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2.5小时!今后,兰州动车直通庆阳 兰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革命老区庆阳至省会兰州交通多年来一直以公路为主,乘车颠簸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兰州是很多中老年人心中难忘的记忆。近日,从甘肃省发改委传来好消息,“十四五”期间,甘肃省将新建兰州至榆中、定西至平凉、平凉至庆阳铁路。建成后从兰州乘动车到庆阳只需2.5小时左右。


只需2.5小时!今后,兰州动车直通庆阳

▲兰州至庆阳铁路走势图


盼望:

革命老区发展需要动车来助力


甘肃全省呈现西北至东南狭长的如意地形特征,因连接丝绸之路国内段西安和新疆的需要,横贯甘肃省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兰新铁路最早建成,千里河西走廊仅需4小时就可轻松通过。从兰州到西安也仅需3小时。2017年通车的兰渝铁路更是把兰州与重庆、成都紧密连接在一起,带动沿线有了快速发展。


在高速铁路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高歌猛进中,位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的革命老区庆阳似乎有点被遗忘,虽然有了飞机和高速公路,但很多人依然盼望着能早日坐上动车到省城兰州。


30多年前,从西峰坐班车到兰州需要两天时间。312国道改道从会宁经过后,乘车时间缩短到十一二个小时;高速公路开通后,仍然要六七个小时。因此去距离近、用时更短的西安购物成了庆阳人的首选。2020年底银川至西安高铁建成通过庆阳,部分庆阳当地人去西安购房置业,吸引走了不少投资。


在庆阳市政府部门工作的李先生说:“庆阳境内近年发现大量石油煤炭资源,能源带头,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快,GDP已跃居全省第二,若是到兰州能通动车,庆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将再上新台阶。”


计划:

从兰州乘动车去庆阳仅需2.5小时


甘肃省发改委11月底印发《甘肃省“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根据该计划,“十四五”期间,甘肃省将新建兰州至榆中,定西至平凉、平凉至庆阳铁路。其中,兰州火车站改造工程约投资40亿元。兰州至榆中高铁连接线42公里,投资96亿元,这意味着兰州乘动车至定西将增加一个兰州站,城关区乘客再不必去兰州西高铁站乘车了。


兰州(榆中)至定西至平凉铁路258公里,省内220公里,省外38公里,总投资335亿元,省内投资286亿元。平凉至庆阳铁路100公里,总投资142亿元。以上铁路均为电力牵引。


为解决兰州站无法接入高铁、兰州至榆中生态创新城高效联通等问题,甘肃省发改委会同兰州市、设计单位对兰州铁路枢纽优化工作进行了研究,拟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兰州站改造、兰州至榆中高铁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并多次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进行了汇报衔接。国铁集团已回复:兰州至榆中高铁连接线由甘肃省自主安排建设。


据了解,12月7日,《新建定西至平凉铁路可行性研究及相关专题报告》进入中标公示阶段。根据时间节点要求,定西至平凉铁路预计在2022年完成前期工作,2023年开工建设。定西至平凉铁路起于定西市,经白银市会宁县、平凉市静宁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终至平凉市崆峒区平庆铁路四十里铺站。预估新建线路长200余公里,技术标准为200公里/小时。


而来自镇原发布的消息称:今年7月22日,平凉庆阳铁路镇原对接会召开,平凉至庆阳铁路项目定位为以客为主、兼顾少量货运的区域干线铁路,设计时速双线200公里。线路从庆阳站引出,衔接已建成的银西高铁,经庆阳、镇原、平凉四十里铺引入平凉站,建成以后将开行动车组列车。


就此不难看出,兰州至庆阳铁路沿线动车站或节点为兰州、榆中、定西、会宁、静宁、隆德、平凉、镇原、庆阳。总里程约400公里,按照设计时速200公里,加上沿途上下车时间,全程约在2.5小时左右。


兰州动车直通庆阳,对于打造陇东南经济带意义重大。谈起新建兰州至庆阳铁路建设,甘肃省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可依托兰州至庆阳铁路、银川西安高铁等,织密陇东南地区铁路网,打造陇东南经济带,推进一体化和同城化进程,加速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圈。实现铁路+产业融合(铁路+石油化工、铁路+煤电开发、铁路+文旅康养、铁路+现代农业、铁路+城市开发等),同时带动促进革命老区庆阳、会宁等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庆阳平凉地区能源、旅游等产业开发,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来源丨奔流新闻

兰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旧址:在兰州市酒泉路互助巷2号,原名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砖木结构旧式平房小院,1941年办事处人员撤回延安。

兰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白云观:在兰州市滨河路。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总督瑚松额奏请建立,祀吕祖。初建规模占地30亩,坐南朝北,中轴主体建筑东西院对称,北是亭台楼阁,假山小桥,曲栏回廊点缀。现存山门巍然屹立,下开左中右3个拱形大门,气势雄伟。戏楼高10米,木结构,卷硼歇山顶,三面斗拱,画栋雕梁,四角飞檐挑空,前中后三座大殿,均为卷棚歇山顶,前殿高深宏敞,四面斗拱32朵,上下方之间雕饰精美。

兰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金天观:在兰州市西津东路东段。唐为云峰寺,宋为九阳观,明初屏藩王室,朱元璋十四子朱瑛封为肃王,建文元年(1399年)藩府迁兰州,为避割据之嫌,大兴土木建道观佛寺。观建于建文二年,因主祀“雷祖”,民间称雷坛,永乐年间(1403-1424)正式赐名金天观。占地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大殿3座,分别为灵官殿、雷祖殿、三清宫,间有回廊及厢房。清道光四年(1824年)在观东侧修建了阿公祠,民国年间又增建了云水堂,供金城名流憩息。观内还有唐槐数棵。

至公堂:在兰州市翠英门路。为清代贡院应试之堂。同治年间(1862-1874),陕甘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请求在兰州设立贡院,获准。光绪元年(1875年)贡院落成,当时地盘纵140丈,横90丈,号称可容纳考生4000名,左宗棠题写匾额“至公堂”。主体建筑至公堂、衡鉴堂和观成堂3座大殿保存基本完好,另有回廊、厢房等。现占地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白衣寺塔:在兰州市庆阳路。又称白衣庵塔。是原白衣寺内主要建筑。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通体砖砌,面垩白色,实心。八角十三级,高近20米,塔刹置绿色琉璃球。每层八面开龛,龛内塑佛像,形态各异。下层正面开一大龛,塑佛像3尊。塔前有清代改建的大殿,后为新建仿古式三层楼,1991年兰州市博物馆迁入。

庄严寺:在兰州市城关区旧城中心鼓楼西侧。始建于唐代,相传为隋末金城校尉薛举故宅。大业十三年(617年),薛举在兰州称帝后,即为其皇宫。唐平定薛举后改为佛寺,由山门、厢房及前殿、正殿、后殿等构成三院落。据文献记载,元、明、清各代多次进行修缮,现存3座大殿。以塑、书、画“三绝”著称。

白塔山:在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白塔得名。岗阜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山下有金城、玉叠二关,为古代军事要冲。白塔建于元代,明景泰年间(1450-1457)重建,七级八面,底为高大须弥座,上为半圆形覆钵式塔身和八角楼阁式塔,上置绿顶,通高约17米。上楼阁与下覆钵结合形式,古塔中少见。通体抹白灰浆,俗称白塔。造型别致,轮廓优美,为古塔中佳作。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依山势升高,飞檐红柱,参差错落,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再往上走,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三星殿、迎旭客阁、白塔寺、云月寺等建筑。登临殿阁,可凭栏远眺日出,黄河九曲,气象万千。

黄河铁桥:在兰州市白塔山下。自古这里为内地与西北交通咽喉,为“丝绸之路”重要渡口。因黄河水流湍急,古谚有“天下黄河不架桥”之说。据史载,明代多次设想在黄河架桥。洪武五年(1372年),在兰州西7里处始建浮桥,九年移桥至城西约10里处,十八年改建于今址,名镇远桥。“用巨舟二十四艘,横亘河上,架以木梁,周以栏杆,上铺平板,南北两岸为铁柱四,系铁缆二,各长一百二十丈”,冬季结冰时即撤除。今桥南左侧尚留有洪武九年建桥时遗留铸浮桥铁柱一根,重数吨,长丈余。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以国库银把浮桥改建为铁桥,工程由德商泰来洋行承建,但物资运输和施工全为我国承担,次年竣工。桥5孔,4墩,长250米,宽8米,车行道6米,两旁行人道各1米,桥面为加厚铁托板条,上铺木板、沙石,被称为“黄河第一桥”。1954年进行加固,上架弧形钢架拱梁。

黄河母亲雕塑:黄河母亲雕塑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

五泉山:在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海拔1600多米。因山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泉而得名。史传西汉元狩三年(前120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以鞭插地,当即涌出五眼泉水,可见五泉由来已久。山上层楼叠阁,依山建筑,各抱地势。古木参天,石阶回廊,曲径通幽。山上主要建筑为崇庆寺,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千佛阁、嘛尼寺、地藏寺、三教洞均系清同治和光绪年间陆续重修。崇庆寺保存泰和铁钟一口和金刚殿内接引寺铜佛造像一尊。泰和铁钟为金泰和二年(1202年)铸造,高3米,径2米,重万斤。接引寺铜佛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铸造,高5米多,身围约2.7米,重近万斤。

海德寺:在永登县城东北角,东靠城墙,面临县门街。建于明代。主体建筑均已损坏,现存大殿,面宽3间,宽14.2米,进深9.6米,歇山顶,飞檐下施单昂五铺斗拱。现殿前有菩提树一棵,相传为创建寺院时从印度迎入。

鲁土司衙门:在永登县连城乡旧城内。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官府庙宇私宅合璧的古建筑群,分衙门、妙因寺、土司花苑三部分,占地1.5万平方米,至今保存基本完整。主体建筑有祖先堂、燕喜堂、大堂、二堂、牌楼、寝宫等,布局严谨、殿堂宏伟、画栋雕梁,气派不凡。边种集官府、庙宇和私宅为一体的建筑群落,为国内所不多见。鲁土司始祖为脱欢,蒙古人,曾任元平章政事。后降明,被置于永登连城,封为土司。永乐九年(1411年),赐姓鲁。鲁氏土司共袭19代,一直到1932年废除土司制度时才结束。鲁土司统治甘、青边界地区长达550年之久。

妙因寺:在永登县连城乡鲁土司衙门西侧。又称妙应寺。是藏传佛教善规派(黄教)寺庙。占地9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8平方米。系三世土司鲁贤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修建的,名大通寺。宣德二年(1427年)敕赐更名为妙因寺。万历年间(1573-1620),大批蒙古族佛教信徒经由此地进藏朝拜。清初,六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相继至妙因寺做过佛事,故又有前藏的称誉,香火鼎盛,喇嘛大增,寺院扩修。至咸丰年间(1851-1861)已成为一座完整的具有汉藏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万岁殿内塑像千姿百态,四壁画像栩栩如生,银铜油灯和法顺、大版藏经画,把殿堂装饰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殿墙外壁和后壁嵌大型精美砖雕。

大佛寺:在永登县红城乡。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咸丰年间(1851-1861)重修。寺南北长133米,东西宽19米,占地约2527平方米,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大佛殿面阔3间,宽9.1米,进深9米,各建筑均为歇山顶,整个建筑用料较少且精细。

兴隆山:在榆中县城西南5公里。海拔2400米。林木茂密,峰峦叠翠,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两座主峰东西对峙,东名兴隆,西名栖云,两山间为兴隆峡,大峡河蜿蜒穿行,清澈见底。据说远在西周时即有人在此修行。唐宋时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称“洞天福地”,清代时庙宇楼阁,或依山面壁,或深藏密林,画栋雕梁,飞檐红柱,甚为壮观。后多毁,仅存清代所建飞跨兴隆峡的云龙桥(卧桥)一座。近年复建新建太白楼、喜松亭、留芳长廊等40余栋建筑。抗日战争时成吉思汗灵柩曾迁存东山娘娘殿,后迁回内蒙。

兴隆山卧桥:在兴隆山下。即云龙桥。原为木结构伸臂梁桥,桥梁自两岸桥头阁下挑起,以45度角向河心层层挑出,桥身长15.5米,桥面宽3米。桥身采用廊式结构,两侧各2间,中间5间,桥身两侧各有廊柱10根,底部构成栏栅,上部架廊顶,镂花装饰,顶部施琉璃瓦。桥头阁为歇山顶,四角飞檐,造型雄伟奇特,为陇上名胜之一。

牡丹园:在榆中县城东8公里和平乡。占地160多亩,有牡丹280多种,20多万枝。除引自洛阳、荷泽的姚黄魏紫及首案红、豆绿等珍稀品种外,更多是以本地紫斑牡丹为主杂交培育的独家佳品。此外还有800余种奇花异卉。为西北最大牡丹园。

八盘峡旅游度假区:八盘峡旅游度假区位于兰州市黄河上游最西端的八盘峡水库,水面广阔,黄河与湟水河汇合口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于开展水上体育运动及娱乐。

吐鲁沟森林公园:吐鲁沟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西北160公里处的永登县连城林内,属祁连山脉的东麓, 是一以奇山秀水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旅游区,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色山谷”。吐鲁沟1984年8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7年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公园十大标兵。

青城古镇:青城古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市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

徐家山:徐家山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岸盐场堡,是兰州市徐家山公园,经营面积2566亩,森林覆盖率达80%,有树种76种,约30多万株,是一处极具特色的人工森林景观。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前身是1939年由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的甘肃科学教育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水车园:水车园位于市滨河路西段,东邻中山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近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水车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水车博览园:兰州水车博览园建立于2005年8月26日,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其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东连中立桥码头、体育公园;西接亲水平台、兰州港、中山桥、白塔山公园等景点。兰州水车博览园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

兰州城隍庙:兰州城隍庙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其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张掖路步行街中段。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兰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区正南皋兰山上,沿龙尾山脊东起龙须老狼沟,西至龙尾山批把岭,是兰州人民辛勤绿化建造的第一座人造森林公园。2018年9月5日,“最具发展潜力的兰州十大景区”公布,兰山公园入选。