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温馨提示 韶山那些感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自省外来(返)韶人员应提前联系目的地社区(村组)主动报备健康状况等相关信息。有本土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省份的来(返)潭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潭后24时之内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自我健康监测14天;3月15日前,没有本土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省份的入湘人员,第一目的地为我市的,也需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因紧急事项入潭者,可在抵潭后进行核酸检测,在无其他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可做好个人防护出行。或者向居住小区、入住酒店所在社区(村)申报。进入旅游景区、居民小区和聚集性场所时,请务必配合体温监测并主动出示健康码和通信行程卡。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请务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及时到韶山市发热门诊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韶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2年1月21日

韶山那些感悟

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韶山为其第七十一峰,海拔518米,其来历是根据一个美丽的传说。舜继位之后,为造福人类,开拓疆土,甘冒苦辛,渡黄河,涉长江,深入荆楚蛮荒之地,探测山川利弊,规划拓垦宏图。南下途中舜与侍从宿营韶山,侍从们为舜帝载歌载舞,随着优美的音乐舞蹈,山崖翕然,山鸣谷应,声震林木,凤凰闻乐展翅,嘤嘤和鸣。《书·益稷》曰:“箫韶九成,引凤来仪。”日久,人们便把舜帝欣赏过的音乐称为韶乐,把他赏韶乐的山岭叫韶山。史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因名。”(《湖南省志·地理志》引《嘉庆一统志》卷354)

韶山那些感悟

传说毕竟是传说,现实远远没有它那么美丽动听。韶山属于湘中低山丘陵区,土壤多为红色,遍及丘岗山麓,算不上肥沃,水稻长势一般,在各个小丘陵之间,散布着许多水塘。毛泽东故居门前,就有一个不大的水塘,毛主席小时,就是在这里学会游泳的,并酷爱终生。韶山冲,说什么也算不上是个起眼的地方,在湘中一带,如此乡村,比比皆是。尤其是人,身高基本中等偏下,黑廋,因常年的农作劳动,皆弯腰偻背,罕见器宇轩昂者,它的地域环境,很难和一代伟人——改变中国历史命运和世界历史进程——联系起来。但周围山上长满了映山红(杜鹃),记得年轻时读过军旅作家李瑛的诗,《我爱韶山的红杜鹃》,后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给人曾留下深刻印象。

韶山那些感悟

韶山冲毛泽东故居

既然这一带水土不算富饶,也定然不会出现富甲一方的土豪,毛家在此,当算较为殷实之家,有房13间半(建筑面积223平方米),地22亩。中农也罢,富农也罢,毛泽东就是生活在韶山冲这样一个农家,生活富足略余,上学求知也就顺势成然。源于对毛主席的敬仰,如今站在其故居前,心怀敬惧,连呼吸也缓之又缓。看着伟人故居的旧书桌、油灯、陋室,他的童年和少年,并无异于他人之处,那么他是如何从这里走出去,历万难坎坷而不回头,一直走到东方历史之巅,我想,来到此地的瞻仰者,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故居以西约四公里处的峡谷中,倒是有一去处,与周围的地形,包括土质都截然不同。山石为石灰岩,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林荫中有一别墅,名“滴水洞”。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来到了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兴之所致,随口对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中南局小型会议也可在此召开。” 于是有了滴水洞别墅之建。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在一号楼住了11天。他于这年7月8日在武汉写信称此处为“西方的一个山洞”。据说在1974年,毛晚年时,在此住过数月。

滴水洞宾馆

来到村里毛泽东广场,中间耸立着毛泽东的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足、国家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这是1993年,专为纪念毛泽东100年诞辰而立,12月26日,揭幕仪式上,时任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铜像揭幕,据说,满山的映山红竞相开放,时值严冬。听闻后,不敢相信,遂被他人推荐至广场南侧毛泽东纪念馆,有台录像机,一直在滚动播放揭幕仪式的实况,但见韶山冲周围的山岗上,映山红一片一片,怒放吐蕊,在寒冬中格外耀眼。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民族偶像。这个偶像不管他是神,还是人,只要他在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他就可以被该民族神化。因为,任何神话,都是凡人创造的。

这就是历史辩证唯物主义,也是此行在韶山参观时的感悟。

来源:高密鼎盛红色文旅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