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为什么要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为何是个“不祥之地”?大清十二帝,两人就死在这里

清代皇帝的出身不是汉族,他们是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崛起满洲人,利用了大明朝自身的空虚及李自成祸乱朝纲,成功的入关中原,最后成了中华大地的新主人,并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史称大清。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反观大清朝上一个朝代大明。它定都北京之后一直遭受着北方蒙古人的侵扰,甚至在朱祁镇执政期间还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这样的惨败,导致皇帝都成了蒙古人的俘虏,大明朝要不是于谦的力挽狂澜几乎亡国,所以,蒙古人一直是历代中原朝廷的心腹大患。到了大清朝自然也不例外。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当时清代贵族也就是满族人采用了怀柔的政策和蒙古人达成了联盟,(采用和亲及蒙八旗等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蒙古人都那么好控制,清代的统治者康熙皇帝为了看着这些虎狼之人,便在北京以北的河北承德修建了离宫,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避暑山庄,每当秋日之时,康熙便带着八旗劲旅来此安营扎寨,在附近的木兰围场开展一年一度的狩猎及军事演习,目的是show肌肉,让那些有二心的蒙古人安分守己,并非消夏纳凉那样简单,主要是承担稳固北部的作用。第二点,清政府逐渐在承德又修建了不少庙宇,把这里打造成北方的宗教中心,还在承德接见蒙古佛教喇嘛,这样从宗教的角度上安抚蒙古,实现有力的精神控制。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

所以,在这里修建避暑山庄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就是这样,为了能更好的巩固大清朝统治,可以说,此举可谓一举三得。

乍一看这个问题,感觉有点好笑,为什么建避暑山庄?都说是避暑了,那还不是清朝的皇帝怕热,因此,才要建一个清凉舒服的地方,供自己享受。

但是,事实真的如我们字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吗?

承德避暑山庄为何是个“不祥之地”?大清十二帝,两人就死在这里

大家都知道,清朝皇家的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到乾隆五十七年,才全部竣工,总共耗时89年,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山庄内部主要由皇家宫殿,以及各色园林景区所组成,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区域。

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不仅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也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还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这其中,以宫殿景区和湖区的景观最为美丽壮观,可以说是整个山庄的亮点和精华。

除这四大区域外,园内还建造了28座规格不同,形态各异的蒙古包,更有皇室的藏书阁、永佑寺、春好轩等精致建筑,观赏价值颇高。当然,除了人为的建筑景观之外,山庄内部的自然风景也非常迷人,各类珍奇花草、松柏垂柳,以及极富山村野趣的树林、田园,都给山庄增添了清新朴素的淡雅之美。

山水之间的自然之景,再加上,塞外江南的秀丽景观,可以说,每一处景观都浓缩了清朝工匠们的巧夺天工,也是古代园林艺术的高规格典范。

承德避暑山庄为何是个“不祥之地”?大清十二帝,两人就死在这里

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清朝政府除了紫禁城以外第二大行政中心,是清朝时期建立的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皇家建筑之一,也是我国目前现存的面积最大的皇室宫苑。

而看到这里,或许大家也心存疑问了,这么大的工程,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才建好的行宫,难道真的就是给皇帝躲避清凉的地方?这未免也太过奢侈了。其实,大清朝,之所以耗费几十年的时间,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筑这座避暑山庄,是有缘由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清政府的统治起源于关外的东北地区,那里的气温较低,全年的气温与北京相比低很多的。而清朝皇室们,也因为长期在关外生活喜凉不喜热,对于高温的忍耐程度也有限。所以,满清入关以后,清朝的各级官员就表示:北京地处华北平原,气温较高,特别是到了夏季,更是酷暑难耐,难受极了。

于是,摄政王多尔衮便提出:让相关部门着手研究解决夏季高温问题的方案。大家经过商议,便决定在关外修建一座美丽的皇家行宫,用来给皇室人员在酷热的夏季避暑、纳凉。所以,修建避暑山庄的确是因为当时皇室有避暑的需求,但是,避暑山庄的作用,却绝对不只是避暑这么简单。

承德避暑山庄为何是个“不祥之地”?大清十二帝,两人就死在这里

其次,古往今来,但凡入关统治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势力,基本上,都会在长城之外的地区修建一些行政中心,以保证对塞外地区的掌控权,比如:大辽、大金、元都等等。

所以说,清朝建立避暑山庄,也有这样的目的在里面。在承德建设避暑山庄,可以帮助清政府时刻保持对蒙古各个部族的统治权益。在面对相关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及时作出反应,避免因在北京位置较远而影响到相关行政事务的处理。

第三,为了保持清朝士族们善于骑射、征战的强劲体魄。都知道,清政府入关之前,那是马背上打江山的民族,善于骑马射箭,这也是满族的一个传统。即便是后来清朝皇族入了关,也依旧保持着这种塞外围猎的习惯和传统,所以,修建避暑山庄,就是为清政府修建围场驻地。

那时候,清政府以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以及北京三地作为战略驻地。同时,还以为皇帝供应物资为由,额外修建了二十多个行宫,自此,形成了一条稳固的战略地带,以此来保证清政府的统治,保证大清政权的稳定。

最后,则是为了周边的朝奉国能够按时朝奉。

在清军刚刚入关的时候,正值天花病毒在京城肆虐之时,这期间,顺治帝也是因为感染了天花而死。所以,这样的疫情令所有人都觉得异常恐慌。

当时,蒙古族的王公贵族,以及其他各地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首领,对于进京朝见都有所恐惧,原因当然是害怕被感染上天花了。但作为周边的朝奉国定期进京朝见是不能断的,所以,康熙帝便决定在塞外地区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高级行宫,让周边的朝奉国首领能够如期来到这里朝奉大清,维持朝贡关系。

后来,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来承德避暑山庄拜见大清皇帝的规矩一直保留着,即使天花病毒被遏制以后,这一规矩也没有改变。但是,对于清朝皇帝来说,避暑山庄似乎是一个“不祥之地”。清朝总共只有12个皇帝,但是,却有两个皇帝暴毙于避暑山庄:一个是嘉庆皇帝,一个是咸丰皇帝。

现今,承德避暑山庄,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参考资料:

【《“承德避暑山庄”》、《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清仁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