速了解中国公园进化史,我们真的需要公园吗?

口袋公园

为什么现在需要修建这么多口袋公园,或者说公园?于是我去挖了挖我国公园的老底,找到了个算是合理的答案。

属于中国人的公园

1988年,中国的第一座城市公园——外滩公园,在当时的“上海租界”正式对外开放,一块印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挡在所有中国人的面前。虽然后来很多人对是否有这块“牌子”有过争议,但关于各地的租界公园区别对待华人,各方历史资料都有证实(相关报道、申报截图),这类租界公园整体建筑风格为主要为英国风景式或法国规则式,在功能、布局、风格上都有着当时西方殖民式的特征。

3分钟迅速了解中国公园进化史,我们真的需要公园吗?

外滩公园一角

也是这个时期,国人开始倡导并争取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公园,于是20世纪初的中国便有了对国人开放的近代城市公园,如广州“越秀公园”、汉口“市府公园”(现为中山公园)、北平“中央公园”(现为中山公园)、等。

这些公园大多是在原有的风景名胜基础上改建而成,有的原本就是古典园林,有的是参照欧美的公园进行扩建、新建。这一批公园,其实才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属于国人的公共园林,公园。

适应生活需求的公园

而后的几十年,虽然中国一直处于动荡时期里,但中国的公园建设走向却开始逐渐适应国人生活所需。到1949年之前,虽然我国的公园数量很少,容量也很有限,但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和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适应国人生活需求的公园建设成为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必需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苏联的《绿化建设》、《城市绿地规划》、《苏联城市绿化》等著作受到了国内专家们的青睐这一时期的公园设计,苏联成为了主要借鉴对象。

3分钟迅速了解中国公园进化史,我们真的需要公园吗?

莫斯科高尔基公园

在城市公园设计理论方面,采用苏联的“文化休息公园设计理论”。这套理论为我国的公园建设提供了现有的框架,在建国“百废待兴”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当时的北京的陶然亭公园,就区分了四个功能区,其中包括了东北侧的成人游憩区、西侧的儿童活动区、中部的文娱区、西南侧的安静休息区。诸如此类的公园还有合肥的逍遥津公园、大连的星海公园等等。这些适应城市居民需求的公园的设计,有不少也延续到现在。

北京陶然公园平面图

改变城市居住环境的公园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城市规划再度被重视,城市公园建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不过这之后的公园发展,更像因为城市土地政策而进入了一个“绿地”的螺旋。

一开始,这一时期中国城市规划理念受《马丘比宪章》影响,我国在绿地建设方面,注重对居住环境的建设,像是宅间绿地、集中绿地、道路绿化等做法在当时备受欢迎。

而后,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10年代早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逐渐完善。受经济社会发展诉求的带动以及土地财政影响,城市规划建设更强调城市物质空间建设。城市居住环境对于绿地的需求增加,包括公园在内的绿地规划成为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之一。

简单点来说就是按规划建设绿地,然后绿地影响土地价值,再然后又因为土地价值加大绿地规划。

关于土地政策内容相对来说较多,让我们回到公园。这一时期,受到城市土地政策影响,不仅公园建设需求量变大,而且种类也变多了起来。这些时期建设的城市公园不但延续了此前的公共服务性,公园形态已经有了细化的区别,比如适应不同城市特色、人群需求而建设的城市主题、运动、娱乐等各类公园。

运动公园

前面说了,由于公园绿地建设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土地升值,也成为驱动城市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城市中便有了许多以公园为中心的岛式社区生活圈。如果你仔细回想,或许曾经见过不少写着“公园中心”等广告语的地产广告。

麓客岛(成都麓湖)

不过这个时期,城市和公园的规划建设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园融合”,直到“公园城市”的出现。

提高生活品质的公园

公园城市是什么?

从2018年“公园城市”的提出,到2019年的年度热词,到现在的全国建设公园城市。不可否认,当下的“公园城市”已经是今后未来城市建设的总要方向。

公园城市不像之前的花园城市、园林城市那样的城市+公园形态,而更提倡像是一种城市生态方式。简单点来说就是“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变成大公园”。

拿率先开启“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来说,自2018年起,成都便不断在推进“公园城市”

城市规划理念、发展方式、营城路径全方位变革。同时将海绵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等元素考虑在内,因地制宜建设覆盖成都城乡、均衡布局的公园城市体系。完善公园城市空间布局的同时,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型。

四年来,实施增绿项目8263个、建成天府绿道5034公里;开展生态环境导向(EOD)开发模式试点,打造国家级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10个、生态价值转化场景380个;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态环保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并且还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城市现代治理水平等方面,从生态到经济为成都带来新的改变。

成都天府绿道

到这儿,差不多就是目前中国“公园”发展的完整历史了。受的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城市、人群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公园一直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才是公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公园吗?

需要,从需要属于中国人的公园,到需要适应生活需求的公园,再到需要改变城市居住环境的公园,再到现在需要提高生活品质的公园,中国公园的发展,一直是国人需要的。

从中国第一座“公园”的诞生,到现在的“公园城市”概念。我们需要的,从来都不仅仅是那一小片园林的公园更是适合我们生活以及生存的健康生态环境。

趣游长宁 | 中山公园这些著名景点,背后竟有这么多的精彩故事……
11月27日下午,“树说中山”云直播活动你参与了吗?如果错过了还有机会,今天“宁宁”就带你跟着主播一起去逛逛中山公园区域的这些景点吧~
趣游长宁 | 中山公园这些著名景点,背后竟有这么多的精彩故事……

图为著名的“中山公园十二景”

今年年初,中山公园被评为“上海市五星级公园”。园内景色各具特色,其中银门叠翠等十二处景点评选为“中山公园十二景观”,都是公园内特色并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

趣游长宁 | 中山公园这些著名景点,背后竟有这么多的精彩故事……

从公园1号门进入,最先映入眼帘的建筑就是上海市凝聚力博物馆,馆里有三样镇馆之宝,“铜铃铛”、《万碗寿面庆重阳》油画和“感恩石”,三件物品背后的故事,更是感人肺腑。

“凝聚力工程”起源于华阳路街道,得到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充分肯定。以“华阳经验”为代表,在全市国企、高校、农村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20多年来,见证了上海的巨大变化,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奋进,是“上海速度”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除了公园里的凝聚力博物馆,今年,华阳路街道在安化路500号华阳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的凝聚力微展厅也正式开馆,居民群众想要了解这项工程又多了一个渠道。

从凝聚力博物馆出来,就来到了中山公园的“四字花坛”,1937年堆造西山时,形成池塘,成为公园主要景观之一。池塘呈月牙形,背靠西山坡,面对西草坪,所以绿化设置的时候就设计了黄杨造型的“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别具情趣。这一处也是中山公园十二景点之一的荷池清月,每到月圆之时,这一处景点就别具诗意。

沿着“四字花坛”旁的小路继续向前,在一片杉树林下,就是中山公园著名景点情人桥。情人桥记录着人们从情侣到夫妻到老伴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本人生的相册。如果你们的爱情故事也有情人桥的见证,可以在此留言和我们分享噢。

跟着主播继续走,就看到了中山公园月季园的“四不像”雕塑。

原来在中山公园南部有一座四周用黄杨围起来的园中小花园,叫做“蔷薇园”。园子中间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石质兽类像, 样子十分古怪。两翼张开,似鸟非鸟, 似兽非兽,身子象豹子,翅膀则长在颈背部,兽首面部特别象西方文化中的一种“龙兽”的形象。当时人们以为这是一具“日晷”,所以又把它叫做“四不象日晷”。

其实“四不像”雕塑是西方园林文化与中国园林文化相融合的组成部分,不过后来被损毁了!2013年的时候又按照照片资料进行修复,重建了一个新的,放在了现在的月季园中。

在月季园旁边,公园3号门附近,有一棵巨大的悬铃木古树。这棵古树也是华东地区的第一“高龄”悬铃木,今年已经155岁啦!“她”亲历了中山公园的百年历史,也见证了这个区域日新月异的变迁。

粗壮的古树,需要5个成年人伸展双臂才能合抱。春天满枝新绿、夏季林荫爽意、秋日斑驳色彩、冬天古朴苍劲,让这棵古悬铃木成了中山公园一个独特的景点——独木傲霜。

除了悬铃木,中山公园还有银杏,枫叶,在这个季节都很有氛围感。冬日暖阳下,一起逛公园,别提多惬意了。

继续向前,一路来到大理石亭,这里可真热闹。冬日暖阳下,退休的叔叔阿姨在热情地跳着交谊舞,年轻人在练瑜伽,小朋友们正在前面的大草坪上追逐嬉戏,大家跳着笑着,热热闹闹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百年公园也在时时见证着居民们的幸福生活。

逛过了中山公园,从万航渡路3号门出来,对面就是今年新晋网红步道——苏州河华政段步道。

900余米长的岸线上,逐一展现了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獬豸园、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和书香园等十个景观节点。

沿着河岸一路走来,一边是水波荡漾的苏州河,一边是红砖灰瓦可以亲近的百年历史建筑。华东政法大学的格致楼、怀施堂(韬奋楼)、圣约翰中学校长楼等等,皆在绿树掩映中的不远处,举目即可望见。

踏入苏州河“臂弯”里的华政园,恍若一步踏入了19世纪后半叶“梵皇渡路”上的圣约翰大学,跨越3个世纪的“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在2018年完成了首幢老楼“格致楼”的文保修缮工程,环绕着格致楼的“苏河湾突出部分”的建筑群落修缮工作也将在明年年底完成,这一段步道的美景也将更加精致迷人。

无论是中山公园,还是苏州河华政段步道,都处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管辖区域内,因此,主播们随后又趁机带着大家一起去愚园路打卡了路易·艾黎微展,武夷路295空间,一起了解华阳路街道的历史底蕴和最新变化。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8位主播在不同景点,带大家边走边看,景点的历史故事,也是娓娓道来,让市民群众们大呼过瘾。

百年名园、网红步道,服务的主体都是人民,只有得到人民的认可,这些空间存在的意义才会不断被激发。就像这次云直播一样,没有走马观花,而是深度挖掘了每个景点的看点与价值,让市民们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着的社区。

文字/图片:李媛媛

编辑:王梦岩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