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板岩旅游公交专线、夜班休闲观光专线恢复运营的通告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石板岩校友记①|孟新宇:深居高崖修行十二年 小村凹将变身美术馆
关于石板岩旅游公交专线、夜班休闲观光专线恢复运营的
通 告
广大乘客:
林州至石板岩旅游公交专线、夜班休闲观光专线定于9月7日恢复正常运营。原运营时间和班次不变。请大家继续执行乘车佩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欢迎广大乘客乘坐!
林州市公交公司
2021年9月6日
来源:林州公交

孟新宇 《乡野梦境》之一 100x200cm 布面油彩
一位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学子策展人,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如此评价自己的父亲:年幼时,我曾误以为父亲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因为除了作画其余他全不在意。他常外出写生,动辄几周,照顾我的工作基本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在家时,他又夜夜在阁楼工作,进行宛如某种宗教仪式般复杂的油画工序。在一个孩子眼中,这些行为与现实是脱节的,而且他性格有些木讷,不善表达自己的感情,幼稚的我也难以走进他的内心……
就是这么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木讷”之人,深居河南安阳林州的石板岩镇山顶十二年,但他的画作被中国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苏州美术馆、国家艺术基金等顶尖艺术机构收藏。他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70油画公社社员、画家孟新宇。

孟新宇近照
本次首届石板岩校友作品展中,他的画室“林虑山房”所在的漏子头村槐树洼,将对他的部分作品进行展出,小村凹将变身太行屋脊上的美术馆。
结缘石板岩二十年,“孤独城堡”成为打卡点
孟新宇在石板岩作画20年有余,从被誉为“画家村”的高家台,沿着西乡坪、车佛沟一路向上,最终,他选择了峡谷之上漏子头村的槐树洼。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把已经停业的“紫云山庄”逐步改建成了如今的工作室“林虑山房”。

孟新宇在石板岩太行屋脊的工作室林虑山房
这里的“林虑”指林虑山,属太行山的一段,雄奇而深邃,北宋绘画大师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盛赞:太行枕华夏,而面目者林虑。林虑山房与我国北方山水画派鼻祖、五代时期大师荆浩的隐居地相邻。当时,荆浩就是在这一带画就了旷世名作《匡庐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秉持着一份城市化裹挟的功利社会下难有的坚持,孟新宇每年大部分时光,都会住在这里,凝视、构思、冥想、创作、阅读、思考,甚有出世的意味。当地老乡都知道“老孟”这个憨厚之人,把本来生于河南商丘的他当做乡里乡亲。他也很好的融入了山上的生活,并用自己的钱资助农民画师秦有子创作,帮扶贫困户和孤寡老人。
林虑山房立在槐树洼一处伸向山谷的悬崖之上,既是孟新宇从城市回归乡村的“桥头堡”,也是来此有文化情怀的游客心中的网红景点。一开始,但凡有慕名而来的访客,他总要拿些时间迎来送往一番,时间就这样被无情的切碎了,为了保持创作思路的连贯性,好客的他只得给这山房上了一道锁,以尽量少的避免创作时间就这样被游客善意的“强取豪夺”。
颇有意味的是,儿子孟子琛把他的林虑山房称为“孤独的城堡”,想必不仅源自外形的独特和位置的险峻,恐怕更多的是出自本文开头那般——童年对父亲的片片记忆。
境由心造,作品是从高岚之巅长出来的
孟新宇1974年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稍岗镇孟庄村,“很小时就能画上两笔”。就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之前,他曾经只身前往北京,报名参加中央美院的美术班,为了更好地向中国顶级美术作品学习,他当时还花十块钱买了中国美术馆的年票,这样就可以隔三差五的去中国美术馆看展学习,
不断地欣赏就是一种学习。他第一次看到夏加尔等大师的原作,强烈的引发内心对美术的思考。后来,这些思考付诸于笔触,都刻在了画作里。
他游历了欧洲几乎所有的知名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很多人在他的画里,可以看到一些金光闪闪的身影。
孟新宇《黑马》190x100cm 布面油彩 2006 中国美术馆收藏
孟新宇喜欢画太行山,他的油画作品《黑马》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与山邻里》被河南美术馆收藏,《四季太行》被国家艺术基金收藏,《金秋太行》被岭南美术馆收藏……他对太行山有着深厚的情感,本次石板岩校友作品展,他毫不犹豫地将展场定在漏子头槐树洼,他表示,尽管这里海拔在千米之上,但这里是他作品的孵化地和创作地,他的作品就是从这高岚之巅长出来的。
著名美术史论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英认为,孟新宇的艺术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三个方面:色彩、笔触和构图。三个方面又归结于“原始”的力量。多一分陷入“民间”,少一分回归“学院”,他的风景既没有规则,也没有风情,而是他的意志与人格的体现。
所谓“原始”,就是孟新宇二十年如一日踏遍石板岩土地、察尽石板岩风情、受足石板岩滋养的执着,锻造的不入常规、不讲套路、野性游刃的画风。这从一个侧面,诠释了被誉为“中国画谷”的石板岩,之所以数十年来被千万美术家和莘莘学子光顾写生的缘由。
孟新宇的好友,著名艺评人冯国伟曾这样说道:“相比今日雾霾重重的现实,孟新宇的油画是一个清新干净而稀奇美好的存在,是一个美好的梦境。但那个世界是世外桃源吗?不,我认为那是一个世外心源,境由心造,这是孟新宇用他晶莹剔透的心造就的。”
孟新宇《四季太行》之二(夏)200x100cm 布面油画
为什么孟新宇将栖居之所定在林虑山上?这是他二十年间游走石板岩的山林旷野,过荒村野桥寻世外古道,反反复复追寻与琢磨的结论。他说,常住于此,创作和生活让自己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自然的伟大,亦感受到了率性无为和平淡放达的状态。荆浩之雄沉、关仝之苍茫、董源之天真、巨然之清净,透过这山石云水指引着自己,使之以茕茕孑立的姿态体悟何谓是,何谓非,何谓道,何谓理,何谓常,何谓变……
《月亮和六便士》作者,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曾经说过:“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或许这就对孟新宇择林虑而居的生动刻画。
唯恐入山不深,缘何“上山”之后又要“下乡”?
孟新宇最近出版的一部画册叫《唯恐入山不深》,收录了他2019年到2022年的主要作品。孟子琛为其作序的文中这样写道:“所谓‘深山’,即是文明的边缘、乡村的指代。入‘深山’,象征着城市化浪潮中勇于驻足反思,关怀乡镇村落,回归纯粹和质朴的生活态度。作为横跨农村与城市者,孟新宇早已有了自己的洞见,并付诸实施。林虑山房何尝不是城市与农村携手并进的桥头堡?何处是深山?若心中有深山,处处都是入山的路。”
我在太行山上想念梵高 100X200
提及入山,易英对孟新宇的对比观察则很有意思:塞尚的家乡在法国南部的艾克斯,艾克斯后面是圣雄克多尔山,塞尚画了无数圣雄克多尔山的风景,但这些风景都是凝视的产物,而不是具体的写生。这是生命对客体的超越,也是塞尚对印象派的超越。孟新宇到太行山画画就爱上了太行山,后来定居在太行山,而且在太行山的深处、人迹罕至的地方,似乎那里是他精神与生命的归宿。孟新宇带着他的“如痴如醉”融入了大山,远离尘嚣,他一步步走向大山深处,无疑是走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
浸在意境,拾取悟性,孟新宇迎来了全新的艺术灵感。孟新宇认为,石板岩作为全国最大的写生地,可以充分开发艺术资源,不仅接待写生学生和各地画家,更可以打造美术馆、画廊等艺术产业,既能学画,也能作画,不仅看画,还能买画,让文化和旅游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美,需要建立在对乡村生态和文化传统的保护上,要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乡村生活的现代化目标进行系统规划。其中,把美术、艺术的元素作用于乡村规划建设,增强乡村建设的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是一项急迫的任务。
于是,孟新宇联合王冲及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林州分院院长、资深公共空间设计师张一飞,成立了“上山”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计划设计规划团队,在槐树洼林虑山房旁,建设新宇天空美术馆。位于石板岩镇圣相北路的太行山新宇美术馆,是由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曾经师从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的中央美院王冲博士设计,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即将成为石板岩乃至林州市的文化地标建筑之一。
为呼应“上山”,他心中还有一个“下乡”的计划,在自己出生地的乡村里,修建一座纯正的美术馆,填补当地没有乡村美术馆的空白。“上山”、“下乡”建成后,他的画作将在这些地方免费开放展出。
“上山”和“下乡”,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当下已经成为孟新宇一项重要工作。( 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