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吉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讲述东北大地沧桑而深沉的故事 沈阳发布七大主题红色旅游线路
作为吉林省重要的文化坐标,集历史与艺术于一身的吉林省博物院每天迎接着各地游客,向人们讲述着东北大地沧桑而深沉的故事。
吉林省博物院现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始自远古、及至现代,精华荟萃、内涵丰富。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另外,中国历代陶瓷器、萨满民俗文物品也有一定的收藏。省博物院特别推荐了以下几件“镇馆之宝”,以供读者了解与欣赏。

中共吉林特支第二交通站隐藏文件用的花瓶
省博物院珍藏有一对花瓶,记载着身处吉林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作出的伟大贡献。
1933年初,中共吉林特支在吉林市河南街富裕胡同建立了党的秘密交通站,周建华担任站长,妻子闫庆莲为联络站工作人员。自此,一家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日子。在日伪反动统治的压迫下,夫妻二人将党的文件和传单藏在这对花瓶中,上面插满鲜花,以避开敌人耳目。每到夜深,夫妻俩就用毯子把窗户蒙上,在灯下书写抗日传单和标语,再连夜张贴到工厂、学校等大街小巷。杨靖宇、冯仲云等都曾到过交通站,冯仲云曾在这里向吉林党组织传达党的“一·二六”指示信。
1933年5月交通站遭到破坏,据闫庆莲回忆,在撤离交通站前,光烧毁的文件、传单和标语就煮熟了一锅高粱米饭。1963年,闫庆莲将这对花瓶捐赠给省博物馆,并讲述了这段难忘的革命经历。

契丹文八角铜镜
镜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古人用镜,不仅用来映照妆容、装饰居所,还用它来寄托相思、辟邪祈福。图中这件契丹文八角铜镜,正是省博物院收藏的十大国宝之一。
契丹文八角铜镜的发现很偶然,1971年6月,大安县红岗子公社永合大队小学的一名学生在劳动时无意间将它挖了出来。
这面铜镜呈八角形,直径26厘米,厚0.9厘米。镜面光亮可鉴,镜背中央为一半球型钮,高1.4厘米。铜镜的铭文共五行,从右到左竖读,大意为“時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脱超网尘,天相吉人”。即便对镜子的主人并不了解,也能通过文字的释读,感受到镜子主人感叹人生短暂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眷恋。
铜镜刻有“济州录事完颜通”七个汉字的边款,为金人所刻,表明此镜为金人沿用。“济州”的地理位置大致在辽代的黄龙府(地处今长春市农安县境内),“录事”是掌管文书的官职,完颜通是金人的名字。金历经与辽的战争,与南宋的对峙,连年用兵,铜禁极严,境内铜镜都要经过官府签押。这面辽代铜镜到了金朝后,可能是完颜通继续使用,也有可能是当时被他签刻过。
这面铜镜最具历史价值之处是镜背铸造的契丹字铭文。省博物院收藏的这面铜镜是国内现存书写契丹文字的铜镜中镜面最大、文字最多的,对研究辽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汉白玉耳杯
耳杯,又称羽觞、羽杯,由于杯子两边各有一条微翘的“手柄”,看上去有如杯子的“耳朵”,由此被称为耳杯。早在周代耳杯就已出现,战国至两汉时期最为流行。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流觞曲水”的“觞”即是耳杯。目前,我国出土的耳杯多为陶器,也有比较珍贵的漆器。于秦汉之际出现的玉制耳杯则多为宫中器具,珍贵且罕见。
这件汉白玉耳杯于1958年在集安市出土。据专家考证,这件耳杯是用新疆和田玉打磨制作而成,制作精良、洁白晶莹。专家们推测,它大约是公元2、3世纪由中原王朝流入当地,很可能是中原王朝赏赐给当时高句丽达官贵人的礼物。
从中原辗转来到东北边疆的白玉耳杯,跨越万水千山,时隔两千余年,仍然端庄优雅,莹白如初,堪称汉魏玉器中的精品。
《百花图》卷
《百花图》卷曾是陪伴在大收藏家张伯驹身边的最后一件“国宝级”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
《百花图》卷共绘有17段,其中绘有荷花、长春花、蜀葵、黄蜀葵等花卉11段,每段都有小楷书写花名与干支,此外还有赋诗。画面素雅美观,工笔重彩与娟秀字迹相得益彰,交相呼应。
这幅画作曾在乾隆时期被编入《石渠宝笈》初编,后由溥仪之弟溥杰携带出宫,藏于长春伪满皇宫,几经辗转被张伯驹收藏。张伯驹曾有诗句“白头赢得对杨花”,其中“杨花”指的便是这幅画作,晚年时他将此卷捐赠给省博物馆(省博物院前身)。这幅画作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文献记载中最早的一件女性画家作品,根据卷后明代三城王朱芝垝的题跋,一般认为该作是南宋宁宗皇后杨妹子,也即跋中所称“杨婕妤”的作品。
《百花图》卷能够以完好的面貌展示于省博物院,有赖于张伯驹的贡献。曾担任省博物馆副馆长的张伯驹将个人收藏的大量历代书画作品捐献出来,让世人能够于今日在省博物院欣赏到丰富的书画藏品。省博物院专门开辟“张伯驹馆”,以纪念这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守卫者。
定窑白釉梅瓶
定窑白釉梅瓶是1980年在舒兰县小城乡完颜希尹家族墓地出土的。
梅瓶,以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为特征,造型优美,可以说是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历史上几乎各大窑系都有。据说梅瓶的得名就是因口小仅能用来插梅花而来。梅瓶这种器形得名比较晚,在历史上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与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
宋辽金时期,定窑是著名的瓷窑之一,以产白瓷而驰名。这件定窑白釉梅瓶即是产自当时的定窑。
“手拧牙咬破除障碍”旗
“手拧牙咬破除障碍”旗是国家一级文物。
1947年2月5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七师十九团七连受命主攻敌人的西南山阵地,狡猾的敌人早已在我军的必经之路设置了鹿角砦、铁丝网等重重工事,为了保证主力部队按时发起总攻,七连六排二班的战士们抓紧时间用尽全力拆除障碍。冲在前线的几名小战士用手拧、用牙咬,突破了障碍,历时九个昼夜的二保临江战役,实现了两战两胜。
(本栏图片由吉林省博物院提供)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裴雨虹 实习生宋琳
编辑:马贺
城市红色文旅地图 为您开启“导航模式”


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6月14日,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发布“沈阳红色旅游七大主题线路”和“城市红色文旅地图”,聚焦百年奋斗历程,重温世纪奋斗史诗,照亮未来前行之路!
此次发布的七大主题红色旅游线路,反映了沈阳人民在这片黑土地上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足迹和感人故事,共包含41处点位,涵盖各个时段的历史遗迹和纪念场馆。
今天,让我们开启“导航模式”,沿着红色旅游线路、顺着红色文旅地图,去感受这座城市的红色脉搏。
保家卫国·抗战烽火
作为中国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沈阳这座英雄城市留下了很多抗战故事。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东北混乱,进而伺机侵占东北的阴谋;世界第一篇反法西斯战争宣言发出;正义的审判,让侵略者低下了嚣张的头颅……通过参观这些纪念地,能够深切感受到辽沈大地上的英雄儿女创造的抵抗侵略者的不朽传奇。
线路 皇姑屯事件博物馆—张氏帅府—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北大营遗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
长子情怀·忠诚担当
那是我们的荣耀时刻!新中国成立后,沈阳以忠诚奉献的担当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沈阳工业遗产价值突出,曾是众多国家工业第一的诞生地、国家发展建设的工业脊梁、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游览沈阳,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关于“工业的记忆”。现在,那些承载着时代荣光、烙印着工业记忆的老厂房,成为了一座座透着浓郁现代气息的艺术创意展示空间。
线路 沈飞航空博览园—沈阳工业博物馆—1905文创园—奉天记忆文创园—奉天工场文创园—红梅文创园—铁锚1956文创园—沈阳铁路陈列馆
心怀天下·伟人足迹
重温红色记忆,总有感动与敬佩在心中激荡。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过那段峥嵘岁月,创造了现在的盛世。沈阳留下了很多伟人的足迹,他们在这里战斗,引领沈阳走向更好的明天。现在,青砖瓦房成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踏寻伟人足迹,感受他们心怀天下、兼济苍生的无私与无畏,更能激起内心的爱国热情。
线路 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刘少奇同志秘密居址—奉天纺纱厂旧址—陈云旧居—中山广场雕像—辽宁宾馆
丰碑永驻·英雄不朽
在那些不平凡的岁月里,无数英雄儿女以可歌可泣的英勇不屈精神,书写了壮美诗篇。他们献出了宝贵生命,长眠于沈阳这片黑土地下。他们不应被忘记,更没有被忘记。瞻仰革命先烈纪念碑、纪念馆,到英雄墓前缅怀,更能让人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这是对不朽英魂的最好告慰。
线路 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谢荣策革命烈士墓—东北解放纪念碑—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和纪念馆—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八一公园)
时代召唤·劳模精神
劳模精神彰显时代风采,引领时代新风,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着奋进的力量,更是沈阳蓬勃向上、城市活力的体现。参观劳模馆,了解劳模事迹和精神,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正是靠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才能让沈阳有现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线路 沈阳劳模纪念馆—尉凤英事迹馆—辽宁政协文史馆—皇姑区党群活动中心
砥砺前行·追昔抚今
一片热土,一段历史。如何探索发展轨迹,如何触摸城市气质?沈阳的城市精神,就蕴含在这些地方,了解她,会让你更加热爱她。这是一条有温度、有深度的红色旅游线路,通过这条线路,能够感受到沈阳的精气神,感受沈阳的文化气息,进一步陶冶爱国情操,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线路 沈阳年轮艺术品收藏馆—沈阳文联艺术展览馆—玖伍文化城—马路湾新华书店—沈阳城市规划展示馆
初心使命·薪火相传
沈阳的这些红色故事要有人倾听,有人续写!多年来,沈阳十分注重革命精神的传承,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培育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望党史、传承红色信仰,不仅能让人们感受沈阳山水生态之美、家乡翻天覆地变化,更重要的是能让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厚植家国情怀、延续红色文脉。
线路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辽牙军旅文化体验园—新民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教育基地(姚堡乡红岭村)—沈阳三农博览园—石油文化博览园
回首峥嵘岁月,见证百年辉煌,沈阳从未缺席。放眼光荣梦想,实现民族复兴,沈阳更会勇于担当。让我们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追寻伟大足迹、感受伟大成就,以昂扬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沈阳发布、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海搏、张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